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度镇静下治疗儿童口腔疾病过程中预防误吸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洁纯 张建萍 +2 位作者 陈柯 陈亦阳 孙琪殷 《广东牙病防治》 2014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深度镇静下治疗儿童口腔疾病时降低误吸风险,保证患儿治疗安全的护理措施。方法170例不配合治疗的患有口腔疾病的儿童在深度镇静下进行口腔疾病治疗。术前确定患儿无手术禁忌证,准备相应的治疗器械及急救物品。患儿吸入镇静后,... 目的探讨深度镇静下治疗儿童口腔疾病时降低误吸风险,保证患儿治疗安全的护理措施。方法170例不配合治疗的患有口腔疾病的儿童在深度镇静下进行口腔疾病治疗。术前确定患儿无手术禁忌证,准备相应的治疗器械及急救物品。患儿吸入镇静后,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治疗中及时吸除口腔内液体,密切观察患儿的血氧饱和度。术后患儿去枕平卧,鼻导管吸氧,吸除口内分泌物,评估伤口渗血情况。结果 170例患儿镇静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挣扎、哭闹,未出现呕吐、反流及误吸。1例患儿苏醒后出现呕吐,立即置头部于低、侧位,及时吸除口内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患儿恢复良好。170例患儿随访未见异常。结论深度镇静下治疗儿童口腔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医护密切配合,术后伤口有效护理以及呕吐的正确处理能有效降低患儿呕吐和反流误吸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牙科 儿童口腔医学 牙科助理
下载PDF
七氟醚吸入麻醉辅助低龄儿童舌系带矫治术 被引量:3
2
作者 孙琪殷 陈柯 +3 位作者 宋兴荣 王洁 吴洁纯 王洪涛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54-56,7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七氟醚吸入麻醉辅助低龄儿童舌系带矫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特点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口腔科就诊、符合手术适应证的1~4周岁儿童共187例,完善术前准备,术中以吸入... 目的回顾性分析七氟醚吸入麻醉辅助低龄儿童舌系带矫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特点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口腔科就诊、符合手术适应证的1~4周岁儿童共187例,完善术前准备,术中以吸入七氟醚+氧气进行麻醉,完成舌系带矫治术,术中连续检测脉搏、呼吸频率、心电图、血压及末梢血氧饱和度,术后留院观察,直至Aldrete评分≥9分方可离院,术后进行随访,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187例患儿均在理想的麻醉状态下完成手术,术中各项生命体征平稳,麻醉使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30~90 s,平均时间为(48±9.3)s,手术时间为10~20 min,平均时间为(17.2±5.7)min,术后5~15 min苏醒,平均复苏时间为(7.4±8.3)min。复苏期52例患儿出现烦躁哭闹,占手术患儿的27.81%,2例(1.1%)患儿术后出现一过性发热症状,术中、术后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术后随访未发现麻醉及手术不良并发症。结论应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辅助低龄儿童舌系带矫治术,起效快、复苏快,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全身麻醉 舌系带过短 舌系带矫治术
下载PDF
复发性口腔溃疡与胃肠道疾病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龙宝军 陈柯 邓利琴 《广东牙病防治》 2012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调查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胃肠道疾病的患病情况,了解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aphthpus ul-cer,RAU)与胃肠道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对广州军区总医院口腔科确诊的126例RAU患者和94例非RAU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调查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胃肠道疾病的患病情况,了解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aphthpus ul-cer,RAU)与胃肠道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对广州军区总医院口腔科确诊的126例RAU患者和94例非RAU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口腔溃疡发病与胃肠道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126例RAU患者中,轻型阿弗他溃疡(minor aphthous ulcer,MiRAU)75例,占59.52%,重型阿弗他溃疡(major aphthous ulcer,MjRAU)18例,占14.29%,疱疹样阿弗他溃疡(herpetiform ulcer,HU)33例,占26.19%。在126例RAU患者中,有胃肠道疾病的29例,占23.02%;在94例非RAU患者中,患胃肠道疾病的9例,占9.57%,卡方检验表明,RAU与非RAU患者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AU的发病与胃肠道疾病之间有潜在的关联,RAU患者的胃肠道疾病患病率高于非RAU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溃疡 胃肠道疾病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乳酸乳球菌对伴放线菌团聚杆菌的作用
