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海绵窦瘘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莫雪红 张小征 +5 位作者 陈刚 马廉亭 徐国政 杨铭 潘力 向慧娟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i mage,CDFI)和脉冲频谱多普勒(pulse wave Doppler,PWD)... 目的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i mage,CDFI)和脉冲频谱多普勒(pulse wave Doppler,PWD)超声技术对95例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CF,TCCF)和25例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spontaneous CCF,SCCF)患者的颅内外相关血管进行检测,比较分析两组间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对照。结果DSA提示TCCF组中有87例为高流瘘,8例低流瘘,SCCF组中有24例为低流量瘘,仅1例为高流瘘。高流瘘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患侧颈内动脉呈明显高流速低阻力频谱;瘘口远端的大脑中、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低于健侧,盗血明显。而低流瘘患者的双侧颈内动脉各血流参数相比无明显差异,有11例患侧颈外动脉及其分支呈高流速低阻力改变;颅底各动脉流速、PI值及频谱形态正常且基本对称,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不明显。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DSA造影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无创、系统地观察到CCF因瘘口引起的颅内外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海绵窦 动静脉瘘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2
作者 陆燕 向慧娟 范建华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8期1292-1292,1294,共2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DFI对785例临床疑诊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检查,共检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6例。结果:CDFI检查示56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病例中构成比前3位依次为室间隔缺损18例(3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DFI对785例临床疑诊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检查,共检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6例。结果:CDFI检查示56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病例中构成比前3位依次为室间隔缺损18例(32.1%),动脉导管未闭15例(26.8%)和房间隔缺损10例(17.9%),其他类型为三尖瓣闭锁、三尖瓣下移、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等。结论:CDFI检查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具有无创伤性、安全可靠和直观性等优点,可明显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率和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超多普勒超声 先天性心脏病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超声对腹股沟疝的鉴别分型诊断与其病因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林 向慧娟 周佩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腹股沟疝鉴别分型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选择最佳手术方式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对176例临床可疑腹股沟疝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记录腹股沟区包块的声像特征、血供、血液运行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血管的位置关系等,并与手术...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腹股沟疝鉴别分型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选择最佳手术方式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对176例临床可疑腹股沟疝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记录腹股沟区包块的声像特征、血供、血液运行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血管的位置关系等,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超声诊断腹股沟疝的176例患者中,与手术结果相符者173例,超声诊断符合率达98.3%。其中斜疝146例,疝门直径<3cm,疝内容物经内环、腹股沟管及皮下环至阴囊局部形成异常团状回声,可见局部腹壁变化,疝囊位于精索静脉前方,内侧可见腹壁下动静脉血流伴行,腹压增大时,疝内容物可见肠壁增厚,层次结构模糊;直疝27例,疝门直径>4cm,疝内容物经直疝三角右后向前不进入阴囊,仅于腹股沟区形成异常回声区,局部腹壁无明显改变,疝囊位于精索静脉内后方,疝囊外侧可见腹壁下动静脉血流束伴行,腹压增大时,疝内容物可见肠壁略变薄,层次结构尚清晰。结论超声可根据疝门大小、腹压变化前后局部腹壁厚度、疝内容物及疝囊与腹壁下动脉位置关系等情况的观察,直观地鉴别斜疝与直疝,是术前诊断及鉴别腹股沟疝分型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腹股沟疝 分型 病因学
下载PDF
