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丝素蛋白的新型骨科内固定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
作者 蒲小兵 郑冠 +5 位作者 史成龙 冯星龙 张涛 夏虹 尹庆水 张余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6年第3期158-165,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可降解丝素蛋白的新型骨科内固定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表征。方法采用三元溶液对脱胶后的天然蚕茧进行溶解,经过透析、冻干、再溶解等处理,得到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及横断面的微观结构,能谱分析仪... 目的探讨基于可降解丝素蛋白的新型骨科内固定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表征。方法采用三元溶液对脱胶后的天然蚕茧进行溶解,经过透析、冻干、再溶解等处理,得到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及横断面的微观结构,能谱分析仪检测材料表面的主要成分及元素组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特征谱带;同时检测材料的热学性质、接触角、生物力学性能、吸水膨胀率和降解特性等。结果材料结构致密,主要成分是C、N、O,在1 622.44 cm-1和1 513.98 cm-1处有明显吸收峰。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仪试验证实材料具有明显的热耐受性;表面接触角为(106.8±0.9)°,呈明显疏水性;生物力学实验表明材料所能承受的平均最大载荷为(437±52)N,能够满足临床骨科内固定材料的要求。经过改性的材料仍有一定的吸水性及可降解性:浸泡2 h吸水速度开始增快,48 h后基本达到饱和,最大吸水率为(30.7±0.3)%;随着浸泡时间延长,材料直径不断增加,48 h时直径增大率达(17.9±1.5)%;材料的降解曲线拟合符合二阶函数规律。结论制备出的基于丝素蛋白的新型骨科内固定材料具有结构致密、热耐受性良好、力学性能稳定及可降解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骨折固定术 生物相容性材料 蛋白质结构 二级 生物力学 温度 物理学 溶解
下载PDF
美国3所医院关节外科和运动医学科访学体验
2
作者 张涛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6年第6期367-373,共7页
2016年春天伊始,我远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Rothman骨科研究所以及内华达大学医院参观访学,主要学习髋、膝关节置换及运动医学损伤关节镜手术治疗技术,收获颇丰。现将学习期间的见闻及感想诉诸笔端,与大家分享。医院设有多个手... 2016年春天伊始,我远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Rothman骨科研究所以及内华达大学医院参观访学,主要学习髋、膝关节置换及运动医学损伤关节镜手术治疗技术,收获颇丰。现将学习期间的见闻及感想诉诸笔端,与大家分享。医院设有多个手术室,每个手术医生可以保证2个手术间,这样两台手术之间衔接很快,不会耽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外科 运动医学 美国
下载PDF
数字技术与CT引导的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 被引量:9
3
作者 黄山东 万磊 +6 位作者 沈洪园 徐凯 丁焕文 章莹 魏仲恩 符史发 尹庆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3-86,共4页
目的评价数字技术与CT引导的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14例,包括骶骨骨折8例,其中DenisⅠ型骶骨骨折5例,DenisⅡ型骶骨骨折3例;骶髂关节脱位5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例。术... 目的评价数字技术与CT引导的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14例,包括骶骨骨折8例,其中DenisⅠ型骶骨骨折5例,DenisⅡ型骶骨骨折3例;骶髂关节脱位5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例。术前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在计算机中模拟手术,确定个性化的进钉点和进钉方向。在CT引导下进行手术。结果手术时间为20~43min,平均28min。1例于术中钻入导针时出现一过性腹部疼痛,扫描发现导针钻入过长,退出后疼痛消失,术后复查大小便常规正常。未发生伤口和深部感染。未发现螺钉松动断裂、双下肢不等长和骨盆畸形等。术后均获随访。14例均恢复工作。术后X线及/或CT扫描显示螺钉位置良好。术后3~4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3例。Majeed功能评分,优12例,良2例。结论数字技术和CT引导的经皮骶髂螺钉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的骶髂复合体损伤的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复合体损伤 骶髂螺钉 经皮内固定 数字骨科
下载PDF
术前判别寰枢椎解剖类型对上颈椎后路置钉策略的意义 被引量:14
4
作者 夏虹 王建华 +4 位作者 吴增晖 马向阳 艾福志 章凯 尹庆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探讨术前判别寰枢椎解剖类型对上颈椎后路置钉策略的意义。方法:2012年3月~2015年10月对86例上颈椎疾病患者实施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手术,其中颅颈交界畸形合并寰枢椎脱位33例,创伤性寰枢椎脱位18例,寰枢椎椎管内肿瘤14例,寰枢椎结核... 目的:探讨术前判别寰枢椎解剖类型对上颈椎后路置钉策略的意义。方法:2012年3月~2015年10月对86例上颈椎疾病患者实施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手术,其中颅颈交界畸形合并寰枢椎脱位33例,创伤性寰枢椎脱位18例,寰枢椎椎管内肿瘤14例,寰枢椎结核合并寰枢椎脱位9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寰枢椎脱位12例。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寰椎后弓的高度,对后弓高度≥3.5mm的A型寰椎选择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对后弓高度<3.5mm的B型寰椎选择寰椎椎板钩固定。