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囊导管术前封堵双侧髂内动脉联合术后血管栓塞术在完全性前置胎盘并植入患者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中的预防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娜 贺泉 +3 位作者 秦川 唐丽珍 周燕媚 金华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48-49,52,共3页
目的评价球囊导管术前封堵双侧髂内动脉联合术后血管栓塞术在完全性前置胎盘并植入患者行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中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诊断为完全性前置胎盘并植入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5)... 目的评价球囊导管术前封堵双侧髂内动脉联合术后血管栓塞术在完全性前置胎盘并植入患者行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中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诊断为完全性前置胎盘并植入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采用术前药物保守和术后常规外科止血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球囊导管术前封堵双侧髂内动脉联合术后血管栓塞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产后出血率、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子宫切除率及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子宫切除率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球囊导管术前封堵双侧髂内动脉联合术后血管栓塞术在完全性前置胎盘并植入患者行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导管 血管栓塞术 完全性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出血
下载PDF
DMD基因点突变致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操基清 杨娟 +9 位作者 李亚勤 冯善伟 陈菲 郑卉 梁颖茵 赵保健 张旭 张惠丽 朱瑜龄 张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42-447,共6页
研究背景DMD基因点突变,主要是无义突变,可以引起基因编码提前终止,使产生的目的蛋白不稳定而降解,导致临床症状较重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见临床表型为症状较轻的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的DMD点突变患者。本研究旨... 研究背景DMD基因点突变,主要是无义突变,可以引起基因编码提前终止,使产生的目的蛋白不稳定而降解,导致临床症状较重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见临床表型为症状较轻的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的DMD点突变患者。本研究旨在探讨DMD基因点突变导致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发病机制,以加深对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突变类型的认识。方法共11例临床和肌肉活检明确诊断、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显示DMD基因外显子非缺失或重复突变的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高通量第2代DNA测序法检测DMD基因外显子突变类型。结果11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携带10种突变类型,无突变热点;6例携带无义突变[c.5002G>T,p.(Glu1668X);c.1615C>T,p.(Arg539X);c.7105G>T,p.(Glu2369X);c.5287C>T,p.(Arg1763X);c.9284T>G,p.(Leu3095X)];1例携带错义突变[c.5234G>A,p.(Arg1745His)];2例携带框移突变(c.10231dup T,c.10491del C);2例携带剪切位点突变(c.4518+3A>T,c.649+2T>C)。结论 DMD基因点突变可以引起临床症状较轻的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当MLPA技术显示DMD基因为非缺失和重复突变时,切勿漏诊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研究其发生机制对基因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杜氏 肌营养不良蛋白 点突变
下载PDF
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妇科恶性肿瘤易感性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神姣 陈敦金 +2 位作者 谭鹰 夏华安 You MJ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6年第1期73-76,共4页
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是体内重要的Ⅱ相代谢酶,GST在人群中呈多态性分布,基因多态性导致酶活性降低或丧失。研究显示GST基因多态性不仅与妇科多种恶性肿瘤的易感性有关,而且会影响化疗药物对肿瘤的疗效,影响患者的预后,且结果存在差异。... 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是体内重要的Ⅱ相代谢酶,GST在人群中呈多态性分布,基因多态性导致酶活性降低或丧失。研究显示GST基因多态性不仅与妇科多种恶性肿瘤的易感性有关,而且会影响化疗药物对肿瘤的疗效,影响患者的预后,且结果存在差异。本文将重点阐述删基因多态性、GST基因分型方法的进展及GST与妇科肿瘤易感性和预后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转移酶 多态性 恶性肿瘤 易感性 预后
下载PDF
106名实习护生对医务场所暴力的认知及应对调查 被引量:6
4
作者 黄雅翠 赵倩倩 +1 位作者 张立力 杨帅 《护理学报》 2017年第5期44-47,共4页
