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IB2期治疗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喜平 布俏雯 韩妍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7年第1期13-18,共6页
宫颈癌是女性第四大恶性肿瘤,其致死率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其中78%的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IB2期是指临床可见宫颈癌病灶>4 cm,无宫旁转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x carcinoma,LACC)。关于IB2期宫颈癌的治疗... 宫颈癌是女性第四大恶性肿瘤,其致死率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其中78%的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IB2期是指临床可见宫颈癌病灶>4 cm,无宫旁转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x carcinoma,LACC)。关于IB2期宫颈癌的治疗方案较为多样化,本文旨在综述既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又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治疗结果
下载PDF
FAM19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高危型HPV阴性宫颈癌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伍恒英 彭苏珺 +6 位作者 布俏雯 张亮 王三锋 雷雯 李辉斌 马健 罗喜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3-687,共5页
目的探讨FAM19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高危型HPV(hr-HPV)阴性宫颈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共490例,其中术前宫颈刷液荧光定量PCR检测HPV结果为hr-HPV阴性的患者共25例,提取... 目的探讨FAM19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高危型HPV(hr-HPV)阴性宫颈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共490例,其中术前宫颈刷液荧光定量PCR检测HPV结果为hr-HPV阴性的患者共25例,提取石蜡包埋标本中的DNA,依次经荧光定量PCR、HC-II、高通量靶向测序3种检测方式检测HPV型别,并评估hr-HPV阴性宫颈癌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检测标本中FAM19A4基因甲基化的表达情况。结果 25例样本中经荧光定量PCR及HC-II方法检测结果为hr-HPV阴性共12例(48.0%,12/25),将12例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仍为阴性有9例(36%,9/25);hr-HPV阴性宫颈癌标本的FAM19A4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为100%(9/9);hr-HPV阴性宫颈癌与hr-HPV阳性宫颈癌相比,在组织病理学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hr-HPV阴性宫颈癌一种临床病理较为特殊的宫颈癌,经过更加敏感的检测方法检测后,发病率将进一步下降,结合FAM19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将对hr-HPV阴性宫颈癌的诊断有重要的辅助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HPV阴性宫颈癌 基因测序 甲基化 FAM19A4
下载PDF
FAM19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在宫颈癌组织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布俏雯 张亮 +4 位作者 王三锋 马健 胡桂英 伍恒英 罗喜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41-1544,1553,共5页
目的探讨FAM19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在不同病变级别的宫颈石蜡组织中的差异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31例、22例及23例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宫颈HSIL及正常宫颈的石蜡包埋标本,采用双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三组标本中FAM19A4基因甲基... 目的探讨FAM19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在不同病变级别的宫颈石蜡组织中的差异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31例、22例及23例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宫颈HSIL及正常宫颈的石蜡包埋标本,采用双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三组标本中FAM19A4基因甲基化的表达差异及进行分析。结果 FAM19A4基因甲基化阳性检出率在宫颈癌、宫颈HSIL及正常宫颈组织中分别为96.8%(30/31)、72.7%(16/22)和8.7%(2/23),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增加,FAM19A4甲基化检出率也升高(P<0.05);宫颈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FAM19A4基因甲基化阳性检出率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AM19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宫颈癌变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但可能不参与宫颈癌的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FAM19A4 DNA甲基化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地屈孕酮治疗痛经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开放标签、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碧钦 张颖 +8 位作者 周祖妹 金文艳 李荔 周嘉禾 张小伟 许秋仪 池瑞招 李金艳 马娟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4-351,共8页
目的评估地屈孕酮治疗痛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开放标签、多中心临床研究。108例痛经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到地屈孕酮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地屈孕酮组于月经周期第5~25天,口服地屈孕酮10 mg,每天2次,治疗3... 目的评估地屈孕酮治疗痛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开放标签、多中心临床研究。108例痛经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到地屈孕酮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地屈孕酮组于月经周期第5~25天,口服地屈孕酮10 mg,每天2次,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于月经干净开始持续至下次月经第3天,口服桂枝茯苓胶囊0.93 g,每天3次,治疗3个月经周期。主要研究结果为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次要研究结果为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COX痛经症状评分(CMSS)、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和糖类抗原125(CA125)、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其他研究结果包括额外获益和药物安全性。结果意向性分析与遵循研究方案分析数据集结果均显示,两组治疗痛经1、2、3个月经周期后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时间越长VAS评分下降越明显(P<0.05),且地屈孕酮组VAS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CMSS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地屈孕酮组CMSS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生活质量SF-36量表的8个维度中,地屈孕酮组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7个维度的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躯体疼痛、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4个维度评分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A125、IL-6水平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地屈孕酮组月经周期、经期较治疗前缩短,经量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则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地屈孕酮组药物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69%(17/52)、28.85%(15/52),两组均未发生血栓等严重药物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结论地屈孕酮治疗痛经可有效降低患者VAS评分,缓解痛经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疗效优于桂枝茯苓胶囊;且无严重不良反应,药物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屈孕酮 痛经 有效性 安全性 视觉模拟评分 COX痛经症状评分
