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入室盗窃临近重复案件与孤立案件分布的影响因素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柳林 陈德宝 +3 位作者 徐冲 龙冬平 肖露子 陈悉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25-1633,共9页
以中国南方某特大城市YP区为例,结合犯罪地理学主要理论选取相关变量构建二元逻辑回归模型,探讨区域环境对入室盗窃临近重复案件和孤立案件分布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居民数量、银行&ATM机和公园集聚的区域发生临近重复案件的概率... 以中国南方某特大城市YP区为例,结合犯罪地理学主要理论选取相关变量构建二元逻辑回归模型,探讨区域环境对入室盗窃临近重复案件和孤立案件分布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居民数量、银行&ATM机和公园集聚的区域发生临近重复案件的概率比孤立案件更高,而道路密度高的社区难以发生临近重复案件;青少年人口比重高和低租金住户多的社区会加剧弱势群体、问题人群的集中趋势,临近重复犯罪发生的可能性也会随之上升,其中青少年人口的影响程度高于低租金住户。研究结果可对微观社区层面入室盗窃临近重复犯罪的治安防控与警务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室盗窃 临近重复 孤立案件 社会解组理论 日常活动理论
下载PDF
警用视频监控的犯罪防控效果及空间差异——以苏州市姑苏区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柳林 姜超 李璐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9,共9页
采用双重差分法,对苏州市姑苏区2014~2016年的警情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警用治安视频监控的犯罪防控效果。结果表明,视频监控对犯罪具有明显的抑制性作用。在案件类型上,视频监控对盗窃类案件的防控效果较好,但对盗窃电动自行车、盗窃电... 采用双重差分法,对苏州市姑苏区2014~2016年的警情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警用治安视频监控的犯罪防控效果。结果表明,视频监控对犯罪具有明显的抑制性作用。在案件类型上,视频监控对盗窃类案件的防控效果较好,但对盗窃电动自行车、盗窃电动车电瓶的防控效果较小。在时间维度上,与节假日相比,对工作日犯罪的抑制效果更好;与晚上相比,对白天犯罪的抑制效果更好。针对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所获取的重点区域,与警务人员访谈和实地调研后发现,视频监控的犯罪防控效果与周边地理环境、人流密集程度、警务情况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用监控 犯罪防控 效果评估 双重差分(DID) 犯罪地理 警务策略
下载PDF
警用视频监控的犯罪转移和效益扩散——以苏州市姑苏区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柳林 李璐 +2 位作者 周翰林 姜超 蓝旼轩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01-1609,共9页
基于加权转移系数法和双重差分法提出象限统计法,分析了警用治安视频监控对苏州市姑苏区2014—2016年警情数据的犯罪转移和效益扩散现象。研究结果表明,警用治安视频监控设备的安装对于总体犯罪、不同类型案件、不同时段案件均有效益扩... 基于加权转移系数法和双重差分法提出象限统计法,分析了警用治安视频监控对苏州市姑苏区2014—2016年警情数据的犯罪转移和效益扩散现象。研究结果表明,警用治安视频监控设备的安装对于总体犯罪、不同类型案件、不同时段案件均有效益扩散现象,且效益扩散现象比犯罪转移现象更加明显。在案件类型上,盗窃类案件及违反公共秩序类案件的犯罪转移现象较为明显,斗殴类案件次之,而诈骗类案件最不明显。盗窃电动车电瓶类案件的犯罪转移情况相对于盗窃电动车案件更为明显。在时间维度上,节假日和白天的犯罪转移现象更为明显,而工作日和夜晚的效益扩散现象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监控 双重差分(DID) 加权转移系数(WDQ) 犯罪转移 效益扩散 犯罪地理
下载PDF
日常活动视角下居民健康影响的性别差异——以广州为例 被引量:19
4
作者 宋江宇 周素红 +2 位作者 柳林 龙冬平 肖露子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99-1010,共12页
中国城市化转型背景下,居民的公共健康成为城市地理研究的一个热点。越来越多研究关注健康的性别差异,但基于日常活动视角分析居民健康的影响因素和路径的性别差异研究较为缺乏。因此,作者尝试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不同性别群体居... 中国城市化转型背景下,居民的公共健康成为城市地理研究的一个热点。越来越多研究关注健康的性别差异,但基于日常活动视角分析居民健康的影响因素和路径的性别差异研究较为缺乏。因此,作者尝试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不同性别群体居民属性、建成环境、日常活动对健康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全职男性、全职女性与非全职女性的自评健康存在显著差异,得分依次降低;健康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日常活动受到更多约束,其健康更大程度受所住社区周边建成环境和日常活动的影响;女性亚群体之间的健康及影响路径也存在差异;在考虑居民健康性别差异的同时,需要重视就业状况对健康的影响。日常活动视角能揭示居民属性和建成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路径,有助于理解居民健康影响的性别差异。本文拓宽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对转型背景下改善建成环境,减少日常活动约束,关注健康的性别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 日常活动 性别差异 结构方程模型 广州
原文传递