目的调查广东省某高校实习护生对医务场所暴力的认知及应对现状。方法采用修订后的医务场所暴力调查表,对广东省某高校106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53名(50.0%)、55名(51.9%)护生认为,护士和医生分别是暴力来源。面对医务场所暴力事件... 目的调查广东省某高校实习护生对医务场所暴力的认知及应对现状。方法采用修订后的医务场所暴力调查表,对广东省某高校106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53名(50.0%)、55名(51.9%)护生认为,护士和医生分别是暴力来源。面对医务场所暴力事件时,93名(87.7%)护生选择采取求助同事。护生经历的医务场所暴力,最多的是情感虐待。医务场所暴力主要影响护生的自身情感及对工作的态度变化。69名(65.1%)护生表示未受过医务场所暴力相关培训,100名(94.3%)护生认为需要接受医务场所暴力相关培训。结论护生对医务场所暴力的定义及范畴认知不足。听说、目睹、遭受医务场所暴力后对护生身心影响较大。护生采取的应对措施较为单一,对相关培训需求高。学校、医院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护生进行医务场所暴力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生对医务场所暴力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护生 医务场所暴力 认知 应对措施
下载PDF
AngiotensinⅡ通过氧化应激引起巨噬细胞AMPK/SIRT1能量信号紊乱 被引量:1
5
作者 肖珊 马郁文 +4 位作者 李婧 张彦红 何泓 方春香 王万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4-390,共7页
目的探讨Angiotensin Ⅱ诱导巨噬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与AMPK/SIRT1通路活化关系的机制。方法 RAW264.7细胞正常培养后给予不同浓度的Angiotensin Ⅱ(0、0.5、1、3、10、20μmol/L)处理24 h后,Western blot检测AMPK,p-AMPK和SIRT1的表达水... 目的探讨Angiotensin Ⅱ诱导巨噬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与AMPK/SIRT1通路活化关系的机制。方法 RAW264.7细胞正常培养后给予不同浓度的Angiotensin Ⅱ(0、0.5、1、3、10、20μmol/L)处理24 h后,Western blot检测AMPK,p-AMPK和SIRT1的表达水平变化,和用DCFH探针检测ROS水平的变化,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SOD活性和MDA表达量;同时采用基因编辑技术将Angiotensin Ⅱ的受体AT1R成功沉默后给予Angiotensin Ⅱ刺激,检测对AMPK,p-AMPK和SIRT1蛋白水平的影响以及使用ROS的抑制剂来观察细胞AMPK和SIRT1的变化情况。结果 20μmol/L的Angiotensin Ⅱ的刺激能显著抑制蛋白AMPK的磷酸化(P<0.05),抑制SIRT1的表达;同时增加了细胞ROS的释放(P<0.05)。在检测SOD活性和MDA表达量时,0.5~10μmol/L的Angiotensin Ⅱ对细胞无明显改变(P>0.05),20μmol/L的Angiotensin Ⅱ明显抑制SOD活性(P<0.05),能显著增加MDA的产生。沉默了AT1R后,Angiotensin Ⅱ不能抑制AMPK蛋白磷酸化以及对SIRT1的表达无明显下调作用;使用ROS抑制剂后,Angiotensin Ⅱ处理无法降低细胞磷酸化AMPK和SIRT1的表达。结论 Angiotensin Ⅱ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引起AMPK/SIRT1信号通路的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2 AMPK/SIRT1 RAW264.7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严重产后出血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丽贤 秦薇 +1 位作者 王施元 陈敦金 《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252-256,共5页
严重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累积出血量达到或者超过1000 ml[1]。严重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一直居全球包括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首位。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改变,高龄孕妇、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性疾病及妊... 严重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累积出血量达到或者超过1000 ml[1]。严重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一直居全球包括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首位。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改变,高龄孕妇、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性疾病及妊娠合并症增加,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亦逐年升高。严重产后出血可在短时间内引发失血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微循环障碍、感染等并发症,甚至会直接导致孕产妇死亡[2]。此外,严重产后出血引起的失血性休克还会出现其他脏器的损伤和机能紊乱,其中肠道微生态紊乱不容忽视。早在上世纪60年代,Ravin等[3]就提出了肠道可能是外科病人全身感染的细菌来源的设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来源的成分可以通过肠道屏障进入全身循环系统并调节免疫稳态,肠道菌群失调及内毒素血症可加速病情的进展,导致不良预后。现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严重产后出血患者的肠道屏障、肠道菌群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确定此类患者菌群失调的原因和后果,为制定更加合理的干预策略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失血性休克 孕产妇死亡原因 妊娠合并症 前置胎盘 外科病人 胎盘植入 高龄孕妇
