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超未成熟儿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住院费用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吴繁 +51 位作者 冯周善 崔其亮 杨传忠 叶晓彤 戴怡蘅 梁伟怡 叶秀桢 莫镜 丁璐 吴本清 陈宏香 黎炽旺 张喆 荣箫 沈薇 黄为民 杨冰岩 吕峻峰 黄辉文 霍乐颖 饶红萍 严文康 任雪军 杨勇 王方方 刘东 刁诗光 刘晓燕 孟琼 王玉 王斌 张丽娟 黄宇戈 敖当 李伟中 陈洁玲 陈艳玲 李薇 陈志凤 丁月琴 李晓瑜 黄越芳 林霓阳 蔡扬帆 韩莎莎 金雅 柳国胜 万忠和 班奕 白波 李广洪 严越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8-114,共7页
目的探讨广东省新生儿科出院的超未成熟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EPI)与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的住院费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于2013-2017年出院的EPI与ELBW... 目的探讨广东省新生儿科出院的超未成熟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EPI)与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的住院费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于2013-2017年出院的EPI与ELBWI的住院情况和住院费用,并按救治结局、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出院年份、出院地区和医院类型等进行分组,分别计算和比较各组的住院天数、日均住院费用和住院总费用。结果共2392例EPI与ELBWI进入分析,整体患儿的中位住院天数为52(4,73)d,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为2060(1441,3404)元,中位住院总费用为78044(20176,134440)元。死亡/转院组(n=1117)与存活/非转院组(n=1275)比较,存活/非转院组的中位住院天数和中位住院总费用均大于死亡/转院组(Z=-35.600、-29.394,均P<0.001),但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低于死亡/转院组(Z=-24.511,P<0.001)。在存活/非转院组中,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中位住院总费用与出院年份呈正相关(r=0.302、0.259,均P<0.001),各年的中位住院总费用分别相当于当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6、3.74、4.11、4.10和4.05倍;中位住院天数、中位住院总费用分别与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呈负相关(均P<0.001),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仅与出生胎龄呈负相关(P<0.001);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中位住院总费用与出院医院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r=0.356、0.392,均P<0.001);综合性医院的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中位住院总费用均低于专科医院(Z=-2.230、-3.373,P=0.026、P<0.001)。结论EPI与ELBWI的救治费用与救治结局、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出院年份、出院地区、医院类型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低出生体质量 住院费用
下载PDF
广州831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人偏肺病毒流行病学特点 被引量:13
2
作者 蔡勇 黄楚鑫 +6 位作者 周蕾 刘升 王丹瑜 蒋惠 梁文雅 刘文宽 陈德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3094-3097,共4页
目的探讨广州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住院儿童人偏肺病毒(HMPV)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8 313例CAP住院患儿为观察对象,取咽拭子为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目的探讨广州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住院儿童人偏肺病毒(HMPV)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8 313例CAP住院患儿为观察对象,取咽拭子为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MPV、流感病毒A(influenza virus A,infA)、流感病毒B(influenza virus B,infB)、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1~4型、腺病毒(adenovirus,ADV)、鼻病毒(rhinovirus,HRV)、肠病毒(entero virus,EV)、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结果CAP住院患儿HMPV检出率为2.68%(223/8 313)。不同年份HMPV检出率存在差异(χ2=96.16,P<0.000 1)。2010-2018年9年间HMPV检出率呈波浪状变化。不同年龄段CAP住院患儿HMPV检出率存在差异,1~3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χ2=26.751,P<0.000 1)。CAP住院患儿HPMV检出率以春季最高,其次为冬季(χ2=81.503,P<0.000 1)。重症肺炎患儿HMPV检出率2.2%。HMPV阳性CAP患儿中6.73%表现为重症肺炎,HMPV阴性CAP患儿中8.23%表现为重症肺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4,P=0.419)。18.83%HMPV阳性CAP住院患儿同时检出其他病毒,其中以冠状病毒、RSV最多见。CAP住院患儿病毒检出率41.68%,不同年份病毒检出率存在差异(χ2=141.927,P<0.000 1),2010-2018年9年间病毒检出率呈波浪状变化。不同年龄段病毒检出率存在差异,1~3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χ2=204.904,P<0.000 1)。CAP住院患儿春季病毒检出率最高(χ2=72.696,P<0.000 1)。重症肺炎患儿病毒检出率47.28%较非重症肺炎患儿41.18%高(χ2=9.575,P=0.002)。结论广州CAP住院儿童病毒检出率高,HMPV检出率低;病毒、HMPV检出率呈波浪状变化,存在年度差异;1~3岁儿童是病毒、HMPV感染致CAP的重点防控人群;春季是广州地区病毒致CAP的重点防控季节;春季、冬季是广州地区HMPV致CAP的重点防控季节。病毒感染可能与CAP患儿发展为重症肺炎有关。HMPV可能并非重症肺炎的主要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人偏肺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儿童
下载PDF
广州市区新生儿及6个月内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病率的超声筛查 被引量:6
3
作者 吴宝杰 余升华 +3 位作者 陈惠润 胡汉生 梁少珍 朱珺琳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7年第6期714-717,共4页
