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在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辛海洋 曾兵 +2 位作者 蔡灿锋 曾军 唐超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在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接受3D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选取接受2D腹腔镜手术的25例乙状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 目的对比分析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在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接受3D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选取接受2D腹腔镜手术的25例乙状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3D腹腔镜组对比2D腹腔镜组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D腹腔镜对比2D腹腔镜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手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 肿瘤 3D腹腔镜 2D腹腔镜 根治术
下载PDF
粤北地区遗传性弥漫型胃癌与CDH1种系突变关系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学付 陈国星 彭晓飞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通过5例临床标准遗传性弥漫型胃癌综合征(HDGC)病人外周血细胞CDH1基因测序,探讨粤北地区HDGC形成与CDH1种系突变可能的关系。方法 2010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胃癌病人425例,通过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筛选出符... 目的通过5例临床标准遗传性弥漫型胃癌综合征(HDGC)病人外周血细胞CDH1基因测序,探讨粤北地区HDGC形成与CDH1种系突变可能的关系。方法 2010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胃癌病人425例,通过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筛选出符合国际胃癌联盟制定的临床标准HDGC病例5例。采集病人外周血提取DNA,对CDH1基因全部外显子编码区进行测序。结果 5例病人外周血细胞CDH1基因外显子测序未检测到明确致病性突变。结论粤北地区HDGC形成与CDH1种系突变关系仍不清楚,有待更多大样本检测的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弥漫型胃癌 种系突变 E-钙粘素蛋白基因 CDH1
下载PDF
单中心1199例胃癌患者男女异质性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周学付 吴晖 +5 位作者 王亮 彭建军 张常华 陈创奇 蔡世荣 何裕隆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4期213-217,共5页
目的 探讨男性女性胃癌的异质性及可能形成的原因。方法 收集2001年至2012年1 199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男性女性患者在年龄、肿瘤部位、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指标上的差异情况。... 目的 探讨男性女性胃癌的异质性及可能形成的原因。方法 收集2001年至2012年1 199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男性女性患者在年龄、肿瘤部位、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指标上的差异情况。结果1 199例患者中男性794例,平均年龄58岁;女性405例,平均年龄53岁。男性女性患者年龄段构成比差异显著(P〈0.05),在年龄分布曲线图中,男性于50~70岁间形成陡峭高峰;女性于40~70岁间形成平台状峰顶。随年龄段上升,男女比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至60~70岁达顶峰(男女比率约等于3),在40岁前女性发病占优势。男性上部癌较女性相对多见(31.5%vs.18.8%),女性下部癌较男性相对多见(50.6%vs.4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女性各部位肿瘤T3、T4期分布无差异(P〉0.05)。女性上、下部癌淋巴结转移度(阳性淋巴结数/总淋巴结数)明显高于男性(均P〈0.05)。结论 胃癌男女临床病理的异质性表现明显,对胃癌多种易感因素差异性应答可能是男女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异质性 性别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Lnc-DQ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SMMC7721细胞干性特征的影响
4
作者 林泽伟 曾兵 +2 位作者 叶会霖 程帝 刘吉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7年第6期665-668,共4页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Lnc-DQ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肝癌SMMC7721细胞干性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检测Lnc-DQ在30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sh RNA干扰下调Lnc-DQ在SMMC7721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Lnc-DQ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肝癌SMMC7721细胞干性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检测Lnc-DQ在30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sh RNA干扰下调Lnc-DQ在SMMC7721细胞中的表达,克隆形成和成球培养实验观察其对SMMC7721肿瘤干细胞特征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 Lnc-DQ在肝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24±0.34 vs1.81±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h RNA转染可显著下调Lnc-DQ在SMMC7721细胞中的表达(P<0.05)。