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动平台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钱雪雅 狄小丹 +2 位作者 周蓓 黄倩 刘慧姝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3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索移动平台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教学的可行性,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38名2018级妇产科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每日通过移动平台推送问题式知识点,以结业理论考核前模拟考相对于全国业务水平测试成绩提升幅度作为... 目的探索移动平台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教学的可行性,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38名2018级妇产科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每日通过移动平台推送问题式知识点,以结业理论考核前模拟考相对于全国业务水平测试成绩提升幅度作为理论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收集住院医师的性别、学历、人员类型等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移动平台用于理论培训对提升结业理论考核成绩有促进作用,且对于不同身份类型、不同学历层次的住院医师均有提升性影响;理论成绩提升程度与移动平台使用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结论移动平台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教学对巩固理论基础、提升教学质量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平台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理论教学 妇产科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孕早中期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RBP4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蒋艳敏 黄薇 +2 位作者 吴娟 李敏清 何平 《广州医药》 2015年第6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GDM孕早、中期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RBP4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测定38例GDM及40例正常孕妇孕早、中期血清Chemerin、RBP4水平,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 GDM组孕妇孕早、中期血清Chemerin、RBP4水平及HOMA... 目的探讨GDM孕早、中期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RBP4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测定38例GDM及40例正常孕妇孕早、中期血清Chemerin、RBP4水平,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 GDM组孕妇孕早、中期血清Chemerin、RBP4水平及HOMA-IR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孕中期血清Chemerin、RBP4水平均较孕早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merin、RBP4水平与IR成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孕妇孕早、中期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RBP4水平升高,Chemerin、RBP4水平的升高与IR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CHEMERIN RBP4 脂肪因子
下载PDF
蜕膜巨噬细胞调控滋养细胞侵袭力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沙晓燕 伍彬升 +1 位作者 鲍俊杰 刘慧姝 《新医学》 2021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蜕膜巨噬细胞对滋养细胞侵袭力的调控。方法取20~35岁女性正常早孕(6~7+6周)行人工流产的蜕膜组织15~20 g。将蜕膜组织充分清洗后使用Collagenase和Dnase消化2次,每次30 min,细胞悬液过滤后通过CD14+免疫磁珠分选,并行免疫荧光... 目的探讨蜕膜巨噬细胞对滋养细胞侵袭力的调控。方法取20~35岁女性正常早孕(6~7+6周)行人工流产的蜕膜组织15~20 g。将蜕膜组织充分清洗后使用Collagenase和Dnase消化2次,每次30 min,细胞悬液过滤后通过CD14+免疫磁珠分选,并行免疫荧光鉴定。流式细胞仪分析巨噬细胞M1型(CD80+和CD86+)和M2型(CD163+和CD206+)。获得的巨噬细胞置于6孔板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上清。巨噬细胞上清与滋养细胞系HTR-8/SVneo共培养24 h,实时定量PCR检测HTR-8/SVneo的水通道蛋白1(AQP 1)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 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应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技术(RTCA)检测人早孕蜕膜巨噬细胞上清对人滋养层细胞系HTR-8/SVneo侵袭力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人类早孕蜕膜巨噬细胞体外培养体系。流式细胞检测显示,人类正常早孕蜕膜组织中巨噬细胞以M2型为主,约占全部巨噬细胞的87%。巨噬细胞上清使HTR-8/SVneo的AQP 1和MMP-9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01)。RTCA结果显示巨噬细胞上清明显增强HTR-8/SVneo的侵袭力(P <0.001)。结论体外培养条件下,蜕膜巨噬细胞可能通过介导AQP1表达升高而增强滋养细胞的侵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膜巨噬细胞 水通道蛋白1 滋养细胞侵袭力 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
下载PDF