肘管综合征行高频超声检查的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林利 王伟莉 +1 位作者 向慧娟 陆燕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938-939,共2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技术对肘管综合征(CUT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1例肘管综合征患者的患侧手臂尺神经作为CUTS组,健侧手臂尺神经作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成像技术观察尺神经的连续性、内部结构、回声、有无局限性膨大及比邻结构关系...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技术对肘管综合征(CUT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1例肘管综合征患者的患侧手臂尺神经作为CUTS组,健侧手臂尺神经作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成像技术观察尺神经的连续性、内部结构、回声、有无局限性膨大及比邻结构关系,取横断面测量所有患者患侧尺神经与健侧尺神经的横截面积(CSA)。结果尺神经受压明显时神经局段变细,变细处回声明显减低,束状结构欠清晰,卡压近端及远端神经增粗;尺神经卡压瘢痕粘连时,神经增粗回声减低,外膜及束膜回声增强,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个别患者未见明显卡压段,仅见肘管内尺神经全程肿胀。31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患侧肘管尺神经与健侧肘管尺神经比较,患侧尺神经横截面积较健侧明显增大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动态观察尺神经卡压征象及其周围结构损伤情况,对肘管综合征的诊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 高频超声 横截面积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观察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手术前后椎动脉血流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卫兵 蔡贤华 +1 位作者 向慧娟 李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内固定手术前后椎动脉血流的变化。方法 32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8岁。手术前及内固定术后,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椎1、2间和颈椎5、6间椎动脉血流速... 目的探讨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内固定手术前后椎动脉血流的变化。方法 32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8岁。手术前及内固定术后,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椎1、2间和颈椎5、6间椎动脉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2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术前椎动脉血流39侧异常,25侧正常。内固定术后39侧异常者中35侧恢复正常,4侧无变化,3侧术前正常变为术后异常。结论创伤性寰枢椎不稳可导致椎动脉血流变化,手术复位内固定后增加了寰枢椎稳定性,可改善椎动脉血液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 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内固定 椎动脉血流
下载PDF
高机械指数三维超声联合微泡改善缺血心肌再灌注 被引量:4
6
作者 高顺记 郭梦娇 +2 位作者 刘政 谢峰 Thomas R.PORTER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9期611-615,共5页
目的探讨经胸三维高机械指数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增强溶栓效果、改善缺血心肌微灌注的可行性。方法将15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血栓栓塞模型猪分为实验组(n=8)和对照组(n=7)。实验组给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静脉注射和脂质微泡静脉输注,... 目的探讨经胸三维高机械指数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增强溶栓效果、改善缺血心肌微灌注的可行性。方法将15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血栓栓塞模型猪分为实验组(n=8)和对照组(n=7)。实验组给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静脉注射和脂质微泡静脉输注,同时对心前区予高机械指数三维超声辐照30min;对照组仅予tPA静脉注射及微泡静脉输注。观察治疗90min后阻塞冠状动脉再通率、治疗前及治疗90min后缺血区室壁增厚率、危险心肌面积、治疗前及治疗30、60、90min后心电图抬高ST段回落情况。结果治疗90min后,两组冠状动脉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室壁增厚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室壁增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30、60、90min后,心电图抬高ST段均较治疗前显著回落,而对照组仅在治疗90min后有回落。实验组治疗90min后危险心肌面积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冠状动脉造影无再通者(n=5)治疗90min后造影所示缺血心肌面积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未显示血管再通时,经胸三维高机械指数超声联合微泡可显著改善猪阻塞区心肌微循环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溶栓治疗 微泡 心肌梗死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价腹膜后动脉出血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范建华 周佩 +4 位作者 向慧娟 周恒 詹思远 周雯 周利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腹膜后动脉损伤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5只实验兔,直接穿刺法建立腹膜后髂外动脉活动性出血模型,创伤后2 min、10 min及40 min分别行超声造影观察,创伤后20 min、30 min两次行DSA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价损伤动脉出血情...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腹膜后动脉损伤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5只实验兔,直接穿刺法建立腹膜后髂外动脉活动性出血模型,创伤后2 min、10 min及40 min分别行超声造影观察,创伤后20 min、30 min两次行DSA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价损伤动脉出血情况。结果:动脉损伤2 min时行静脉造影检查,可动态观察造影剂自动脉破口处溢出至腹膜后呈"喷射状",于动脉破口处测得高速血流,动脉损伤后10 min、40 min重复行静脉造影检查,仍可见造影剂自破口处渗出,但流速明显减慢,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结论:超声造影能准确显示腹膜后动脉活动性出血部位及流速,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出血 腹膜后间隙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治疗前后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莫雪红 张小征 +4 位作者 潘力 向慧娟 马廉亭 陈刚 余泽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10期605-607,共3页
