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性尖锐湿疣临床治愈后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李水凤 李丽雅 +6 位作者 邝绍明 张青 杜健群 胡荣欣 李英 王军雄 卢斯汉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8期136-140,共5页
目的 观察男性尖锐湿疣(CA)患者临床治愈后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诊治的332例男性CA患者治疗前后的HPV分型检测结果,统计CA临床治愈后HPV的持续感染率并... 目的 观察男性尖锐湿疣(CA)患者临床治愈后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诊治的332例男性CA患者治疗前后的HPV分型检测结果,统计CA临床治愈后HPV的持续感染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332例男性CA患者治疗前HPV检测均阳性,CA临床治愈后HPV持续感染140例(42.17%)。皮损位置(肛门)、治疗前HPV型别数(≥2)是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P<0.001)。HPV持续感染与年龄、是否伴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治疗前是否含高危型HPV感染、是否联合光动力治疗及随访时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男性肛门CA患者、多重HPV感染CA患者临床治愈后HPV持续感染风险高,建议延长随访时间,甚至终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光动力
下载PDF
疟疾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涤蓉 赵蓉 +3 位作者 石亚玲 刘艳霞 江鸿雅 范颖敏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疟疾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10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就诊的49例病人标本,分为疟疾患者组(n=36)和健康对照组(n=13),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两组间T... 目的探讨疟疾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10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就诊的49例病人标本,分为疟疾患者组(n=36)和健康对照组(n=13),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两组间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与百分比的差异性;将疟疾患者组分为恶性疟组(n=33)与卵形疟组(n=3),比较两组间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与百分比的差异性;将疟疾患者组分为普通型组(n=30)与重症型组(n=6),比较两组间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与百分比的差异性;同时比较恶性疟患者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与百分比的差异性。结果疟疾患者组CD45+(882.21±595.94个/μl),CD3+(636.00±390.84个/μl),CD3+CD4+(363.81±234.90个/μl)和CD3+CD8+(230.92±81.93个/μl)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2291.15±674.20个/μl,1680.15±510.72个/μl,934.15±317.80个/μl,615.07±280.14个/μ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1,7.67,6.88,4.62,均P<0.05);重症型患者组CD3+(398.36±254.74个/μl),CD3+CD4+(223.36±102.80个/μl)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值均低于普通型患者组(723.42±400.74个/μl,426.46±242.42个/μ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6,3.46,均P<0.05);治疗后的CD45+(2019.63±779.879个/μl),CD3+(1969.00±738.48个/μl)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值较治疗前升高(1023.00±601.85个/μl,985.25±595.97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3.65,均P<0.05)。其余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5~2.86,均P>0.05)。结论疟原虫感染主要影响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而对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无影响,提示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在疟原虫感染检测及治疗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细胞免疫 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TPA基因多态性与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邓浩辉 楼燕 +1 位作者 李晓强 邱玖香 《肝脏》 2023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肌苷三磷酸酶(ITPA)基因多态性性(SNP)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 α-2b或α-2a)抗病毒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2011年1月—2016...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肌苷三磷酸酶(ITPA)基因多态性性(SNP)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 α-2b或α-2a)抗病毒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92例CHC和87例CHB患者,纳入的患者均使用Peg-IFN α-2a或α-2b抗病毒治疗并有48周完整的随访数据,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患者ITPA基因rs1127354位点SNP,并收集抗病毒治疗后第4、8、12、24、36和48周血小板变化,以及药物剂量调整情况的相关数据,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92例CHC患者中,rs1127354位点CC型55例(59.8%),AC型31例(33.7%),AA型6例(6.5%);纳入的87例CHB患者中,rs1127354位点CC型53例(60.9%),AC型29例(33.3%),AA型5例(5.7%)。