基于多源数据的县域主导功能类型划分及其空间结构模式识别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子龙 王芳 +2 位作者 李少英 冯艳芬 陈建国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15-2231,共17页
研究县域主导功能类型并分析空间结构模式对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引导和规划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省为例,利用K-means聚类分析对其124个县域单位主导功能区类型进行划分;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利用位序—规模法则构建空... 研究县域主导功能类型并分析空间结构模式对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引导和规划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省为例,利用K-means聚类分析对其124个县域单位主导功能区类型进行划分;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利用位序—规模法则构建空间结构指数,并结合遥感数据对不同主导功能县域的空间结构模式进行识别和分析。研究表明:(1)利用统计、遥感、社交媒体以及夜间灯光等多源数据和K-means聚类方法进行县域主导功能区分类,分类结果能客观反映区域特征,广东省县域主导功能可分为生态主导型、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中心服务型和均衡发展型5类;(2)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的位序—规模法则方法能够突破城市尺度,结合遥感数据定量分析,可用于中观县域尺度的空间结构模式识别研究;(3)农业主导型和生态主导型县域空间结构指数均值都大于1,呈单中心空间结构特征趋势;工业主导型县域空间结构指数均值小于1,呈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趋势;均衡发展型县域空间结构指数均值接近1,不同地区均衡发展型县域所呈现的空间结构特征存在差异;(4)不同主导功能县域之间的空间结构模式差异明显,生态主导型县域多呈单中心极核式,农业主导型县域多呈单中心极核+散点式,均衡发展型县域多种模式并存特征明显,而工业主导型县域呈多中心网络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功能 空间结构模式 聚类分析 位序-规模法则 腾讯位置大数据 县域 广东省
原文传递
“雷霆扫毒”对贩卖毒品犯罪的影响及后续时空分布变化——以ZG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柳林 刘慧婷 +3 位作者 陈建国 肖露子 祝卫莉 孙秋远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61-1474,共14页
贩卖毒品是实现毒品犯罪经济利益的重要环节,是危害最为严重的毒品犯罪类型之一。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毒品犯罪与建成环境之间的关系,没有顾及打击后贩卖毒品犯罪空间转移现象以及影响因素的变化。本文基于日常活动理论、犯罪模式理论和社... 贩卖毒品是实现毒品犯罪经济利益的重要环节,是危害最为严重的毒品犯罪类型之一。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毒品犯罪与建成环境之间的关系,没有顾及打击后贩卖毒品犯罪空间转移现象以及影响因素的变化。本文基于日常活动理论、犯罪模式理论和社会解组理论,以中国ZG市主城区为例,融合多源时空数据,分别对2013年8月开始的“雷霆扫毒”前后的贩卖毒品犯罪构建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微观尺度下半公共空间、室外公共空间和室内私人空间对贩卖毒品犯罪影响的变化。研究发现“雷霆扫毒”行动后:(1)贩卖毒品犯罪案件数量显著下降;(2)半公共空间对贩卖毒品犯罪的影响作用减弱;(3)室外公共空间对贩卖毒品犯罪影响作用增强,室内私人空间对贩卖毒品犯罪的影响上升。结果表明:“雷霆扫毒”专项行动开展后一年,贩卖毒品犯罪的“主阵地”发生变化,由城市半公共空间逐渐向室外公共空间和室内私人空间转移。特别的是,“雷霆扫毒”对大毒枭及贩毒团伙的打击成效突出,促使2014年贩毒案件大幅度下降,实现了专项行动开展的目的。后续一系列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了对贩卖毒品犯罪的发现和查处能力,显示出专项行动对打击隐性犯罪的明显效果。研究表明公安执法部门必须对毒品贩卖犯罪进行持续的、有针对性的打击,对发生地的变动进行定期的监控,不能一蹴而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贩卖毒品犯罪 犯罪空间转移 建成环境 雷霆扫毒 负二项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联合哨兵2号和Landsat 8估计白格滑坡时序偏移量 被引量:5
7
作者 柳林 宋豪峰 +3 位作者 杜亚男 冯光财 刘清瑶 孙敏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61-1470,共10页
光学影像时序偏移量跟踪是滑坡监测的一种重要手段。针对单平台光学时序偏移量估计时间采样率不足的问题,利用多源时序偏移量估计获取了白格滑坡2014-11—2018-09期间的形变。首先,基于哨兵2号和陆地卫星(Landsat)8分别进行单平台和双... 光学影像时序偏移量跟踪是滑坡监测的一种重要手段。针对单平台光学时序偏移量估计时间采样率不足的问题,利用多源时序偏移量估计获取了白格滑坡2014-11—2018-09期间的形变。首先,基于哨兵2号和陆地卫星(Landsat)8分别进行单平台和双平台下的时序偏移量计算。其次,以稳定区域统计值和交叉验证两种方式进行精度评定。然后,基于双平台下的时序形变对滑坡进行阶段划分,并探讨其成因。结果表明:(1)双平台时序偏移量精度优于单平台,哨兵2号在东西向和南北向的精度分别提升3.02%和5.37%,Landsat 8在两方向上的精度分别提升了3.61%和0.40%;期间的最大累计形变和最大平均形变速率分别为42.90 m和9.06 m/a。(2)白格滑坡可划分为初始、等速和加速(初加速和中加速)3阶段,截至2018-02-05已进入中加速阶段。(3)时序形变与降雨量相关性系数高达0.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影像偏移量跟踪技术 哨兵2号 Landsat 8 时序偏移量 白格滑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