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半密闭式细胸膜腔引流管的研发及实验研究
1
作者 石伟成 黄旭杰 +2 位作者 彭雪凌 詹文材 刘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7期24-27,共4页
目的研发并探讨新型半密闭式细胸膜腔引流管的作用效果。方法使用胸膜腔密闭模拟系统模拟穿刺漏气实验,实验组使用新型半密闭式细胸膜腔引流管,对照组使用同管径的猪尾巴管。记录置管过程的漏气量,每组各20次。使用巴马小型猪模拟操作... 目的研发并探讨新型半密闭式细胸膜腔引流管的作用效果。方法使用胸膜腔密闭模拟系统模拟穿刺漏气实验,实验组使用新型半密闭式细胸膜腔引流管,对照组使用同管径的猪尾巴管。记录置管过程的漏气量,每组各20次。使用巴马小型猪模拟操作性能和安全性实验,胸腔镜下选定20个观察良好的穿刺部位,每个穿刺部位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依次编号3个置管点,对照组(1号)使用12F猪尾巴管组;实验组(2号)使用A型尖端穿刺引导针的新型细型半密闭式胸膜腔引流管;实验组(3号)使用B型尖端穿刺引导针的新型细型半密闭式胸膜腔引流管。胸腔镜下观察每组引流管置入的操作性能及对肺脏的损伤率,每组各20次。结果实验组平均漏气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能顺利穿刺置管到巴马小型猪胸膜腔内,且实验组(2号)和实验组(3号)引流管置入后壁层胸膜的破口与对照组(1号)的壁层胸膜的破口直径相当。进针深度为10mm时,实验组的损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针深度为20mm时,实验组的损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半密闭式细胸膜腔引流管具有结构简单、精准提示的特点,可有效降低医源性气胸和内脏损伤的发生风险;同时一步法置管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腔 引流管 新型 巴马小型猪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