在CHC患者中,rs1127354位点AA/AC型在Peg-IFN/利巴韦林(RBV)治疗后4周(F=6.195,P=0.015)和8周(F=4.304,P=0.042)血小板下降水平显著高于CC型的患者,但在CHB患者中,rs1127354位点SNP与Peg-IFN抗病毒治疗后各时间点血小板下降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CHC rs1127354位点AA/AC型的患者使用Peg-IFN/RBV抗病毒治疗过程中Peg-IFN剂量调整的构成比显著高于CC型的患者(χ^(2)=4.796,P=0.029),但CHB rs1127354位点SNP与Peg-IFN剂量调整无显著相关性(χ^(2)=0.051,P=0.822)。结论 CHC患者ITPA基因rs1127354位点SNP与Peg-IFN/RBV抗病毒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显著相关,但CHB患者ITPA基因rs1127354位点SNP与Peg-IFN抗病毒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 基因多态性 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因子检测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赵蓉 石亚玲 +3 位作者 刘艳霞 何清 江鸿雅 张战锋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3年第4期33-37,41,共6页
目的:检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分析细胞因子对该疾病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单纯AIDS患者73例,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患者40例,采用美国BD公司BDFACSCantoⅡ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 目的:检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分析细胞因子对该疾病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单纯AIDS患者73例,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患者40例,采用美国BD公司BDFACSCantoⅡ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和IFN-γ,商品化试剂检测G实验等其他相关指标,统计分析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各个指标单独及联合对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因子和G实验、PCT和CRP指标变化相似,均显著升高(P<0.05),而Lymphocyte和PLT均显著降低(P<0.05),IL-6、IL-10单独检测对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诊断效能和G实验、PCT和CRP指标相似,细胞因子和G实验等指标的联合检测对该疾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95、0.723。结论:T细胞因子可作为艾滋病和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并且为提高对该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建议细胞因子和G实验等指标联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菌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初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水凤 邝绍明 +5 位作者 张青 卢斯汉 胡荣欣 杜健群 李英 王军雄 《中国性科学》 2022年第1期142-145,共4页
目的分析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所致的初发性生殖器疱疹(GH)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确诊的189例初发性G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 目的分析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所致的初发性生殖器疱疹(GH)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确诊的189例初发性G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特征和可能影响其复发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89例患者中,男性115例,女性74例,年龄17~68岁,中位年龄33岁,163例(86.2%)为青年(17~44岁)。41例(21.7%)伴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16例(8.5%)伴发梅毒感染;男性伴发HIV、梅毒感染率(30.4%、13.0%)高于女性(8.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5)。60例(31.7%)1年内复发,伴发HIV、梅毒感染的患者复发率(61.0%、56.3%)高于不伴发HIV、梅毒患者(23.6%、2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8)。复发率与年龄、性别、HSV-2 DNA载量、CD4;T/CD8;T、HIV-1 RNA载量未见相关(P>0.05)。结论初发GH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伴发HIV、梅毒感染的概率高于女性,伴发HIV、梅毒感染是GH易复发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疱疹 单纯疱疹病毒2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梅毒 复发
下载PDF
《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解读 被引量:8
6
作者 王长泰 刘林娜 +1 位作者 赵令斋 张复春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12-17,共6页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剧烈头痛、淋巴结肿大、皮疹等。该病主要流行于非洲的西部和中部。2022年5月以来,全球非流行国家暴发了猴痘疫情,且存在社区传播。猴痘大部分临床过程呈自限性,少数出现严重并发...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剧烈头痛、淋巴结肿大、皮疹等。该病主要流行于非洲的西部和中部。2022年5月以来,全球非流行国家暴发了猴痘疫情,且存在社区传播。猴痘大部分临床过程呈自限性,少数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为提高临床早期识别和规范诊疗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本文结合相关研究进展对指南进行解读,内容覆盖了猴痘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等,以提高临床医师对猴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猴痘病毒 诊断 治疗 指南解读