目的总结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患者行血管内栓塞前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旨在为评价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技术(CDFI)对80例TCCF患者在行血管内栓塞术前后进行检测,并与数字减影... 目的总结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患者行血管内栓塞前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旨在为评价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技术(CDFI)对80例TCCF患者在行血管内栓塞术前后进行检测,并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进行对照。。结果CDFI在术前可明确因瘘口引起的颅内外血流动力学改变、引流静脉以及颅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术后通过治疗前异常引流静脉血流的消失、颈内动脉是否通畅等客观指标的观察,能准确、动态、有效地评估疗效。结论CDFI能系统地观察TCCF血管内栓塞前后的声像图表现,可作为评价疗效首选的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海绵窦瘘 血管内栓塞
下载PDF
超声击破微泡促进膀胱黏膜对盐酸多柔比星的摄取 被引量:1
9
作者 高顺记 向慧娟 +3 位作者 陆燕 范建华 周佩 刘政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击破微泡效应促进膀胱黏膜上皮细胞摄取化疗药物盐酸多柔比星的可行性。方法 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经膀胱导尿管注入盐酸多柔比星和脂质微泡,同时高机械指数诊断超声体外辐照击破微泡;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兔辐照部位及对照... 目的探讨超声击破微泡效应促进膀胱黏膜上皮细胞摄取化疗药物盐酸多柔比星的可行性。方法 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经膀胱导尿管注入盐酸多柔比星和脂质微泡,同时高机械指数诊断超声体外辐照击破微泡;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兔辐照部位及对照部位膀胱黏膜药物自发荧光,并使用NIH 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对荧光图像进行荧光强度分析比较。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盐酸多柔比星自发红色荧光,聚集于黏膜层内,实验侧及对照侧黏膜下层和肌层内均未发现明显红色荧光聚集;荧光强度分析显示,实验侧黏膜层荧光强度值高于对照侧(P﹤0.05),实验侧黏膜层化疗药物摄入量高于对照侧。结论超声击破微泡效应可有效促进膀胱黏膜对化疗药物盐酸多柔比星的摄取,该方法简单易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膀胱癌灌注化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泡 膀胱癌 盐酸多柔比星 荧光
下载PDF
超声联合增强CT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林 向慧娟 夏利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9年第11期781-782,共2页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诊断价值 增强CT 超声 危重急症 临床症状 并发症 病死率
下载PDF
101例超声引导下涎腺活检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佩 董宝玮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涎腺活检对涎腺肿块定性和分类诊断的价值。方法:101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涎腺活检。结果:经术后组织学诊断证实,活检判定良恶性准确率为95.6%,良性病变敏感性100%,特异性94%,恶性病变敏感性85.7%,特异性100%。活检明...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涎腺活检对涎腺肿块定性和分类诊断的价值。方法:101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涎腺活检。结果:经术后组织学诊断证实,活检判定良恶性准确率为95.6%,良性病变敏感性100%,特异性94%,恶性病变敏感性85.7%,特异性100%。活检明确组织学分类的准确率为91.2%,良性病变敏感性95.7%,特异性90%,恶性病变敏感性81%,特异性100%。33例未手术的良性非肿瘤病变患者,经相应治疗,病灶均缩小或无增大。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活检病理分类诊断准确性与病变良恶性和组织条数有关。结论:超声引导下涎腺活检诊断涎腺病变敏感、可靠,可提供准确的分类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 活组织检查 针吸 组织学 诊断
下载PDF
睾丸微小结石症高频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陆燕 高顺记 林利 《临床外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50-151,共2页
睾丸微小结石症(testicularmicrolithiasis,TM)是一种较少见的睾丸疾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因其他疾患或体检偶然发现。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TM可能是睾丸肿瘤的癌前病变或影像学标志…,TM的检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高频超声的... 睾丸微小结石症(testicularmicrolithiasis,TM)是一种较少见的睾丸疾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因其他疾患或体检偶然发现。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TM可能是睾丸肿瘤的癌前病变或影像学标志…,TM的检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高频超声的广泛应用为TM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快捷、准确且价格较低廉的检查手段。总结我院近年应用高频超声诊断TM45例患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微小结石症 高频超声
下载PDF
曼氏裂头蚴引起心包积液超声表现1例
13
作者 段韵 向慧娟 夏利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03-103,107,共2页
