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携带IL-1B等位基因2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后牙周可疑致病菌的变化
1
作者 陈慧芝 吴坚 +2 位作者 肖刚 梁焕友 唐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了解携带IL-1B(+3954)等位基因2的牙周炎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后龈下菌斑中牙周可疑致病菌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选择了携带IL-1B(+3954)等位基因2牙周炎患者的42颗患牙为实验组(B2+group),无携带该等位基因牙周炎患者的40颗... 【目的】了解携带IL-1B(+3954)等位基因2的牙周炎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后龈下菌斑中牙周可疑致病菌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选择了携带IL-1B(+3954)等位基因2牙周炎患者的42颗患牙为实验组(B2+group),无携带该等位基因牙周炎患者的40颗患牙为对照组(B2-group)。收集两组患牙在牙周基础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时牙周临床指标菌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和探诊深度(PD),采集龈下菌斑,采用细菌培养鉴定方法测定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检出率和检出量(CFU/g)。【结果】(1)在同一观察时间点,两组的临床牙周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2)基线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牙周可疑致病菌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而实验组的梭杆菌、类杆菌和BPAR检出量则较对照组高(P<0.05)。(3)基础治疗后1个月,两组的检出率和检出量明显下降(P<0.05)。(4)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的可疑致病菌检出率和检出量较1个月均有上升,且实验组的BPAR检出率和检出量均较对照组高(P<0.05)。(5)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的检出率基本回复基线水平;而实验组的真杆菌、梭杆菌、类杆菌和BPAR检出量则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1)对于PD≥6mm的牙周炎患牙,基础治疗只能暂时控制牙周可疑致病菌。(2)基础治疗前后,携带IL-1B(+3954)等位基因2患者的牙周深袋处都可检出有更多的梭杆菌、类杆菌和BP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周致病菌 厌氧培养 等位基因 白细胞介素1
下载PDF
血清HE4、VEGF和CRP的联合检测在预测卵巢癌术后早期复发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董慧敏 朱远航 +1 位作者 宋志兴 罗敏琪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90-1592,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中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检测在预测卵巢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中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检测在预测卵巢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化学发光测定法定量检测36例卵巢癌术前,32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和40例健康人血清中HE4的含量;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定量检测上述病例的VEGF的含量;同时运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上述病例的CRP水平。结果卵巢癌组术前血清HE4、VEGF和CRP表达水平与卵巢良性疾病组、健康人组比较,明显高于其他2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患者术后2年内复发者血清HE4、VEGF及CR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者(P<0.05)。血清HE4、VEGF和CRP的联合检测预测卵巢癌术后复发的灵敏度均高于三者单项检测及两者联合检测,为95.83%,其特异性为66.67%。结论血清HE4、VEGF和CRP的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卵巢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一项较好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4 VEGF CRP 卵巢癌 术后复发
原文传递
联合检测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指导术后感染抗生素应用的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董慧敏 宋志兴 +1 位作者 朱远航 罗敏琪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75-377,共3页
目的探讨PCT、CRP的联合检测在指导外科术后感染抗生素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208例外科手术后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PCT指导治疗组(PCT组)、CRP指导治疗组(CRP组)和PCT联合CRP指导治疗组(PCT+CRP... 目的探讨PCT、CRP的联合检测在指导外科术后感染抗生素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208例外科手术后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PCT指导治疗组(PCT组)、CRP指导治疗组(CRP组)和PCT联合CRP指导治疗组(PCT+CRP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症状、抗生素使用指南和医生经验常规使用抗生素;PCT组、CRP组及PCT+CRP组按照血清PCT、CRP水平决定是否使用或停用抗生素。分别统计分析4组的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临床有效率。结果 PCT组、CRP组及PCT+CRP组抗生素使用率、使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血清PCT水平、CRP水平及WB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CT和CRP有助于指导外科术后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可有效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术后感染 抗生素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乙型肝炎e抗原定量对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肝效果的预测 被引量:4
4
作者 梁家隐 董慧敏 +1 位作者 黄凡华 席云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454-1456,共3页
目的监测慢性乙肝(CHB)患者治疗前及治疗中血清HBsAg与HBeAg的浓度变化,评价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分析采用核苷类似物治疗48周的CHB患者HBs Ag、HBeAg基线及用药后24周HBsAg、HBeAg水平变化。结果 HBeAg阴性的CHB患者HBsAg基线中位... 目的监测慢性乙肝(CHB)患者治疗前及治疗中血清HBsAg与HBeAg的浓度变化,评价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分析采用核苷类似物治疗48周的CHB患者HBs Ag、HBeAg基线及用药后24周HBsAg、HBeAg水平变化。结果 HBeAg阴性的CHB患者HBsAg基线中位数为13 228.86 COI,HBeAg阳性CHB患者用药后24周HBeAg水平中位数为237.82 COI,反弹组和持续应答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阴性的CHB患者的HBsAg基线及HBeAg阳性CHB患者治疗24周的HBeAg水平,对CHB核苷类似物的治疗效果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 乙型肝炎e抗原定量 核苷类似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