下载PDF
马尔尼菲篮状菌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1例
7
作者 江鸿雅 邝美华 +1 位作者 陈星 陈意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3期1870-1872,共3页
血小板计数是临床实验室血液学常用的检测指标,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血细胞分析仪是目前检测血小板的主要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重复性好、准确性高等优点,但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1]。本科室在常规检验工作中发... 血小板计数是临床实验室血液学常用的检测指标,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血细胞分析仪是目前检测血小板的主要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重复性好、准确性高等优点,但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1]。本科室在常规检验工作中发现1例马尔尼菲篮状菌致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升高的病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30岁,因“咳嗽、咳痰半月,皮疹1周,发热1 d”,于2021年3月20日入住本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 马尔尼菲篮状菌 血涂片 荧光法
下载PDF
Elecsys HIV Duo试剂诊断效能评价研究
8
作者 黄继德 谭明凯 +2 位作者 黄颖 肖云菊 石亚玲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2期20-23,共4页
目的评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试剂Elecsys HIV Duo的检测性能,探讨HIV Duo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参考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评价检测方法的性能。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2020年12月的105例初筛阳性HIV感染患者血... 目的评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试剂Elecsys HIV Duo的检测性能,探讨HIV Duo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参考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评价检测方法的性能。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2020年12月的105例初筛阳性HIV感染患者血清样本,验证Elecsys HIV Duo对HIV感染不同阶段的检出能力。结果三个水平样本批内精密度分别为4.03%、0.95%、0.81%,小于6.25%(1/4 TEa),批间精密度分别为4.7%、1.23%、1.66%,小于8.33%(1/3 TEa)。使用Elecsys HIV Duo试剂检测57份含潜在干扰物质的血清样本,特异性为100%。正确度:HIV-1抗体及p24抗原阴性和阳性符合率均为100%。检测能力方面,该检测试剂针对HIV p24抗原最低检出限为0.62 U/mL,HIV-1抗体在1 NCU/mL水平下仍可检出。抗干扰能力方面,对含20 mg/L胆红素、800 mg/L血红蛋白、2000 mg/L脂肪乳剂的样本进行检测,添加干扰物质前后测定值之间符合率≥80%。对105例已知阳性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该系统能检出不同感染时期的阳性标本。结论Elecsys HIV Duo试剂盒能够分别检测HIV-1 p24抗原和HIV抗体,在HIV抗原抗体检测中的诊断价值良好,可应用于HIV感染的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sys HIV Duo HIV抗原抗体检测 性能验证
下载PDF
HIV/AIDS患者口腔菌群多样性和菌群分布特点分析
9
作者 梁淑珍 梁晓婷 +1 位作者 邱玖香 邓浩辉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和非HIV感染者口腔菌群多样性和菌群分布特征的差异。方法纳入2023年1-12月佛山市顺德区第五人民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门诊或住院的HIV/AIDS患者和非HIV感染者,收集其非刺激性唾液样本,使用Illumina Hise...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和非HIV感染者口腔菌群多样性和菌群分布特征的差异。方法纳入2023年1-12月佛山市顺德区第五人民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门诊或住院的HIV/AIDS患者和非HIV感染者,收集其非刺激性唾液样本,使用Illumina Hiseq2500平台(PE250模式)对唾液样本菌群的16S rDNA V3~4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并使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口腔菌群多样性和口腔菌群的差异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例HIV/AIDS患者(HIV感染组)和28非HIV感染者(非HIV感染组),两组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门水平,HIV感染组Alpha多样性(Ace,Shannon和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非HIV感染组[16.0(9.0,19.3)vs.7.0(0.0,14.0),1.44(1.34,1.52)vs.1.36(1.28,1.40),0.28(0.25,0.33)vs.0.31(0.30,0.36),P均<0.05];在属水平,HIV感染组Alpha多样性也显著高于非HIV感染组[108.0(61.0,167.0)vs.61.0(55.0,93.0),2.52(2.34,2.65)vs.2.35(2.24,2.46),0.14(0.11,0.17)vs.0.16(0.15,0.21),P均<0.05]。在门水平相对丰度前10的菌群中,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弯曲杆菌门(Campilobacterot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在HIV感染组的丰度显著高于非HIV感染组(P均<0.05),但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HIV感染组的丰度显著低于非HIV感染组(P=0.015)。在属水平相对丰度前15的菌群中,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罗斯菌(Rothia)和孪生球菌属(Gemella)在HIV感染组显著低于非HIV感染组(P均<0.05),但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卟啉菌属(Porphy⁃romonas)、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和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在HIV感染组显著高于非HIV感染组(P均<0.05)。结论HIV/AIDS患者口腔菌群多样性高于非HIV感染组,HIV感染可能导致口腔菌群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口腔菌群 菌群多样性
