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疗法配合护理干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雷华为 荣远萍 +2 位作者 伍丽嫦 彭明创 肖爱祥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第1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配合护理干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6月于某院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进行...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配合护理干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6月于某院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进行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2个月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配合护理干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的消除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有良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运动疗法 护理干预 抑郁情绪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有和无家族史的青年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脑灰质体积基于体素形态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邹文锦 邓文皓 +7 位作者 张晓菲 崔立谦 张一智 成雄超 林鄞 李烜 杨婵娟 曹莉萍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67-1072,共6页
目的对比有和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双相情感障碍Ⅰ型(BD-Ⅰ)青年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脑灰质体积差异,探讨BD-Ⅰ遗传相关的脑灰质结构改变。方法搜集BD-Ⅰ型青年患者有精神疾病家族史18例、无家族史39例及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49名,运用基于体... 目的对比有和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双相情感障碍Ⅰ型(BD-Ⅰ)青年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脑灰质体积差异,探讨BD-Ⅰ遗传相关的脑灰质结构改变。方法搜集BD-Ⅰ型青年患者有精神疾病家族史18例、无家族史39例及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49名,运用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VBM)方法分析组间全脑灰质体积差异,并进一步对患者脑灰质总体积及有异常改变脑区的体积值与一般临床资料、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贝克躁狂量表(BRMS)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有家族史组左侧颞上、下回,右侧颞上回,双侧梭状回及双侧前扣带回灰质体积明显减小,右侧额极-眶额回、右顶上小叶及小脑蚓部灰质体积增大;无家族史组双侧海马-海马旁回-杏仁体、双侧前扣带回灰质体积明显减小。BD患者组之间比较,有家族史组小脑蚓部灰质体积明显大于无家族史组。总体BD患者全脑灰质体积与病程呈负相关(r=-0.549,P=0.03),与PANSS阴性分呈正相关(r=0.479,P=0.01)。结论有和无家族史BD患者均存在脑灰质体积异常,前者异常脑区更广泛,小脑蚓部灰质体积增加更可能是与BD遗传相关的结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青年患者 家族史 基于体素形态学研究 脑灰质 体积
原文传递
皮质下灰质体积与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周燕玲 郑伟 +6 位作者 刘伟健 王成瑜 詹妍妮 蓝晓凤 张宾 李含秋 宁玉萍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9-236,共8页
目的探讨氯胺酮治疗前皮质下灰质体积与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关系。方法纳入难治性或伴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45例,进行2周共6次氯胺酮静脉注射(0.5 mg/kg,3次/周)。采用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ontgomery-Å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目的探讨氯胺酮治疗前皮质下灰质体积与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关系。方法纳入难治性或伴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45例,进行2周共6次氯胺酮静脉注射(0.5 mg/kg,3次/周)。采用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ontgomery-Å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DRS)及贝克自杀意念量表第一部分(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part one,SSI-Ⅰ)评估抑郁症状及自杀意念。患者治疗前进行3.0T MRI扫描,采集得到的3DT1数据采用Freesurfer软件进行自动化处理,计算皮质下灰质结构(海马、杏仁核、丘脑、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体积,并与4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皮质下灰质体积进行比较。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治疗前皮质下灰质体积与氯胺酮治疗后MADRS分数改变值及SSI-Ⅰ改变值的关系(改变值=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双侧海马体积减小[左侧:(2993±276)mm3比(2785±263)mm3,F=12.928,P=0.001;右侧:(3117±254)mm3比(2949±270)mm3,F=8.217,P=0.005]。难治性患者治疗前右侧丘脑体积与6次氯胺酮治疗后MADRS分数改变值呈正相关(B=0.009,t=3.434,P=0.002)。结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右侧丘脑体积越大,氯胺酮抗抑郁效果越好;治疗前丘脑体积可能是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抑郁症 预测 皮质下灰质体积
原文传递
RAIDS体质量管理模式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8
4
作者 肖爱祥 雷华为 叶君荣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24期3438-3442,共5页
目的:评价综合体质量管理模式(以下简称RAIDS体质量管理模式)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3例,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根据RAIDS模式实施回顾日记、有氧运动... 目的:评价综合体质量管理模式(以下简称RAIDS体质量管理模式)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3例,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根据RAIDS模式实施回顾日记、有氧运动、心理干预、饮食管理和睡眠管理,对照组在精神科常规护理前提下仅予运动指导,两组干预时间为3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分、形体特征(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生化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变化和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精神病性症状、形体特征变化和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后3周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周、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臀比、PANSS得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出院6个月后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脱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RAIDS体质量管理模式可促进精神症状缓解、改善糖脂代谢和睡眠质量、控制体质量增长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体质量管理 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5
作者 严夏舒 周英 +1 位作者 楚翠兰 姜恋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5,共6页
目的 探讨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的干预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Conne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文版、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 目的 探讨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的干预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Conne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文版、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广州市地区221例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 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心理弹性得分为(59.99±15.86)分,较常模低(t=-5.07,P<0.01),处于中等水平,与积极应对方式(r=0.468,P<0.01)、自我效能感(r=0.546,P<0.01)和领悟社会支持(r=0.372,P<0.01)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照顾者的积极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和领悟社会支持是其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弹性水平较普通人群低,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照顾者不同的弹性水平给予不同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能老人 照顾者 心理弹性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氯胺酮对焦虑型和非焦虑型双相障碍的抗抑郁疗效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成瑜 周燕玲 +4 位作者 刘伟健 郑伟 詹妍妮 蓝晓凤 宁玉萍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1年第8期546-551,共6页
目的探讨焦虑型和非焦虑型双相抑郁患者重复氯胺酮抗抑郁治疗反应的差异.方法本研究是基于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进行的一项单臂开放标签临床试验的事后研究,纳入32例焦虑型(n=23)和非焦虑型(n=9)双相抑郁患者... 目的探讨焦虑型和非焦虑型双相抑郁患者重复氯胺酮抗抑郁治疗反应的差异.方法本研究是基于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进行的一项单臂开放标签临床试验的事后研究,纳入32例焦虑型(n=23)和非焦虑型(n=9)双相抑郁患者.焦虑型双相抑郁被定义为符合DSM-5双相障碍目前为重性抑郁发作的诊断且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焦虑-躯体化因子分≥7分.在维持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和(或)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稳定使用的情况下,两组均接受6次重复亚麻醉剂量(0.5 mg/kg)氯胺酮静脉注射治疗,在治疗前、首次治疗后4 h、每次治疗后24 h和末次治疗后2周采用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评定量表(MADRS)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结果焦虑型和非焦虑型双相抑郁患者经重复亚麻醉剂量氯胺酮治疗的有效率(末次治疗后24 h,5/8比14/19;末次治疗后2周,4/7比11/17)和缓解率(末次治疗后24 h:4/8比9/19;末次治疗后2周:4/7比6/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混合模型显示,控制基线MADRS评分后随访时间对MADRS评分具有显著效应(F=20.558,P<0.001),经治疗MADRS评分逐渐降低,焦虑亚型对MADRS评分无显著效应(F=0.309,P=0.582),焦虑亚型和随访时间无显著交互作用(F=0.215,P=0.988).结论焦虑型和非焦虑型双相抑郁患者在接受亚麻醉剂量氯胺酮治疗后抑郁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氯胺酮对焦虑型和非焦虑型双相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的改善同样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双相障碍 焦虑亚型 抗抑郁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