原文传递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20
7
作者 余琳 苏春宏 +6 位作者 王晓怡 龚景进 陈平 杜红梅 全启花 李丽红 陈敦金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81-585,共5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广东省5家地市级医院(包括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惠州市第-妇幼保健院、广东省云浮市中心医院、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和广...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广东省5家地市级医院(包括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惠州市第-妇幼保健院、广东省云浮市中心医院、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和广东省惠州市中心医院)住院分娩孕妇的资料,比较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与非瘢痕子宫孕妇的分娩方式、产时出血、新生儿结局等情况,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1)阴道试产情况:2011年1月-2015年12月间广东省5家地市级医院的分娩总数95600例,其中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13824例,包括行选择性再次剖宫产术12027例、阴道试产1797例,阴道试产率为13.00%(1797/13824)。阴道试产的1797例孕妇中,试产成功经阴道分娩1308例,试产成功率为72.79%(1308/1797)。近5年(2011—2015年)来,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比例逐年增高,分别为10.71%、13.28%、14.45%、15.54%、16.98%;其中阴道试产孕妇的比例也逐年增高,分别为11.85%、12.25%、13.49%、13.82%、12.93%。(2)阴道试产失败中转行剖宫产术的手术指征: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试产失败中转行剖宫产术489例(27.21%,489/1797),其中因社会因素要求行剖宫产术68例(13.91%,68/489),与非瘢痕子宫孕妇(7.18%,206/286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356,P=0.000);产程中医师诊断为子宫破裂(包括先兆子宫破裂、子宫不全破裂或子宫破裂)者58例(11.86%,58/489),与非瘢痕子宫孕妇(1.43%,41/2869)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1578.223,P=0.000)。(3)试产成功阴道分娩孕妇的产程经过及母儿结局: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试产成功阴道分娩孕妇,其子宫破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瘢痕子宫孕妇[分别为0.74%(9/1211)、0.01%(2/31200);x^2〉2000,P=0.000];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非瘢痕子宫孕妇[分别为6.94%(84/1211)、3.05%(951/31200);r=16.328,P=0.000];而试产成功阴道分娩孕妇的产程时限以及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发生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别与非瘢痕子宫孕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5年来,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及阴道试产孕妇的比例均逐年增高,但试产成功阴道分娩率总体较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但风险也比较高,加强产程监护及分娩室内可进行紧急剖宫产术是安全阴道试产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试分娩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妊娠早期唐氏综合征筛查方案的功效、安全性及卫生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林胜谋 陈敏 +8 位作者 王晨虹 李胜利 谢健生 袁晖 林鼎浩 吴晓霞 王威 张红云 唐海燕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5-330,共6页
目的 探讨早孕期唐氏综合征(DS)各种筛查方案的功效、安全性及卫生经济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3种传统早孕期DS筛查的43 729例孕妇的资料,其中:(1)血清学筛查17 502例,于孕11~13周+... 目的 探讨早孕期唐氏综合征(DS)各种筛查方案的功效、安全性及卫生经济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3种传统早孕期DS筛查的43 729例孕妇的资料,其中:(1)血清学筛查17 502例,于孕11~13周+6进行,检测项目为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游离β-hCG水平;(2)超声筛查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NT)14 080例;(3)联合筛查12 147例,检测NT+ PAPP-A+游离β-hCG.与同期在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接受无创性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技术(NIFTY)检测的孕妇7 389例,通过“决策树”模型,模拟评估4种不同筛查方案的功效和安全性;通过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比较各筛查方案的卫生经济学特征.结果 (1)功效:4种筛查方案的筛查功效为NIFTY>联合筛查>NT筛查>血清学筛查;(2)安全性:4种筛查方案的安全性为NIFTY>联合筛查>NT筛查>血清学筛查;(3)成本效果分析与成本效益分析:血清学筛查的成本效果比最低,为248 686元,成本效益比最高,为4.42;传统的3种筛查方案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均< DS患儿的疾病经济负担(1 100 000元).NIFTY筛查的成本效果比最高,为1 306 566元,成本效益净现值为负值.如果NIFTY筛查的价格降至<1 434元,则成本效益净现值为正值,且成本效益比将>1.结论 传统早孕期DS筛查方案中联合筛查的筛查功效最高,血清学筛查最具经济性;NIFTY筛查是DS筛查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 妊娠初期 普查 费用效益分析