目的研究广东省广州市新生儿及小于6月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病率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法 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Graf超声对广州市9766(19532髋)名新生儿及小于6月婴儿进行DDH普查。结果检出可疑髋关节1370个,占7.0... 目的研究广东省广州市新生儿及小于6月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病率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法 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Graf超声对广州市9766(19532髋)名新生儿及小于6月婴儿进行DDH普查。结果检出可疑髋关节1370个,占7.01%,异常髋关节(DDH)18个,占0.09%,其中女婴DDH髋检出13个(0.13%),男性5个(0.05%),女性DDH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臀位产婴儿DDH检出率0.35%,明显高于非臀位产婴儿DDH髋检出率0.08%(P<0.05)。有家族史的DDH检出率为0.22%,明显高于无家族史的DDH检出率0.07%(P<0.05),体检髋关节可疑者DDH检出率为0.2%,明显高于体检髋关节为正常者DDH检出率。结论广州市新生儿及小于6月婴儿DDH患病率为0.09%,女性、臀位产、家族史的DDH发病率高,应重点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超声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下载PDF
小儿垂体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特征和MRI表现
4
作者 杨春兰 徐守军 +1 位作者 刘龙平 谢丽春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 探讨小儿垂体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征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23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23例垂体LCH患儿MRI资料,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1岁~12岁6月(6.72±3.33岁)。观察病变部位、垂体高度、... 目的 探讨小儿垂体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征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23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23例垂体LCH患儿MRI资料,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1岁~12岁6月(6.72±3.33岁)。观察病变部位、垂体高度、神经垂体是否存在、垂体柄形态、大小、垂体强化方式、垂体/松果伴随病变等,并总结、归纳垂体LCH的MRI表现。结果 首次就诊原因主要为尿崩症,其它就诊症状为顶部包块2例,顶部压痛1例,颈部包块1例。垂体单系统受累16例,其余均为多系统受累,垂体外常累及颅面骨,少见受累部位为肺部、肋骨等。腺垂体明显凹陷、变薄1例,饱满/隆起4例;神经垂体高信号均未见;垂体柄增粗13例,细小2例,另有1例漏斗部线样狭窄、上段结节状增粗,无明显增粗/细小7例;增强后垂体均明显均匀强化;伴随Rathke囊肿/残腔3例,松果体囊肿2例。结论 小儿垂体LCH磁共振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早期听觉刺激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研究
5
作者 刘丹 梁荣华 +2 位作者 陈敏琪 詹凌燕 钟金元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305-312,共8页
目的:分析三种早期听觉刺激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为早产儿早期听觉刺激在临床上的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7例早产儿按随机化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3组干预组,对照组(n = 40),采用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干预组... 目的:分析三种早期听觉刺激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为早产儿早期听觉刺激在临床上的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7例早产儿按随机化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3组干预组,对照组(n = 40),采用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轻音乐(n = 40)、白噪声(n = 38)、母亲声音(n = 39)三种早期听觉刺激干预。观察比较四组早产儿喂养进程、喂养表现、喂养耐受情况。结果:干预组从开始经口喂养到完全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P P P > 0.05);在经口喂养成效方面,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喂养效率方面,干预组在完全经口喂养时各组的喂养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P < 0.05)。结论:轻音乐、白噪声、母亲声音能缩短早产儿从开始经口喂养到完全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且白噪声及母亲声音效果优于轻音乐;轻音乐、白噪声、母亲声音都能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但三者之间比较无差异;轻音乐、白噪声、母亲声音不能提升患儿的喂养成效,但可以提升喂养效率,且母亲声音刺激提升喂养效率的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早期听觉刺激 经口喂养
下载PDF
早产儿出院后1年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神经、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0
6
作者 周蕾 蔡勇 +3 位作者 梁少珍 林苑清 熊艳红 胡洁明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21期3237-3240,3244,共5页
目的分析早产儿出院后1年随访管理及早期综合干预对其神经、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早产儿100例,按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50例,进行1年随访管理及早期综合干预,对照组50例进行常规干预措施,并选择本院同期正常健康足月婴幼儿30例为正常组... 目的分析早产儿出院后1年随访管理及早期综合干预对其神经、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早产儿100例,按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50例,进行1年随访管理及早期综合干预,对照组50例进行常规干预措施,并选择本院同期正常健康足月婴幼儿30例为正常组,分析3组婴幼儿在12月龄内的神经、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在1月龄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婴幼儿智能综合Gesell发育量表运动能、应物能、应人能及语言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在4、8月龄时,观察组以上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在12月龄时,观察组以上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1月龄时,观察组与对照组体重、身长、头围体格发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在4月龄时,观察组以上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在8、12月龄时,观察组以上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婴幼儿在6、12月龄时,对照组的神经系统异常(脑瘫、语言发育迟缓、精神发育迟滞)检出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早产儿出院后1年随访管理及早期综合干预可有效预防婴幼儿神经发育异常,降低神经系统缺陷的发生率,有助于促进神经发育、生长发育逐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早期综合干预 随访管理 神经发育 生长发育