CT薄层扫描测量枢椎椎动脉孔入口至枢椎椎管内壁的距离(a),数层法识别椎动脉孔球部开始出现的层数,计算e值(层数×层厚);根据a、e值确定枢椎椎动脉孔的类型:a>4.5mm、e≥4.5mm为Ⅰ型,a≤4.5mm、e<4.5mm为Ⅱ型,a≤4.5mm、e≥4.5mm为Ⅲ型,a>4.5mm、e<4.5mm为Ⅳ型;Ⅱ型选择枢椎椎板螺钉固定,Ⅰ、Ⅲ、Ⅳ型选择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86例患者中,寰椎后弓A型146侧,B型26侧;枢椎椎动脉孔Ⅱ型32侧,Ⅰ、Ⅲ、Ⅳ型140侧。手术共置入寰椎椎板钩26枚,寰椎椎弓根螺钉146枚,枢椎椎板螺钉32枚,枢椎椎弓根螺钉140枚;施行寰椎椎弓根螺钉-棒-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57例)、寰椎椎弓根螺钉-棒-枢椎椎板螺钉内固定术(16例)和寰椎椎板钩-棒-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3例)三种类型的个性化内固定组合手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5~156min(130±25min),手术出血量105~188ml(150±35ml)。术后复査X线片显示寰枢椎均达到理想复位,随访8~18个月(13±5.5个月),末次随访CT检査结果显示,除1例寰椎椎板钩固定病例出现内固定松动外,其余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术前应用影像技术对患者寰枢椎解剖类型进行综合判断并制定个性化的置钉策略和固定方式,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解剖变异 个性化手术
下载PDF
肌腱损伤修复过程及粘连的预防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汉辉 章莹 +1 位作者 吴文 谭新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0期9946-9949,共4页
肌腱损伤后愈合包括内源性愈合、外源性愈合两种形式。防止肌腱粘连的理想途径,是通过改善肌腱的营养状况和周围环境,来促进内源性愈合,抑制或减轻外源性愈合。常用的预防肌腱粘连方法有:全身或局部应用药物、保护和修复腱鞘、采用自体... 肌腱损伤后愈合包括内源性愈合、外源性愈合两种形式。防止肌腱粘连的理想途径,是通过改善肌腱的营养状况和周围环境,来促进内源性愈合,抑制或减轻外源性愈合。常用的预防肌腱粘连方法有:全身或局部应用药物、保护和修复腱鞘、采用自体组织或合成材料代腱鞘、肌腱移植与腱鞘再造等,均取得了一定效果。采用可降解吸收的高分子生物材料屏障预防肌腱粘连,是近年来临床应用的热点。采用中医中药疗法、康复理疗及早期保护性活动,均可一定程度预防粘连发生。组织工程化肌腱移植,可能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在肌腱损伤早期,采用无创技术、非绞窄性缝合,手术中尽量保留或修复腱鞘,外周应用高分子生物材料包裹,术后结合康复理疗及早期保护下功能锻炼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明显预防粘连发生,最大限度地恢复肌腱的滑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损伤 修复 粘连
下载PDF
髋关节表面置换三维可视化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凯 陈春 +2 位作者 黄山东 章莹 尹庆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287-2290,共4页
背景:髋关节表面置换过程中二维图谱只能观察到三维解剖结构的某一个侧面,不能全面地把握整体的三维结构。目的:利用个人计算机结合图像处理软件Amira4.1对髋关节表面置换进行三维重建,建立髋关节表面置换的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对1例... 背景:髋关节表面置换过程中二维图谱只能观察到三维解剖结构的某一个侧面,不能全面地把握整体的三维结构。目的:利用个人计算机结合图像处理软件Amira4.1对髋关节表面置换进行三维重建,建立髋关节表面置换的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对1例髋关节表面置换后患者骨盆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观测内置物的位置形态,将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个人PC,利用Amira软件,经剪切、分割、表面重建及体绘制等步骤,根据解剖结构特点,对骨盆及髋关节进行三维重建,获得立体形态的髋关节及内置物位置结构。结果与结论:重建了骨盆、髋关节及内置物的形态构成,重建的三维结构可以多彩色、透明或任意组合显示,经不同角度观察,整体显示清晰、实体感强。在三维表面重建的图像中可清楚观察表面假体的位置形态,特别是可以立体直观显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的大小、倾角、稳定性以及磋磨股骨头形态,并可精确测量。提示髋关节表面置换三维重建对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及手术规划具有重要价值,应用Amira软件可为三维建模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 髋关节表面置换 三维重建 Amira软件 可视化数字模型 数字化骨科
下载PDF
骨移植支架材料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魏冀荣 章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7期8880-8884,共5页
背景: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的重要方法,骨移植支架材料一直是骨科学的研究热点。目的:综述骨移植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至2009年CNKI(医学版)数据库和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整合系统中有关骨移植支架材料与骨缺损修复方... 背景: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的重要方法,骨移植支架材料一直是骨科学的研究热点。目的:综述骨移植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至2009年CNKI(医学版)数据库和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整合系统中有关骨移植支架材料与骨缺损修复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理想的骨移植支架材料应具备的条件包括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多孔三维立体结构、可塑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骨诱导性、易消毒性。目前常见的骨移植支架材料基本归为自体骨、异体骨、异种骨、人工骨4类,重组合异种骨、组织工程骨等可归为异种骨及人工骨的衍生物。一些衍生物还可以复合抗生素等其他物质。尽管各类骨移植材料品类繁多,但各有优点与不足。临床治疗骨缺损,尤其大量或节段性骨缺损,迫切需要一种适宜的填充材料,作为最有潜力的异种骨移植,尚需进一步研究来评价其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异种骨 骨移植 支架材料 综述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材料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晓亮 章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2期7915-7922,共8页
