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更新的文化地理学思考——广州案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朱竑 陈贤斐 《城市观察》 2019年第5期55-66,共12页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经环节。鉴于我国目前的城市更新理念及进程,文章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提供城市更新的创新性思考。首先,梳理了城市更新的研究动态,发现其与文化地理学对城市空间的关注相契合,集中于城市景观、物质性、认同...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经环节。鉴于我国目前的城市更新理念及进程,文章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提供城市更新的创新性思考。首先,梳理了城市更新的研究动态,发现其与文化地理学对城市空间的关注相契合,集中于城市景观、物质性、认同、身体和记忆、艺术等人文要素;其次,以广州4个城市更新项目——河涌复涌、梁氏公祠修复、永庆坊活化和广钢新城为案例,关注不同模式、不同尺度城市更新中的文化地理学话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从城市友好空间建设、人与非人(nonhuman)的空间互动以及自下而上的微空间修复模式出发,重新审视我国的城市更新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文化地理学 城市记忆 友好空间 非人行动者 更新模式
下载PDF
西方教育地理学研究评述与本土反思 被引量:20
2
作者 袁振杰 陈晓亮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38-1945,共8页
近20 a来,西方教育地理学受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以及社会文化地理学思想的影响,重新审视教育空间与社会结构的关联,从多维度进一步认识教育空间建构过程中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机制。对西方教育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并尝试从政... 近20 a来,西方教育地理学受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以及社会文化地理学思想的影响,重新审视教育空间与社会结构的关联,从多维度进一步认识教育空间建构过程中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机制。对西方教育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并尝试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两大视角,总结和归纳当前西方教育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内容。教育地理学是一门新兴而又发展迅猛的人文地理学分支,但该学科的理论和实证发展尚处于以西方为主导的阶段,强势的西方话语体系还未充分涉及和理解非西方国家背景下的教育现象。当前是非西方国家建构自身教育地理学理论特色,并与西方教育地理学研究展开理论和实践对话的重要机遇和窗口。中国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群体,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也进一步塑造了教育空间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总之,加深教育与空间关系的研究,增强教育地理学研究的中西对话,构建中国化的教育地理学研究体系,使教育空间成为考察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视角,是中国教育地理学研究未来应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地理学 政治经济视角 社会文化视角 教育空间 本土反思
下载PDF
“走出去”的地理学——从人文地理学视角看中非合作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安宁 梁邦兴 朱竑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21-1532,共12页
中非合作正在成为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事件。本文选用Endnote和Antconc等信息提取软件对国内外知名文献库中收录的有关中非合作的文章进行了梳理。以"中非合作"作为模糊关键词,对Web of Science、Taylor&Francis、... 中非合作正在成为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事件。本文选用Endnote和Antconc等信息提取软件对国内外知名文献库中收录的有关中非合作的文章进行了梳理。以"中非合作"作为模糊关键词,对Web of Science、Taylor&Francis、Elsevier和中国知网四大数据库进行搜索,得到相关中外文文献共计623篇。分析发现,中外学者对中非合作议题的关注多集中于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学科分析框架之下,其他学科视角相对缺乏。从人文地理学视角来看,尽管也有部分经济地理和政治地理学者对该话题进行了探讨,但并未完全脱离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且数量较少、未能体系化。因此,本文从与中非合作最为紧密的政治地理、旅游地理以及社会文化地理等三个方向提出了未来可能成为中非合作研究热点话题的基本研究框架。鉴此,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实施,期望未来能有更多人文地理学者投入到中非合作研究中,积极发挥中国地理学"走出国门"的大国智力责任和担当,为中非合作研究与实践作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合作 人文地理 文献分析 走出去
