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观扩散系数在诊断小脑原发肿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林帆 李扬彬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15-318,共4页
目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能反映肿瘤细胞的微观状态,本文探讨其对小脑原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原发肿瘤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11例血管母细胞瘤,12例毛细胞型星形细... 目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能反映肿瘤细胞的微观状态,本文探讨其对小脑原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原发肿瘤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11例血管母细胞瘤,12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1例髓母细胞瘤,6例室管膜瘤,2例淋巴瘤,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全部病例均行MRI常规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ADC值测量,对前4种肿瘤的绝对ADC值、相对ADC值在Stata 9.0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t t检验。结果:不同肿瘤间的绝对ADC值及相对ADC值均有差异(P<0.001),血管母细胞瘤的ADC值[(1.97±0.214)×10-3mm2/s)]要明显高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643±0.223)×10-3mm2/s](P=0.001),髓母细胞瘤的ADC值[(0.698±0.124)×10-3mm2/s]明显低于室管膜瘤[(1.062±0.148)×10-3mm2/s](P=0.003),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则明显高于室管膜瘤(P<0.001);脉络丛乳头状瘤亦有较高的ADC值,而淋巴瘤有较低的ADC值。在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及血管母细胞瘤这4种肿瘤中,取<0.8×10-3mm2/s、(0.9~1.2)×10-3mm2/s、(1.3~1.7)×10-3mm2/s、>2.1×10-3mm2/s分别作为上述肿瘤的ADC值的界值时,可获得100%的特异性。结论:ADC值是诊断小脑肿瘤的简便而实用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1)P MRS与血清肝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崔恩铭 谭理连 +4 位作者 李志铭 汪银玉 林凡 刘克 黄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89-792,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31P MRS波谱及代谢生化信息特点,以及与肝功能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按2000年西安会议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将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轻、中、重及肝功能正常肝炎组,并选择20例健康...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31P MRS波谱及代谢生化信息特点,以及与肝功能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按2000年西安会议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将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轻、中、重及肝功能正常肝炎组,并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分别行常规MR扫描及31P MRS成像,观察31P MRS波谱及代谢生化信息特点,并分析各指标与肝功能生化指标(ATL、AS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的%PME及PME/PDE分别为9.32±2.74,0.31±0.06,肝功能正常肝炎组分别为9.5±4.2,0.32±0.14,轻度组分别为10.97±1,0.38±0.08,中度组分别为12.59±3.18,0.45±0.13,重度组分别为15.49±4.7,0.53±0.14。肝功能正常的肝炎患者各31P MRS指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与重度组、轻度组与重度组之间的%PME,以及对照组与中度组、对照组与重度组、轻度组与重度组之间的PME/PDE有统计学差异,其中PME/PDE与ALT呈正相关(P=0.037),而与AST无相关性(P=0.075)。结论:肝脏31P MRS能无创的、直接的检测肝代谢过程的生化信息及能量状况,能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肝功能损害程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检测及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磁共振波谱学
下载PDF
多体素1H-MRS在脑胶质瘤强化周围区域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胡丽娟 李扬彬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59-562,共4页
目的:应用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成像探讨脑胶质瘤强化周围区域1H-MRS代谢物改变特点,评价1H-MRS在确定胶质瘤浸润范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24例,按WHO诊断标准分为低级别胶质瘤组(I、II级)和高级别胶... 目的:应用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成像探讨脑胶质瘤强化周围区域1H-MRS代谢物改变特点,评价1H-MRS在确定胶质瘤浸润范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24例,按WHO诊断标准分为低级别胶质瘤组(I、II级)和高级别胶质瘤组(III、IV级),按照MRI检查结果分为肿瘤强化周围区域有水肿组和肿瘤强化周围区域无水肿组。所有患者在术前行1H-MRS检查,检测不同区域代谢物的变化。结果:①低级别胶质瘤瘤周组织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Cho:Cr、NAA:Cho及NAA:Cr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周组织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Cho/Cr、NAA/Cho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NAA/Cr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高级别胶质瘤瘤周组织的各代谢物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肿瘤周围有水肿组瘤周组织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Cho/Cr、NAA/Cho及NAA/Cr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周围无水肿组瘤周组织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Cho/Cr、NAA/Cho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NAA/Cr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周围有水肿组和肿瘤周围无水肿组瘤周组织的各代谢物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体素1H-MRS可评价肿瘤强化周围区域肿瘤细胞浸润范围,对确定胶质瘤的边界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波谱学