背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移植物的选择。目的:对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移植材料的种类、材料性质、相关实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分析。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85/2009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前... 背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移植物的选择。目的:对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移植材料的种类、材料性质、相关实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分析。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85/2009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移植材料如自体韧带、同种异体韧带、人工韧带、组织工程韧带、异种韧带等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目前国内外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可供选择的移植物有自体组织替代物、同种异体韧带、人工韧带、生物组织工程韧带等。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生物材料如异种韧带等,目前还处于实验探索及研究阶段。人工合成材料与组织工程韧带近几年研究较多,但其制作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很难满足临床移植的需要。随着越来越多去抗原处理技术的出现,有效去除异种韧带的免疫原性,提高其组织相容性已不是没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异种韧带来源广泛,获取方便、价格低廉、适用性广等优势得以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移植材料 人工合成材料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重建前交叉韧带中Endo-Button和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的对比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理选 章莹 郭汉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89-495,共7页
背景: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过程中仍有许多的争议及未知因素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目的:比较分析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过程中股骨端分别使用Endo-Button系统和可吸收界面螺钉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疗效。方法:选择45例在关节镜... 背景: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过程中仍有许多的争议及未知因素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目的:比较分析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过程中股骨端分别使用Endo-Button系统和可吸收界面螺钉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疗效。方法:选择45例在关节镜下使用4股自体腘绳肌腱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实验组25例股骨端使用Endo-Button钢板固定,对照组20例使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重建后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康复锻炼。结果与结论:经过6-21个月的随访,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达正常范围。Lachman试验中实验组Ⅰ度阳性2例,对照组Ⅰ度阳性3例;轴移试验均阴性。两组重建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随访早期均有较高的骨道扩大发生率,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骨道增宽程度强于实验组(P<0.05)。说明两组早期总体临床效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力学及表面改性 前交叉韧带 腘绳肌腱 Endo-Button 可吸收界面螺钉 固定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异种生物型骨钉植入骨折模型的组织学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章莹 刘德华 +4 位作者 夏远军 吴文 谢会斌 谭新宇 刘汉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7期8764-8768,共5页
