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炎支原体培养和血清学检验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差异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丽娟 麦颖 +1 位作者 张拔山 刘创业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4期629-630,共2页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培养和血清学检验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差异。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分别采用肺炎支原体培养和血清学检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及不同年龄组、不同发病时间组各检测方法的阳...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培养和血清学检验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差异。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分别采用肺炎支原体培养和血清学检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及不同年龄组、不同发病时间组各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情况的差异。结果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86例(86.0%),血清学检验阳性84例(84.0%),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χ2=0.157,P=0.692)。1~6岁组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检出率(91.9%)高于7~12岁组(76.3%,P<0.05),血清学检验阳性检出率(77.4%)低于7~12岁组(94.7%,P<0.05)。发病时间1~6d组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检出率(93.2%)高于7~11d组(75.6%,P<0.05),血清学检验阳性检出率(78.0%)低于7~11d组(92.7%,P<0.05)。结论两组检验方法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中的阳性检出率皆较高,年龄较小、病程较短的患儿建议采用肺炎支原体培养诊断,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儿建议采用血清学检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培养 血清学检验 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 诊断价值 差异
下载PDF
广东地区地中海贫血筛检者的基因检测和类型分析 被引量:38
2
作者 徐韫健 廖颖茵 +1 位作者 高俊 林卫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5-289,293,共6页
目的分析2016-2017年广东地区地中海贫血(地贫)的基因检测情况及少见地贫基因型病例,为临床诊断地贫及可疑病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1 814例在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和PCR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α珠蛋白的变异基因,应用PCR反向点... 目的分析2016-2017年广东地区地中海贫血(地贫)的基因检测情况及少见地贫基因型病例,为临床诊断地贫及可疑病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1 814例在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和PCR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α珠蛋白的变异基因,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β-珠蛋白的17种常见突变基因,同时联合分析部分患者的血常规和血红蛋白电泳检测数据,对疑似地贫但基因检测阴性的样本进一步采用测序技术或Gap-PCR技术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共检出地贫基因阳性496例,总阳性率27.34%,其中α地贫353例,阳性率19.46%,β地贫127例,阳性率7.00%,α+β地贫16例,阳性率0.88%。1814例中出现23例表型和基因型不一致的病例,进一步检测分析发现7例少见地贫基因型,分别为少见β地贫(CD54-58)1例、中国型Gγ+(Aγδβ)0缺失2例、东南亚型缺失1例,α地贫不确定基因型1例和香港型地贫基因2例。结论本地区α地贫阳性率高于β地贫;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少见基因型地贫的出现,结合表型与基因型诊断疑难病例,必要时用基因测序和Gap-PCR等技术检测,以防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红细胞参数 基因测序
下载PDF
中药单体白花丹醌对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驰 贾旭 +3 位作者 杨羚 修文博 邹家齐 凌保东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比较5种中药单体对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探讨替加环素与中药单体联合用药的增敏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和微量肉汤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中药单体白... 目的比较5种中药单体对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探讨替加环素与中药单体联合用药的增敏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和微量肉汤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中药单体白花丹醌、二氢丹参酮、葫芦素、盐酸小檗碱和紫胡皂苷d对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作用;用棋盘法测定白花丹醌联合替加环素MIC值,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值(FICI)。选取CCCP、PAβN及白花丹醌作为外排泵抑制剂,观察外排抑制试验结果。结果临床分离的12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对多粘菌素B全部敏感,其中,有8株替加环素耐药菌。5种中药单体中白花丹醌对替加环素耐药菌株抑菌活性最佳,MIC值范围是16~32μg/mL。白花丹醌和替加环素联合试验中,白花丹醌可逆转部分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75%(6/8)表现为相加作用,25%(2/8)表现为无关作用。外排抑制试验中,CCCP、PAβN及白花丹醌均显示对替加环素有一定的增敏作用。结论在体外环境下,白花丹醌对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具有一定抑菌活性,联合替加环素可降低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其增加抗菌药物敏感性的作用可能与外排泵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替加环素 白花丹醌
