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叠HCV感染的慢性乙肝患者病毒复制及肝损害情况 被引量:2
1
作者 区映研 朱科伦 +1 位作者 杨海红 卫建筠 《广州医药》 2002年第2期11-13,共3页
为探讨慢性乙肝患者重叠感染HCV后 ,对乙肝病毒复制及肝功能损害的影响 ,对 2 3例重叠HCV感染的慢性乙肝患者 (A组 )和 5 0例单独HBV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 (B组 ) ,分析其HBeAg ,HBV DNA ,抗 HBcIgM及其临床表现、临床体征、ALT、TBIL、... 为探讨慢性乙肝患者重叠感染HCV后 ,对乙肝病毒复制及肝功能损害的影响 ,对 2 3例重叠HCV感染的慢性乙肝患者 (A组 )和 5 0例单独HBV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 (B组 ) ,分析其HBeAg ,HBV DNA ,抗 HBcIgM及其临床表现、临床体征、ALT、TBIL、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结果 :A组HBeAg阳性率 2 6 1%低于B组 5 6 % (P <0 0 5 ) ,DNA阳性率A组 30 4 %低于B组6 2 % (P <0 0 5 ) ,抗 HBcIgM阳性率A组 17 4 %低于B组 4 6 % (P <0 0 5 )。A组引起重度肝损害的阳性率为 34 8% ,B组为 14 % (P <0 0 5 ) ,提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CV感染 ,HCV对HBV复制有抑制作用 ,重叠感染发生重度肝损害的机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重叠感染 肝损害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乙肝病毒基因分型与HBV-DNA水平及临床表现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区映研 杨海红 +2 位作者 曾文铤 朱科伦 马佩球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750-751,808,共3页
目的探讨HBV各基因型与DNA水平及HBeAg关系,分析不同基因型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方法对108例HBV-DNA阳性患者进行基因分型、HBV-DNA定量检测、ELISA法检测HBeAg及肝功能检查后综合分析。结果基因分型为B型29例,C型51例,混合型16例,D型4... 目的探讨HBV各基因型与DNA水平及HBeAg关系,分析不同基因型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方法对108例HBV-DNA阳性患者进行基因分型、HBV-DNA定量检测、ELISA法检测HBeAg及肝功能检查后综合分析。结果基因分型为B型29例,C型51例,混合型16例,D型4例和未分型8例;C型HBV-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6.87±1.55)log值和74.51%,明显高于B型的(5.32±1.04)log值和44.83%(P<0.01);C型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分别为49.0%、17.6%、13.7%,明显高于B型的41.4%、6.9%和3.4%(P<0.05);乙型肝炎病人中C型ALT、AST、TBIL和γG水平及发病年龄等均高于B型(P<0.05)。结论广州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C型HBV-DNA水平显著高于B型,B基因型HBeAg阳性率较C基因型高。C型肝脏损害比B型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分型 HBV-DNA HBEAG
下载PDF
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区映研 杨海红 +2 位作者 曾文铤 朱科伦 马佩球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与临床类型、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对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108例HBV DNA阳性患者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对其中的慢性乙肝患者同时检测肝功能,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与临床类型、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对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108例HBV DNA阳性患者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对其中的慢性乙肝患者同时检测肝功能,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检测到B型29例(26.9%)、C型51例(47.2%)、混合型(C+D/B+C)16例(14.8%)、D型4例(3.7%),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C型比例显著高于B型,(均P<0.05)。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C型ALT、AST、TBIL、γG、发病年龄等均高于B型(P< 0.05)。结论:广州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慢性乙肝组,C基因型肝脏损害比B型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分型
下载PDF
HBsAg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4
作者 廖永华 梁增伟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3年第6期468-470,共3页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并探讨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 用限制性内切酶从重组质粒pBKS -S中切出HBsAg基因 ,并亚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pLXSN ,构建成重组质粒pLXSN-S ;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DNA...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并探讨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 用限制性内切酶从重组质粒pBKS -S中切出HBsAg基因 ,并亚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pLXSN ,构建成重组质粒pLXSN-S ;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DNA序列测定鉴定无误后 ,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LXSN -S分别转染HepG2、K5 6 2和EB病毒转化B淋巴母细胞 (EBVC) ;用ELISA法检测HBsAg在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表达 .结果 经酶切和DNA序列测定鉴定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 ;质粒pLXSN -S转染细胞培养上清均可检测到HBsAg .结论 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pLXS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 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 构建 真核细胞 表达
下载PDF
未经拉米夫定治疗HBVYMDD变异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区映研 卫建均 +2 位作者 曾文铤 朱科伦 马佩球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791-793,共3页