原文传递
精英吸纳与空间生产研究:民宿型乡村案例 被引量:34
4
作者 王敏 王盈盈 朱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5-85,共11页
文章以深圳市较场尾为案例,以资本三级循环理论为依据,分析分享经济发展背景下外来精英的"吸纳"所引发的较场尾乡村权力、资本和空间关系的变化。研究发现,乡村空间资本的第一级循环中,外来经济精英通过物质空间实践和社会关... 文章以深圳市较场尾为案例,以资本三级循环理论为依据,分析分享经济发展背景下外来精英的"吸纳"所引发的较场尾乡村权力、资本和空间关系的变化。研究发现,乡村空间资本的第一级循环中,外来经济精英通过物质空间实践和社会关系的重塑营造了地方消费空间;在资本的第二级循环中,治理精英将资本投入建筑环境的生产当中,建构地方的制度空间,推动了建筑环境的空间生产;在资本的第三级循环中,治理精英和经济精英将资本投向社会领域,推动资本的社会渗透。文章基于乡村地理、精英吸纳与空间生产相结合的研究视角,以人力资源及其参与乡村治理的策略为出发点,讨论了旅游发展模式下乡村转型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享经济 精英吸纳 空间生产 资本三级循环 民宿
下载PDF
基于地方性知识的云南景迈山芒景村传统文化对古茶林的保护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苏志龙 尹铎 唐雪琼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56,共8页
基于地方性知识理论视角,以景迈山芒景村为研究对象,透过“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通过田野调查,运用深度访谈和“深描”民族志的方法,分析芒景村布朗族传统民俗文化和古茶林保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神圣层面上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 基于地方性知识理论视角,以景迈山芒景村为研究对象,透过“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通过田野调查,运用深度访谈和“深描”民族志的方法,分析芒景村布朗族传统民俗文化和古茶林保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神圣层面上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在世俗层面上的村规民约和生产实践等地方性知识都含有对古茶林保护的意识。地方性知识研究视角的介入,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上弥补政府政策和技术体系对古茶林保护的不足,有利于当地居民对古茶林的保护实现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古茶林保护 传统文化 芒景村
下载PDF
城市失地农民“家”的重构与协商——以鄂尔多斯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尹铎 高权 杨梦琪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49-1856,共8页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离乡进城的失地农民期盼在城市中营建“新家”并渴望扎根于城市。援引批判“家”的地理学理论,以典型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市的移民社区为例,分析失地农民重构后“新家”的状态与面临的问题。研究表明:在民间借...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离乡进城的失地农民期盼在城市中营建“新家”并渴望扎根于城市。援引批判“家”的地理学理论,以典型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市的移民社区为例,分析失地农民重构后“新家”的状态与面临的问题。研究表明:在民间借贷危机与被动城市化压力下,失地农民的“新家”处于一种复杂的“不确定性”之中。在这种不确定性的束缚下失地农民通过日常生活积极主动地争取物质的富足与生活的意义。“家”的营建给了失地农民积极面对全新城市生活的理由与动力,但营建“家”的努力仍然无法让他们逃脱在城市中最真实的社会体验,并面临着在城市“新家”中多重且边缘的身份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重构 协商 鄂尔多斯
下载PDF
从《地理学报》创刊85年载文审视中国地理学发展特征 被引量:30
7
作者 何书金 刘昌明 袁振杰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09-2229,共21页