下载PDF
IGF-1、IGFBP-3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生后早期生长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范茜 崔其亮 +6 位作者 张慧 吴繁 梁少珍 谭岱峰 林苑清 谭慧园 朱力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33-838,共6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与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生后早期生长的关系。方法根据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将32例VLBW新生儿分为小于胎龄儿(SGA)组和适于胎龄儿(AGA)组,给予相同的营养摄入...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与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生后早期生长的关系。方法根据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将32例VLBW新生儿分为小于胎龄儿(SGA)组和适于胎龄儿(AGA)组,给予相同的营养摄入量,监测两组出生时和生后第7、14、28天时的体质量、身长、头围和体质指数(BMI),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相应日龄的血清IGF-1、IGFBP-3水平,计算IGF-1/IGFBP-3摩尔比率。结果两组VLBW新生儿在出生时及生后第7、14天的体质量、身长、头围、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至生后第28天时,SGA组的体质量、BMI均低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A组IGF-1、IGFBP-3、IGF-1/IGFBP-3以及AGA组IGF-1/IGFBP-3出生后随日龄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AGA组的IGF-1、IGFBP-3水平随日龄增长而升高,IGF-1于生后第14、28天时高于出生时水平,而IGFBP-3于生后第28天时高于出生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生后第28天,SGA组IGF-1、IGFBP-3均低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GA新生儿的IGF-1、IGFBP-3水平低于AGA,低水平的IGF-1、IGFBP-3可能会导致生长迟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小于胎龄儿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谭岱峰 胡结明 崔其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397-339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开始喂养时间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足月新生儿和VLBWI各60例,每例出生后lh均采集空腹静脉血,其中VLBWI采用静脉营养结合母乳及早产奶混合喂养,分为早喂养组(生... 目的:观察不同开始喂养时间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足月新生儿和VLBWI各60例,每例出生后lh均采集空腹静脉血,其中VLBWI采用静脉营养结合母乳及早产奶混合喂养,分为早喂养组(生后3d内开奶。生后2周补充维生素D600U)及迟喂养组(生后7—10d开奶,生后3周补充维生素D600U)各30例,分别于生后14d及28d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IJP)、骨钙素(OC)及25.0H耽的浓度。两组VLBWI于生后2周起每天由理疗师做早期干预操10min。结果:生后lhVLBWI的Ca、P、25-OHD,血浓度较足月儿显著低下(P〈0.05).VLBWI中早喂养组14d及28dCa、P、25-OHD,的血浓度较迟喂养组显著增高(P〈0.05),早喂养组OC血浓度较迟喂养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VLBWI出生时已存在骨代谢异常,及早经口喂养及补充维生素D可明显改善骨代谢异常.动态观察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对预防和治疗VLBWI代谢性骨病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 代谢性骨病 极低出生体重儿
下载PDF
抗病毒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9
作者 朱秋玲 严鹏科 李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2期3255-3256,共2页
目的观察抗病毒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抗病毒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片和单用利巴韦林片治疗,疗程均为3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总... 目的观察抗病毒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抗病毒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片和单用利巴韦林片治疗,疗程均为3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和24h退热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h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总体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口服液 利巴韦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维生素K_1、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对不同出生胎龄新生儿凝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涛 廖嘉仪 +2 位作者 张费通 谭小华 崔其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72-1575,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出生胎龄新生儿应用维生素K1(Vitamin K1,Vit K1)、新鲜冰冻血浆(血浆)和冷沉淀对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9...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出生胎龄新生儿应用维生素K1(Vitamin K1,Vit K1)、新鲜冰冻血浆(血浆)和冷沉淀对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9年2月至2012年9月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1 134例,按照胎龄28-31+6周、32-33+6周、胎龄34-36+6周、胎龄≥37周进行分组,每组均分析使用Vit K1、Vit K1联合血浆以及Vit K1联合冷沉淀等干预措施前后PT、APTT、Fbg、TT的变化。结果:(1)各胎龄组使用Vit K1治疗后,PT、APTT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胎龄组使用Vit K1联合血浆后,PT、APTT、Fbg、TT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胎龄组使用Vit K1联合冷沉淀后,PT、APTT、Fbg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Vit K1联合血浆对PT、APTT改善最大,Vit K1联合冷沉淀对Fbg改善最大。结论:使用维生素K1、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能有效干预不同出生胎龄新生儿凝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1 血浆 冷沉淀 凝血指标 胎龄 新生儿