目的分析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HBV病毒YMDD变异出现的情况,探讨HBV病毒YMDD变异出现可能的机理,了解以YMDD自然变异的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肝损害情况。方法对140例HBVDNA阳性,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进行YMDD检测,同时检测谷丙转氨... 目的分析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HBV病毒YMDD变异出现的情况,探讨HBV病毒YMDD变异出现可能的机理,了解以YMDD自然变异的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肝损害情况。方法对140例HBVDNA阳性,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进行YMDD检测,同时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发病年龄、HBeAg与抗HBe等临床相关指标。结果140例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20例自然发生YMDD变异,YMDD变异组与未变异组引起的肝损害无显著性差异(P>0.05)。YMDD变异与HBeAg与抗HBe的阳性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BV病毒YMDD变异株作为一个准种与野毒株同时存在感染个体,YMDD变异对肝损害严重性无关,YMDD变异与HBeAg阳性率与抗HBe阳性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拉米夫定 YMDD变异
下载PDF
不同类型的HBsAg真核表达质粒在EBV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中的表达
6
作者 梁增伟 李用国 +1 位作者 兰英华 任红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 探讨 3种不同类型的HBsAg真核表达质粒在EBV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 用 3种不同类型的质粒载体分别构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真核表达质粒 (pCI-S、pMEP4 -S、pLXSN -S) ;然后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法分别转染... 目的 探讨 3种不同类型的HBsAg真核表达质粒在EBV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 用 3种不同类型的质粒载体分别构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真核表达质粒 (pCI-S、pMEP4 -S、pLXSN -S) ;然后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法分别转染正常人EBV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 ,经G4 18或HygromycinB筛选出抗性细胞克隆 ,用RT -PCR检测抗性细胞总RNA中目的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 ;用ELISA检测抗性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裂解液中HB sAg的含量 .结果  3种不同类型HBsAg重组表达质粒转染的EBV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 ,在转录水平上 ,可检出HB sAgmRNA的表达 ;在蛋白水平上 ,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裂解液均可检出HBsAg;而以EB病毒表达质粒pMEP4 -S表达最高 ,真核表达质粒pCI-S和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pLXSN -S表达HBsAg的量无明显差异 .结论  3种不同类型的HBsAg真核表达质粒均可在EBV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中稳定表达 ,EB病毒表达质粒pMEP4 -S表达的HBsAg明显高于真核表达质粒pCI-S和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pLXSN -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真核表达 质粒
下载PDF
磷酸铝佐剂对乙型肝炎DNA疫苗抗体应答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梁增伟 任红 +1 位作者 兰英华 李用国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探讨磷酸铝佐剂对乙型肝炎DNA疫苗诱导体液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 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1-S,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无误后,作为乙型肝炎DNA疫苗,将不同浓度的磷酸铝悬液与之混合后免疫... 目的 探讨磷酸铝佐剂对乙型肝炎DNA疫苗诱导体液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 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1-S,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无误后,作为乙型肝炎DNA疫苗,将不同浓度的磷酸铝悬液与之混合后免疫小鼠;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重组质粒在小鼠局部肌肉中HBsAg的表达和在血清中HBsAg的含量;并于免疫小鼠6周后检测小鼠血清抗-HBs水平。 结果 与单纯使用质粒pcDNA 3.1-S相比,将质粒pcDNA 3.1-S与磷酸铝悬液混合后免疫小鼠,重组质粒在小鼠局部肌肉中HBsAg表达差异无显著性;HBsAg在血清中的浓度均为阴性。将质粒pcDNA3.1-S与磷酸铝悬液混合后免疫小鼠,6周后检测小鼠血清抗-HBs,每1μl质粒中含1、10、50、100 μg磷酸铝组,小鼠血清抗-HBs抗体的P/N值分别为11.00±6.62、20.30±10.20、49.1 8±24.40和48.68±27.78,单纯使用质粒pcDNA3.1-S组P/N值为11.54±5.60。含1μg和10μg磷酸铝组,抗-HBs抗体P/N值与单纯用质粒pcDNA3.1-S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50μg和100μg磷酸铝组抗-HBs抗体P/N值高于单纯用质粒pcDNA3.1-S组,但50μg和100μg磷酸铝组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磷酸铝与质粒pcDNA3.1-S混合对pcDNA3.1-S在小鼠局部肌肉中HBsAg的表达无明显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铝佐剂 乙型肝炎 DNA疫苗 抗体 增强作用 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YMDD变异与HBV基因准种存在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区映研 卫建均 +2 位作者 曾文铤 朱科伦 马佩球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年第6期32-33,共2页
目的分析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HBV中基因变异(YMDD变异)情况,探讨YMDD变异出现的机制及肝损害情况。方法对140例HBVDNA阳性,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检测YMDD及肝功能等指标。结果140例慢性HBV感染者有20例自然发生YMDD变异,野... 目的分析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HBV中基因变异(YMDD变异)情况,探讨YMDD变异出现的机制及肝损害情况。方法对140例HBVDNA阳性,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检测YMDD及肝功能等指标。结果140例慢性HBV感染者有20例自然发生YMDD变异,野生株与变异株引起的肝损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株与变异株的HBeAg阳性率及抗HBe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YMDD变异株作为一个准种与野毒株同时存在感染个体,YMDD变异与肝损害无关,与HBeAg阳性率及抗HBe阳性率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YMDD变异 准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