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钛镍记忆合金线分次牵张联合负压封闭引流修复慢性下肢皮肤缺损创面
1
作者 朱召银 林育林 +3 位作者 黄伍良 陈为坚 王婷 陈荣恒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钛镍记忆合金线分次牵张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修复慢性下肢皮肤缺损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应用钛镍记忆合金线分次牵拉联合VSD修复30例慢性下肢小面积全层皮肤缺损创... 目的探讨钛镍记忆合金线分次牵张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修复慢性下肢皮肤缺损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应用钛镍记忆合金线分次牵拉联合VSD修复30例慢性下肢小面积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创面缺损面积1.5cm×2.0cm~3.0cm×13.0 cm,观察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记录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住院时间8~35 d(平均16.8 d);所有患者伤口愈合均良好,愈合时间19~31 d(平均24.5 d),外观良好;术后和随访期间未出现创面裂开或感染。结论钛镍记忆合金线分次牵张联合VSD治疗一期无法缝合的下肢小面积皮肤全层缺损慢性创面简便有效,具有愈合时间短、外观良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皮肤 创伤和损伤 慢性病 形状记忆合金 缝线 负压伤口疗法 伤口愈合
下载PDF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提高肿瘤病区多重耐药菌 防控措施执行率
2
作者 张梅 何敏辉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5期87-89,共3页
探究利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病区进行系统化管理,能否提高肿瘤病区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执行率。方法选取2020年01月~2020年12月肿瘤病区作为研究病区,将2020年01月~2020年06月肿瘤病区的医护人员作为对照组,2020年07月~2020年12月肿瘤病... 探究利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病区进行系统化管理,能否提高肿瘤病区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执行率。方法选取2020年01月~2020年12月肿瘤病区作为研究病区,将2020年01月~2020年06月肿瘤病区的医护人员作为对照组,2020年07月~2020年12月肿瘤病区的医护人员作为观察组。两组医护人员在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进行常规多重耐药菌防控管理,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系统化督导管理模式。观察两组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考核合格率、手卫生依从率、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执行率。结果:观察组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考核合格率(97.5%)、手卫生依从率(93.5%),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执行率(96.49%),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病区进行系统化管理,能有效提高肿瘤病区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执行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多重耐药菌 防控措施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营养管理在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冯惠平 苏雁甜 蒋薇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5年第4期519-521,共3页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营养管理在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 运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对78例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进行系统评估,制定个性化营养管理策略,包括健康教育、控制血糖、运动处方、纠正和预防营养不足以及预防并发症等。结果...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营养管理在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 运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对78例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进行系统评估,制定个性化营养管理策略,包括健康教育、控制血糖、运动处方、纠正和预防营养不足以及预防并发症等。结果 78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76例切口愈合良好,2例切口延期5~9天愈合,无营养治疗并发症发生。结论 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通过医护一体化的营养管理,可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 糖尿病 骨科手术 营养管理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影像重建技术的三维打印膝关节疾病模型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为坚 陈奕雄 陈慧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2期159-161,共3页
目前磁共振三维打印模型在临床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在骨科教学中,针对复杂性膝关节病例,将磁共振影像重建技术与三维打印模型的实体教具相结合,开展精准化及个体化的教学,让学生对三维打印模型进行模拟操作,进而制订具体的手术方... 目前磁共振三维打印模型在临床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在骨科教学中,针对复杂性膝关节病例,将磁共振影像重建技术与三维打印模型的实体教具相结合,开展精准化及个体化的教学,让学生对三维打印模型进行模拟操作,进而制订具体的手术方案,这有助于理解及掌握膝关节相关疾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了解及掌握膝关节的解剖和空间结构,熟练模拟手术的操作,进而实现精准化和个体化教学的目的。磁共振三维打印模型能够使学生更为生动和直观地体会膝关节相关病例的解剖形态,同时也会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和课堂学习的活跃程度,有利于强化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在骨科学教学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三维打印 模型 教学 骨科