下载PDF
人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的cDNA克隆和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风梅 俞辉 +1 位作者 宋金龙 刘忠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45-948,共4页
目的构建人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表达,制备其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人工合成的pcsk9 cDNA序列;扩增产物经TA克隆、双酶切、连接,构建pET-28b-pcsk9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 目的构建人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表达,制备其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人工合成的pcsk9 cDNA序列;扩增产物经TA克隆、双酶切、连接,构建pET-28b-pcsk9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表达菌BL21(DE3)的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用纯化检测过的目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最后采集全血收集血清,获得多克隆抗体,并对该抗体进行免疫印迹及效价测定。结果 PET-28b-pcsk9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用诱导表达的目的蛋白免疫动物,收集血清获得多克隆抗体。对多克隆抗体进行纯化,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证明自制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良好,效价测定为1:13 200。结论成功构建了pcsk9原核表达载体pET-28b-pcsk9,且获得了其蛋白的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SK9 表达载体 诱导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人pcsk9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诱导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风梅 俞辉 +1 位作者 宋金龙 刘忠民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57-1660,共4页
目的构建人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的原核表达载体,优化pcsk9诱导表达条件。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人工合成的pcsk9 cDNA序列。扩增产物经双酶切、连接,构建pET-28b-pcsk9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表达菌BL21(DE3)的... 目的构建人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的原核表达载体,优化pcsk9诱导表达条件。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人工合成的pcsk9 cDNA序列。扩增产物经双酶切、连接,构建pET-28b-pcsk9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表达菌BL21(DE3)的感受态细胞中,分别在不同条件下对其进行诱导,获得pET-28b-pcsk9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结果成功构建了pET-28b-pcsk9重组表达载体,其最佳表达条件为菌液光密度值取0.6,诱导温度取30℃,诱导剂终浓度取1.0 mmol/L,诱导时间取8 h。结论该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在大肠杆菌表达菌BL21(DE3)中可有效地表达,对诱导所用的温度和时间相对比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表达载体 诱导表达 优化条件
下载PDF
香港海鸥型菌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亚梅 黄震 +2 位作者 陈定强 崔海燕 孙俊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179-1182,共4页
目的建立香港海鸥型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对香港海鸥型菌携带的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进行分析,探讨香港海鸥型菌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机制。方法吉姆萨染色法形态学角度分析及生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香港海鸥型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被膜的形... 目的建立香港海鸥型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对香港海鸥型菌携带的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进行分析,探讨香港海鸥型菌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机制。方法吉姆萨染色法形态学角度分析及生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香港海鸥型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香港海鸥型菌临床分离株在浮游生长状态与生物被膜状态下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的敏感性;PCR法检测耐喹诺酮类香港海鸥型菌菌株携带的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结果吉姆萨染色法定性结果显示,在55株香港海鸥型菌临床分离株中,有36株形成生物被膜,生物被膜形成率为65.4%(36/55);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香港海鸥型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其中8株香港海鸥型菌的吸光度OD560≤0.15,16株香港海鸥型菌的吸光值0.15<OD560≤0.20,7株香港海鸥型菌的OD560>0.20;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对香港海鸥型菌的最小生物被膜抑菌浓度均高于相应浮游菌的最小抑菌浓度(P<0.05);55株香港海鸥菌中共有18株耐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32.7%,且18株香港海鸥型菌菌Ⅰ类整合子均含有耐药基因,该耐药基因在相应菌株中发挥耐药作用。结论香港海鸥型菌耐喹诺酮类基因的形成和耐药基因的播散可能与Ⅰ类整合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海鸥型菌 生物被膜 Ⅰ类整合子 耐药基因