在《地理学报》创刊85周年之际,采用Citespace可视化为特征的科学文献计量方法,对1934-2018年《地理学报》4129篇载文的主题、引文和关键词等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分析其1934-1949年创办时期、1950-1966年转型时期、1978-1995年成长... 在《地理学报》创刊85周年之际,采用Citespace可视化为特征的科学文献计量方法,对1934-2018年《地理学报》4129篇载文的主题、引文和关键词等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分析其1934-1949年创办时期、1950-1966年转型时期、1978-1995年成长时期以及1996年以后的创新发展时期4个不同时期出版的学术论文的主题脉络、知识演进、历史热点和机构发展。《地理学报》历年载文所体现的主题脉络持续变化、知识演进的不断前推、历史热点的交换更替以及载文机构的全面发展都充分体现出地理学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自我革新力和蓬勃生命力。研究分析发现,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和生态环境学在《地理学报》发展的不同时期都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虽然4个主要领域的研究热度长盛不衰,但也大致经历了由自然地理向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并举,再向人地环境系统的交叉综合。其过程呈现出四大转变,即:①研究视角的转变:迈向综合、交叉和融合的地理学研究;②研究内容的转变:从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到人地综合系统耦合的过程、机制和影响;③研究范式的转变:迈向理性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融合;④研究方法和技术的转变:从田野观测和数字模拟到多源时空监测和耦合模拟。在此基础上,中国地理学者应进一步健全研究理论体系,改进研究范式,不断夯实地理科学的内核,并同时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吸收、引进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增强共识,走融合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报》 地理学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分析 Citespace
原文传递
中国地理学会与《地理学报》的发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国友 黄剑 +1 位作者 朱竑 何沛东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97-2208,共12页
中国地理学会前身是1909年在天津成立的中国地学会。1934年3月中国地理学会的成立与同年9月《地理学报》的创办,不仅是中国地理学科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教育史乃至科学史上的亮点。这是新文化运动中所提倡“赛先生”,即科学观念不断在... 中国地理学会前身是1909年在天津成立的中国地学会。1934年3月中国地理学会的成立与同年9月《地理学报》的创办,不仅是中国地理学科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教育史乃至科学史上的亮点。这是新文化运动中所提倡“赛先生”,即科学观念不断在近代中国传播的重要节点。中国地理学会的成立,清晰地将近代地理学与传统舆地学分离开来,以独立学科的形态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地理学报》的创刊,则使中外地理学家们在中国开始享有高水准的专业学术窗口。这是中国地理学界仁人志士对“科学救国”“科技兴国”等思潮的实践。在中国地理学会的组织和推动下,老一代地理学家艰苦奋斗,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刊登在《地理学报》,中国地理学家在当时的国家顶层设计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虽然,当时对地理科学的重要性认知还主要停留在权力高层与专业学术圈内,但为后来中国地理科学的蓬勃发展播下了火种,也为唤醒普通民众的地理科学意识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回顾历史,中国地理学会的成立与《地理学报》的创办可谓是中国地理科学的发轫,自此成为中国地理科学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者。值此中国地理学会创立110周年、《地理学报》创刊85周年之际,深入领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顾中国地理学会与《地理学报》发展,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地理学家的精神,进一步推动地理科学发展,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科,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理学会 《地理学报》 近代地理学 科学 传播
原文传递
洋能否为中用? 西方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发展的借鉴与反思 被引量:19
9
作者 胡志丁 王丰龙 +7 位作者 安宁 王雨 宋涛 彭飞 何光强 马腾 秦奇 熊琛然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7-231,共15页
