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下腰椎椎间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后邻椎病发生的疗效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俊泽 王维 +3 位作者 徐凯 林淮 黄山东 郑小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2-226,共5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与选择性下腰椎椎间减压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椎弓根螺钉固定与选择性下腰椎椎间减压融合术治疗122例,A组固定融合在L_5节段,B组固定融合在S_1节段,节段影像学分...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与选择性下腰椎椎间减压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椎弓根螺钉固定与选择性下腰椎椎间减压融合术治疗122例,A组固定融合在L_5节段,B组固定融合在S_1节段,节段影像学分析及Suk标准评价固定、减压、植骨融合情况,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122例均获得平均(16.2±0.8)个月随访;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s角、侧凸矫正率和前凸矫正率均获得明显改善,B组的前凸矫正率优于A组(P<0.05);两组椎间融合率、JOA腰背痛评分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无感染、螺钉断裂等不良事件;术后邻椎病发生率A组高于B组(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与选择性椎间减压融合治疗下腰椎退变性脊柱侧凸,中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椎间融合 腰椎 脊柱侧凸 退变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修复中的应用:与常规手术修复效果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邢晓伟 尹庆水 +4 位作者 黄山东 张余 徐凯 张海燕 周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319-2323,共5页
背景: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从二维图像到三维实物的飞跃,为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病变点的定位、手术方案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使得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目的:评估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 背景: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从二维图像到三维实物的飞跃,为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病变点的定位、手术方案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使得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目的:评估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技术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0例,年龄18-55岁,随机分成常规手术组及计算机辅助组,常规手术组仅行术前胫骨结节牵引,计算机辅助组行胫骨结节牵引后提取二维CT数据,计算机辅助设计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并模拟骨折复位手术,逆向设计与股骨大转子相吻合的组件,计算机精确设计手术钉道。两组均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1年并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快速成型建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1∶1实体模型及置钉导向模版,精确地指导手术快速精确实施。快速成型技术做好的模型应用于手术,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与常规手术组比较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出血量,术后复查X射线见骨折端复位良好,内固定位置良好,应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患者恢复良好,无髋内翻畸形及患肢短缩畸形,显著提高了手术的有效性,均达到了术前的预期效果。相比传统手术存在精确性不足、创伤较大、术中医生和患者需要反复受到射线照射等缺点,计算机辅助骨科-快速成型技术应用于手术具有安全,准确等优点,术前采集图像可术中反复使用,并减少术中医患的放射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快速成型 骨折 个性化手术 数字化骨科技术
下载PDF
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6
3
作者 陈俊泽 王维 +3 位作者 徐凯 林淮 黄山东 郑小飞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11期1165-1166,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5—2015-05采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治疗的68例多节段OPLL。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JOA... 目的探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5—2015-05采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治疗的68例多节段OPLL。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JOA评分、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指数,术前与术后6个月椎管前后径,观察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68例获得12~18(13.1±1.5)个月随访。仅出现5例C5神经根麻痹,4例轴性疼痛。术后3个月轴侧骨性融合率为67.7%,术后6个月轴侧骨性融合率为85.3%。术后12个月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椎管前后径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OPLL在有限扩大椎管的同时最大程度减轻了脊髓压迫,术后轴性疼痛改善明显,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Neulen钛板 内固定 轴性症状
原文传递
改良与传统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4
作者 何保华 朱伟 +1 位作者 夏虹 郑小飞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11期1167-1169,共3页
目的比较改良与传统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01采用后路单开门减压、Neulen钛板内固定治疗的7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其中传统组35例,改良组37例。结果传统组随访(12.6±2... 目的比较改良与传统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01采用后路单开门减压、Neulen钛板内固定治疗的7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其中传统组35例,改良组37例。结果传统组随访(12.6±2.5)个月,改良组随访(12.7±2.2)个月。与传统组比较,改良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6、12个月JOA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与改良组术后6、12个月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轴性疼痛发生率低于传统组,疼痛出现时间更晚,疼痛VAS评分更低,疼痛完全缓解时间更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3个月骨性愈合率高于传统组,但2组术后6个月骨性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明显降低术后轴性疼痛发生率,在早期骨性愈合等稳定性重建方面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多节段 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轴性症状 骨性愈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