下载PDF
误诊为腰椎结核的马耳他布鲁菌感染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潘俊均 黄敏仪 +1 位作者 苏丹虹 雷亚利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592-1592,共1页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性变态反应疾病,患病的牛、羊等疫畜是布鲁菌病的主要传染源。布鲁菌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传播,急性期病例以发热、多汗、寒战、关节疼痛和泌尿生殖系病症等为主要...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性变态反应疾病,患病的牛、羊等疫畜是布鲁菌病的主要传染源。布鲁菌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传播,急性期病例以发热、多汗、寒战、关节疼痛和泌尿生殖系病症等为主要表现,慢性期病例多出现神经疼痛、关节疼痛和多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马耳他布鲁菌 布鲁菌病
下载PDF
不同来源菌株中8种mcr亚型基因筛查及阳性菌株药敏分析
8
作者 赖斯华 黄欢欢 +3 位作者 谢闺娥 曾文创 杨羚 徐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4期2970-2973,共4页
目的了解8种mcr亚型基因在不同来源临床标本细菌中的分布及阳性菌株的药敏情况。方法采用PCR法分别对128株粪便标本分离的耐黏菌素菌株和130株临床感染标本分离的耐碳青霉烯菌株检测8种mcr亚型基因及mcr阳性菌株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对阳... 目的了解8种mcr亚型基因在不同来源临床标本细菌中的分布及阳性菌株的药敏情况。方法采用PCR法分别对128株粪便标本分离的耐黏菌素菌株和130株临床感染标本分离的耐碳青霉烯菌株检测8种mcr亚型基因及mcr阳性菌株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对阳性基因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对mcr阳性的菌株进行质谱鉴定和药敏分析;质粒接合实验验证mcr基因的可转移性;采用PCR法对质粒进行分型和检测12种毒力基因的存在情况。结果128株耐黏菌素菌株均没有发现mcr2、mcr3、mcr4、mcr5、mcr6、mcr7、mcr8基因;130株耐碳青霉烯菌株中没有发现mcr2、mcr3、mcr4、mcr5、mcr6、mcr7、mcr8基因。该mcr1阳性株不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药敏结果显示多重耐药性,对黏菌素为中介,对磺胺类、喹诺酮、碳青霉烯类、绝大部分头孢类药物等耐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mcr1阳性菌株质粒接合成功;mcr1阳性菌株携带6种质粒型及3种毒力基因。结论在肠道中耐黏菌素菌株和临床上耐碳青霉烯分离株中mcr1存在一定的流行率,其余7型的mcr基因流行率尚低;为探究mcr基因与ESBLs和碳青霉烯酶之间的关系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r基因 肠道菌群 多黏菌素耐药 碳青霉烯耐药
下载PDF
各年龄段女性血脂谢水平和孕酮的联系探讨
9
作者 方义 莫嘉欣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1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孕酮与女性血脂代谢规律的联系。方法:收集本院临床病例,按年龄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检测其血清雌激素孕酮、血脂四项的浓度变化特点。结果:各组血清总胆固醇于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甘油三酯在... 目的:探讨雌激素孕酮与女性血脂代谢规律的联系。方法:收集本院临床病例,按年龄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检测其血清雌激素孕酮、血脂四项的浓度变化特点。结果:各组血清总胆固醇于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甘油三酯在青年组与中年组之间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老年组与青年组间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青年组与中年组间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老年组与青年组、中年组间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清雌激素孕酮在青年组与中年组间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老年组与青年组、中年组间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组雌激素孕酮较青年组、中年组显著降低,而且伴有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雌激素孕酮浓度对血脂代谢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雌激素孕酮
下载PDF
阴道白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性和ERG11基因突变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谭皓妍 李倩珺 +1 位作者 冯浩华 何艳屏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438-1441,共4页
目的探讨ERG11基因突变与白假丝酵母菌对吡咯类药物敏感性下降的关系。方法收集VVC患者的白假丝酵母菌60株,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作菌种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选取所有中度敏感株和耐药株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PCR)ERG11基因,... 目的探讨ERG11基因突变与白假丝酵母菌对吡咯类药物敏感性下降的关系。方法收集VVC患者的白假丝酵母菌60株,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作菌种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选取所有中度敏感株和耐药株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PCR)ERG11基因,将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和比对分析。结果 60株白假丝酵母菌对咪康唑、酮康唑和氟康唑敏感率分别为36.7%、56.1%和80%;将38株中度敏感株和耐药株进行ERG11基因分析后共发现29个有义突变和25个同义突变,其中,有义突变中发现多个新突变位点。结论有些新发现的突变位点可能与耐药相关;多位点有义突变可能降低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假丝酵母菌 吡咯类药物 耐药 ERG11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