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罗哌卡因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 1
-
-
作者
朱志荣
王金龙
唐春林
-
机构
广州医学院临床肿瘤研究中心暨广州市肿瘤医院麻醉科
-
出处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5期266-267,共2页
-
文摘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的抑菌作用。方法 :将 1% ,0 .5 % ,0 .2 5 % ,0 .12 5 %的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及 0 .9%氯化钠溶液与复苏后调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 2株 )、大肠埃希菌 ( 2株 )、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解脲脲原体标准菌接种液混合 ,加入 40孔板内 ,根据肉汤微量稀释法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 ,计算抑菌率。比较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对 7株细菌的抑菌率 ,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不同浓度利多卡因的抑菌作用 ,除 0 .5 %以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 5 92 3)有中度抑制外 ,对其余菌株轻度抑制 ;罗哌卡因 ,除 0 .2 5 %以下浓度对解脲脲原体无抑菌作用外 ,对其余菌株均有轻度抑菌作用 ,且浓度越高抑菌作用越强 ;利多卡因比罗哌卡因抑菌作用强 (P <0 .0 5 ) ;罗哌卡因 1%的浓度比 0 .12 5 %的浓度抑菌作用强 0 .3~ 2 .8倍 ,利多卡因 1%的浓度比 0 .12 5 %的浓度强 1.1~ 4.1倍。结论 :临床最低有效局麻浓度的罗哌卡因有弱的抑菌作用。
-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利多卡因
抑菌作用
-
Keywords
Robivacaine
Lidocainc
Bacteriostatic effect
-
分类号
R971.2
[医药卫生—药品]
-
-
题名麻醉前生理性血液浓缩状态评估
被引量:9
- 2
-
-
作者
宁雪
-
机构
广州医学院临床肿瘤研究中心广州市肿瘤医院麻醉科
-
出处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71-371,共1页
-
-
关键词
麻醉
生理性
血液浓缩状态
评估
-
分类号
R614
[医药卫生—麻醉学]
-
-
题名晚期肿瘤患者全身热疗期间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变化
被引量:15
- 3
-
-
作者
朱志荣
王远东
唐春林
张萍
邵汛帆
尧永华
-
机构
广州医学院临床肿瘤研究中心暨广州市肿瘤医院麻醉科
-
出处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8-331,共4页
-
基金
广州市科技攻关基金(2002Z3-E0013)
-
文摘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在全身热疗(WBH)期间的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变化。方法 20例晚期肿瘤患者,年龄22~58岁,ASA Ⅰ~Ⅱ级,心肺功能基本正常。麻醉前用药:咪达唑仑O.05 mg·kg-1、东莨菪碱0.3 mg肌注。麻醉诱导:静注氟哌利多5 mg、芬太尼0.1 mg、维库溴铵0.15 mg·kg-1、异丙酚2 mg·kg-1 ,气管内插管后控制呼吸,吸入纯氧,呼吸频率10~12次./min,潮气量8~12 ml·kg-1。(据PETCO2值调整)。采用微量泵持续输注异丙酚2~4 mg·kg-1·h-1、芬太尼2 μg·kg-1·h-1,间断静注维库溴铵、咪达唑仑及吸入1%~1.5%异氟醚维持麻醉。麻醉完成后采用ET-Speac远红外线辐射仓进行WBH治疗,当食管温度达41.8℃后维持2 h,随后停止加温,待自然降温至38.5℃时行麻醉复苏处理。分别于加温前、39℃、40℃、41℃、41.8℃1 h、41.8℃2 h、降温至40℃、降温至38.5℃及拔管后15 min等时点,采用Swan-Ganz导管技术和反向Fick法测定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指标。结果WBH治疗开始后,随着体温的升高,HR明显加快、CI、SI、CVP、MPAP、PCWP,明显增加,MAP、PVRI和SVRI明显降低(P<0.01),DO2,和VO2在39℃时分别增加35%和18%,40℃时增加55%和23%,41℃时增加70%和28%,41.8℃时增加88%和31%。WBH期间O2ER、PVO2、P(a-v)CO2和pH(a-v)维?
-
关键词
晚期肿瘤
全身热疗
血液动力学
氧代谢
吸入全身麻醉
异丙酚
芬太尼
-
Keywords
Hyperthermia,induced
Hemodynamics
Oxygen consumpation
Neoplasmas
-
分类号
R730.5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尧永华
宁雪
张平
谭平
郑映菲
-
机构
广州医学院临床肿瘤研究中心暨广州市肿瘤医院麻醉科
-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831-832,共2页
-
文摘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 IA)在开胸术后的止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开胸手术30例患者分为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简称L组)和PC IA组(简称P组)各15例,L组于关胸之际分别将手术切口、切口上、下各一肋间及放置胸管部位的肋间神经于根部游离出来,置于冷冻探头上,在-40~-89℃下进行冷冻约90s;P组用芬太尼1m g+氟哌利多5m g+生理盐水78m L混合液,通过珠海福尼亚PC A泵,按LC P模式给药。分别观察镇痛评分(V A S)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差异无显著性,而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法是一种非常简便有效的术后镇痛方式,与PC IA法比较更安全、更简便,且无任何并发症,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关键词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肋间神经冷冻
开胸术后
术后镇痛效果
PCIA
止痛效果
开胸手术
手术切口
冷冻探头
生理盐水
氟哌利多
PCA泵
皮肤瘙痒
呼吸抑制
不良反应
镇痛方式
推广使用
并发症
显著性
安全性
混合液
芬太尼
LCP
-
分类号
R614
[医药卫生—麻醉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