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平安 刘震 李韶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51-2152,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病变冠状动脉的支数、部位及Gensini积分间的关系,评价HRV对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24h动态心电图测定81例冠心病患者和29例冠状动脉正常者HRV,比较不同病变冠状动脉支数、部位及...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病变冠状动脉的支数、部位及Gensini积分间的关系,评价HRV对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24h动态心电图测定81例冠心病患者和29例冠状动脉正常者HRV,比较不同病变冠状动脉支数、部位及Gensini积分组间的差别。结果:与冠状动脉正常组相比,单支、两支、三支病变组ASDNN、SDNN、SDANN、RMSSD均降低(均P<0.05),三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HRV亦降低。Gensini评分重度组HRV低于轻度组(P<0.05)。左、右冠脉病变组间HRV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HRV下降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HRV能作为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疾病 心率变异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脑利钠肽与心房颤动关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平安 刘震 李韶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267-2269,共3页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脑利钠肽(BNP)水平,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脑利钠肽如何通过对左心房的影响在房颤发生与维持中发挥作用。方法:测定39例持续性心房颤动、3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3...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脑利钠肽(BNP)水平,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脑利钠肽如何通过对左心房的影响在房颤发生与维持中发挥作用。方法:测定39例持续性心房颤动、3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30例对照组血清ACE、BNP水平及左心房内径大小,观察ACE和BNP对房颤的影响。结果:持续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持续性房颤组较对照组ACE和BNP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与对照组相比,ACE及BNP虽有增加的趋势但均无统计学差异。回归分析显示ACE及BNP与左心房内径大小显著相关。结论:ACE与BNP可能通过左心房结构重构在房颤发生与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脑利钠肽
下载PDF
从医学生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谈如何提高实习质量 被引量:23
3
作者 陈平安 王彩霞 《西北医学教育》 2010年第2期395-397,共3页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临床医学生向合格医生转变的重要过程,实习质量的高低将关系到医学人才的质量。本文探讨了目前我国医学生临床实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 医学生 临床实习 教学质量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崇哲 杨泽福 张颖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17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HFNEF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51例LVEF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心力衰竭治疗方法,包括鼻塞供氧、限制钠盐及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血...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HFNEF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51例LVEF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心力衰竭治疗方法,包括鼻塞供氧、限制钠盐及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除LAD外实验组患者Emas、Amas、E/A及血浆NT-proBNP测定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改善HFNEF患者左心室舒张能力和血流动力学状态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提高心力衰竭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下载PDF
BrdU标记的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脏移植部位数量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平安 陆东风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观察BrdU对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率及移植后的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脏移植部位不同时间中的数量变化情况。方法 :酶标仪分别测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及BrdU阳性间充质干细胞光密度值 ,计算标记率。将经BrdU标记后的骨... 目的 :观察BrdU对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率及移植后的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脏移植部位不同时间中的数量变化情况。方法 :酶标仪分别测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及BrdU阳性间充质干细胞光密度值 ,计算标记率。将经BrdU标记后的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入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段结扎处的大鼠左心室壁内 ,术后第 5、10、15、2 0天行抗BrdU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BrdU对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率约为 4 1.4 1%。移植后第 5天BrdU阳性细胞数多于移植后第 10天 (P <0 .0 5 ) ,而移植后第15、2 0天与第 10天相比BrdU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BrdU能对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起到较好的标记和“跟踪”作用 ,移植入心脏壁内的间充质干细胞数量第 10天比第 5天减少 ,以后基本稳定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干细胞 BRDU 细胞移植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与冠心病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
6
作者 夏福纯 李广镰 +6 位作者 罗义 曾冲 潘宜智 冯开薇 皮耀球 刘震 雷晓明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6期426-429,共4页