实验组细胞(sh-Lnc-DQ)克隆形成数为43.62±5.35,较对照组(sh-NC)显著减少(94.31±5.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球培养实验显示sh-Lnc-DQ可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的成球能力(P<0.05)。实验组细胞CD133+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织(2.32%±0.25%vs 9.24%±0.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c-DQ在肝癌中高表达,下调Lnc-DQ的表达能够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的干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Lnc-DQ 肝癌 干性特征
下载PDF
腹茧症再认识对诊治的启示
5
作者 周学付 吴晖 +2 位作者 彭晓飞 刘红艳 何裕隆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6年第6期446-448,共3页
目的通过腹茧症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探讨提高有效诊治的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术中诊断腹茧症16例[男11、女5例;平均年龄39岁(19~73岁)]。术前诊断急性肠梗阻10例;急性阑尾炎3例;乙状结肠癌并梗阻、腹部闭合伤并肠穿孔、右侧隐睾恶变各... 目的通过腹茧症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探讨提高有效诊治的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术中诊断腹茧症16例[男11、女5例;平均年龄39岁(19~73岁)]。术前诊断急性肠梗阻10例;急性阑尾炎3例;乙状结肠癌并梗阻、腹部闭合伤并肠穿孔、右侧隐睾恶变各1例。15例腹部CT检查至少1次(增强6例,肠系膜血管重建5例);消化道钡餐检查4例。随访3~8年。结果 16例既往均无腹腔感染或手术史,13例有慢性腹痛史。12例肠梗阻时CT检查中11例见"肠禁锢"征:小肠蛇形蜿蜒或呈"菜花征";非梗阻状态CT检查5例未见该征象。肠系膜上动脉重建均见系膜血管束样纠集;钡餐检查均见肠管聚集舒展受限。16例(弥漫型13例,局限型3例)中11例行全部粘连小肠松解(弥漫型10例,局限型1例),2例同时行小肠部分切除。术后粘连松解者平均恢复时间14天(7~30天);小肠漏1例保守治疗治愈;肠切除者1例1年后症状复发伴慢性肠瘘;余未出现肠梗阻。5仅治疗原发病的术后恢复顺利,随访情况同术前。结论腹茧症"肠禁锢"病理特征决定临床和影像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和影像特点是鉴别诊断的关键;解除"肠禁锢"是手术解除梗阻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茧症 肠梗阻 粘连松解
下载PDF
1972-2015年广州市城区居民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13
6
作者 毛纯 陈桂芳 +2 位作者 盘宇洁 彭铁立 吕嘉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0-645,共6页
目的分析1972—2015年广州市城区居民结直肠癌死亡率和发病率趋势并预测2016—2025年结直肠癌死亡率。方法广州市城区居民结直肠癌死亡资料分别来自广州市卫生统计局恶性肿瘤死亡登记(1972—1979年)、广州市卫生统计数据(1980—2001年)... 目的分析1972—2015年广州市城区居民结直肠癌死亡率和发病率趋势并预测2016—2025年结直肠癌死亡率。方法广州市城区居民结直肠癌死亡资料分别来自广州市卫生统计局恶性肿瘤死亡登记(1972—1979年)、广州市卫生统计数据(1980—2001年)、《广州市肿瘤登记年报》(2002—2009年)和《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10—2015年);结直肠癌发病资料来自《广州市肿瘤登记年报》(2002—2009年)和《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10—2015年)。在上述资料中分别获取结直肠癌[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编码为C18~C21]发病和死亡数据,人口学资料来自广州市统计局。采用Joinpoint模型计算广州市城区居民1972—2015年结直肠癌死亡率和2002—2015年结直肠癌发病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并分析其变化趋势。采用ARIMA模型预测2016—2025年结直肠癌死亡率。结果1972—2015年广州市城区居民结直肠癌死亡共19309例,结直肠癌粗死亡率由4.33/10万上升至24.89/10万,AAPC=4.2%(P<0.001)。2002—2015年广州市城区共报告结直肠癌新发病例24033例,结直肠癌粗发病率由22.95/10万上升至52.81/10万,AAPC=6.6%(P<0.001)。预测2016—2025年广州市城区居民结直肠癌死亡率逐年升高,2025年将达到29.53/10万。结论1972—2015年广州市城区居民结直肠癌死亡率和2002—2015年结直肠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2016—2025年死亡率仍将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人群监测
原文传递
