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科常用的传统免疫抑制剂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荃 朱慧兰 《皮肤科学通报》 2021年第4期298-303,M0002,共7页
传统免疫抑制剂主要区别于新近的靶向性免疫调节药物,在皮肤科领域的应用历史悠久,对于很多炎症免疫性皮肤病治疗效果良好。本文就传统免疫抑制剂的分类、作用特点以及几种较常用于皮肤疾病的传统免疫抑制剂的特点、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传统免疫抑制剂主要区别于新近的靶向性免疫调节药物,在皮肤科领域的应用历史悠久,对于很多炎症免疫性皮肤病治疗效果良好。本文就传统免疫抑制剂的分类、作用特点以及几种较常用于皮肤疾病的传统免疫抑制剂的特点、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剂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皮肤镜辅助诊断小汗腺汗孔瘤1例
2
作者 唐奕 陈荃 +1 位作者 田歆 朱慧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年第1期47-49,共3页
报告1例小汗腺汗孔瘤。患者男,58岁。左足跟部红色肿物10余年。皮肤科检查:左足跟腱部可见直径约1 cm的红黑色隆起性结节,质软,边界清楚,伴外周褐黑色色素沉着。皮肤镜下可见边界清晰的类圆形结节,皮损中央可见多个叶状血管,血管周围有... 报告1例小汗腺汗孔瘤。患者男,58岁。左足跟部红色肿物10余年。皮肤科检查:左足跟腱部可见直径约1 cm的红黑色隆起性结节,质软,边界清楚,伴外周褐黑色色素沉着。皮肤镜下可见边界清晰的类圆形结节,皮损中央可见多个叶状血管,血管周围有白色晕。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可见与表皮相连的肿瘤细胞团块,向下延展进入真皮,瘤细胞大小较一致,部分呈立方形,有深嗜碱性圆形胞核。诊断:小汗腺汗孔瘤。予手术切除,随访半年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汗腺汗孔瘤 皮肤镜
下载PDF
内皮蛋白、兜甲蛋白及角蛋白2e在三种鱼鳞病表皮中的表达
3
作者 李雪梅 李薇 +2 位作者 李常兴 梁景耀 张锡宝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年第6期526-531,共6页
目的比较角蛋白鱼鳞病(KPI)与寻常型鱼鳞病(IV)和板层状鱼鳞病(LI)内皮蛋白(involucrin)、兜甲蛋白(loricrin)及角蛋白2e(K2e)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与角化过度程度不一是否存在一定关系。方法以正常人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检... 目的比较角蛋白鱼鳞病(KPI)与寻常型鱼鳞病(IV)和板层状鱼鳞病(LI)内皮蛋白(involucrin)、兜甲蛋白(loricrin)及角蛋白2e(K2e)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与角化过度程度不一是否存在一定关系。方法以正常人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检测KPI、IV、LI三组患者表皮involucrin、loricrin及K2e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nvolucrin阳性细胞PU值:IV组(0.221±0.012)高于正常对照(0.144±0.011),其次是LI(0.128±0.008),KPI(0.113±0.008)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ricrin阳性细胞PU值:IV组(0.251±0.011)高于正常对照(0.207±0.030),其次是LI(0.170±0.012),KPI组(0.152±0.009)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2e阳性细胞PU值:IV(0.241±0.013)高于KPI(0.130±0.021),两者均高于正常对照(0.115±0.008)和LI(0.114±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对照组与LI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KPI与IV、LI患者中involucrin、loricrin及K2e的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IV角化程度最轻,KPI最为严重,与上述蛋白的代偿性增多差异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鱼鳞病 寻常型鱼鳞病 板层状鱼鳞病 内皮蛋白 兜甲蛋白 角蛋白2e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整合感染宫颈上皮细胞系恶性转化后的转录组学分析
4
作者 唐奕 陈荃 +7 位作者 李华平 李润祥 梁碧华 彭丽倩 陈教全 欧珊珊 吴伟鸿 朱慧兰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03-309,共7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HPV16)整合感染宫颈上皮细胞(H8细胞)恶性转化的相关基因、信号通路和可能机制。方法构建H8细胞恶性转化的细胞模型,采用Transwell试验检测恶性转化后H8细胞的细胞侵袭能力、细胞...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HPV16)整合感染宫颈上皮细胞(H8细胞)恶性转化的相关基因、信号通路和可能机制。方法构建H8细胞恶性转化的细胞模型,采用Transwell试验检测恶性转化后H8细胞的细胞侵袭能力、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法检测恶性转化后H8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变化。提取恶性转化的H8细胞、H8细胞的总RNA,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对两组细胞进行转录组学测序,鉴定和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及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恶性转化的H8细胞侵袭能力[(6503±62.43)个比(298±32.19)个,P<0.001]、迁移能力[(15241±93.83)个比[(7753±76.32)个,P<0.001],克隆形成能力[(428.3±5.03)个比[(281.3±12.10)个,P<0.001]较H8细胞显著升高。转录组学测序结果显示,与H8细胞组相比,恶性转化的H8细胞组共有203个基因存在表达差异,其中98个上调,105个下调。GO富集分析表明DEGs主要参与了细胞内进程、生物调节和代谢过程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发现主要与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通路、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通路、P53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PPI分析筛选得到DDIT3、TRIB3、ASNS等10个关键基因。结论与H8细胞相比,恶性转化的H8细胞在转录水平出现大量差异表达基因和通路,可进一步为恶性转化致癌的机制提供新思路,以及为预防恶性转化寻找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SEQ 转录组学 人乳头瘤病毒16 恶性转化 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