目的 比较高敏C反应蛋白 (hs CRP)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介入 (PCI)治疗和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变化及其与院内主要不良事件 (MSCE)的关系。方法  5 2例AMI患者 ,按病人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CI组和药物组。检测所有患者入院后 8个时点的血浆hs... 目的 比较高敏C反应蛋白 (hs CRP)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介入 (PCI)治疗和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变化及其与院内主要不良事件 (MSCE)的关系。方法  5 2例AMI患者 ,按病人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CI组和药物组。检测所有患者入院后 8个时点的血浆hs CRP浓度 ,比较住院期间两组病人hs CRP变化及其与院内MACE的关系。结果 院内MACE发生率在药物组显著高于PCI组 (P <0 0 1)。两组病人hs CRP入院即刻浓度和峰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院内MACE与入院即刻hs CRP浓度 ,在药物组呈显著相关(r=0 72 8,P =0 0 2 6 ) ,而在PCI组无明显相关 (r =0 2 94 ,P =0 0 91) ;药物组入院即刻hs CRP浓度 >3mg/L的患者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hs CRP <3mg/L的患者 (P <0 0 5 ) ,而PCI组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hs CRP峰浓度与院内MACE的发生在两组均无明显相关 (P >0 0 5 ) ,两组MACE发生率在hs CRP峰浓度 <12mg/L的患者 >12mg/L的患者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AMI介入治疗比药物治疗可以显著减少院内MACE的发生 ;入院即刻hs CRP浓度与院内MACE有明显的正相关 ,>3mg/L的患者应尽量选择PCI治疗以减少院内MACE的发生 ;hs CRP峰浓度与院内MACE的发生无明显相关 ,不宜作为指导防范院内MACE发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C反应蛋白 冠心病 心血管事件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兔动脉粥样硬化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平安 李韶南 段建军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兔动脉粥样硬化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评价其对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白兔12只,高脂饮食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白藜芦醇治疗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微血管夹夹闭股动脉5 h...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兔动脉粥样硬化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评价其对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白兔12只,高脂饮食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白藜芦醇治疗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微血管夹夹闭股动脉5 h后恢复血流,白藜芦醇治疗组予10 mg/(kg.d)剂量治疗。观察不同组间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血清和后肢肌肉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差别。结果: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白藜芦醇治疗组术后第7天、第14天CK、LDH降低,SOD升高(P<0.05)。术后第7天MDA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降低(P<0.05)。结论:白藜芦醇能改善兔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部分血清学指标,减轻缺血再灌注时肌细胞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肢体
下载PDF
320排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临床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黄建楷 《广州医药》 2012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320排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比较。方法对80例确诊或疑似冠心病患者行多层CT成像(MDCT)检查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及分级诊断有无差异。结果以冠脉造影... 目的探讨320排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比较。方法对80例确诊或疑似冠心病患者行多层CT成像(MDCT)检查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及分级诊断有无差异。结果以冠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320排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2%、81.1%、62.3%和89.8%,二者分级诊断具有中度至高度一致性。结论 320排CT冠脉成像可对冠状动脉疾病作初步评估,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CT冠脉成像 冠脉造影 冠心病 诊断比较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及缬沙坦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纤溶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利 罗义 杨阳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对内皮细胞纤溶功能的影响及缬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用酶消化法收集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将10-6,10-7,10-8,10-9mol/L Ang Ⅱ分别与HUV...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对内皮细胞纤溶功能的影响及缬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用酶消化法收集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将10-6,10-7,10-8,10-9mol/L Ang Ⅱ分别与HUVECs共同孵育12h;10-7mol/L Ang Ⅱ和HUVECs分别孵育0,2,6,12,24,48h;10-7mol/L Ang Ⅱ和10-5,10-6,10-7,10-8mol/L缬沙坦(与HUVECs孵育12h;10-6mol/L缬沙坦与HUVECs孵育12h)。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抗原浓度。结果Ang Ⅱ呈浓度依赖性升高HUVECs的PAI-1水平,最大效应浓度10-7mol/L;10-7mol/L Ang Ⅱ对HUVECs作用,孵育2h PAI-1含量即升高,12h达高峰(198μg/L);缬沙坦呈浓度依赖性降低Ang Ⅱ促HUVECs分泌PAI-1,缬沙坦最大效应浓度10-6mol/L;Ang Ⅱ和缬沙坦对HUVECs分泌tPA没有明显影响。结论Ang Ⅱ通过促进HUVECs分泌PAI-1而降低纤溶活性;缬沙坦通过抑制Ang Ⅱ的促PAI-1分泌作用而提高纤溶活性,提示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疾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缬沙坦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内皮细胞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纤溶系统和缺血性疾病
10
作者 王利 罗义 《医学综述》 2008年第5期649-651,共3页
大量证据表明,纤溶系统失衡与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关,参与心血管发病机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控制纤溶系统,通过药理学干预抑制AngⅡ活性,可改善纤溶平衡,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 血管紧张素Ⅱ 缺血性疾病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平安 李韶南 +1 位作者 雷晓明 刘震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31-933,共3页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心衰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间的关系。方法:测定85例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79例心功能处于代偿期的心脏病患者(心功能代偿组)和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Hcy、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心衰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间的关系。方法:测定85例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79例心功能处于代偿期的心脏病患者(心功能代偿组)和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Hcy、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血肌酐(Scr)水平,同时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心衰患者Hcy及NTproBNP间的差异及其相关关系。并对Hcy增高和正常的心衰患者9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心衰组Hcy、LVEDd及NTproBNP值较心功能代偿组及对照组升高,LVEF值下降。心功能Ⅳ级组NTproBNP值高于心功能Ⅱ、Ⅲ级组。心功能Ⅲ、Ⅳ级组Hcy高于心功能代偿组,且心功能Ⅳ级组Hcy高于心功能Ⅱ级组。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cy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291,P=0.017)。Kaplan-Meier分析显示,Hcy不同水平心衰患者9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衰患者血清Hcy浓度增高,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增高,Hcy能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但不能反映其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同型半胱氨酸 脑利钠肽