4
作者 张延清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5期44-48,共5页
目的:研究乳酸乳球菌(L.lactis)对伴放线菌团聚杆菌(A.actinomycetem)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L.lactis牙周疾病防治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厌氧条件下培养L.lactis及A.actinomycetem,琼脂扩散实验检测L.lactis对A.actinomycetem的... 目的:研究乳酸乳球菌(L.lactis)对伴放线菌团聚杆菌(A.actinomycetem)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L.lactis牙周疾病防治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厌氧条件下培养L.lactis及A.actinomycetem,琼脂扩散实验检测L.lactis对A.actinomycetem的抑菌圈直径;琼脂板竞争实验检测L.lactis与A.actinomycetem之间的拮抗相互作用;A.actinomycetem单独培养生物膜为对照组,L.lactis与A.actinomycetem共培养为实验组,结晶紫染色法(CVS)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检测L.lactis对A.actinomycetem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对细菌生物膜量进行比较。结果:琼脂扩散实验结果显示,L.lactis对A.actinomycetem的抑菌圈直径为(3.53±0.26)mm。琼脂板竞争实验显示,L.lactis提前接种组、L.lactis与A.actinomycetem同时接种组A.actinomycetem生长受抑制,表现为靠近L.lactis菌落的A.actinomycetem菌落细菌密度降低。CVS结果显示,A.actinomycetem单独培养生物膜量多于与L.lactis共培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M结果显示,A.actinomycetem单独培养组与共培养组生物膜均较薄。结论:L.lactis可能抑制A.actinomycetem生长及生物膜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乳酸乳球菌 伴放线菌团聚杆菌 牙周病 生物膜
下载PDF
年轻恒牙牙髓血管再生治疗的疗效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黄义彬 陈柯 +2 位作者 张颖 熊华翠 刘彩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6-778,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年轻恒牙牙髓血管再生治疗的临床疗效,以评价氢氧化钙糊剂介导牙髓感染的年轻恒牙血管再生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201 1年1月~2012年12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口腔科就诊的34例均为外伤、龋病或非龋病等因素导致的牙髓感染、... 目的观察年轻恒牙牙髓血管再生治疗的临床疗效,以评价氢氧化钙糊剂介导牙髓感染的年轻恒牙血管再生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201 1年1月~2012年12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口腔科就诊的34例均为外伤、龋病或非龋病等因素导致的牙髓感染、坏死、根尖周炎或根尖脓肿的年轻恒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7例。试验组局麻下将患牙进行常规开髓引流,冲洗消毒,并内封氢氧化钙糊剂以行血管再生治疗,对照组行传统的根尖诱导成形术。术后随访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4例分别于术后6~18个月复诊发现,根尖周病变愈合,根管腔变小,牙根形成,根尖孔闭合,10例术后12~18个月,根尖周病变愈合,牙根有延长,根管壁有增厚,根尖孔缩小,1例术后2个月出现疼痛和肿胀,2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和8个月出现疼痛,有牙龈瘘管形成,牙根发育停止。对照组1例根尖诱导12个月后根尖区病变消失,根端闭合,11例术后6~18个月后根尖孔有硬组织形成,根尖区病变区域缩小,但均未见牙根长度有明显改变;5例在诱导12~18个月后仍无明显的根尖屏障形成。两组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内封氢氧化钙糊剂的血管再生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有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年轻恒牙的继续发育,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再生 年轻恒牙 氢氧化钙 牙髓疾病
下载PDF
