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动眼神经麻痹首诊于眼科的颅内动脉瘤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婷婷 卢亚梅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z2期133-,共1页
患者,女,67岁。因右眼上睑下垂20余天于2016年8月1日就诊于我院眼科门诊,并收入院治疗。伴随症状有右眼眶周围疼痛、头痛、头晕及肢体麻痹感。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药物控制平稳。眼部检查:VOD不能配合,NCT OD 8.7 mmH g,右眼上睑完全... 患者,女,67岁。因右眼上睑下垂20余天于2016年8月1日就诊于我院眼科门诊,并收入院治疗。伴随症状有右眼眶周围疼痛、头痛、头晕及肢体麻痹感。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药物控制平稳。眼部检查:VOD不能配合,NCT OD 8.7 mmH g,右眼上睑完全遮盖角膜,瞳孔圆,直径约7mm,反射消失,眼底正常。右眼向上、下、内运动受限。左眼眼前段及后段均未见明显异常,眼球向各方向运动无受限。入院诊断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颈内动脉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
下载PDF
白内障术后严重全身并发症分析
2
作者 杨婷婷 卢亚梅 +2 位作者 胡荣生 周元清 陈永铃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z1期62-63,共2页
目的总结白内障术后发生严重全身并发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指导围手术期管理。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2 990例患者,调查术后出现严重全身并发症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发病时间、疾病类型及转归。结果有4例患者术后... 目的总结白内障术后发生严重全身并发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指导围手术期管理。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2 990例患者,调查术后出现严重全身并发症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发病时间、疾病类型及转归。结果有4例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全身并发症,且均发生在术后24 h内,发生率为0.13%,平均年龄为(74.75±3.86)岁。其中男3例,女1例。4例患者均合并高血压。术后24 h内严重全身并发症包括:动脉血栓性脑梗死、心力衰竭。4例出现严重全身并发症患者中1例经过相关专科处理,遗留运动及语言功能障碍出院,1例自动出院,2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白内障患者术后24 h内可能发生全身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合并高血压患者,应引起眼科医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术后 全身合并症
下载PDF
microRNAs的差异性表达在原发性及复发性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永铃 崔颖 +5 位作者 卢亚梅 周元清 曾凤 刘佳 刘家艳 邓洁飞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探讨microRNAs的差异性表达在原发性及复发性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眼科行住院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与眼外伤患者共30例(30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 目的探讨microRNAs的差异性表达在原发性及复发性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眼科行住院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与眼外伤患者共30例(30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其中,男性16例(16只眼),女性14例(14只眼)。根据病种分为原发组、复发组及对照组等共3组,各10例(10只眼)患者。原发组和复发组患者各10例(10只眼)均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对照组患者10例(10只眼)术中取少量正常结膜组织。所有手术由同一术者操作。采用MicroRNA芯片和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microRNAs的表达水平。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形式表示。三组间年龄和microRNAs表达水平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两两比较。三组间性别、职业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探索不同组MicroRNA表达量的关系。绘制不同组MicroRNA表达量的散点图,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看各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原发组、复发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1.3±6.7)岁、(47.3±8.7)岁及(39.3±11.7)岁,三组之间的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3.08,P〉0.05)。在上述三组中,性别为男性的患者例数与百分比分别为5例(5只眼),占50.0%;6例(6只眼),占60.0%及4例(4只眼)占40.0%。职业为从事户外职业的患者例数与百分比分别为6例(6只眼),占60.0%;7例(7只眼),占70.0%及3例(3只眼),占30.0%。三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88,1.09;P〉0.05)。通过对MicroRNA芯片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复发组的MicroRNA表达谱和对照组分为一组,不同于原发组。复发组与原发组患者的MicroRNA表达谱无相关性(r=0.57,P〉0.05),复发组与对照组有相关性(r=0.67,P〈0.05)。三组间的组织的microRNAs表达谱差别被MicroRNA芯片检测,随后用qRT-PCR技术验证芯片结果。与原发组及对照组相比,复发组患者的MicroRNA谱与前两者显著不同,有24个microRNAs显著差异性表达。其中14个microRNAs(miR-126、-15b、-135b、-199b、-214、-301a、-20a、-4 496、-93、-21、-29a、-181a、-146b及-99b)在组织中被上调,而11个microRNAs(miR-4 687、-4 279、-483、-296、-652、-622、-1、-3 127、-328、-361及-4 533)被下调。通过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发现,在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路被明显激活,可能是microRNAs参与了调控。结论 microRNAs的差异性表达与翼状胬肉复发密切相关,而某些高表达的microRNAs与血管新生、上皮-间质转化以及基质成纤维细胞增加关系密切。因此,我们认为抑制某些特定MicroRNA表达可能是今后防治翼状胬肉复发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微RNAS 复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