背景:近年来,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关节骨折的病例数越来越多,但还存在力学性能不稳定,过早吸收后导致固定失败等缺点。因此,研制性能稳定而又价格低廉的异种骨螺钉替代可吸收螺钉很有必要。目的:观察异种生物型骨钉植入兔骨折模型后的... 背景:近年来,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关节骨折的病例数越来越多,但还存在力学性能不稳定,过早吸收后导致固定失败等缺点。因此,研制性能稳定而又价格低廉的异种骨螺钉替代可吸收螺钉很有必要。目的:观察异种生物型骨钉植入兔骨折模型后的组织学反应。方法:成年新西兰兔制备股骨内髁骨折模型后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异种生物型骨钉固定,对照组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2,4,6,8,12,24周取骨钉及周围组织行组织学检测。结果与结论:术后两组动物均在一两天后逐渐恢复活动,约10d后活动基本正常,伤口局部均无红肿、破溃,渗出及坏死等,均在2周完全愈合。病理切片显示:术后2,4周时生物型骨钉与宿主骨界面间有炎性细胞浸润;6~12周,炎性细胞数逐渐减少,纤维化较前明显,纤维边缘出现少许破骨细胞;24周,纤维层厚度减低,破骨细胞数明显增加,与宿主骨间发生骨桥连接。可吸收钉在术后2,4周可见可吸收钉道表面有炎性细胞浸润;6~8周,钉道松质骨炎性细胞浸润数逐渐减少,纤维化明显,未见破骨细胞浸润;12~24周,钉道表面纤维结缔组织层的厚度较前增厚,宿主松质骨内少许破骨细胞浸润。提示生物型骨钉具有一定的诱导成骨作用,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型骨钉 异种 移植 骨折模型 可吸收螺钉 病理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对脊髓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旭 黄怀 +4 位作者 陈辉强 古菁 叶水林 陈晓东 张伟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23期3449-3451,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脊髓损伤大鼠心肌细胞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包括两个亚组:nHBO组和sHBO组)和对照组(包括两个亚组:正常组和SCI组),用改良的Allen's法将sHBO组和SCI组的大鼠制成T8~9急性脊髓损伤模型,...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脊髓损伤大鼠心肌细胞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包括两个亚组:nHBO组和sHBO组)和对照组(包括两个亚组:正常组和SCI组),用改良的Allen's法将sHBO组和SCI组的大鼠制成T8~9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仅饲养不做高压氧处理,治疗组行高压氧治疗;14次高压氧治疗后,取出各组大鼠心脏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心肌的显微结构。结果高压氧治疗的脊髓损伤大鼠与对照组脊髓损伤大鼠心肌显微结构对比可见,其细胞膜较光滑,肌丝排列更规则,心肌组织,肌节、细胞核和间质结构更均匀、清晰。结论高压氧治疗对脊髓损伤后大鼠继发性心肌细胞损伤的病理形态有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脊髓损伤 心肌细胞 显微结构
下载PDF
肩关节骨折的数字化辅助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章莹 肖进 +4 位作者 夏远军 万磊 吴文 谢会斌 尹庆水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三维仿真技术辅助个体化肩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获得随访≥6个月的90例肱骨近端骨折及3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共120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60例,数字化辅助手术治疗60例,数字化辅助组在术前CT图像三维重建、快速成型、... 目的探讨计算机三维仿真技术辅助个体化肩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获得随访≥6个月的90例肱骨近端骨折及3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共120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60例,数字化辅助手术治疗60例,数字化辅助组在术前CT图像三维重建、快速成型、计算机三维模拟手术和个体化预手术的基础上实施精确化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复位固定时间及随访6个月时的肩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120例均获随访,时间6~36(13.5±4.5)个月。数字化辅助组与传统手术组复位固定时间分别为38~42(40.3±5.4)min和47~65(53.3±5.7)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0~100(80.3±15.9)ml和95~120(100.7±10.4)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时,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数字化辅助组优良率为86.67%,传统手术组为7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三维仿真技术辅助个体化肩关节手术可以缩短术中复位固定时间,提高肩关节骨折手术的精确度,是治疗肩关节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骨折 数字化辅助
下载PDF
肱骨干骨折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并发症及预防 被引量:1
13
作者 符史发 尹庆水 章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442-4442,共1页
肱骨干骨折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临床应用已有相当一段时间,不失为一种好的内固定方法之一,但如果选择操作方法不当,对治疗效果将造成影响,我院自2005年8月至2009年2月共收治21例,现就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予以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肱骨干骨折 术并发症 预防 内固定方法 2009年 临床应用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朱昌荣 章莹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5期573-576,共4页