下载PDF
危重新生儿有创动脉血压穿刺点渗血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于凡 陈丽萍 +1 位作者 崔其亮 刘丹 《护理管理杂志》 2014年第3期200-201,221,共3页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有创动脉血压穿刺点渗血的相关因素,并完善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8例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危重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其与动脉穿刺点渗血的相关性。结果危重新生儿有创动脉...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有创动脉血压穿刺点渗血的相关因素,并完善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8例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危重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其与动脉穿刺点渗血的相关性。结果危重新生儿有创动脉血压穿刺点渗血率为59.13%。监测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是动脉穿刺点渗血的影响因素。结论危重新生儿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超过3 d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危重新生儿穿刺点有无渗血,且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前及监测期间应高度关注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以降低患儿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新生儿 有创动脉血压 渗血
下载PDF
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临床结局的性别差异: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苏志文 林黎黎 +5 位作者 石碧君 黄小霞 魏坚伟 贾春宏 吴繁 崔其亮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4-520,共7页
目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探讨性别对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PI/ELBW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住院的731例EPI或ELBWI的临床资... 目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探讨性别对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PI/ELBW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住院的731例EPI或ELBWI的临床资料,将731例EPI/ELBWI分成男婴组与女婴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1∶1匹配,匹配变量包括:胎龄、出生体重、放弃积极治疗比例、小于胎龄儿比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例、1 min Apgar评分≤3分比例、机械通气比例、机械通气时间、产前使用疗程不足糖皮质激素比例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比例,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出院存活率。结果匹配前,男婴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重度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女婴组(P<0.05);匹配后,男婴组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婴组(P<0.05)。匹配前后,两组患儿的出院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婴EPI/ELBWI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风险高于女婴,但男婴和女婴EPI/ELBWI的转归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临床结局 倾向性评分匹配 超早产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下载PDF
深度水解蛋白质配方奶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剑东 吴繁 +3 位作者 贾春宏 钟鑫琪 黄卫亮 崔其亮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62-69,共8页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质配方奶(extensively hydrolyzed protein formula,eHPF)对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早产儿肠内营养建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质配方奶(extensively hydrolyzed protein formula,eHPF)对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早产儿肠内营养建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VLBW早产儿,将其分为eHPF组和早产儿配方奶(premature formula,PF)组,每组各20例。除所用配方奶不同外,两组早产儿均采用类似的喂养方案。监测并比较两组早产儿的肠内喂养进程,生长发育情况及血液生化指标、微量元素、氨基酸和肉碱浓度。结果出生后第14天,eHPF组早产儿奶量显著高于PF组(P=0.017)。eHPF组早产儿在新生儿期内达到全肠内喂养的比例显著高于PF组(P=0.038)。出生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和出院时,两组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和生长迟缓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后第28天,两组早产儿血液中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磷酸盐、钙、铁、镁、锌、锰、铜、23种氨基酸和26种肉碱浓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HPF喂养可加速VLBW早产儿肠内营养的建立,且对新生儿期VLBW早产儿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无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水解蛋白质配方奶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早产儿配方奶 肠内营养
下载PDF
产后抑郁者应用情志相胜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王慧馨 湛献能 黄美凌 《护理学报》 2015年第13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情志相胜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用情志相胜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抑郁心理护理。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 目的观察情志相胜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用情志相胜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抑郁心理护理。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在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以及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维度得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志相胜心理护理可以改善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 情志相胜 心理护理