不同受孕方式双胎妊娠围产期并发症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程曦 肖辉云 +1 位作者 邹兴文 卢锦娥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受孕方式双胎妊娠产妇围产期并发症的差异,为规范进行围产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出生、胎龄≥28周的1169例双胎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辅助生殖助孕,将产妇分... 目的:分析不同受孕方式双胎妊娠产妇围产期并发症的差异,为规范进行围产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出生、胎龄≥28周的1169例双胎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辅助生殖助孕,将产妇分为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组(ART组,389例)和自然妊娠组(SC组,780例),比较两组的围产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ART组产妇的平均年龄、双绒毛膜占比大于SC组,平均孕次小于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单因素分析显示,ART组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发生率高于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产妇年龄、孕次、绒毛膜性等混杂因素后,ART不增加双胎产妇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结论:在双胎妊娠中,ART助孕不增加产妇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自然妊娠 双胎 孕期保健
下载PDF
HIF-1α上调Mfn1的表达促进线粒体融合在宫缩维持中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钱雪雅 温博伦 +2 位作者 王乐乐 刘慧姝 张国正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4年第6期88-92,98,共6页
目的 检测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在临产前后的表达,探讨其与HIF-1α参与维持子宫收缩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2018年5至10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的部分肌条组织。依据患者手术前是否临产分为未临产组(即无宫缩、... 目的 检测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在临产前后的表达,探讨其与HIF-1α参与维持子宫收缩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2018年5至10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的部分肌条组织。依据患者手术前是否临产分为未临产组(即无宫缩、无产兆行择期剖宫产,共12例)和临产组(有规律宫缩,处于潜伏期,总产程<8 h,除外胎膜早破,共12例)。透射电镜观察两组患者子宫平滑肌组织中线粒体融合现象,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fn1、HIF-1α和AMPK的表达水平。构建不同低氧时间体外短暂低氧子宫平滑肌细胞收缩模型,观察Mfn1、HIF-1α和AMPK的表达情况。使用HIF-1α抑制剂2-MeOE2处理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低氧处理后AMPK和Mfn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试剂盒测定细胞内脂肪酸和ATP含量,细胞收缩实验测定细胞收缩力。结果 与未临产组相比,临产组子宫平滑肌组织内线粒体融合增加,Mfn1、HIF-1α和AMPK的表达明显上升(P<0.05)。体外细胞模型短暂低氧2 h HIF-1α、AMPK和Mfn1表达增加最显著(P<0.05),细胞内脂肪酸及ATP含量亦显著增加。与未抑制HIF-1α表达细胞相比,抑制HIF-1α表达可明显下调AMPK和Mfn1蛋白表达(P<0.01),抑制细胞收缩。结论 临产后人体子宫平滑肌Mfn1显著增加,HIF-1α可能通过AMPK通路调节Mfn1表达,参与细胞能量供应和子宫收缩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产 线粒体融合 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 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能量 宫缩
原文传递
结合雌激素治疗幼女阴唇粘连的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佳乐 杨艳 +1 位作者 黄兆耆 莫小兰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976-985,共10页
观察结合雌激素乳膏治疗幼女阴唇粘连的效果,挖掘影响治疗效果的可能因素。回顾性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123例阴唇粘连患儿。采集患儿治疗结局、结合雌激素用法用量、治疗期间是否同时联合了手法或手... 观察结合雌激素乳膏治疗幼女阴唇粘连的效果,挖掘影响治疗效果的可能因素。回顾性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123例阴唇粘连患儿。采集患儿治疗结局、结合雌激素用法用量、治疗期间是否同时联合了手法或手术分离、是否联合使用红霉素、是否伴发外阴炎、不良反应等变量信息。采用χ;检验、Fisher检验和t检验分析结合雌激素治疗阴唇粘连的各个变量与治疗结局的相关性。继而采用逻辑回归分析这些变量与结局的关系,挖掘可能的影响因素。患儿使用结合雌激素联合手法分离或手术分离(P=0.001),以及阴唇粘连的程度(P=0.011)这两个变量对最终治疗结局有显著性影响。结合雌激素治疗频次(P=0.202)、治疗期间是否联合使用红霉素(P=0.787)、患儿是否伴发外阴炎(P=1.000),均对治疗结局无显著性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是否联合手法或手术分离(P=0.000,OR=0.078,95%CI=0.030–0.203)、患儿阴唇粘连程度(P=0.003,OR=5.324,95%CI=1.767–16.041)与结合雌激素治疗效果独立相关。患儿轻度粘连时单用结合雌激素治疗效果较好,重度粘连需要考虑手法或手术分离联合结合雌激素治疗效果更佳。不建议临床常规合用红霉素治疗。结合雌激素用药频次为每日一次也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结论可为结合雌激素临床治疗阴唇粘连提供参考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雌激素 阴唇粘连 小儿妇科门诊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