以西方为主的国外政治地理和地缘政治学说为中国政治地理和地缘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和基础。因此,如何理性对待西方的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研究、如何正确处理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中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是关乎中国... 以西方为主的国外政治地理和地缘政治学说为中国政治地理和地缘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和基础。因此,如何理性对待西方的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研究、如何正确处理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中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是关乎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学科方向的重要议题。然而,目前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在这一问题上存在困惑乃至两难。一方面,过度依赖西方研究框架和理论为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学科建设带来了一定风险;另一方面,在对西方研究保持谨慎态度的同时不能走向封闭乃至仇外的极端,破除"唯西方论"的同时不能走进"中国特殊论"的陷阱。为此,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政治地理和地缘政治研究的青年学者自发于2019年举办了一次"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理论前沿"青年论坛,集中探讨了对西方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发展的借鉴与反思,取得了初步的共识。具体而言,西方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研究议题的多尺度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研究氛围的批判精神、研究视野的国际化和研究规范的严谨性等方面值得中国借鉴;而历史视角缺失、知识生产不平衡、地图空间表达不足、话语分析过多、解决现实问题不足等方面存在局限,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加以避免。希望本次讨论抛砖引玉,吸引更多学者共同推动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地理学 地缘政治学 尺度 知识生产 空间分析 话语分析
原文传递
《地理学报》视野中的旅游研究——特征、主题与阶段演变
10
作者 林煦丹 魏雷 朱竑 《中国生态旅游》 2021年第4期498-516,共19页
《地理学报》是刊载地理学研究权威成果的最具影响力的国内学术期刊,刊载的旅游地理学学术研究成果反映了该学科的特征、主题和发展态势。本文以《地理学报》刊载的旅游研究论文为数据样本,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旅游地理学相关领域30... 《地理学报》是刊载地理学研究权威成果的最具影响力的国内学术期刊,刊载的旅游地理学学术研究成果反映了该学科的特征、主题和发展态势。本文以《地理学报》刊载的旅游研究论文为数据样本,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旅游地理学相关领域30年来的研究成果图谱,可视化展现其主要学术力量、热点主题、研究方法及其时间演变过程,从而考察30年来该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旅游地理学载文数量日益增多,主题呈现多元化。相关成果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了起步转向、继承发展和综合发展的3个旅游研究阶段。同时,整体研究呈现向东部倾斜的趋势,且实证研究多于理论研究,旅游地理学的理论体系亟待完善。未来需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重视理论创新、学科交叉,促使旅游地理学迸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报 旅游地理学 CITESPACE 演变 中国
原文传递
“两山论”与旅游情境下自然的商品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尹铎 朱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9,共2页
习近平同志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以下简称“两山论”)中,“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提出是对于自然的生态属性与经济属性的强调与凸显。维持、保护自然的生态属性,并将生态属性转换为经济价值,进行可持续的自然... 习近平同志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以下简称“两山论”)中,“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提出是对于自然的生态属性与经济属性的强调与凸显。维持、保护自然的生态属性,并将生态属性转换为经济价值,进行可持续的自然商品化,以实现本土发展,是践行“两山论”的核心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论 生态属性 经济属性 绿水青山 旅游情境 金山银山 商品化 可持续的
下载PDF
虚拟休闲社区的营造与表征:女性网购案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贤斐 张博 朱竑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94-1901,共8页