3D腹腔镜在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曾兵 蔡灿锋 +5 位作者 辛海洋 陈国星 陈翔 黄闻东 曾军 唐超明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35-936,共2页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3D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2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接受2D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34例...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3D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2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接受2D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3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近切缘及远切缘距离、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3D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117.4±36.7)ml比(150.3±52.1)ml,P〈0.001],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28.4±5.0)枚比(23.5±4.7)枚,P〈0.001]。结论进展期远端胃癌在3D腹腔镜下D2根治术安全可行.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并提高淋巴结清扫数目,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远端 3D腹腔镜 D2根治术
原文传递
肝癌HepG2细胞来源外泌体通过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调控调节性T细胞的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泽伟 程帝 +3 位作者 叶会霖 张光涛 刘吉奎 曾兵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HepG2细胞来源外泌体是否通过环磷酸腺苷(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CREB/Foxp3)途径调控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方法超速离心法分离外泌体(Exsomes);透射电镜及Westernblot对外泌体... 目的探讨肝癌HepG2细胞来源外泌体是否通过环磷酸腺苷(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CREB/Foxp3)途径调控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方法超速离心法分离外泌体(Exsomes);透射电镜及Westernblot对外泌体进行鉴定;将HepG2和L02细胞来源外泌体分别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检测Treg细胞比例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CREB/Foxp3信号蛋白的表达。结果见外泌体直径约30-100nm,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囊泡状结构,且富含CD81和CD63蛋白。与L02-exo组[(1.87±0.18)%]和空白对照组[(1.43±0.12)%]比较,HepG2-exo组[(6.87±0.87)%]Treg细胞的比例显著上调,P值分别为0.005和0.004。HepG2-exo组CREB磷酸化分别是对照组和L02-exo组的1.74倍和1.63倍,P值均为0.001;HepG2.exo组Foxp3磷酸化分别是对照组和L02-exo组的1.93倍和1.78倍,P值均为0.001。结论肝癌细胞HepG2来源的外泌体可能通过CREB/Foxp3信号上调Treg细胞比例参与肿瘤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调节性T细胞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叉状头/翅膀状螺旋 转录因子3 肝癌
原文传递
shRNA干扰ASCT2基因表达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蔡灿锋 曾兵 +2 位作者 曾军 辛海洋 唐超明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探讨shRNA下调谷氨酰胺转运体ASCT2对结肠癌细胞Lovo和SW480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Lipofectamine2000介导ASCT2-shRNA的表达载体转染结肠癌细胞Lovo和SW480,通过反转录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后ASCT2mRNA及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shRNA下调谷氨酰胺转运体ASCT2对结肠癌细胞Lovo和SW480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Lipofectamine2000介导ASCT2-shRNA的表达载体转染结肠癌细胞Lovo和SW480,通过反转录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后ASCT2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分别应用MTY法和transwell法检测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应用放射示踪法检测结肠癌细胞对谷氨酰胺的摄取情况。结果shASCT2转染后,Lovo和SW480细胞中ASCT2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下调(P〈0.01)。shASCT2转染后,Lovo和SW480细胞增殖能力(A490)和细胞侵袭能力(透膜细胞数)均较对照组细胞显著减弱(均P〈0.01);其中Lovo细胞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透膜细胞数分别为46.3±5.9和197,7±9.1,SW480细胞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透膜细胞数分别为29.7±3.8和139.0±9.5。放射示踪法检测显示,shASCT2转染后,Lovo和SW480细胞对谷氨酰胺的摄取受到显著抑制,其中,对Lzvo细胞的抑制率为79.15%,对SW480的抑制率为67.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ASCT2在结肠癌中发挥癌基因的作用,其促进结肠癌进展的机制可能与谷氨酰胺代谢有关.有望成为肿瘤代谢治疗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基因 ASCT2 谷氨酰胺代谢 生物学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