下载PDF
三维有限元技术在创伤骨科教学中的应用和优势 被引量:1
5
作者 贺毅 刘舒淇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18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有限元技术在创伤骨科教学中的应用和优势。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6月某一教授所带的班级中的62名学生,根据教学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教学模式,研究组应用三维有限元技术。比较两组教学效果满意度、学... 目的探讨三维有限元技术在创伤骨科教学中的应用和优势。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6月某一教授所带的班级中的62名学生,根据教学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教学模式,研究组应用三维有限元技术。比较两组教学效果满意度、学生教学效果、学生对指导老师的教学模式评价。结果研究组教学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实践成绩、理论成绩、学生对教学效果主观自评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生对指导老师的教学模式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教学中,三维有限元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技术 创伤骨科 教学 效果 优势
下载PDF
新型组配式骨科导向器的准确性验证
6
作者 黄伍良 林育林 +3 位作者 陈为坚 朱召银 黄温盼 诸剑雄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1年第3期116-120,共5页
目的应用新型组配式骨科导向器模拟骨科钻孔操作,验证其导向精准度。方法将60具离体山羊股骨标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新型组配式骨科导向器和骨科双头导向器辅助引导股骨钻孔。组内各随机分为5个小组(n=6),分别采用直径为1.... 目的应用新型组配式骨科导向器模拟骨科钻孔操作,验证其导向精准度。方法将60具离体山羊股骨标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新型组配式骨科导向器和骨科双头导向器辅助引导股骨钻孔。组内各随机分为5个小组(n=6),分别采用直径为1.0、1.5、2.0、2.5、3.5 mm的钻头模拟股骨直向、斜向钻孔操作,记录实际进针点、出针点与目标进针点、出针点的偏离距离,比较两组导向钻孔精准度的差异。结果两组进针点偏离距离相似(P>0.05);出针点偏离距离实验组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骨科双头导向器相比,新型组配式骨科导向器具有可调节、可组配式应用的优点,有助于提高骨科钻孔操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钻孔 导向器 精准度
下载PDF
椎体增强术后骨水泥分布指数对手术椎体及邻边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登将 陈为坚 +1 位作者 张远华 王晓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92-1395,共4页
目的 探讨椎体增强术后骨水泥分布指数(DI)对手术椎体及邻边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方法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90例,均行单节段椎体增强术,术后至少随访12个月,记录相关临床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椎体增强术后骨水泥分布指数(DI)对手术椎体及邻边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方法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90例,均行单节段椎体增强术,术后至少随访12个月,记录相关临床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引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骨水泥分布指数对术后再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 OVCF患者椎体增强术后再骨折发生率为27.78%(25/90),其中邻边椎体骨折12例,手术椎体再骨折13例;骨折组抗骨质疏松治疗时间、骨水泥DI、佩戴支具时间均较未骨折组明显偏低(P<0.05),骨折组骨折椎体压缩率较未骨折组明显偏高(P<0.05);骨折组与未骨折组骨水泥DI分级比例、椎体增强术后是否再发骨折与骨水泥注入量、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是否渗漏、骨密度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T值、骨水泥渗漏、骨水泥DI是OVCF患者椎体增强术后手术椎体及邻边椎体再骨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骨水泥DI预测OVCF患者椎体增强术后再骨折的AUC为0.778,约登指数为0.415,临界值为3,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41.54%。结论 低骨水泥DI可能是OVCF患者椎体增强术后手术椎体及邻边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骨水泥DI≤Ⅲ级会增加再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分布指数 骨折 骨质疏松 压缩性
下载PDF
封蜡骨密度对双能X线骨密度仪与定量CT分析骨矿成份中的矫正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皮斌 黄俊明 +2 位作者 詹瑶璇 苏素文 衷娟花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2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封蜡密度对双能X线骨密度仪与定量CT分析骨矿成分中的矫正及应用。方法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进行常规检查,并且分别以DXA、QCT检查双侧髋关节骨密度(P1),测定20例离体股骨... 目的探讨封蜡密度对双能X线骨密度仪与定量CT分析骨矿成分中的矫正及应用。方法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进行常规检查,并且分别以DXA、QCT检查双侧髋关节骨密度(P1),测定20例离体股骨头骨密度参数,离体标本初步处理后与参考模量建模,再次进行DXA、QCT扫描(P2)、封蜡后初测质量及排开水体积,获得大体骨密度(P3),制备骨块,复测骨快密度(P4),将获得的标本经过氢氟酸溶解后测定溶液中骨矿成分密度P5。结果 20例骨密度患者DXA测定P1、P2时间点矿骨成分,均低于P3、P4及P5(P<0.05);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QCT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不同时间点骨密度测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XA检测轻度不同时间点骨密度水平,均低于中级及重级(P<0.05);中级患者不同时间点骨密度,均高于重级(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封蜡骨密度测定精度与DXA P1、P2成正相关性(P<0.05);与P3、P4及P5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封蜡骨密度对双能X线骨密度仪与定量CT分析骨矿成分中具有良好的矫正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蜡密度 双能X线骨密度仪 定量CT 骨矿成分 矫正作用