原文传递
血浆脑利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平安 李韶南 刘震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267-26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的关系,评价BNP对A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和左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91例AMI患者(心肌梗死...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的关系,评价BNP对A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和左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91例AMI患者(心肌梗死组)和90例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比较不同梗死范围、病变冠脉支数及Gensini积分患者间的差异。结果AMI组较对照组BNP和LVEDd明显增高,LVEF明显降低(P〈0.01)。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较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BNP、LVEDd均明显增高(P〈0.05),LVEF明显降低(P〈0.05)。BNP与LVEF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AMI患者血浆BNP明显增高,尤以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者为甚。BNP能反映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和左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钠肽 脑/代谢 心肌梗死/代谢
原文传递
心力衰竭患者三种心肌细胞应激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巩贵宏 张威 +1 位作者 罗义 杨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61-263,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监测心衰患者及对照组非心衰患者NT-pro-BNP、BNP、ST2的血浓度水平,探讨心衰患者三种心肌细胞应激标志物血浓度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10-2010-03期间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心力衰竭的患者8...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监测心衰患者及对照组非心衰患者NT-pro-BNP、BNP、ST2的血浓度水平,探讨心衰患者三种心肌细胞应激标志物血浓度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10-2010-03期间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心力衰竭的患者84例,无心力衰竭的患者95例。结果心力衰竭患者BNP、NT-pro-BNP、ST2血浓度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心衰患者三种标志物血浓度水平在不同心功能分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NT-pro-BNP诊断心衰的AUCROC为0.957(95%CI0.917~0.997),BNP诊断心衰的AUCROC为0.868(95%CI0.803~0.933),ST2诊断心衰的AUCROC为0.758(95%CI0.669~0.846)。结论心力衰竭组患者三种心肌应激标志物血浓度水平对不同程度的HF评估,指导HF治疗、评价预后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其中NT-pro-BNP诊断参考价值较大,而BNP次之,ST2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诊断/血液 利钠肽 脑/血液 受体 细胞表面/血液 人类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脑利钠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平安 刘震 李韶南 《中国实用医刊》 2009年第14期3-4,共2页
目的 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利钠肽(BNP)的变化,探讨炎症机制及脑利钠肽在心房颤动发生、发展与维持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定94例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和非房颤患者(对照组)血清hs—CRP和BN... 目的 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利钠肽(BNP)的变化,探讨炎症机制及脑利钠肽在心房颤动发生、发展与维持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定94例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和非房颤患者(对照组)血清hs—CRP和BNP,同时测定左心房大小。观察hs—CRP和BNP与房颤的关系。结果房颤组血清hs—CRP和BN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P〈0.01)。且持续性房颤组hs—CRP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1),而BNP在阵发性房颤组与持续性房颤组间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反应及BNP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与维持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C-反应蛋白 脑利钠肽
原文传递
血压变异性与高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平安 刘戬 李韶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依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的三分位间距将12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低BPV组、中BPV组和高BPV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IMT和颈动脉斑块,同时...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依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的三分位间距将12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低BPV组、中BPV组和高BPV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IMT和颈动脉斑块,同时检测血浆hs-CRP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结果:高BPV组hs-CRP水平和IMT较低BPV组增加[hs-CRP:(3.78±3.63)mg/L∶(2.24±1.92)mg/L;IMT:(1.01±0.16)mm∶(0.91±0.17)mm;均P<0.05]。24h血压不达标亚组IMT较达标亚组明显增加[(1.00±0.19)mm∶(0.93±0.16)mm,P<0.05],而hs-CRP和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T增厚者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大于IMT正常组[(11.13±4.19)mmHg(1mmHg=0.133kPa)∶(9.69±3.24)mmHg,P<0.05]。IMT与24h平均收缩压(mSBP)、白天mSBP、夜间mSBP、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及LDL呈正相关(r分别为0.218、0.211、0.210、0.176、0.191、0.267,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MT与24hmSBP及LDL有关。结论:高血压患者BPV与颈动脉IMT及hs-CRP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性 高敏C反应蛋白 内膜中层厚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