下载PDF
健康成人肝脏^(31)P-MR波谱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崔恩铭 谭理连 +4 位作者 李志铭 汪银玉 刘克 黄勇 林凡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1期1189-1192,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肝脏31P-MR波谱及代谢生化信息特点。方法:分析20例健康志愿者31P-MR波谱检查肝脏代谢化合物信息及细胞内pH值,并将本组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分别为青年组(20~34岁)、中年组(35~49岁)和老年组(50~65岁),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肝脏31P-MR波谱及代谢生化信息特点。方法:分析20例健康志愿者31P-MR波谱检查肝脏代谢化合物信息及细胞内pH值,并将本组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分别为青年组(20~34岁)、中年组(35~49岁)和老年组(50~65岁),统计分析各年龄组间肝脏代谢物水平是否有差异。结果:20例研究对象肝脏31P-MRS均能显示磷酸单脂(PME)、无机磷(Pi)、磷酸双脂(PDE)、磷酸肌酸(PCr)、γ-ATP、α-ATP和β-ATP共7种代谢产物峰(从左到右),其波峰化学位移分别为0.7~1.9、0.44~-0.75、-1.45~-2.65、-4.81~-6.13、-7.3~-8.46、-12.7~-14.05和-21.45~-22.77ppm,其峰下积分面积分别为0.8±0.57、0.97±0.68、2.51±1.59、0.61±0.5、2.11±0.99和1.14±0.85,计算肝组织PH值为7.35±0.04。经方差分析,各年龄组间PME、Pi、PDE、γ-ATP、α-ATP和β-ATP代谢物峰下面积和细胞内PH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代谢化合物含量、能量状况及细胞内PH值不随年龄改变而变化。结论:肝脏31P-MRS能无创、直接检测肝代谢过程的生化信息及能量状况,对了解肝脏代谢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学 磁共振成像 肝脏
下载PDF
外伤后脑萎缩的CT早期诊断及其与MRI对比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志铭 谭理连 +3 位作者 李扬彬 刘克 陈德基 黄勇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CT线性测量技术在脑外伤后脑萎缩的早期诊断意义,以及CT与MR I两种成像技术在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方法:应用CT检查对30例急性脑外伤血肿的患者脑室体部横径指数、Huchm an指数、尾状核指数以及脑沟宽度等进行线性测量;对所有... 目的:探讨CT线性测量技术在脑外伤后脑萎缩的早期诊断意义,以及CT与MR I两种成像技术在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方法:应用CT检查对30例急性脑外伤血肿的患者脑室体部横径指数、Huchm an指数、尾状核指数以及脑沟宽度等进行线性测量;对所有数据与正常对比组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了解各参考值在脑萎缩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并通过其中5例与MR I测量值的对比,分析诊断的特异性。结果:侧脑室体部横径指数、Huckm an指数、尾状核指数以及脑沟宽度是脑萎缩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指标,与脑萎缩的发生呈线性相关。结论:CT线性测量技术在脑外伤后脑萎缩的早期诊断及监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是脑外伤后遗症的临床防治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手段;MR I线性测量较CT更具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脑萎缩 计算机断层 早期诊断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双回波成像对成人脊柱病变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林帆 李扬彬 谭理连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MR双回波成像在成人脊柱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26例脊柱病变患者,包括31例恶性椎体肿瘤、38例急性椎体良性压缩性骨折、8例血管瘤、26例终板退变、18例局灶性骨髓脂肪变性及5例脊柱感染,计算各种病变正反回波的信... 目的:探讨MR双回波成像在成人脊柱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26例脊柱病变患者,包括31例恶性椎体肿瘤、38例急性椎体良性压缩性骨折、8例血管瘤、26例终板退变、18例局灶性骨髓脂肪变性及5例脊柱感染,计算各种病变正反回波的信号强度比(反相位/正相位,SIR),并对各组病例作对比和分析。结果:各种病变的信号强度比分别为:恶性椎体肿瘤:1.01+0.086;急性良性骨折:0.81+0.085;感染:0.86+0.096;血管瘤:0.54+0.117;终板退变:0.78+0.160;骨髓脂肪变性:0.84+0.210。其中恶性病变与感染以外的良性病变S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瘤与其他病变S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间S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回波成像对脊柱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脊柱 信号强度比
下载PDF
实验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斌 刘克 +1 位作者 李扬彬 黄勇 《中国医药导刊》 2009年第8期1322-1323,共2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MRS)测定创伤后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区域观察代谢物及其比值的变化,结合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免疫组化的动态变化,分析DAI急性期波谱改变的病理基础,为DAI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雄性大鼠50只,自由落...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MRS)测定创伤后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区域观察代谢物及其比值的变化,结合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免疫组化的动态变化,分析DAI急性期波谱改变的病理基础,为DAI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雄性大鼠50只,自由落体复制脑弥散性轴索损伤的动物模型,在损伤前及损伤后(4,8,24,48)h分别行MRS检查,观察NAA/Cr、Cho/Cr的变化,并结合β-APP免疫组化作动态观察。结果:打击后0.5 h即可见到轴索损伤的病理表现,4 h~12 h可见神经元肿胀及扭曲变形、24 h后可见轴索收缩球形成;MRS示NAA/Cr 4 h显著下降,8 h逐渐恢复上升,但24 h又明显下降,而Cho/Cr变化无明显规律。结论:MRS波谱示DAI急性期存与病理学变化相一致,可为DAI外伤程度和疗效判断做出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 弥漫性轴索损伤 Β-APP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