下载PDF
莱菔硫烷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刘小明 周葳 杨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83-1387,共5页
目的探索莱菔硫烷(SFN)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CCK8法鉴定SFN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率的影响,PI染色检测对SFN对前列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实验验证SFN对前列腺癌细胞株迁移能力的影响,Rt-qPCR及Weste... 目的探索莱菔硫烷(SFN)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CCK8法鉴定SFN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率的影响,PI染色检测对SFN对前列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实验验证SFN对前列腺癌细胞株迁移能力的影响,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SFN处理后及对照组细胞株内Bcl-2及Bax表达情况。动物实验通过皮下注射建立裸鼠前列腺癌肿瘤模型,建模后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SFN及PBS瘤体内注射,每周测定肿瘤体积及小鼠体质量。术后6周处死动物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验证SFN在动物体内对Bcl-12及Bax表达的影响。结果细胞实验证实SFN能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克隆形成(P <0.05),引起肿瘤细胞G0期停滞并抑制其迁移。SFN抑制前列腺癌Bcl-2表达并促进Bax表达。动物实验结果示实验组肿瘤体积小于对照组(P <0.05),免疫组化结果与细胞学实验相符。结论体内及体外实验证实SFN能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并可能通过Bcl-12/Bax通路发挥其作用。SFN可能作为一种新的前列腺癌抑制因子,为临床防治前列腺癌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菔硫烷 前列腺癌 BCL-2 BAX
下载PDF
新型一体化人工枢椎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评价
10
作者 郑勇强 廖穗祥 +3 位作者 张金山 张东升 夏虹 王建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41-846,共6页
目的:评价新型一体化人工枢椎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新鲜成人枕颈椎标本(C0~C6),剔除其周围肌肉组织,保留枕骨粗隆以下的骨性结构及其相连的韧带和关节囊,制作正常模型(正常组),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测量C2节段的屈伸、... 目的:评价新型一体化人工枢椎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新鲜成人枕颈椎标本(C0~C6),剔除其周围肌肉组织,保留枕骨粗隆以下的骨性结构及其相连的韧带和关节囊,制作正常模型(正常组),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测量C2节段的屈伸、侧屈及旋转三维运动范围(ROM);然后将标本枢椎切除,分别进行前路一体化人工枢椎内固定系统重建结合后路枕颈融合固定(人工枢椎组)及前路异形钛网支撑结合后路枕颈融合固定(异形钛网组),测量各组C2节段的屈伸、侧屈及旋转三维ROM。多组间比较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两两间的比较采用SNK法。结果:新鲜尸体标本生物力学分析两种模拟枢椎切除重建内固定系统力学效能的最大活动度均出现在后伸状态。前屈工况下,三组C2节段的ROM有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枢椎组和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异形钛网组显著性大于人工枢椎组及正常组(P<0.05);后伸工况下,三组C2节段的ROM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侧弯工况下,三组C2节段的活动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枢椎组和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异形钛网组显著性大于人工枢椎组及正常组(P<0.05);右侧弯工况下,三组C2节段的ROM有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枢椎组与正常组和异形钛网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异形钛网组著性大于正常组(P<0.05);左、右旋转工况下,三组C2节段的ROM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枢椎组和异形钛网组均显著性大于正常组(P<0.05),异形钛网组均显著性大于人工枢椎组(P<0.05)。结论:新型一体化人工枢椎假体对比异形钛网重建枢椎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力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人工枢椎 枢椎肿瘤 3D打印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腰椎间盘髓核细胞活性与MRI退变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谢沛根 刘小明 +4 位作者 庞卯 陈瑞强 刘斌 董健文 戎利民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9期1102-1104,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退变程度腰椎间盘的髓核细胞进行培养及活性测定,明确髓核细胞活性与MRI退变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取腰椎间盘髓核组织20例,均为我科收治单一手术节段患者,其中A组2例,为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PearceⅠ&Ⅱ型);B、C、D三组... 目的通过对不同退变程度腰椎间盘的髓核细胞进行培养及活性测定,明确髓核细胞活性与MRI退变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取腰椎间盘髓核组织20例,均为我科收治单一手术节段患者,其中A组2例,为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PearceⅠ&Ⅱ型);B、C、D三组分别6例,分别为MRI分型轻、中、重度(PearceⅢ型,Ⅳ型,Ⅴ型),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均在同样条件下进行体外髓核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于5 d,10 d,15 d,20 d,25 d五个时间段消化细胞,细胞计数了解各组细胞活性,CCK-8比色法绘制各组细胞的生长曲线,比较各组差异。结果髓核细胞计数在同时间点上A组明显高于B、C、D组,B、C、D组之间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在同时间点上A组OD值(吸光值)明显高于B、C、D组,B、C、D各组之间OD值(吸光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1正常腰椎间盘组织髓核细胞活性明显高于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2MRI分型轻、中、重度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活性与其分型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核磁共振分型 髓核细胞 细胞活性