肱骨中下段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致伤外力多为间接暴力或扭转暴力。因肱骨中下段解剖形状特殊,承受不同方向的应力导致骨折类型多样化,骨折线常累及干骺端,治疗较棘手。随着骨折治疗BO原则及微创理念的提出和各种内、外固定技术... 肱骨中下段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致伤外力多为间接暴力或扭转暴力。因肱骨中下段解剖形状特殊,承受不同方向的应力导致骨折类型多样化,骨折线常累及干骺端,治疗较棘手。随着骨折治疗BO原则及微创理念的提出和各种内、外固定技术的发展,肱骨中下段骨折的治疗有所改进。笔者就近年来该类骨折的相关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中下段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3种方式固定锁骨中段斜行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昌荣 章莹 +1 位作者 肖进 郭晓泽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法分析锁定钢板双层皮质、单层皮质固定和普通钢板双皮质固定3种方式固定锁骨中段斜行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建立锁骨中段斜行骨折,分别予以锁定钢板双皮质和单皮质固定以及普通钢板固定的三... 目的通过有限元法分析锁定钢板双层皮质、单层皮质固定和普通钢板双皮质固定3种方式固定锁骨中段斜行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建立锁骨中段斜行骨折,分别予以锁定钢板双皮质和单皮质固定以及普通钢板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相同的加载和约束条件下模拟轴向压缩、顺时针扭转、逆时针扭转和三点弯曲4种工况,评价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最大等效应力、骨折块的最大综合位移。结果1 3种固定方式都可出现一定的内固定应力集中,但4种工况下单层皮质固定的最大应力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式。2位移情况:压缩工况三者无差别;扭转工况下,单层皮质固定的位移大于双皮质固定;弯曲试验中双层皮质固定大于单皮质固定。结论对于锁定钢板固定锁骨中段斜行骨折,单层皮质固定比双层皮质固定和普通钢板双皮质固定更容易出现应力集中,提示临床治疗应采用双层皮质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锁定钢板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宝丰 章莹 +7 位作者 夏虹 尹庆水 李梅 谢会斌 郭晓泽 夏远军 肖进 王非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5年第6期343-348,共6页
目的比较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行手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98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改良Stoppa入路组48例、髂腹股沟入... 目的比较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行手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98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改良Stoppa入路组48例、髂腹股沟入路组50例。临床评估指标包括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复位满意度、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手术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获6个月至5年随访(平均12个月)。改良Stoppa入路组和髂腹股沟入路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9.2±2.7)cm和(15.1±4.3)cm、(1.7±0.7)h和(2.0±0.5)h、(545±230)m L和(721±156)m L,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改良Stoppa入路组和髂腹股沟入路组复位优良率、末次随访Matta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4%(45/48)和92%(46/50)、96%(46/48)和96%(48/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Stoppa入路组术后深静脉血栓2例,髂腹股沟入路组切口浅表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1例、股外侧皮神经麻痹3例、腹股沟疝1例;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效果可靠,与传统髂腹股沟入路相比,可以缩小手术切口、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在显露髋臼四边体、高位耻骨支及双侧骨盆髋臼损伤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髋臼 髋骨折 改良STOPPA入路 髂腹股沟入路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异种松质骨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冀荣 章莹 林永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9期5379-5383,共5页
