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与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差额的中介效应
1
作者 容毓 黄芊芊 +6 位作者 欧嘉怡 余淑亮 宋晔莹 鲁伟群 任丽明 傅尧 卢剑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21-1429,共9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潜在影响因素及与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支付差额间的中介效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病历资料,按医院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潜在影响因素及与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支付差额间的中介效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病历资料,按医院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基本信息和不同组别患者DIP支付差额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潜在因素对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采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分析,探讨医院感染和住院总日数对各因素对DIP支付差额影响的中介效应。结果共纳入350例患者,其中感染组50例,非感染组300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4.2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心静脉置管日数≥10.00 d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风险是<10.00 d的13.558倍(P<0.001);导尿管插管≥3.00 d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风险是<3.00 d的2.388倍(P=0.022)。不同年龄、预后营养指数(PNI)、医院感染情况、住院总日数、手术时长、中心静脉置管日数、导尿管插管日数的患者DIP支付差额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介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医院感染通过影响住院总日数引起DIP支付差额发生变化,住院总日数的中介效应值为0.038,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5.68%。结论医疗机构应重视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因中心静脉置管和导尿管插管时间延长所导致的医院感染,减少患者住院总日数,从而降低DIP支付差额增加所致的住院费用超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医院感染 DIP支付差额 中介效应
下载PDF
肿瘤医院各科室外周性静脉导管与中心静脉导管使用及感染情况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邹红玲 黄芊芊 杨文哲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62-165,共4页
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静脉置管使用率、感染率及感染细菌耐药情况及感染诊断辅助检查结果分析,为降低感染率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全院出院26 155例患者,总住院日266 643日,其中静脉插管人数11 007例,插管总日数119 952日,分为PIC... 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静脉置管使用率、感染率及感染细菌耐药情况及感染诊断辅助检查结果分析,为降低感染率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全院出院26 155例患者,总住院日266 643日,其中静脉插管人数11 007例,插管总日数119 952日,分为PICC置入及深静脉置管(CVC)两组,对使用率、感染率及感染细菌耐药情况及感染诊断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结果外科、内科以置入CVC为主,使用率、感染率明显比置入PICC组感染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科以置入PICC为主,感染率比CVC置入感染率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全院PICC穿刺部位感染率为0.17%,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感染率为0.28%,其中PICC大外科系统的CRBSI感染率为1.57%,为全院最高,PICC总感染率放疗科最低,与外科、内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院CVC穿刺部位感染率为0.01%,CRBSI感染率为0.09%;放疗科的CRBSI感染率为0.48%,为全院最高,CVC总感染率以放疗科最高,与外科、内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感染病例感染细菌以敏感菌为主,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静脉置管使用应根据患者需求情况,选择不同方式,静脉导管置入后感染率与操作者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关,为降低感染率,可建立中心置管小操作室,培养专人进行置管,有利于提高操作熟练程度,减少感染率,更有利于规范预防感染措施的严格执行达到零感染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置管 操作熟练程度 感染率
下载PDF
肝动脉介入联合甲磺酸仑伐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林玉英 龚远锋 +1 位作者 冯佩仪 夏燕 《中国医药》 2022年第7期1024-1028,共5页
目的观察肝动脉介入联合甲磺酸仑伐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不良反应,并对相关干预措施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60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连续使用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并按... 目的观察肝动脉介入联合甲磺酸仑伐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不良反应,并对相关干预措施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60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连续使用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并按需行肝动脉介入联合治疗超过4个月,记录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中,35例(58.3%)发生不同程度血压升高,其中3~4级不良反应7例;9例(15.0%)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均为1~2级不良反应;20例(33.3%)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以腹泻和腹痛为常见临床表现,其中3~4级不良反应4例;25例(41.7%)伴有肝功能恶化,其中3~4级不良反应3例;14例(23.3%)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其中3~4级不良反应2例;19例(31.7%)出现手足综合征和皮疹,其中3~4级不良反应1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5级不良反应,经过对症处理、调整剂量或暂时停药后均得到好转。结论接受肝动脉介入联合甲磺酸仑伐替尼治疗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应当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完成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动脉介入 不良反应
下载PDF
PDCA在优化无针输液接头使用一次性消毒帽后消毒效果监测流程中的应用
4
作者 容毓 林玉英 +3 位作者 宋晔莹 卢剑辉 蔡霜 黄芊芊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110-112,共3页
目的:应用PDCA循环优化无针输液接头使用一次性消毒帽后消毒效果的采样监测流程,提升采样准确率。方法:收集广州某三甲肿瘤医院2022年3-7月带消毒帽的一次性输液接头消毒效果监测数据,对比分析PDCA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无针输液接头染菌情... 目的:应用PDCA循环优化无针输液接头使用一次性消毒帽后消毒效果的采样监测流程,提升采样准确率。方法:收集广州某三甲肿瘤医院2022年3-7月带消毒帽的一次性输液接头消毒效果监测数据,对比分析PDCA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无针输液接头染菌情况。结果:实施PDCA改良无针输液接头使用一次性消毒帽后消毒效果采样流程,监测阳性率为17.65%,PDCA改良前阳性率为53.57%,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减少人员流动、酒精灯旁操作的前提下,治疗室采样与床旁采样细菌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PDCA管理,能够优化无针输液接头使用一次性消毒帽后消毒效果采样监测的流程,对后期开展消毒帽的抑菌效果的研究,提供较可靠的采样方法依据。病人经中心导管输液结束,无针输液接头使用一次性消毒帽约15小时后,下次输液前,建议使用一次性酒精棉片进行再次消毒输液接头后,再进行输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无针输液接头 一次性消毒帽 消毒效果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