原文传递
产后出血高危预警及防范 被引量:37
9
作者 余琳 陈敦金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1-254,共4页
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因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胎膜残留、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异常是常见原因。孕妇分娩前体重指数(BMI)>25.9、贫血、宫高>34.5cm,高龄,瘢痕子宫等均是发生产后出血的临床预警信息。对具备这些警示... 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因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胎膜残留、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异常是常见原因。孕妇分娩前体重指数(BMI)>25.9、贫血、宫高>34.5cm,高龄,瘢痕子宫等均是发生产后出血的临床预警信息。对具备这些警示信息的孕产妇,应及时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瘢痕子宫 多胎妊娠
原文传递
宫颈机能不全554例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燕 余艳红 +3 位作者 任利容 王晨虹 潘石蕾 陈敦金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评价宫颈机能不全临床诊断是否明确及治疗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04年6月至2010年5月,广东省9家医院宫颈机能不全病例共554例纳入分析。回顾病历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宫颈环扎手术治疗组(n=357)与保守治疗组(n=197);同... 目的评价宫颈机能不全临床诊断是否明确及治疗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04年6月至2010年5月,广东省9家医院宫颈机能不全病例共554例纳入分析。回顾病历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宫颈环扎手术治疗组(n=357)与保守治疗组(n=197);同时按照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2014年发布的宫颈机能不全诊断标准重新复核诊断,根据复核结果分为诊断明确组(n=425)及诊断不明确组(n=129)。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矿检验比较诊断明确与否及不同治疗方式组间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宫颈环扎手术治疗组足月分娩率[40.3%(144/357)与23.4%(46/197),χ^2=16.254,P=0.000]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晚期流产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22.4%(80/357)与40.1%(79/197),Z2=19.419,P=0.000]。诊断明确者宫颈环扎手术治疗组的足月分娩率[44.7%(117/262)与20.9%(34/163),Z2=24.844,P=0.000]和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2664.3±762.2)与(2416.9±845.0)g,t=1.160,P=0.0141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晚期流产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21.4%(56/262)与41.1%(67/163),χ^2=19.021,P=0.000]。诊断不明确者宫颈环扎手术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足月分娩率[28.4%(27/95)与35.3%(12/34),χ^2=0.561]、早产率[46.3%(44/95)与29.4%(10/34),χ^2=2.940]、晚期流产率[25.3%(24/95)与35.3%(12/34),χ^2=1.252]和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2526.5±761.8)与(2683.4±725.8)g,t=0.0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双胎妊娠孕妇宫颈环扎手术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28孕周分娩率[81.4%(37/46)与69.2%(18/26),Z2=1.156]、晚期流产率[19.6%(9/46)与30.8%(8/26),χ^2=1.156]和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2003.2±621.0)与(1807.5±609.4)g,t=0.0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宫颈机能不全诊断明确且严格掌握宫颈环扎术手术指征情况下,宫颈环扎术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不建议行宫颈环扎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功能不全 环扎术 宫颈 治疗结果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细胞DNA倍体分析结合高危型HPV、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查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立冬 张慧敏 +1 位作者 刘美玲 江庆萍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6期464-466,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DNA倍体、高危型HPV、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测结果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方法将265例育龄妇女宫颈细胞DNA倍体检查阳性者分为感染因素阳性(高危型HPV阳性、UU/Mh阳性、CT阳性)和感染因素阴性(高危型HPV阴性、UU/M...