下载PDF
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潘育林 崔其亮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237-1240,共4页
目的:分析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EUGR)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150例小胎龄早产儿(胎龄≤32周),采用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法将早产儿分为宫外生长迟缓组(n=79)和宫外生长正常组(n=71),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比较2组早产儿宫外生长性别... 目的:分析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EUGR)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150例小胎龄早产儿(胎龄≤32周),采用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法将早产儿分为宫外生长迟缓组(n=79)和宫外生长正常组(n=71),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比较2组早产儿宫外生长性别、胎龄、宫内生长受限情况、出生时体质量、是否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住院时间、喂养是否耐受及感染指标,将有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导致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胎龄、宫内生长受限情况、出生时体质量、是否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住院时间、喂养耐受及感染对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各因素对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出生时体质量(OR=2.696)、呼吸窘迫综合征(OR=2.678)、住院时间(OR=2.513)、胎龄(OR=2.486)、喂养不耐受(OR=2.427)、感染(OR=2.418)、宫内生长受限(OR=2.308)。结论:小胎龄早产儿发生宫外生长迟缓受胎龄、宫内生长受限、出生时体质量、呼吸窘迫综合征、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及感染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科 新生儿 早产儿 宫外生长迟缓 高危因素
下载PDF
智护训练对6个月龄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蕾 蔡勇 梁少珍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2期45-47,共3页
目的探究智护训练对于6个月龄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2月来该院儿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92例新生婴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训练方式不同划分为实验组(48例)、参照组(46例),分别给予智护训练、常规保健,从0~6岁... 目的探究智护训练对于6个月龄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2月来该院儿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92例新生婴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训练方式不同划分为实验组(48例)、参照组(46例),分别给予智护训练、常规保健,从0~6岁神经心理测试、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AIMS)两个方面对比两组的训练效果。结果训练前,两组婴儿的社交行为、语言及精细动作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和训练前对比,两组的各项指标都得到明显提高(P〈0.05);同时,实验组的社交行为、语言及认知能力等5项指标都明显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智护训练应用于6个月龄婴儿,有利于婴儿发育,可明显提高婴儿的发育指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护训练 婴儿 智能发育 发育商
下载PDF
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家庭功能及母亲亲职压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丽萍 王慧馨 李丽珍 《护理学报》 2017年第14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亲亲职压力与家庭功能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亲职压力简式量表、家庭功能量表,对2014年3月—2016年11月在广州某三级甲等医院出生的134名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母亲进行调... 目的探讨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亲亲职压力与家庭功能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亲职压力简式量表、家庭功能量表,对2014年3月—2016年11月在广州某三级甲等医院出生的134名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母亲进行调查,对量表得分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134名研究对象的家庭功能总分为(2.47±0.49)分;亲职压力总分为(93.12±14.13)分;除外困难儿童维度分与亲职压力的3个维度分,行为控制分与亲职压力总分和2个维度分的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的家庭功能总分、各维度分与亲职压力总分及各维度分都呈一定正相关(r为0.20~0.38,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济情况、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发育情况、医疗保障、家庭类型及家庭总的功能评定,是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亲的亲职压力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家庭功能是母亲亲职压力的重要预测因素,良好的家庭功能有助于缓解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亲的亲职压力,其中主干家庭发挥了良好的家庭功能。加强家庭紧密度、清晰合理的角色分配、良好的沟通、有力又明确的情感支持,以及正确对待事物的态度和反应对发挥正常家庭功能,缓解亲职压力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 患儿母亲 亲职压力 家庭功能
下载PDF
Pavlik吊带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经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汉生 余升华 +3 位作者 吴宝杰 陈惠润 梁少珍 朱珺琳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7年第6期718-720,723,共4页