下载PDF
特异性沉默TGF-β1的PIP控释支架预防输尿管狭窄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徐桂彬 朱继翔 +7 位作者 苏雁甜 何永忠 赵海波 苏郑明 徐煜宇 袁耀基 彭晔 李逊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6年第6期657-660,共4页
目的确定特异性沉默TGF-β1的PIP控释支架在预防输尿管狭窄中的作用。方法 20只健康纯种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普通支架组(B组)、特异性沉默TGF-β1的PIP控释支架组(C组)和PIP错配组(D组),建立输尿管狭窄模型并置入相应... 目的确定特异性沉默TGF-β1的PIP控释支架在预防输尿管狭窄中的作用。方法 20只健康纯种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普通支架组(B组)、特异性沉默TGF-β1的PIP控释支架组(C组)和PIP错配组(D组),建立输尿管狭窄模型并置入相应的支架管,于术后30天取出损伤部位输尿管,对比不同组间输尿管狭窄的程度、TGF-β1和a-SMA的表达水平。结果 4组输尿管管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C组狭窄程度最低(P<0.01)。狭窄段输尿管壁平均厚度分别为:A组2.4±0.6 nm,B组2.1±0.7 nm,C组1.5±0.4 nm,D组2.2±0.4 nm。与其它组相比,C组中TGF-β1和a-SM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1)。结论特异性沉默TGF-β1的PIP控释支架能有效减少输尿管狭窄发生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P TGF-Β1 输尿管狭窄
下载PDF
螺钉内固定与保守治疗后踝骨折:踝关节功能和足底压力的差异 被引量:14
13
作者 贺毅 郑聪 +2 位作者 何敏辉 陆锐均 黄建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7期4379-4385,共7页
背景:对于后踝骨折累及关节面面积小于25%时,采用积极内固定治疗还是保守治疗,一直存在争议。目的:评价后踝骨折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面积10%-25%时采用螺钉固定与保守治疗对于踝关节功能和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0年5... 背景:对于后踝骨折累及关节面面积小于25%时,采用积极内固定治疗还是保守治疗,一直存在争议。目的:评价后踝骨折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面积10%-25%时采用螺钉固定与保守治疗对于踝关节功能和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0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CT测量后踝骨折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面积10%-25%,随机分组,其中后踝螺钉内固定组62例使用螺钉固定后踝骨折,后踝非内固定组53例后踝处骨块于C型臂X射线机透视辅助下行手法复位。采用X射线平片评估后踝骨折愈合情况,临床采用目测类比评分、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及足底压力评估结果。结果与结论:①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后踝螺钉内固定组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后踝非内固定组(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均呈降低趋势,组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后踝螺钉内固定组的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高于后踝非内固定组(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均呈升高趋势,组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患侧足足底压力(全足、后足、中足、前足)显著低于健侧足(P<0.05);术后6个月时,后踝螺钉内固定组患者患侧足的全足、前足的足底压力低于健侧足(P<0.05),后足、中足的足底压力与健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后踝非内固定组患者患侧足足底压力(全足、后足、中足、前足)显著低于健侧足(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患侧足足底压力(全足、后足、中足、前足)与健侧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在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10%-25%的后踝骨折中,螺钉内固定对骨折愈合和维持踝关节对位有较好的效果,并可改善早期临床结果;建议对于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10%-25%的后踝骨折可以积极进行螺钉内固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后踝骨折 螺钉 内固定 足底压力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骨水泥弥散分布方式如何影响经皮椎体成形后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11
14
作者 冯冠成 方剑明 +3 位作者 吕浩然 张东升 韦家冬 俞兵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3450-3457,共8页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即刻稳定椎体,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骨水泥弥散分布方式与其疗效的关系尚存在争议。目的:分析不同类型骨水泥弥散分布方式对经皮椎体成形后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即刻稳定椎体,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骨水泥弥散分布方式与其疗效的关系尚存在争议。目的:分析不同类型骨水泥弥散分布方式对经皮椎体成形后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单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55例,接受经皮椎体成形后参照X射线片判断骨水泥分布,分为骨水泥分离组(n=77,其中胸椎骨折22例,腰椎骨折55例)与骨水泥融合组(n=78,其中胸椎骨折39例,腰椎骨折39例)。