科技的快速发展促生了虚拟休闲时代的到来。以虚拟休闲为切入点,消费者的网络购物实践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研究方法,分析网络消费实践中所形成的虚拟社区,探索女性消费者参与虚拟休闲社区所塑造的互动关系与社区意义。基于ICT... 科技的快速发展促生了虚拟休闲时代的到来。以虚拟休闲为切入点,消费者的网络购物实践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研究方法,分析网络消费实践中所形成的虚拟社区,探索女性消费者参与虚拟休闲社区所塑造的互动关系与社区意义。基于ICTs媒介,研究发现:网络消费会重塑现代女性的休闲实践,消费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包括购买行为结束后的感受都是其获得休闲体验的重要维度;女性网购者自发营造虚拟休闲社区,在强化自我社会角色的同时实现自我休闲;女性网购者在虚拟空间中所获得的愉悦感是群内成员发展其社区关系的纽带,并通过社区的延伸实现和维持积极的自我价值。虚拟休闲会随着载体虚拟化改变其体验形式,并为消费实践与虚拟空间的关系探索提供新的视角。人文地理学者尤其是社会文化地理学者除了关注“客观存在”的地理空间之外,也应该关注“真实存在”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与地理空间一样具有其独特的空间性特征。同时还提出,虚拟休闲也是地理实在休闲的重要补充,并且在当今社会具有不可替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社区 休闲 女性网购 ICTS
下载PDF
张元济执掌商务印书馆与清末教科书的出版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剑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8-144,共7页
教科书是统治阶层意志表达的合法载体,是普及教育与塑造国民精神的重要一环。清末教科书出版的龙头企业商务印书馆,借助东洋先进设备及理念,更凭借企业掌舵人张元济在政府内各方高端人脉,与各色教育界领袖认同,在乱世之中能够左右逢源... 教科书是统治阶层意志表达的合法载体,是普及教育与塑造国民精神的重要一环。清末教科书出版的龙头企业商务印书馆,借助东洋先进设备及理念,更凭借企业掌舵人张元济在政府内各方高端人脉,与各色教育界领袖认同,在乱世之中能够左右逢源地迅速垄断教科书市场。张元济执掌下的商务印书馆,由印刷转出版继而服务文化,成功转型为远东出版巨擘时,更被目为文化重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务印书馆 张元济 清末教科书 出版 文化
下载PDF
基于报业话语的广州非裔社区的空间想象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安宁 冯秋怡 朱竑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50-1662,共13页
使用文本分析和访谈的方法,本文检视了2007-2017年广州报业对广州非裔群体及非裔社区的话语表征。研究发现,受媒体自身对新闻素材的要求以及地方政治实践对媒体的影响,早期的广州报纸构建了指向性明确、有符号意味且被污名化的非裔空间... 使用文本分析和访谈的方法,本文检视了2007-2017年广州报业对广州非裔群体及非裔社区的话语表征。研究发现,受媒体自身对新闻素材的要求以及地方政治实践对媒体的影响,早期的广州报纸构建了指向性明确、有符号意味且被污名化的非裔空间地图。早先的话语产生了消极的社会影响,且一定程度上激化了非裔群体和地方社会的矛盾。其后,随着宏观政治格局的变化,尤其是置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中非合作论坛等语境时,广州报业媒体对于非裔报道致力于塑造中非发展共同体的地理想象,构建积极的广州非裔和非裔社区的形象,以期重构非裔社区的意义。广州报业的非裔话语是族裔社区空间形象构建过程,进而成为地方政治、国家政治和国际政治持续投影、纠葛和变化的地理再现。研究从社会文化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的角度丰富了对族裔社区划界、空间生产和地理想象的理解,试图建立报业舆论与地缘政治的地理视角联结。从实践和应用的角度来讲,本文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媒体话语对跨境文化交融带来的挑战和影响,对于实现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外多元文化交融与协商、实现良性的国际关系互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地理想象 非裔社区 话语分析 广州
原文传递
基于影视作品的情感地缘政治研究——以三部中国海外军事行动题材的电影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程国宇 安宁 林铭亮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75,共11页
以情感地缘政治为切入点,以三部中国海外军事行动题材的影视作品以及观众在'豆瓣电影'论坛影评为主要分析对象,通过视觉分析、叙事解构与NVivo分析的方法,探究了影视作品中的地缘政治叙事以及观众对于这类电影的情绪性'阅读... 以情感地缘政治为切入点,以三部中国海外军事行动题材的影视作品以及观众在'豆瓣电影'论坛影评为主要分析对象,通过视觉分析、叙事解构与NVivo分析的方法,探究了影视作品中的地缘政治叙事以及观众对于这类电影的情绪性'阅读',尝试解构这类电影如何影响'情感'在地缘政治关系的认知中发挥作用。研究结论包括:首先,此类影视作品与现实中的地缘政治话题相契合,影视作品通过对地缘政治事件的改编与重塑将地缘政治情感放大与传递;其次,全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正成为一种新的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媒介,通过观众与影片叙事情节的互动产生意义,并作用于'情感'这一维度;最后,身体是民族情感重要的载体,影视作品的视听刺激以及观众网络媒介下的评论互动是唤醒与维持民族情感、生产地缘政治力量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 情感地理 国家和民族认同 豆瓣电影 战狼2 红海行动 湄公河行动
原文传递
文化经济视角下景迈山芒景村布朗族山康茶祖节的重构 被引量:9
16
作者 苏志龙 尹铎 唐雪琼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6-297,共12页
