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人足背动脉的解剖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凯丽 王建社 +1 位作者 林卡莉 李光千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4-405,共2页
目的:研究国人足背动脉的直径和管壁厚度,为足背动脉置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体视显微镜分组测量31具尸体60侧足背动脉近端、中点和远端的内、外径。结果:足背动脉中点的外径、内径和管壁厚度分别为(2.47±0.49)mm、(1.28±... 目的:研究国人足背动脉的直径和管壁厚度,为足背动脉置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体视显微镜分组测量31具尸体60侧足背动脉近端、中点和远端的内、外径。结果:足背动脉中点的外径、内径和管壁厚度分别为(2.47±0.49)mm、(1.28±0.50)mm和(0.60±0.16)mm,与近端和远端比较,3组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处足背动脉的内、外径及管壁厚度无侧别差异;男性管壁厚度大于女性;50岁以上者的外径和管壁厚度大于中、青年组。结论:本研究提供了华南地区国人足背动脉的解剖学相关资料,其结果对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开展与应用等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动脉 内径 外径 管壁厚度 足背动脉置管
下载PDF
桡动脉远侧段的解剖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凯丽 林卡莉 +1 位作者 李光千 王建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为桡动脉置管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体视显微镜测量31具尸体共62侧桡动脉远侧段的内径(ID)、外径(ED)。结果:⑴桡动脉平桡骨茎突上5cm处断面(SA):ED、ID和管壁厚度(WT)分别为(2.33±0.49)mm... 目的:为桡动脉置管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体视显微镜测量31具尸体共62侧桡动脉远侧段的内径(ID)、外径(ED)。结果:⑴桡动脉平桡骨茎突上5cm处断面(SA):ED、ID和管壁厚度(WT)分别为(2.33±0.49)mm、(1.31±0.45)mm和(0.51±0.13)mm。⑵桡动脉平桡骨茎突处断面(SB):ED、ID和WT分别是(2.71±0.45)mm、(1.52±0.54)mm和(0.59±0.16)mm,三者均大于SA(P<0.05)。⑶桡动脉的ID、ED及WT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P<0.05),但无侧别差异(P>0.05)。结论:本文结果对桡动脉穿刺置管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等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内径 外径 管壁厚度 桡动脉置管
下载PDF
桡动脉与足背动脉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凯丽 《解剖学研究》 CAS 2008年第4期294-296,309,共4页
目的研究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的直径及管壁厚度,为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置管以及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体视显微镜测量31具尸体62侧桡动脉远侧段和60侧足背动脉的内径(ID)及外径(ED)。结果①桡动脉平桡骨茎突上5cm处断... 目的研究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的直径及管壁厚度,为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置管以及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体视显微镜测量31具尸体62侧桡动脉远侧段和60侧足背动脉的内径(ID)及外径(ED)。结果①桡动脉平桡骨茎突上5cm处断面(SARA)的外径、内径和管壁厚度(WT)分别为(2.33±0.49)mm、(1.31±0.45)mm和(0.51±0.13)mm,与平桡骨茎突处断面(SBRA)比较,SARA小于SBRA(P<0.05)。②足背动脉中点断面(SMDPA)的外径、内径和管壁厚度分别为(2.47±0.49)mm、(1.28±0.50)mm和(0.60±0.16)mm。与近端和远端比较,3组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桡动脉远侧段与足背动脉的内、外径及管壁厚度无侧别差异,但有年龄和性别差异,50岁以上组大于中、青年组,男性管壁厚度大于女性。④SARA和SMDPA的内、外径和管壁厚度有正相关关系。结论:本研究结果对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开展与应用等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足背动脉 直径 桡动脉置管 足背动脉置管
下载PDF
寓德育于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探索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凯丽 《解剖学研究》 CAS 2008年第4期315-317,共3页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本文探讨了如何结合临床等寓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于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 德育 人体解剖学 思想道德 素质教育
下载PDF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对人胚胎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 被引量:1
5
作者 魏桂芬 刘妍 +2 位作者 李艳玲 张惠爱 孔令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8期5229-5235,共7页