原文传递
ppk1基因缺失对产ESBLs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10
作者 区静怡 陈万山 +5 位作者 陈美君 赵令斋 李凌华 彭亮 梁烂 石亚玲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38-1245,共8页
探讨ppk1基因缺失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ESBLs-UPEC)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课题为实验性研究,2021年3至4月期间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检验科临床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探讨ppk1基因缺失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ESBLs-UPEC)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课题为实验性研究,2021年3至4月期间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检验科临床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型为TEM合并CTX-M-14型)的大肠埃希菌,命名为UE210113,并采用自杀质粒同源重组技术构建ppk1基因敲除株Δpk1并同时构建回补株Δpk1-C,用于开展研究ppk1基因对ESBLs-UPEC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使用Vitek2 Compact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UE210113、Δpk1及Δpk1-C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UE210113、Δpk1及Δpk1-C的ESBLs、外膜蛋白以及主动外排系统基因进行定量分析。通过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与UE210113相比,Δpk1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妥布霉素、米诺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增强(Z=-2.121,P<0.05;Z=-2.236,P<0.05;Z=-2.236,P<0.05;Z=-2.121,P<0.05),Δpk1-C的药敏性恢复与UE210113一致(Z=0,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耐药性相关基因的结果显示,Δpk1中编码ESBLs基因bla_(TEM)和bla_(CTX-M-14)表达量较UE210113明显下调,但在Δpk1-C未恢复表达;外膜蛋白基因omp F在Δpk1中的表达明显上调而omp A、omp C则表达下调,主动外排系统基因tol C、mdt A和mdt G在Δpk1中的表达相对下调,外膜蛋白和主动外排系统基因在Δpk1-C均能恢复表达。综上,ppk1基因的缺失影响了ESBLs-UPEC的外膜蛋白基因和主动外排系统蛋白基因的表达,使ESBLs-UPEC对多种药物的敏感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k1基因 尿路感染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药物敏感性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恶性疟3例的常规实验室指标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蓉 石亚玲 +3 位作者 刘艳霞 江鸿雅 范颖敏 张战锋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 对不明原因发热,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疟疾流行病史患者,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合并疟原虫感染患者实验室指标,为两者的混合感染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2020年7—12月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恶性疟... 目的 对不明原因发热,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疟疾流行病史患者,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合并疟原虫感染患者实验室指标,为两者的混合感染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2020年7—12月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恶性疟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淋巴细胞亚群等实验室项目进行检测,并结合病程变化进行阶段性分析。结果 3例新冠感染患者均有疟疾感染史,入院后第4~11天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疟原虫抗原检测和血涂片检测均发现疟原虫,3例患者在确诊新冠感染后均出现疟疾复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恶性疟复燃患者初期淋巴细胞减少,CRP、SAA均升高,经抗疟治疗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余血常规结果(WBC、ESO)和肝功能结果(ALT、AST、GGT、TBIL、DBIL、CG)中仅1例患者疟原虫检出初期PLT降低,其他则在病程始末均未见异常。结论 新冠感染有可能促进疟疾复燃,所以对有疟疾感染史的新冠感染者应同时监测疟疾发病或复发情况,尤其是对新冠无症状感染者确诊后数天开始出现发热等症状患者,炎症指标可作为二者合并感染治疗有效的辅助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恶性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原文传递
HIV-1阳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波 赵涵 +7 位作者 陈志敏 李凌华 黄继德 唐小平 蔡卫平 郭琪 廖宝林 何浩岚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238-242,共5页