目的探讨Pavlik吊带治疗6个月内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Graf超声对广州市新生儿及小于6月婴儿进行DDH普查,检出异常髋关节(DDH)18个,其中女婴DDH髋检出13个,男性5个。根据Graf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Pavlik吊带治疗6个月内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Graf超声对广州市新生儿及小于6月婴儿进行DDH普查,检出异常髋关节(DDH)18个,其中女婴DDH髋检出13个,男性5个。根据Graf超声诊断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病理分型,9髋为Ⅱb型,6髋为Ⅱc型,2髋为Ⅲ型,1髋为Ⅳ型。均采用Pavlik吊带治疗,间隔2周复诊1次,超声检查观察髋关节发育变化。吊带治疗时间6~20周,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8个月。结果 17髋经Pavlik吊带治疗后,经超声和X线片检查,相关指标达到正常,确认治愈。1髋在经Pavlik治疗过程中,经超声检查后,相关指标改善明显,58°<α角<60°。全部患儿均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Pavlik吊带对于Graf II型患儿治愈率高,而对于GrafⅢ、Ⅳ型患儿,Pavlik吊带治愈率降低,部分患儿需要进一步的后续治疗。超声检查可达到动态观察Pavlik吊带治疗效果的目的。早期超声检查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能早期得到Pavlik吊带治疗提供了可能,对减少患儿远期遗留畸形和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vlik吊带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婴幼儿
下载PDF
超早产儿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志文 林黎黎 +5 位作者 黄小霞 吴璜 魏坚伟 贾春宏 吴繁 崔其亮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283-289,共7页
目的探讨性别是否为超早产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EPI)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1月1日... 目的探讨性别是否为超早产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EPI)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28周和出生体质量<1000 g、且存活≥28 d的380例EPI与ELBWI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性别对BPD发生率的影响,并从出生年份、出生胎龄和体质量等方面比较不同性别患儿发生BPD的差异。统计学方法用秩和检验、χ^(2)检验、χ^(2)趋势检验、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男性EPI与ELBWI的BPD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87.9%(174/198)与68.7%(125/182),χ^(2)=20.838,P<0.001]。男女患儿的BPD发生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值分别为12.721和27.153,P值均<0.001)。2010至2014年和2015至2019年,男性EPI与ELBWI的BPD发生率均高于女性[79.2%(57/72)与41.1%(23/56),92.9%(117/126)与81.0%(102/12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9.505,7.846,P值均<0.01);与2010至2014年相比较,2015至2019年男性和女性EPI与ELBWI的BPD发生率均明显增加(P值均<0.05),但女性的发生率增加幅度更大[81.0%(102/126)与41.1%(23/56),χ^(2)=28.667,P<0.01],各组按不同出生胎龄分为<26周组、26~26+6周组和27~27+6周组,男性和女性EPI与ELBWI的BP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胎龄28~28+6周组和29~29+6周组的ELBWI,男性和女性BPD的发生率比较[96.3%(26/27)与92.8%(23/25),73.7%(28/38)与52.0%(13/25),P值分别为0.039,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按不同出生体质量分组,在ELBWI非EPI的患儿中,出生体质量<800 g组和800~899 g组的男性和女性BP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出生体质量900~999 g组中男性患儿的BPD发生率高于女性患儿[73.2%(41/56)与48.3%(29/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男性EPI/ELBWI是BPD的易感对象,出生胎龄28~29周的男性ELBWI的BPD“易患性”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差异 超早产儿 超低出生体质量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下载PDF
不同生长速度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茜 谭小华 +7 位作者 邱国莹 苏志文 张文铭 王律 张静雯 朱剑东 常伟杰 崔其亮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4年第4期212-219,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生长速度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生后早期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变化。方法监测早产VLBW新生儿不同日龄(出生时和生后第7、14、28天)的体质量、身长、头围和体质指数(BMI),计算日均体质量增长速度(WG),并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生长速度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生后早期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变化。方法监测早产VLBW新生儿不同日龄(出生时和生后第7、14、28天)的体质量、身长、头围和体质指数(BMI),计算日均体质量增长速度(WG),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相应日龄的血清IGF-1、IGFBP-3水平,计算IGF-1/IGFBP-3摩尔比率。将具有相同营养摄入量(包括蛋白质和热卡摄入量)的52例早产VLBW适于胎龄新生儿,根据个体生后28天的不同WG水平分为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各26例。结果 (1)在生后第28天,低水平组体质量、BMI均低于高水平组(P<0.05);而两组身长、头围水平在生后几个时间点(出生时和生后第7、14、28天)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2)两组IGF-1、IGFBP-3水平出生后随日龄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都于生后第14天高于出生时水平(P<0.05);且在生后第14天时,低水平组IGF-1低于高水平组(P<0.05),而两组IGFBP-3水平在生后几个时间点(出生时和生后第7、14、28天)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3)两组IGF-1/IGFBP-3水平出生后随日龄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低水平组生后几个时间点基本维持在出生时水平,而高水平组于生后第14天高于出生时水平(P<0.05);且在生后第7、14、28天低水平组都低于高水平组(P<0.05)。结论 IGF-1可能是VLBW新生儿早期生长较好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婴儿 早产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