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荔枝果实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及其稳定性、抗氧化、美白活性分析
1
作者 刘展眉 邹启文 +3 位作者 张汉辉 李俊杰 程杏安 蒋旭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274-283,共10页
目的探究荔枝果实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果肉、鲜干果核、鲜干果壳)中总黄酮含量及其稳定性、抗氧化及美白活性。方法通过亚硝酸钠显色法测定荔枝果实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中的黄酮类物质含量,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对1,1-二苯基-2-苦基... 目的探究荔枝果实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果肉、鲜干果核、鲜干果壳)中总黄酮含量及其稳定性、抗氧化及美白活性。方法通过亚硝酸钠显色法测定荔枝果实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中的黄酮类物质含量,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对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稳定性(温度、pH及光照)及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荔枝果实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中均有较高的总黄酮含量,其中荔枝果肉多酚中黄酮占比最高为93.24%;其DPPH自由基抗氧化活性顺序是:荔枝果肉>鲜荔枝核>干荔枝核>鲜荔枝壳>干荔枝壳;对酪氨酸酶抑制能力分别是:荔枝果肉>干荔枝核>鲜荔枝核>鲜荔枝壳>干荔枝壳,其中荔枝果肉与干荔枝核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0.197与0.241,均优于熊果苷(IC50为0.343)。在同等温度、pH、自然光条件下,荔枝果实总黄酮稳定性顺序分别是:干荔枝壳>干荔枝核>鲜荔枝壳>鲜荔枝核>荔枝果肉。结论荔枝果实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均具有一定DPPH抗氧化活性、稳定性与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且其DPPH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均与其总黄酮含量和成分相关。荔枝果肉和荔枝壳、荔枝核等废弃物均可成为天然抗氧化剂与美白成分的原料来源,为拓展荔枝果实在食品及日化行业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果实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酪氨酸酶活性
下载PDF
荔枝多酚微胶囊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汉辉 程杏安 +5 位作者 李俊杰 黄相 东方云 刘欣 刘展眉 蒋旭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01-208,共8页
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壁材,通过复凝聚法制备荔枝多酚微胶囊,提高荔枝多酚的稳定性。选取微胶囊包埋率为优化指标,利用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微胶囊的体外释放性能、温度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荔枝多酚微胶囊... 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壁材,通过复凝聚法制备荔枝多酚微胶囊,提高荔枝多酚的稳定性。选取微胶囊包埋率为优化指标,利用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微胶囊的体外释放性能、温度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荔枝多酚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3.5%,氯化钙质量分数3%,壳聚糖质量分数2.0%,包埋时间1 h,荔枝多酚质量分数0.8%,所得荔枝多酚微胶囊粒径均一,包埋率为95.74%;该微胶囊在模拟肠液(pH6.86)中具有良好的靶向释放性,3 h后多酚释放率为19.66%,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20.30%;且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荔枝多酚微胶囊较未包埋的荔枝多酚具有较高的多酚保留率,提高了2.09%~3.34%,表明荔枝多酚的微胶囊化可有效提高荔枝多酚的温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多酚 复合凝聚法 微胶囊 释放性能 稳定性
下载PDF
试论高校文印信息化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2
3
作者 汤铭春 《求知导刊》 2018年第33期153-154,共2页
高校文印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文印管理的现状问题,说明了高校文印信息化管理发展的实现基础,信息安全环境等高校文印信息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高校 文印信息化管理 信息安全
下载PDF
喜树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计算机模拟及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蒋旭红 张汉辉 +4 位作者 周昱喆 东方云 刘展眉 许旋 程杏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108,共10页
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通过Gaussian 03模拟喜树碱(CPT)分别与ɑ-甲基丙烯酸(MAA)或丙烯酰胺(AM)的复合物预组装构型,结果表明CPT与MAA形成的复合物更稳定。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CPT为模板分子,已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MAA... 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通过Gaussian 03模拟喜树碱(CPT)分别与ɑ-甲基丙烯酸(MAA)或丙烯酰胺(AM)的复合物预组装构型,结果表明CPT与MAA形成的复合物更稳定。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CPT为模板分子,已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MAA为功能单体,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了CPT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以吸附量及形貌为指标,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以 30 mL甲醇/氯仿(8:2)为溶剂、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4∶15时,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大小均匀,平均粒径约为0.3 μm。所得聚合物通过等温、选择性吸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CPT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及选择性,α和β值分别为2.49,3.09,吸附量为58.00 μm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 分子印迹聚合物 合成条件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木犀草素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展眉 张汉辉 +3 位作者 东方云 肖裕泽 程杏安 蒋旭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92-98,共7页
以木犀草素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α-methyl acrylic acid,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EGDMA)为交联剂,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木犀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并以其为固相萃取柱填料,制备木犀草素... 以木犀草素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α-methyl acrylic acid,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EGDMA)为交联剂,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木犀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并以其为固相萃取柱填料,制备木犀草素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确定该固相萃取柱的最佳吸附条件;用此固相萃取柱对花生壳粗提物中的木犀草素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该固相萃取柱对木犀草素表现出较好的特异性吸附效果,可分离纯化出相对纯度为94.18%的木犀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沉淀聚合法 分子印迹聚合物 固相萃取
下载PDF
《市场营销》课程思政融合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汤铭春 《戏剧之家》 2020年第6期115-116,共2页
文章首先简单概括了大专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情况,然后分析了《市场营销》课程思政融合原因,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进行思政融合的有效途径,包括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整合教学资源等。
关键词 大专院校 《市场营销》 思政融合
下载PDF
荔枝果实不同部位的主要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7
作者 张汉辉 刘欣 +5 位作者 黎楚然 邹启文 程杏安 刘展眉 周秋艳 蒋旭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31-39,共9页
为探究荔枝果实不同部位的主要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荔枝果实不同部位(果肉、鲜干果核、鲜干果壳)的多酚主要成分及含量,并测定分析各部位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及不同条... 为探究荔枝果实不同部位的主要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荔枝果实不同部位(果肉、鲜干果核、鲜干果壳)的多酚主要成分及含量,并测定分析各部位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及不同条件(温度、酸碱度及光照)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荔枝多酚样品中所含的单体酚种类及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果肉多酚主要含有原花青素B2,鲜核及鲜壳多酚主要含有表儿茶素,干核、干壳多酚中含量最高的分别是原花青素A2、原儿茶酸;5种多酚样品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顺序是果肉多酚>干核多酚>鲜核多酚>鲜壳多酚>干壳多酚.当各荔枝多酚样品的质量浓度低于0.18 mg/mL,除干荔枝壳多酚外,各荔枝多酚的ABTS+清除能力均比维生素C高.此外,温度、酸碱度及光照对5种荔枝多酚样品的抗氧化活性影响均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多酚 单酚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