背景:异种松质骨具有天然多孔结构,有利于新骨长入,经处理可完全消除抗原性,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能。目的:评价异种骨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3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3组,制作单侧15mm桡骨节段性骨缺... 背景:异种松质骨具有天然多孔结构,有利于新骨长入,经处理可完全消除抗原性,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能。目的:评价异种骨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3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3组,制作单侧15mm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实验组植入生物型异种骨,对照组植入深冻兔异体骨,空白组未植骨。术后4,8,12周进行一般情况、大体解剖、X射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后4,8,1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骨缺损逐步修复,空白组骨缺损未修复,实验组与对照组影像学和组织学评分均高于空白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影像学和组织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生物型异种骨可较好修复骨缺损,修复效果与异体骨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骨 异体骨 骨缺损 再血管化 骨愈合 生物材料
下载PDF
腓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夏远军 章莹 +5 位作者 谢会斌 黄显华 代元元 陈泽鹏 张勇强 尹庆水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5年第4期230-235,共6页
腓骨瓣移植是股骨头坏死保头手术的一种常用手段,临床应用广泛,效果较为理想。该文介绍了股骨头坏死的病因、病理机制和治疗方式,重点围绕腓骨瓣移植的治疗原则、手术技术、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围术期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腓骨 外科皮瓣 骨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对脊髓损伤大鼠脾脏组织病理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旭 黄怀 +4 位作者 陈辉强 古菁 叶水林 陈晓东 张伟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35-37,44,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脊髓损伤大鼠脾脏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10)、脊髓损伤对照组(n=10)、高压氧处理对照组(n=10)和脊髓损伤高压氧治疗组(n=10)。脊髓损伤对照组和脊髓损伤...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脊髓损伤大鼠脾脏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10)、脊髓损伤对照组(n=10)、高压氧处理对照组(n=10)和脊髓损伤高压氧治疗组(n=10)。脊髓损伤对照组和脊髓损伤高压氧治疗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T8~T9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和脊髓损伤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不进行高压氧处理;高压氧处理对照组和脊髓损伤高压氧治疗组大鼠每间隔24h进行1次高压氧处理,每天1次,连续14d。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大鼠脾脏标本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脾细胞排列整齐、规则,结构清晰,细胞核居中,呈椭圆形。脊髓损伤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网状细胞等实质细胞弥漫性减少,胞质密度不均匀。血管内红细胞淤积,脾细胞凋亡后被胶质细胞等替代。高压氧处理对照组大鼠脾细胞间隙增宽,胞浆、胞质均匀,细胞排列相对整齐、规则,结构清晰,细胞核居中,呈椭圆形。脊髓损伤高压氧治疗组大鼠脾细胞及淋巴细胞增殖旺盛.细胞核染色深,细胞排列致密且较规则,细胞间隙小。结论:高压氧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脾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脊髓损伤 显微镜检查 电子 透射
下载PDF
微创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2
20
作者 区永亮 黄华扬 +5 位作者 张涛 李凭跃 沈洪园 王庆 孔令闯 涂强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8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36例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自体半腱肌腱带线锚钉微创重建踝... 目的探讨微创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36例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自体半腱肌腱带线锚钉微创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根据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估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0~45 min,平均手术时间(38±5)min;术中出血量2~4 m L,平均出血量(2±1)m L。获随访患者35例,随访时间36~6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5.0±6.8)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性踝关节不稳、胫距关节炎、距下关节炎并发症。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90.3±6.4)分,明显高于术前(54.3±5.6)分(P<0.05);踝关节功能评定:优24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9%。结论微创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操作简单,创伤小,中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关节不稳定性 外侧韧带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带线锚钉 半腱肌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