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合干预对消化内科多药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郑雪玲 《北方药学》 2015年第9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组合干预措施对消化内科多药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我院消化内科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组合干预1年后,即2014年再次对我院消化内科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与干预前比较,消化内科... 目的:探讨组合干预措施对消化内科多药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我院消化内科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组合干预1年后,即2014年再次对我院消化内科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与干预前比较,消化内科干预后耐药菌患者隔离率、标本送检率、医护人员预防控制措施知晓率及手卫生合格率明显上升,耐药菌检出率明显下降,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多药耐药菌的分布及构成比比较,消化内科干预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构成比发生了明显的下降,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掌握多药耐药菌感染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组合干预,建立以耐药菌患者隔离率、标本送检率、耐药菌检出率、医护人员预防控制措施知晓率及手卫生合格率为考察指标的组合干预措施对降低消化内科多药耐药菌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干预 消化内科 多药耐药菌 预防控制
下载PDF
IL-17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小琴 曾志荣 +4 位作者 许丽霞 曹清华 陈斌 陈旻湖 胡品津 《胃肠病学》 2014年第2期70-73,共4页
背景: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既往研究发现IL-17A基因多态性与某些亚型胃癌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目的:探讨IL-17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胃癌... 背景: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既往研究发现IL-17A基因多态性与某些亚型胃癌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目的:探讨IL-17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胃癌组织、相应癌旁非癌组织以及胃癌细胞株的IL-17A表达。以不同浓度重组人IL-17A处理胃癌细胞株SGC7901,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以real-time RT-PCR检测细胞中的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mRNA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IL-17A阳性细胞数较相应癌旁非癌组织显著增多(P<0.05),且主要表达于炎性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在胃癌细胞株中无表达。重组人IL-17A可刺激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H_2O_2诱导的细胞凋亡,并上调其IL-6、MMP-13 mRNA表达。结论:IL-17A可直接或通过诱导炎症信号通路分子间接促进胃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胃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活性氧在芬维A胺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小琴 杨辉 +5 位作者 魏宜胜 李爱群 钟赟 苏杭 丁元伟 林漫鹏 《胃肠病学》 2014年第7期399-403,共5页
背景:芬维A胺可提高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其抗肿瘤活性已在众多体内外实验和临床化学预防试验中得到验证。前期研究发现芬维A胺能体外诱导人肝细胞癌(HCC)细胞凋亡,但确切机制不明。目的:探讨ROS在芬维A胺诱导人HCC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背景:芬维A胺可提高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其抗肿瘤活性已在众多体内外实验和临床化学预防试验中得到验证。前期研究发现芬维A胺能体外诱导人肝细胞癌(HCC)细胞凋亡,但确切机制不明。目的:探讨ROS在芬维A胺诱导人HCC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别以抗氧化剂维生素E、芬维A胺单独或联合处理人HCC细胞株Huh-7,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活细胞ROS,CellTiter-Glo发光法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和Caspase-Glo3/7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核受体Nur77的表达、定位和应激诱导转录因子GADD153表达。结果:维生素E预处理能充分阻断芬维A胺诱导的ROS产生。在经维生素E预处理的Huh-7细胞中,芬维A胺的促凋亡效应显著降低(P<0.05)。维生素E预处理能显著降低芬维A胺诱导的GADD153表达,对芬维A胺诱导的Nur77表达和出核则无明显影响。结论:以维生素E清除ROS可抑制芬维A胺促Huh-7细胞凋亡的效应,提示ROS参与了芬维A胺诱导的人HCC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诱导GADD153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芬维A胺 活性氧 维生素E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人脐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郑雪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7期650-653,共4页
目的观察人脐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肝硬化患者150例。依据患者知情自愿原则以及治疗期间采用的治疗方案,将150例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患者均为50例。A组给予前列腺素E1治疗;B组... 目的观察人脐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肝硬化患者150例。依据患者知情自愿原则以及治疗期间采用的治疗方案,将150例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患者均为50例。A组给予前列腺素E1治疗;B组给予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C组给予人脐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比较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肝功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肝纤维化[透明质酸酶(HA)、IV型胶原(CIV)、Ⅲ型前胶原(PCⅢ)、板层素(LN)]各观察指标变化以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组患者在肝功能、肝纤维化的各项观察指标以及临床疗效表现均优于A组和B组(P<0.05),但A组与B组患者在上述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C组患者乏力好转率92%(46/50),腹腔积液减少率94%(47/50),肝病蜘蛛痣、面容以及肝掌减轻率72%(36/50)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脐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肝硬化,可以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等的各项观察指标,并且安全性高,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人脐血干细胞移植 前列腺素E1 肝功能
下载PDF
蛇毒诱导凝固抑制试验判断肝硬化凝血状态 被引量:1
5
作者 罗铎 聂玉强 +3 位作者 沈波 杨其源 欧志涛 杨辉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40-1542,共3页
目的研究常规凝血指标在肝硬化患者的变化,探讨蛇毒诱导凝固抑制试验(PICI%)在判断肝硬化凝血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肝硬化患者236例,正常对照组90例。均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ICI%的检测。结果 (1)... 目的研究常规凝血指标在肝硬化患者的变化,探讨蛇毒诱导凝固抑制试验(PICI%)在判断肝硬化凝血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肝硬化患者236例,正常对照组90例。均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ICI%的检测。结果 (1)肝硬化患者的P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病情加重逐渐延长,而PIC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随肝功能分级变差逐渐降低,且两指标在对照组、Child-Pugh A、B、C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PICI%与PT呈负相关,且相关关系密切(相关系数r=0.649,P<0.01)。结论 PICI%能够有效反映肝硬化患者的高凝状态,可作为临床准确判断肝硬化出血或血栓的指标。PT、PICI%均可作为临床评估肝硬化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I% 肝硬化 凝血酶生成 高凝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