目的总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阳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HIV-1阳性神经梅毒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住院并诊断为HIV-1阳性梅毒及HIV-1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 目的总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阳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HIV-1阳性神经梅毒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住院并诊断为HIV-1阳性梅毒及HIV-1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血清及脑脊液(CSF)梅毒血清学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检测、脑脊液HIV-1 RNA载量测定、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分析各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24例患者,其中54例HIV-1阳性神经梅毒患者(A组),53例HIV-1阳性非神经梅毒患者(B组)及17例HIV-1阴性神经梅毒患者(C组),A组与B组、C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2、-3.823,P=0.041、<0.001)。A组与B组平均CD4+T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64,P=0.507),A组与C组平均CD4+T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37,P<0.001)。A组与B组血清RPR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3.932,P=0.140),A组与C组血清RPR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906,P=0.019)。A组与B组脑脊液RPR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68,P<0.001),A组与C组脑脊液RPR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10,P=0.682)。A组与B组、C组脑脊液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754、-2.196,P<0.001、0.028)。A组与B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138,P<0.001)。A组与B组脑脊液HIV-1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11,P=0.004)。结论HIV-1阳性神经梅毒较HIV-1阴性神经梅毒发病年龄更小,有更高的血清RPR滴度及更高的脑脊液蛋白水平。在HIV-1/梅毒螺旋体合并感染者中,脑脊液HIV-1 RNA载量越高的患者越容易进展为神经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神经梅毒 脑脊液
原文传递
2013年至2019年广东省重症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洪文昕 王长泰 +16 位作者 赵令斋 谢冬英 刘南 陈仁 王建 叶一农 林树强 赵子文 叶晓光 彭劼 高文军 杨慧勤 李粤平 李凌华 蔡卫平 张复春 唐小平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328-334,共7页
目的:分析广东省重症登革热(severe dengue,SD)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中国SD的诊治认识。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来自广东省29家登革热定点收治医院的257例SD患者,采集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测结果,量化严重器... 目的:分析广东省重症登革热(severe dengue,SD)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中国SD的诊治认识。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来自广东省29家登革热定点收治医院的257例SD患者,采集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测结果,量化严重器官损伤判定标准的相关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D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257例SD患者的年龄为(64.1±20.1)岁,60岁及以上占65.4%(168/257);男142例,女115例。152例(59.1%)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其中高血压115例(44.7%)。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98.4%(253/257)]、乏力[70.0%(180/257)]、咳嗽或咳痰[44.4%(114/257)]、嗜睡或烦躁[39.3%(101/257)]、呕吐[30.4%(78/257)]、腹痛或压痛[20.6%(53/257)]、肝大[2.3%(6/257)]、出血倾向[59.5%(153/257)]、胸腔积液或腹水[43.6%(112/257)]。90.9%(231/254)的患者血小板计数降低,97.1%(234/241)的患者血细胞比容正常或降低。重症表现中出现严重器官损伤最多[61.1%(157/257)],其次为严重出血[37.0%(95/257)]、严重血浆渗漏[30.0%(77/257)];严重器官损伤以肾脏[27.6%(71/257)]、心脏[26.8%(69/257)]损伤多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比值比(odds ratio, OR)=1.05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4~1.100, P=0.035],合并高血压( OR=5.224,95% CI 1.272~21.462, P=0.022),天冬氨酸转氨酶( OR=1.002,95% CI 1.001~1.003, P=0.001)、血尿素氮( OR=1.050,95% CI 1.005~1.098, P=0.030)和国际标准化比值( OR=4.604,95% CI 1.601~13.238, P=0.005)水平升高为SD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113例SD患者的急性期血清样本检测结果显示,登革病毒-1型占89.4%(101/113),登革病毒-2型占9.7%(11/113),登革病毒-3型占0.9%(1/113)。 结论:广东省SD患者以老年与合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者多见,肾脏、心脏等器官严重损伤多见,登革病毒-1型感染为主。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尿素氮和国际标准化比值水平升高与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严重登革热 临床特征 器官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