在现代社会,文化变迁遵从资本逻辑,节庆的重构受到经济导向的影响。论文以云南省景迈山芒景村布朗族的"山康茶祖节"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1月、2016年4月、2017年4月、2018年1月进行了4次田野调查,采用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 在现代社会,文化变迁遵从资本逻辑,节庆的重构受到经济导向的影响。论文以云南省景迈山芒景村布朗族的"山康茶祖节"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1月、2016年4月、2017年4月、2018年1月进行了4次田野调查,采用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与当地居民、政府工作人员、外地游客共计38人进行深度访谈,探讨了节庆重构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山康茶祖节重构了布朗族2大文化体系,即茶祖文化和茶魂文化。节庆蕴含的文化成为市场经济中的文化符号,产生了经济价值,经济成为地方文化形成的外部驱动力,"在地者"民族文化认同成为地方文化形成的深层内部驱动力。节庆表征了当地民族文化,促进了茶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在地者"的生活,山康茶祖节成功地将文化与经济融合起来,丰富了节庆的内涵。研究探讨了传统节庆在经济导向下的文化重构,深入揭示了节庆的内涵演变,有助于扩展传统节庆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经济 文化资本 山康茶祖节 重构 芒景村
原文传递
女性跨国婚姻移民家空间的性别、资源与权力——粤西乡村案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万蕙 朱竑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09-1922,共14页
新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空间不仅具有物质属性,也是社会关系的容器。家庭常被置于社会学的论述范畴,同时,家庭也以空间形式出现,并表征着家庭成员间复杂、细微的权力结构。论文以广东罗定市华石镇中越跨国家庭的家空间为分析样本,以家庭... 新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空间不仅具有物质属性,也是社会关系的容器。家庭常被置于社会学的论述范畴,同时,家庭也以空间形式出现,并表征着家庭成员间复杂、细微的权力结构。论文以广东罗定市华石镇中越跨国家庭的家空间为分析样本,以家庭资源中的经济资源、情感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分析框架,并结合家空间的实用性、装饰性和防御性等特点,考察越籍妻子在家空间中的占用、功能划分与使用、美学装饰,以及日常空间实践中自我赋权的方式与机制。研究发现:①为家庭提供主要经济收入的越籍妻子在夫妻权力结构中占有优势,在家空间的设置和安排中持有更多的话语权;②越籍妻子将家空间视为自我情感与认同的表达渠道,通过装饰家居环境以建立起对家空间的控制;③由于社会资源的缺乏,越籍妻子在公共空间中受到排斥,家空间成为越籍妻子回避邻里交往的防御性堡垒。研究认为女性跨国婚姻移民在家空间中获得了施展个人权力的契机,但其权力仅限于家空间内,现阶段难以拓展至家以外的更大区域。研究结果既是对家的地理学中性别话题的补充,亦是对它的拓展与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跨国婚姻移民 家空间 空间实践 家庭资源 性别权力 广东罗定
原文传递
中国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空间格局形成机制及综合效应 被引量:31
18
作者 袁振杰 郭隽万果 +1 位作者 杨韵莹 朱竑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8-331,共14页
教育关乎一个国家人口素质的提升和综合实力的发展,也是塑造国家和地区人地关系的重要因素。通过回顾并反思中西方人文地理学视角下的教育资源配置研究,总结当前中国相关研究的不足。借鉴当前西方教育资源空间格局研究中所采取的"... 教育关乎一个国家人口素质的提升和综合实力的发展,也是塑造国家和地区人地关系的重要因素。通过回顾并反思中西方人文地理学视角下的教育资源配置研究,总结当前中国相关研究的不足。借鉴当前西方教育资源空间格局研究中所采取的"资源格局-影响机制-社会效应"的主流路径,本文利用多种空间分析和机制研究方法,对中国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空间格局、形成机制和综合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优质小学基础教育资源和优质中学教育资源的区域格局和强度虽各有差异,但都体现出不平衡的发展特征,特别是在区域尺度上,体现出明显的东西部差异。此外,中国几大城市群,如京津冀,沪宁杭,珠三角,武汉都市圈以及成渝都市圈等,是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势区域;②优质小学教育资源的形成和规模增长与城市居民经济自由度以及城市专任教师规模两个因素高度相关;优质中学教育资源的形成和规模增长和城市本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素高度相关;③在多元相关机制作用下,中国优质教育资源空间结构在当下及未来必定处于复杂动态变化之中,并将更为深刻地塑造着城市与城市、城市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有助于理解中国优质教育资源空间结构不平衡的现状,同时反思和探索教育资源结构所蕴含和产生的政治意义和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资源 教育公平 空间结构 基础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