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DNA倍体、高危型HPV、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测结果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方法将265例育龄妇女宫颈细胞DNA倍体检查阳性者分为感染因素阳性(高危型HPV阳性、UU/Mh阳性、CT阳性)和感染因素阴性(高危型HPV阴性、UU/Mh阴性、CT阴性),再将感染因素阳性者分为单因素感染(包括高危型HPV感染或UU/Mh感染或CT感染),双因素感染、三因素感染。以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回顾分析和评估宫颈细胞DNA倍体阳性者中高危型HPV、UU/Mh和CT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之间的关系及风险性。结果DNA倍体阳性患者中慢性炎症占52.38%、CINI1级占22.02%、CIN1I级占10.71%、CINII级占14.88%;CINI1级中双因素感染最高占32.43%,CINⅡ级中高危型HPV感染最高占50.00%,CINBI级中双因素感染最高占56.00%、其次为高危型HPV感染占40.00%。结论宫颈细胞DNA倍体阳性合并HPV和UU/Mh双因素感染者及高危型HPV感染者应高度警惕为癌变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学 乳头状瘤病毒 支原体属 衣原体属 病理学
原文传递
围生期盆底肌肌力变化趋势及持续性指导盆底肌锻炼对产妇盆底肌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新 李桂友 邓美莲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观察围生期妇女盆底肌肌力变化趋势及持续性指导孕(产)妇进行盆底肌锻炼(PFMT)对产后盆底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产科门诊进行规律产检的10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持... 目的观察围生期妇女盆底肌肌力变化趋势及持续性指导孕(产)妇进行盆底肌锻炼(PFMT)对产后盆底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产科门诊进行规律产检的10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持续指导组(n=51)和对照组(n=55),并按照孕妇首诊时孕龄分为1组(16~19孕周,n=21),2组(20~23孕周,n=26),3组(24~27孕周,n=30)和4组(28~31孕周,n=29)。采用手测肌力法测量两组孕(产)妇首诊时、产后6周及3个月盆底肌肌力(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孕妇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持续指导组孕(产)妇产后6周、产后3个月盆底各类纤维肌力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指导组除深Ⅱ类纤维外,孕期首诊时各类纤维肌力优于产后6周(P<0.05),产后3个月各类纤维肌力优于产后6周(P<0.05),而孕期首诊与产后3个月各类纤维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孕期首诊时各类纤维肌力均高于产后6周和产后3个月,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6周与产后3个月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盆底肌肌力随孕龄增加而呈逐渐下降趋势,以孕晚期下降最为显著。产后盆底功能有一定康复趋势,良好的PFMT更有助于产后盆底肌肌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生期 盆底肌锻炼 持续性指导
原文传递
妊娠期高血压及轻度子痫前期疾病转归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晓怡 李映桃 陈娟娟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470-1473,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妊娠期高血压及轻度子痫前期病情不同转归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及轻度子痫前期的165例孕妇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根据初次诊断孕周分为A组和B组,对两组孕妇24 h动态血压、... 目的探讨影响妊娠期高血压及轻度子痫前期病情不同转归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及轻度子痫前期的165例孕妇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根据初次诊断孕周分为A组和B组,对两组孕妇24 h动态血压、血常规、24 h尿蛋白、凝血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谷丙转氨酶、血脂等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在不同转归孕妇中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和B组转归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60.6%(40/66)和18.2%(1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孕妇的血白细胞、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谷丙转氨酶的均值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峰值收缩压、峰值舒张压、峰值平均动脉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夜间平均动脉压均值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钙的均值则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转归不良孕妇的IgA、尿素氮、血尿酸、转氨酶高于转归良好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及轻度子痫前期孕妇起病时间越早,转归不良可能性越大;血清IgA、尿素氮、血尿酸、转氨酶、24 h蛋白尿和24 h动态血压等临床指标的升高可提示预后不良,应密切监测上述指标,适时进行干预,避免母胎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疾病 轻度子痫前期 24H动态血压 24h蛋白尿 IGA 血尿酸