下载PDF
血清microRNA在妇科恶性肿瘤临床诊断及其预后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何少仪 孙小丽 罗喜平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6期789-792,共4页
微小RNA(miRNA)是一类在人体内广泛分布的内源性非编码RNA,主要在转录后水平对靶基因的表达起调节作用,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功能。血清中miRNA表达水平与组织中表达水平相一致,因此可通过检测血清中miRNA水平来... 微小RNA(miRNA)是一类在人体内广泛分布的内源性非编码RNA,主要在转录后水平对靶基因的表达起调节作用,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功能。血清中miRNA表达水平与组织中表达水平相一致,因此可通过检测血清中miRNA水平来诊断疾病和评估病情。本文主要讨论血清miRNA在妇科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卵巢肿瘤 子宫内膜肿瘤 宫颈肿瘤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血清微小RNA在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黎玉涵 孙小丽 罗喜平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1期91-94,共4页
微小RNA(miRNA)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RNA,能够在转录后水平调控蛋白合成,几乎参与调控细胞活动的各个环节。miRNA不仅在组织中,也在体液(血液、尿液、脑脊液)中稳定存在。血清中的miRNA具有含量丰富、性质稳定、特异性高、易于检测等特点... 微小RNA(miRNA)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RNA,能够在转录后水平调控蛋白合成,几乎参与调控细胞活动的各个环节。miRNA不仅在组织中,也在体液(血液、尿液、脑脊液)中稳定存在。血清中的miRNA具有含量丰富、性质稳定、特异性高、易于检测等特点,现已逐渐成为新一代肿瘤标志物,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监测提供有力依据。笔者拟就血清miRNA在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S 血清 肿瘤标记 生物学 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完全性葡萄胎与正常胎儿共存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7
作者 布俏雯 孙小丽 罗喜平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55-958,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性葡萄胎与正常胎儿共存(CHMCF)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妊娠结局及预后。方法收集并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1日至发稿时4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CHMCF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回顾分析相关文献。结果 1例体... 目的探讨完全性葡萄胎与正常胎儿共存(CHMCF)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妊娠结局及预后。方法收集并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1日至发稿时4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CHMCF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回顾分析相关文献。结果 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获得妊娠。3例因阴道流血不适就诊,其中2例因阴道流血而终止妊娠;2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例胎死宫内。4例清宫前h CG均大于100kU/L。3例在终止妊娠前超声提示CHMCF。3例合并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结论 CHMCF患者是否继续妊娠可根据产前诊断中胎儿染色体是否正常及妊娠期间是否出现危害母婴健康的合并症和并发症做进一步判断。若以上情况均无发生,可在严密观察下继续妊娠直至分娩;反之应适时终止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葡萄胎与正常胎儿共存 终止妊娠
原文传递
MicroRNA靶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高芬 孙小丽 罗喜平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20期52-56,共5页
miRNA(microRNA)是一类长度约19~23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与靶mRNA 3'端非编码区的碱基配对,引起靶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来调控基因表达。研究表明miRNA靶基因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会通过影响miRNA与靶基因mRNA配... miRNA(microRNA)是一类长度约19~23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与靶mRNA 3'端非编码区的碱基配对,引起靶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来调控基因表达。研究表明miRNA靶基因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会通过影响miRNA与靶基因mRNA配对的有效性及结合数量,使其丧失原有的调控功能,改变相关基因表达,进而影响肿瘤的易感性、进展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疾病遗传易感性 预后
原文传递
FAM19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何路路 布俏雯 +2 位作者 罗家祺 辜佳婷 罗喜平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1期23-29,共7页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及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CCPL)的主要筛查手段。由于上述传统筛查方法,仍然存在对CCPL漏诊的风险,因此寻找有效识别CCPL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及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CCPL)的主要筛查手段。由于上述传统筛查方法,仍然存在对CCPL漏诊的风险,因此寻找有效识别CCPL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具有序列相似性家族19成员A4(FAM19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定量检测,可有效检出CCPL组织,较传统筛查方法有较高特异度,有望成为CCPL筛查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笔者拟就FAM19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定量检测,在CCPL筛查中应用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进一步推进CCPL筛查方法的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癌前状态 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标志物 DNA甲基化 FAM19A4 启动区 遗传 女(雌)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