心理应激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及牙周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增方 吕芳丽 +4 位作者 陈莹 杨晓燕 黄绮凌 李东健 黄世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对牙周炎及其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并予以应激刺激,SPF级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2)实验性牙周炎组:用浸有牙周致病菌的丝线结扎左侧上颌第二磨牙牙颈部复制牙周...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对牙周炎及其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并予以应激刺激,SPF级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2)实验性牙周炎组:用浸有牙周致病菌的丝线结扎左侧上颌第二磨牙牙颈部复制牙周炎模型;(3)单纯应激组:牙周不作特殊处理,给予应激刺激;(4)牙周炎+应激组:按上法复制牙周炎模型,并予以应激刺激。各组动物分别于实验后第1、4、6、8周末分批处死,各时点每组处死的动物数为3只。大鼠处死前测量牙周附着丧失,制作牙体牙周联合切片观察牙周的组织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实验组大鼠牙周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水平,通过计算HIF-1α平均阳性细胞率来评估组织的缺氧程度。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应激组牙周附着丧失程度在各时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2)牙周炎+应激组牙周附着丧失程度在4、6和8周时明显高于牙周炎组(P<0.01);(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应激组HIF-1α平均阳性细胞率在各时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4)牙周炎+应激组HIF-1α平均阳性细胞率在4、6和8周时显著高于牙周炎组(P<0.01)。结论:应激刺激可能通过降低牙周组织氧代谢水平加重大鼠牙周炎症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动物模型 心理应激 低氧诱导因子1Α
下载PDF
Tryptase和TIM-1双阳性肥大细胞在不同程度人牙周炎组织中的量化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娟 尹小萍 +4 位作者 蓝田 吕芳丽 黄博 陈柯 黄世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2-896,共5页
目的: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1(T-cell immunoglobulin mucin 1,TIM-1)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分子,能影响肥大细胞的功能。TIM-1在牙周炎过程中是否在肥大细胞上表达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TIM-1在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中肥大细胞上的表达,探... 目的: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1(T-cell immunoglobulin mucin 1,TIM-1)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分子,能影响肥大细胞的功能。TIM-1在牙周炎过程中是否在肥大细胞上表达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TIM-1在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中肥大细胞上的表达,探讨类胰蛋白酶(tryptase)和TIM-1双阳性肥大细胞在牙周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92例接受研究的患者按慢性牙周炎的病变程度分成3组:(1)正常对照组27例;(2)轻度牙周炎组34例;(3)重度牙周炎组31例。牙龈组织标本经4%甲醛液固定48 h以上。牙龈标本经石蜡包埋、组织连续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牙龈的组织学改变;采用免疫荧光双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牙龈组织中tryptase和TIM-1双阳性肥大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牙龈组织中的炎症反应程度与慢性牙周炎的病变程度趋势一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轻度慢性牙周炎组(P<0.05)和重度慢性牙周炎组(P<0.01)牙龈组织中tryptase和TIM-1双阳性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升高;重度牙周炎组牙龈组织中的tryptase和TIM-1双阳性肥大细胞数量高于轻度牙周炎组(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中的tryptase和TIM-1双阳性肥大细胞数量与牙周炎程度的趋势相一致,提示tryptase和TIM-1双阳性肥大细胞可能参与对慢性牙周炎发病过程的免疫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肥大细胞 类胰蛋白酶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
下载PDF
牙根持续发育期根尖乳头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黄义彬 陈柯 +1 位作者 熊华翠 刘彩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5期490-492,共3页