背景:端粒酶可维持端粒长度,避免细胞复制性衰老和凋亡,其催化亚基端粒酶反转录酶还具有抗凋亡和调节细胞生存的作用。目的:观察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对β淀粉样蛋白1-40引起的人胚胎皮质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12-16周龄人胚胎... 背景:端粒酶可维持端粒长度,避免细胞复制性衰老和凋亡,其催化亚基端粒酶反转录酶还具有抗凋亡和调节细胞生存的作用。目的:观察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对β淀粉样蛋白1-40引起的人胚胎皮质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12-16周龄人胚胎皮质神经元,将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至神经元。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的表达,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端粒酶活性。转染后第3天,给予10μmol/Lβ淀粉样蛋白1-40作用24h后,应用MTT检测细胞活力。荧光探针2’7’-二乙酰二氯荧光素标记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比色法测定细胞匀浆中谷胱甘肽含量。结果与结论:转染后第3天,人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最高,并重建了其端粒酶活性;10μmol/Lβ淀粉样蛋白1-40显著降低神经元的细胞活力和谷胱甘肽的含量(P<0.05和P<0.01),升高活性氧水平(P<0.05)。转染了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的神经元能显著对抗β淀粉样蛋白1-40的毒性作用,增加细胞的活力和谷胱甘肽含量(P<0.05和P<0.01),降低活性氧水平(P<0.05)。结果表明,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对β淀粉样蛋白1-40引起的人胚胎皮质神经元的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细胞学实验 端粒酶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 皮质神经元 13淀粉样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省级基金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NOS表达与细胞凋亡及复方丹参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建社 李凯丽 +4 位作者 董大翠 朱庆生 李丽军 王霞 张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及中药复方丹参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内栓线法造模,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方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及中药复方丹参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内栓线法造模,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方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nNOS、iNOS的表达并做图像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2h后缺血侧大脑皮层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nNOS、iNOS表达升高,并出现神经细胞凋亡,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缺血侧大脑皮层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iNOS表达明显增强,凋亡神经细胞数逐渐增多,至24h达高峰,但神经细胞nNOS的表达增强不如iNOS表达明显。复方丹参保护组神经细胞nNOS、iNOS的表达和凋亡神经细胞数明显低于缺血再灌组。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大脑皮层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nNOS的表达增强,尤其是iNOS的表达显著升高,使NO产生增加可能是介导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复方丹参具有下调神经细胞nNOS、iNOS表达,减少NO生成,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大脑皮层 一氧化氮合酶 凋亡 丹参
下载PDF
香菇多糖对荷瘤鼠垂体-肾上腺轴的实验形态学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卡莉 辛赣海 +2 位作者 李凯丽 陈方 陈会琴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荷瘤S180小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反应性和形态学改变以及香菇多糖对其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形态计量技术。结果:荷瘤小鼠肾上腺质量增加,肾上腺皮质柬状带和网状带、髓质细胞均增生。肾上腺皮质... 目的:探讨荷瘤S180小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反应性和形态学改变以及香菇多糖对其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形态计量技术。结果:荷瘤小鼠肾上腺质量增加,肾上腺皮质柬状带和网状带、髓质细胞均增生。肾上腺皮质厚度、皮质截面积和髓质截面积均明显增加。香菇多糖组肾上腺结构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形态学变化。荷瘤对照组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阳性反应细胞百分比、平均光密度值和阳性反应颗粒面积比均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香菇多糖后,上述各数值均回归接近正常。结论:香菇多糖可通过影响HPA的功能活动,减轻由ACTH引起的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出现的免疫抑制,最终达到抗肿瘤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肾上腺 垂体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免疫组织化学 形态计量
下载PDF
示指伸肌先天性缺如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凯丽 朱庆生 +1 位作者 王建社 林卡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0-170,共1页
作者于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在解剖制作一成年男性大体标本时,发现其右侧示指伸肌先天性缺如(图1),为积累国人肌肉变异资料,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先天性 指伸肌 缺如 教学过程 大体标本 肌肉变异 解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