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医院科研内训师形成性评价体系标准化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程忠才 刘治 刘杰雄 《中国标准化》 2021年第6期68-69,73,共3页
为更好地完成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实现区域医疗质量同质化与持续改进,提升区域医院内部人才标准化建设的能力,广州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实施科研内训师培训课程,并构建和应用形成性评价体系,提升员工能力,推动国家基本公共... 为更好地完成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实现区域医疗质量同质化与持续改进,提升区域医院内部人才标准化建设的能力,广州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实施科研内训师培训课程,并构建和应用形成性评价体系,提升员工能力,推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医院 科研内训师 标准化 形成性评价体系
下载PDF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手术后视盘血流动力学研究
2
作者 袁金 《智慧健康》 2023年第5期201-204,208,共5页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研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的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后视盘及盘周血流密度变化,并探究高眼压对视盘血流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2~12月本院眼科确诊的22例22只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大发作的患者作...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研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的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后视盘及盘周血流密度变化,并探究高眼压对视盘血流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2~12月本院眼科确诊的22例22只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大发作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保守治疗尽快控制眼压后,予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房角粘连分离术,观察术前和术后一周眼压、视力、视盘及盘周血流密度的变化。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2只眼做OCTA视盘血流分析,术前视盘内血流平均密度41.66%,术后为4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视盘周血流术前平均值为48.79%,术后为5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着眼压得到控制,眼球壁受到压力降低,眼底视盘血流密度有明显恢复。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大发作的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后,患者视力得到明显改善。房水流通恢复正常,随着眼压下降,视盘及盘周血流密度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视盘血流密度 视盘周围血流密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下载PDF
精液优选后前向运动精子数对夫精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秀琴 陈彩蓉 +4 位作者 周林荣 颜秋霞 郭晓燕 陈润强 冼英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8期2317-2319,共3页
目的探讨精液优选后前向运动(PR)精子数对夫精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440例不孕患者1 010个IUI周期的临床资料,按PR精子数分为A、B、C及D组,对各组妊娠率进行比较分析,并统计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及... 目的探讨精液优选后前向运动(PR)精子数对夫精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440例不孕患者1 010个IUI周期的临床资料,按PR精子数分为A、B、C及D组,对各组妊娠率进行比较分析,并统计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及不孕类型各组妊娠率的差异。结果周期总妊娠率为13.66%,A、B、C及D组妊娠率分别为7.27%、11.16%、17.79%及13.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临床妊娠率为11.88%,A、B、C及D组临床妊娠率依次为5.45%、9.44%、16.35%及11.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促排卵周期患者总临床妊娠率为13.57%,各组临床妊娠率为5.13%~19.53%,有随着PR精子数增多而提高的趋势,高于自然周期患者的8.94%(6.25%~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不孕患者在PR精子数>10×106时,临床妊娠率高于继发不孕患者(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UI妊娠率并不会随着优选后PR精子总数的增多而明显提高,结合使用促排卵治疗方案可适当提高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向运动精子数 宫腔内人工授精 夫精人工授精 妊娠结局
下载PDF
热打击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外泌体特征及其功能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怀生 张明 +3 位作者 梁泳欣 施学智 童华生 苏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0-276,共7页