患者男,23岁,因"胸痛1个月余,加重1 d"就诊。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持续性钝痛,且波及左腋下,活动或深吸气时胸痛加剧,平卧休息时可稍缓解;伴气促,四肢乏力,外院胸透未见异常,考虑"胃炎",因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遂来我院... 患者男,23岁,因"胸痛1个月余,加重1 d"就诊。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持续性钝痛,且波及左腋下,活动或深吸气时胸痛加剧,平卧休息时可稍缓解;伴气促,四肢乏力,外院胸透未见异常,考虑"胃炎",因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遂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心界向左下扩大,律齐,A2〉P2,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抓刮样粗糙的摩擦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头蚴 胸痛 深吸气 心尖搏动 肋间锁骨中线 体格检查 持续性钝痛 生命体征 心尖四腔切面 三四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4
作者 陆燕 范建华 周佩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3期411-412,共2页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SAT)又称为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目前较多研究认为此疾病与病毒感染有着密切相关性,大部分SAT患者起病前均有上呼吸道系统感染史,具有一定的季节流行性特点,近些年其发病率...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SAT)又称为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目前较多研究认为此疾病与病毒感染有着密切相关性,大部分SAT患者起病前均有上呼吸道系统感染史,具有一定的季节流行性特点,近些年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甲状腺发生病理改变的组织结构具有较好的分辨率,已成为诊断SAT的必要方法。作者自2009年2月至2012年5月对本院37例SAT患者的CDFI检查声像图特征与对照组对比分析,探讨其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甲状腺炎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临床价值 诊断 肉芽肿性甲状腺炎 细胞性甲状腺炎 呼吸道系统 声像图特征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与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晋 周佩 +2 位作者 范建华 高顺记 孔庆黎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483-486,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icity imaging,UE)七分法及声脉冲辐射力(acoustic radiationforce impulse,ARFI)成像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76例患者100个甲状腺结节采用UE七分法进行评价,用ARFI定量测... 目的研究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icity imaging,UE)七分法及声脉冲辐射力(acoustic radiationforce impulse,ARFI)成像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76例患者100个甲状腺结节采用UE七分法进行评价,用ARFI定量测定结节内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elocity,SWV),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评价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UE七分法的最佳分界点为评分≥5,灵敏度为55.0%,特异度为92.5%,准确率为85%;ARFI最大SWV值的最佳诊断分界点为4.25,灵敏度为55%,特异度为95%,准确率为87%;中位数SWV值的最佳诊断分界点为2.57,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82.5%,准确率为80.0%。结论 UE七分法及ARFI均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方法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弹性成像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 剪切波 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对颅底异常血管网病诊断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小征 吕健 +3 位作者 莫雪红 束枫 华莎 马廉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2期1694-1696,共3页
目的 总结 3 6例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多普勒超声探测经验 ,评价无创诊断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 (TC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CDE)技术探测颅底异常血管网病颅内血管及血流动... 目的 总结 3 6例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多普勒超声探测经验 ,评价无创诊断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 (TC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CDE)技术探测颅底异常血管网病颅内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并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DSA)比较分析。结果 TCD探测 2 4例 ,明确诊断 2 2例 ,高度怀疑 1例 ,阴性者 1例 ,与DSA比较诊断符合率为 96%。CDFI及CDE探测 12例 ,均明确诊断为颅底异常血管网病 ,并被DSA证实。结论 TCD、CDFI及CDE能实时动态观察颅底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CDFI及CDE对狭窄处血流显示敏感 ,有助于准确判断血管闭塞与轻度狭窄 ,对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又因其无创 ,病人易接受 ,可作为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病人诊断、定期随访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异常血管网病 诊断 经颅多普勒 彩色多普勒 能量多普勒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随访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蒋桔泉 丁世芳 +5 位作者 向惠娟 夏利 陈志楠 卢青 龚志刚 王仁学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随访结果。方法对超声心动图诊断的38例NVM患者,进行包括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定期随访,观察其临床特征和随访结果。结果38例患者9例呈家族集聚发病,21例为散发病例,8例未进行家系筛... 目的观察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随访结果。