原文传递
孕鼠羊膜囊内注射脂多糖诱导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对早产大鼠胎肺成熟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白冰 罗欣 +3 位作者 杨中玫 丁明霞 漆洪波 陈敦金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5,共7页
目的 在妊娠晚期利用不同剂量脂多糖羊膜囊内注射建立孕鼠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istologic chorioamnionitis,HCA)模型,探讨HCA炎症强度对早产大鼠胎肺成熟及发育的影响. 方法 30只Sprague Dawley孕鼠完全随机分为4组.妊娠19d时各组单... 目的 在妊娠晚期利用不同剂量脂多糖羊膜囊内注射建立孕鼠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istologic chorioamnionitis,HCA)模型,探讨HCA炎症强度对早产大鼠胎肺成熟及发育的影响. 方法 30只Sprague Dawley孕鼠完全随机分为4组.妊娠19d时各组单个羊膜囊内分别注射脂多糖2、8、10 μg(每组8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均为40μl.给药后48 h剖宫取胎.收集胎盘、胎膜、脐带和胎肺等组织行病理检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胎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A、B、C及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的mRNAs相对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KGF蛋白表达.收集新生鼠肺组织,行形态学观察.采用R×C表卡方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对照组与脂多糖2、8和10 μg组的胎鼠死亡率分别为0.0%(0/55)、22.5%(18/80)、51.4%(36/70)和87.5%(35/40),胎鼠死亡率随脂多糖剂量增加而升高(x2=46.183,P<0.005).(2)脂多糖组均能诱导HCA、肺炎及脐血管炎,且组织学炎症程度随脂多糖剂量增高而加重(肺炎:Hc=39.84;HCA:Hc=41.13;脐血管炎:Hc=41.52;P均<0.01).(3)4组(依次指对照组及脂多糖2、8和10 μg组)SP-A、SP-B、SP-C和K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A mRNA:0.99±0.28、2.48±0.34、1.09±0.31和0.09±0.09,F=78.051;SP-B mRNA:0.99±0.34、2.23±0.53、1.49±0.51和0.14±0.06,F=28.327; SP-CmRNA:1.20±0.39、2.00±0.20、1.04±0.37和0.12±0.16,F=39.546; KGF mRNA:0.97±0.19、2.18±0.61、0.93±0.09和0.21±0.11,F=37.544;均P<0.01.脂多糖2μg组各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而脂多糖10 μg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4)脂多糖2 μg组KGF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和脂多糖8、10 μg组明显增高(0.60±0.20、0.28±0.12、0.37±0.22和0.24±0.12,F=17.280,P<0.01).(5)出生3d时,脂多糖8 μg组仔鼠肺泡发育明显受抑,成熟度较对照组及脂多糖2 μg组低. 结论 大鼠羊膜囊内注射不同剂量脂多糖可诱导不同程度的HCA、脐血管炎和肺炎,组织学炎症程度随脂多糖剂量增高而加重.适度炎症能促进肺成熟而不增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风险,KGF可能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羊膜炎 婴儿 早产 胎儿器官成熟度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 疾病模型 动物 脂多糖类
原文传递
妊娠合并主动脉缩窄一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贺芳 苏春宏 陈敦金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87-787,共1页
患者,30岁。因停经36周^+4,发现血压高5月余于2015年4月15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孕5个月时自觉胎动至今,孕12周时血压147/95mmHg(1mmHg=0.133kPa),口服拉贝洛尔降压至今,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妊娠 月经规律 拉贝洛尔 血压高 患者
原文传递