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比较两组间骨水泥渗漏、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椎体高度恢复及局部后凸Cobb角改变量,同时对比两组组内胸椎骨折与腰椎骨折的上述指标差异。结果与结论:①骨水泥分离组、骨水泥融合组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术前(P<0.05),骨水泥分离组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骨水泥融合组(P<0.05);两组术后的伤椎前缘与中线相对高度高于术前(P<0.05),局部后凸Cobb角低于术前(P<0.05),两组间术后伤椎前缘与中线相对高度改变量、局部后凸Cobb角改变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骨水泥分离分布类型下,胸椎骨折组术后2 d及末次随访的伤椎前缘高度恢复量低于腰椎骨折组(P<0.05),术后2 d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腰椎骨折组(P<0.05);两组间伤椎中线相对高度改变量、局部后凸Cobb角改变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在骨水泥融合分布类型下,胸椎骨折组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高于腰椎骨折组(P<0.05),两组间伤椎前缘与中线相对高度改变量、局部后凸Cobb角改变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两种骨水泥弥散分布方式均可获得满意的术后早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骨水泥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 弥散分布 椎体高度
下载PDF
新型撑开器结合微创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俊明 刘小明 +3 位作者 李季蔓 钟伟斌 柳昱 朱豪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0期4818-4823,共6页
背景: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对骨折部位剥离广泛,且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增加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发生率。近年来兴起的微创内固定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局部软组织以及血液循环,为骨折愈合提供更好的条件,而新型撑开器的... 背景: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对骨折部位剥离广泛,且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增加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发生率。近年来兴起的微创内固定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局部软组织以及血液循环,为骨折愈合提供更好的条件,而新型撑开器的应用也解决了传统人手牵引复位稳定性、持久性的问题,两者的结合应用逐渐受到关注。目的:探讨新型撑开器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以2016年5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2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复位、常规切口钢板内固定;观察组以新型撑开器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内固定。试验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末次随访时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较优,术中失血量、手术用时、住院天数、开始负重时间较少,出现关节受限、骨折延迟愈合等术后并发症患者数量较少,但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接近,且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术后并发症患者数量与对照组接近。提示应用新型撑开器结合微创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可以减少手术复位时间、降低局部软组织损伤,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减少手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撑开器 胫骨近端骨折 生物力学 胫骨力线 膝关节功能评分 微创内固定系统内固定 并发症 早期功能锻炼
下载PDF
中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28
16
作者 韦家冬 张晋元 +4 位作者 朱召银 张东升 俞兵兵 冯冠成 吕浩然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5993-5995,共3页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9年9月至2016年9月放射科X线片及患者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剔除复查资料,筛选中老年人(≥50岁)股骨近端骨折病例。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等信息并以AO骨...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9年9月至2016年9月放射科X线片及患者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剔除复查资料,筛选中老年人(≥50岁)股骨近端骨折病例。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等信息并以AO骨折分型原则为标准进行骨折分型。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 212例,男434例,女778例,除50~60岁外,在性别构成上女性患者显著多于男性(P<0.01);在不同年龄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90岁患者人数逐渐增高,自90岁开始下降。各个年龄段男女构成比存在差异,50~60岁男性多于女性,其后逐渐转变为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差异逐渐扩大;股骨颈骨折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数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更易罹患股骨近端骨折,特别是70~90岁的老年女性。股骨近端骨折的患病人数依然逐年增加,骨质疏松预防工作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骨折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空心可塑形骨折手术引线器的研发及其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远华 陈为坚 +2 位作者 王晓飞 陈志刚 吴登将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8-572,共5页