方法对超声心动图诊断的38例NVM患者,进行包括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定期随访,观察其临床特征和随访结果。结果38例患者9例呈家族集聚发病,21例为散发病例,8例未进行家系筛查。资料完整者34例,左室进行性增大17例,血栓或血栓事件5例,其中死亡1例。严重的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血栓或血栓事件发生率高。结论NVM病情进展较快,血栓形成事件率高,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肌致密化不全 心律失常 血栓 随访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冯海松 黎红华 +2 位作者 周佩 杨梅 杨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8-380,共3页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对30例脑梗死合并MS、37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和21例单纯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状况及其性质。结果脑梗死合并MS组颈动脉粥...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对30例脑梗死合并MS、37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和21例单纯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状况及其性质。结果脑梗死合并MS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斑块总数和不稳定斑块数均明显高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脑梗死组(P<0.05~0.01),稳定性斑块数明显高于单纯脑梗死组(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亦明显大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脑梗死组(P<0.05~0.01)。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与单纯脑梗死组以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病变程度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其影响甚至大于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代谢综合征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0
19
作者 黎红华 陈洪汉 +4 位作者 周佩 武强 林琅 杨梅 汪志忠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0年12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03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数...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0年12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03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数目及性质,并评估研究对象脑梗死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脑梗死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高同型半胱氨酸,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形成相关(P<0.05)。并且年龄、糖尿病、冠心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等脑梗死危险因素可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糖尿病、冠心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高同型半胱氨酸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易损斑块
下载PDF
微波消融联合过继免疫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佩 梁萍 +3 位作者 董宝玮 于晓玲 于杰 徐迎新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71-77,共7页
目的观察微波消融联合树突状细胞疫苗及效应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肝癌的安全性,研究联合治疗对患者外周血淋巴亚群百分比的影响。方法 10例肝癌(D≤5 cm,≤3个病灶)并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接受微波消融联合多种免疫细胞过继治疗纳入联合组,24例... 目的观察微波消融联合树突状细胞疫苗及效应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肝癌的安全性,研究联合治疗对患者外周血淋巴亚群百分比的影响。方法 10例肝癌(D≤5 cm,≤3个病灶)并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接受微波消融联合多种免疫细胞过继治疗纳入联合组,24例符合相同纳入标准的单纯微波治疗患者纳入微波组。免疫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微波治疗日、微波治疗11 d后和第100天时开始进行,从患者外周血分离培养树突状细胞(DC)和效应细胞并经表型检测证实。在超声造影引导下,将未成熟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回输到肝内消融区与充血带交界区。在超声引导下,将肿瘤抗原致敏的成熟DC回输到腹股沟淋巴结内,将DC-CIK和CTL回输到右上腹腹腔内。CIK细胞经静脉回输。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检测。结果联合组54次细胞回输未出现Ⅱ级以上严重不良反应,随访1年临床及生化指标观察未发现心肺肝肾神经系统毒性及自身免疫反应。联合治疗后1个月,患者外周血CD8+CD28+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较治疗前升高,且显著高于微波组;CD8+CD28-效应细胞亚群百分比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4+CD25highTreg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微波组;CD4+/CD8+比值较治疗前降低并显著低于微波组。联合治疗后6个月时各指标均有回落,仅CD8+CD28+百分比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及微波组仍有显著差异。讨论微波消融联合树突状细胞和效应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肝癌是安全的,改善了机体免疫状态,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尚需大样本随机试验长时间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消融 免疫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