目的分析热打击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释放的外泌体特征及其功能。方法培养HUVECs并分为对照组与热打击组。热打击组细胞给予41℃热刺激培养2 h,建立热打击细胞模型;对照组细胞于37℃孵育培养2 h。采用纳米颗粒追踪法分析两组细... 目的分析热打击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释放的外泌体特征及其功能。方法培养HUVECs并分为对照组与热打击组。热打击组细胞给予41℃热刺激培养2 h,建立热打击细胞模型;对照组细胞于37℃孵育培养2 h。采用纳米颗粒追踪法分析两组细胞释放的外泌体特征;Westernblotting检测外泌体标志蛋白CD63和TSG101的表达;荧光标识观察外泌体进入正常细胞的过程。检测、提取外泌体,对细胞进行干预实验,将培养的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37℃培养HUVECs细胞)、37℃外泌体处理组(加入对照组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和41℃外泌体处理组(加入热打击组细胞释放的外泌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凝血功能指标水平;高通量测序法分析外泌体中的微小RNA(miRNA)。结果与对照组不同,41℃热打击组细胞可释放异常外泌体,并导致正常HUVECs出现行为、功能异常,组织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表达明显增加(P<0.05),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表达降低(P<0.05)。与37℃孵育HUVECs比较,41℃热打击HUVECs释放的外泌体共出现2590条miRNA调节变化,对细胞凋亡等途径具有较明显影响。结论41℃热打击可使HUVECs分泌异常外泌体,后者可导致正常细胞出现行为及凝血功能等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外泌体
下载PDF
热打击诱导肝细胞释放的外泌体生物学功能及其致肝损伤作用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悦 祝鑫桃 +3 位作者 张明 梁泳欣 施学智 童华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7-284,共8页
目的探讨中暑诱导肝细胞释放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重症中暑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将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与热打击组,提取上清经超高速离心法分离外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外泌体形态,纳米颗粒追踪分析法(NTA)检测... 目的探讨中暑诱导肝细胞释放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重症中暑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将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与热打击组,提取上清经超高速离心法分离外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外泌体形态,纳米颗粒追踪分析法(NTA)检测外泌体直径分布,Western blotting检测外泌体特征性标记物表达。通过等重同位素多标签相对定量蛋白质组学(iTRAQ)方法分析对照组与热打击组肝细胞外泌体中蛋白质的组成差异,采用KEGG通路对差异蛋白质集合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外泌体刺激受体肝细胞实验将受体肝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刺激组、热打击刺激组(10μg/5 ml,24 h)、热打击组及热打击预处理组,检测各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外泌体体内回输刺激实验将小鼠分为对照组、正常输注组、热打击输注组(40μg/只)、热打击组及热打击预处理组,9 h后处死,检测其血清ALT、AST、LDH水平,以评价肝组织损伤情况。结果肝细胞分泌的微粒在TEM下呈双层膜状包裹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NTA检测显示其直径为90~150 nm,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其高表达CD9、CD63和CD81,具有外泌体的特征。热打击组肝细胞释放的外泌体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8.46±1.38)×10~9/mlvs.(0.66±0.16)×10~9/ml,t=5.605,P=0.005]。iTRAQ分析显示,热打击明显改变了肝细胞外泌体的蛋白质表达谱,KEGG通路分析显示,参与坏死性凋亡途径、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抗原加工和呈递途径、凋亡途径及NOD样受体等信号通路的蛋白质富集。外泌体刺激受体肝细胞实验中,热打击刺激组受体肝细胞上清ALT、AST、LDH水平明显升高,热打击预处理组肝细胞上清ALT、AST、LDH水平明显低于热打击组(P<0.05)。外泌体体内回输刺激实验中,热打击输注组小鼠血清ALT、AST、LDH水平明显升高,热打击预处理组肝细胞血清ALT、AST、LDH水平明显低于热打击组(P<0.05)。结论热打击可诱导肝细胞释放外泌体,热打击后外泌体蛋白质谱发生变化,对急性肝损伤具有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中暑 热打击 肝细胞 外泌体 肝损伤
下载PDF
不同皮瓣修复术在颈部烧伤瘢痕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海洋 唐夏 +1 位作者 罗文洁 孟强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24期3994-399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皮瓣修复术在颈部烧伤瘢痕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40例颈部烧伤瘢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胸三角扩张皮瓣修复术,观察组行额部扩张皮瓣修复术。对比两组修复术效果。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 目的观察不同皮瓣修复术在颈部烧伤瘢痕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40例颈部烧伤瘢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胸三角扩张皮瓣修复术,观察组行额部扩张皮瓣修复术。对比两组修复术效果。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及随访1年后美学效果满意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额部扩张皮瓣修复术能降低颈部烧伤瘢痕修复术后并发症,提高瘢痕修复后的美观效果,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修复术 烧伤 瘢痕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