近年来,一些病例报告显示,患有根尖周炎或根尖脓肿的年轻恒牙,在经过保守的根管治疗后牙根尖持续发育成形。最近发现的存在于年轻恒牙根尖乳头中的新间质干细胞群,也许能部分解释这个问题,这些细胞被称为根尖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 近年来,一些病例报告显示,患有根尖周炎或根尖脓肿的年轻恒牙,在经过保守的根管治疗后牙根尖持续发育成形。最近发现的存在于年轻恒牙根尖乳头中的新间质干细胞群,也许能部分解释这个问题,这些细胞被称为根尖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SC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脓肿 干细胞 牙根尖 发育期 乳头 年轻恒牙 根管治疗后 cells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对脂肪干细胞体外增殖及成脂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锋 黄盛斌 +1 位作者 赵树蕃 邓辉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体积分数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脂肪干细胞(ASCs)体外增殖及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组织块法分离培养ASCs,有限稀释法克隆纯化,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并进行鉴定。改良两步离心法从人全血中制备PRP。利用细胞计数试剂... 目的:研究不同体积分数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脂肪干细胞(ASCs)体外增殖及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组织块法分离培养ASCs,有限稀释法克隆纯化,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并进行鉴定。改良两步离心法从人全血中制备PRP。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体积分数(0、10%、20%、30%)PRP对ASCs增殖的影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在成脂诱导培养基中添加不同体积分数PRP对ASCs成脂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脂蛋白脂肪酶(LPL)、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ipophilin)表达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培养基中添加PRP显著促进了ASCs的增殖(P<0.01);与10%PRP相比,20%PRP或30%PRP更好地促进了ASCs的增殖(P<0.01),而20%PRP与30%PR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成脂诱导培养基中添加PRP时,PPARγ、LPL、adipophilin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而加入PRP的体积分数为10%、20%、30%时,对PPARγ、adipophilin表达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20%PRP对LPL表达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P<0.01)。结论:PRP可以促进ASCs体外增殖及成脂分化,对脂肪组织再生有重要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脂肪干细胞 细胞增殖 成脂分化
下载PDF
可吸收胶原膜在预防牙槽突裂植骨术后鼻前庭瘘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黎凡 王洪涛 +1 位作者 崔颖秋 邬文莉 《广东牙病防治》 2011年第7期383-385,共3页
目的探讨唇腭裂牙槽突裂植骨术中,鼻腔黏骨膜瓣处放置可吸收胶原膜对术后鼻前庭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牙槽突裂植骨的8~12岁患者19例,试验组8例,裂隙10侧,术中在鼻腔黏骨膜瓣处放置可吸收胶原膜固定;对照组11例,裂隙13侧,术中不放置胶... 目的探讨唇腭裂牙槽突裂植骨术中,鼻腔黏骨膜瓣处放置可吸收胶原膜对术后鼻前庭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牙槽突裂植骨的8~12岁患者19例,试验组8例,裂隙10侧,术中在鼻腔黏骨膜瓣处放置可吸收胶原膜固定;对照组11例,裂隙13侧,术中不放置胶原膜。观察2组植骨术后鼻前庭区瘘孔发生情况,比较2组植骨成功率。结果对照组术后发生鼻前庭瘘3侧(23.08%),试验组0侧(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2组术后植骨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结论牙槽突裂植骨手术时在鼻腔黏骨膜瓣处放置可吸收胶原膜,可有效降低植骨术后鼻前庭瘘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突裂 植骨术 可吸收胶原膜 鼻前庭瘘
下载PDF
人根尖乳头干细胞生成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熊华翠 陈柯 +1 位作者 黄义彬 刘彩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12-1516,共5页
目的应用组织工程方法,探讨人根尖乳头干细胞(SCAP)进行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的可能性。方法从牙根未发育完全的健康阻生智齿中分离牙乳头,用组织贴块法培养SCAP。细胞分别在成骨诱导液中培养3周及普通培养基中培养60d后,用茜素红... 目的应用组织工程方法,探讨人根尖乳头干细胞(SCAP)进行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的可能性。方法从牙根未发育完全的健康阻生智齿中分离牙乳头,用组织贴块法培养SCAP。细胞分别在成骨诱导液中培养3周及普通培养基中培养60d后,用茜素红检测钙结节形成情况,免疫荧光法和RT-PC检测成骨细胞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P)、骨涎蛋白(BSP)、骨钙素(0c)和牙本质涎蛋白(DSP)的表达情况。选取5~6周雌性裸鼠6只,将SCAP与羟磷灰石膦酸三钙(H~TcP)复合培养作为实验组,仅有HA/TCP作为对照组,分别植入同一只裸鼠背部皮下,左右侧各1个。8N后移植物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新生组织情况。结果SCAP在体外经成骨诱导3周及普通培养基培养60d后,茜素红染色阳性,且表达成骨细胞标志物ALP、BSP、OC和DSP。实验组移植物8N后可见牙髓牙本质样结构形成,且紧靠牙本质样结构内侧的细胞DSP阳性表达,而对照组未见任何硬组织形成。结论SCAP可应用于组织工程,进行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乳头 干细胞 细胞分化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下载PDF