目的 探讨空心可塑形骨折手术引线器的研发及其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到2018年5月在本院骨科手术治疗的8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术中采用传统过线器... 目的 探讨空心可塑形骨折手术引线器的研发及其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到2018年5月在本院骨科手术治疗的8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术中采用传统过线器固定骨折块;研究组使用自制空心可塑形引线器对骨折块进行固定,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术后相关指标,随访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暴露次数与术后引流量等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完全负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7.6%,高于对照组(78.6%),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髋内翻、切口感染、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8%,低于对照组(26.2%),P<0.05。结论 研发空心可塑形骨折手术引线器并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可塑形骨折手术引线器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动力髋螺钉系统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东升 朱召银 +4 位作者 钟伟斌 韦家冬 俞兵兵 张晋元 吕浩然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8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比较改良动力髋螺钉(DHS)系统——防旋自锁钢板与传统DHS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平台分别建立防旋自锁钢板和传统DHS两套内固定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其应力分布、位移等力学性能...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比较改良动力髋螺钉(DHS)系统——防旋自锁钢板与传统DHS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平台分别建立防旋自锁钢板和传统DHS两套内固定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其应力分布、位移等力学性能指标的差异。结果防旋自锁钢板模型的最大应力及位移均低于传统DHS模型且应力分布总体均匀。结论与传统DHS系统比较,防旋自锁钢板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和内固定强度,对于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或骨折粉碎程度高的患者可能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动力髋螺钉 防旋自锁钢板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雁甜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年第2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术后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5年6月在医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562例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感染部位分布规律,...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术后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5年6月在医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562例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感染部位分布规律,分析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562例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共发生感染26例,感染率为4.63%;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最常见,共12例(46.15%),其次是呼吸道感染7例(26.92%),泌尿道感染5例(19.24%)及其他2例(7.69%)。老年患者(年龄≥60岁)、既往糖尿病史、低白蛋白血症(<35 g/L)、手术时间过长(≥3 h)及引流时间过长(≥3 d)是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关节置换术后以手术切口感染最常见,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因素较多,包括年龄、既往糖尿病病史、血清白蛋白含量、手术及引流时间。根据感染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感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钛镍记忆合金线联合负压闭式引流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伍良 陈健聪 诸剑雄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钛镍记忆合金线联合负压闭式引流(VSD)对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术后创面修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40例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 目的:探讨钛镍记忆合金线联合负压闭式引流(VSD)对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术后创面修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40例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钛镍记忆合金线缝合联合VSD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清创、引流、换药处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伤口完全闭合所需时间、住院天数、再发感染坏死情况、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结果:两组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治疗组伤口闭合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伤口再发感染、皮肤坏死。治疗组伤口线性愈合良好,对照组呈疤痕愈合,部分需二期植皮处理。结论:钛镍记忆合金线缝合联合VSD技术在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伤口中效果良好。对比传统清洁换药,该技术具有加速伤口愈合,减少住院时间,同时避免伤口二次干预处理等优势,值得在术后的创面修复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感染 钛镍记忆合金 负压 引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