国产重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用于中国女性控制性超促排卵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颖 李蓉 +6 位作者 乔杰 郁琦 靳镭 徐望明 杨冬梓 刘见桥 朱依敏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9-244,共6页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recombinant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r-hCG)用于中国女性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治疗的有效性与安...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recombinant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r-hCG)用于中国女性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本试验为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研究,于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期间选取中国7家生殖医学中心纳入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拟进行ART-COH治疗的不孕女性。应用中央随机化系统按照完全随机化原则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国产r-hCG,n=112)和对照组(进口r-hCG,n=116),比较两组受试者COH周期中获得卵母细胞数、分裂中期卵母细胞率、卵裂细胞数、双原核受精数、移植周期中血清hCG阳性率、早期移植胚胎丢失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COH周期中获得的卵母细胞数分别为(12.1±5.6)枚和(12.0±6.7)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分裂中期卵母细胞率、卵裂细胞数、双原核受精数、移植周期中血清hCG阳性率、早期移植胚胎流失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两组差值的90%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均落在预先设定的等效性界值(-3,+3)范围内;两组间免疫原性评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试验组不良反应均为进口r-hCG的已报道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中国不孕女性COH周期中,国产r-hCG有效性及安全性与进口r-hCG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超促排卵 国产重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有效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白细胞介素-18联合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17
作者 应雪娇 余琳 +3 位作者 王云 陈桂娴 王欣 张晓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11期2456-2459,共4页
目的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和白细胞介素-18(IL-18)联合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天津市红桥医院收治GDM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GD... 目的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和白细胞介素-18(IL-18)联合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天津市红桥医院收治GDM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GDM组),根据是否发生早期肾损伤分为有肾损伤组45例和无肾损伤组103例,以同期正常妊娠妇女50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受试者尿L-FABP、NGAL和IL-18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尿L-FABP、NGAL和IL-18水平对GDM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GDM组患者尿L-FABP、NGAL和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肾损伤组患者L-FABP、NGAL和IL-18水平显著高于无肾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FABP、NGAL、IL-18诊断GDM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0.827和0.875,灵敏度分别为73.32%、64.40%和73.30%,特异度分别为86.40%、98.10%和87.40%。L-FABP、NGAL和IL-18三项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99.03%,显著高于L-FABP、NGAL和IL-18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尿L-FABP、NGAL和IL-18水平联合检测对GDM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准确性好和灵敏度高,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白细胞介素-18 妊娠期糖尿病 肾损伤 诊断
原文传递
心跳骤停孕妇12例妊娠结局 被引量:4
18
作者 狄小丹 陈敦金 +1 位作者 刘慧姝 黄天晴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89-892,共4页
目的探讨围死亡期剖宫产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2007-2011年期间收治的12例发生心跳骤停的孕妇,根据其是否进行围死亡期剖宫产分为两组,分析并对比其临床特点、孕妇结局及胎儿结局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 目的探讨围死亡期剖宫产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2007-2011年期间收治的12例发生心跳骤停的孕妇,根据其是否进行围死亡期剖宫产分为两组,分析并对比其临床特点、孕妇结局及胎儿结局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例进行围死亡期剖宫产者4例新生儿存活、4例孕妇存活;6例未进行围死亡期剖宫产者胎儿均死亡、4例孕妇死亡。结论围死亡期剖宫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心跳骤停孕妇抢救的成功率且能改善围产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围死亡期 心跳骤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