肥大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在人慢性根尖周病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小萍 陈柯 +1 位作者 谢锦强 黄世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47-1252,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类型慢性根尖周病组织中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的分布,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在MCs上的表达情况,探讨类胰蛋白酶(tryptase)-TGF-β双阳性MCs在慢性根尖周病免疫病理中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类型慢性根尖周病组织中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的分布,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在MCs上的表达情况,探讨类胰蛋白酶(tryptase)-TGF-β双阳性MCs在慢性根尖周病免疫病理中的作用。方法:共收集78例样本,分为3组:(1)根尖肉芽肿组25例;(2)根尖囊肿组25例;(3)正常对照组28例。组织标本经4%甲醛固定48 h以上。石蜡包埋、制备组织连续切片。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改变;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各组标本组织中MCs的数量及MCs脱颗粒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双染色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标本组织中tryptase-TGF-β双阳性MCs的数量。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组慢性根尖周病组织中tryptase-TGF-β双阳性MCs密度显著增多(P<0.01);(2)根尖囊肿组tryptase-TGF-β双阳性MCs密度明显高于根尖肉芽肿组(P<0.01);(3)与甲苯胺蓝染色法相比,tryptase-TGF-β免疫荧光双染色法结果中各组标本组织的MCs密度显著增多(P<0.01)。结论:慢性根尖周病组织,尤其是根尖囊肿组织中tryptaseTGF-β双阳性细胞明显增多,提示tryptase-TGF-β双阳性MCs可能在慢性根尖周病中的致病过程,尤其在根尖周囊肿纤维组织形成中发挥作用。Tryptase免疫荧光染色法比传统鉴别肥大细胞的甲苯胺蓝染色法更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根尖周病 肥大细胞 类胰蛋白酶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免疫磁珠法筛选人乳牙牙髓干细胞及其培养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祥龙 陈柯 申元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9-853,共5页
目的应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筛选人乳牙牙髓干细胞,并做培养鉴定。方法采用STRO-1为标记物以免疫磁珠分离筛选人乳牙牙髓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并检测细胞体外多向分化能力。结果应用免疫磁珠法筛选人乳牙... 目的应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筛选人乳牙牙髓干细胞,并做培养鉴定。方法采用STRO-1为标记物以免疫磁珠分离筛选人乳牙牙髓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并检测细胞体外多向分化能力。结果应用免疫磁珠法筛选人乳牙牙髓细胞可获得乳牙牙髓干细胞,经统计学处理证明看其生长速度慢于牙髓细胞,细胞表型分析证实CD29、CD105高表达,CD34、CD45低表达。矿化诱导和成脂诱导证实STRO-1+乳牙牙髓细胞具有干细胞多向分化的能力。结论免疫磁珠法是有效的分离纯化人乳牙牙髓干细胞的方法。所分离的细胞具有干细胞的表型特点及多向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牙髓 干细胞 分化 免疫磁珠
下载PDF
PAO1及其突变菌株对诱导巨噬细胞产生抗菌肽LL-37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倩 赵丹 +5 位作者 张云燕 曾建明 李有强 陈茶 张伟铮 蔡壬辛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336-339,共4页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野生菌株PAO1和单、双突变菌株(PA-△lasI、PA-△rhlI、PA-△lasI/rhlI)诱导巨噬细胞产生抗菌肽LL-37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经重组人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分化为巨...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野生菌株PAO1和单、双突变菌株(PA-△lasI、PA-△rhlI、PA-△lasI/rhlI)诱导巨噬细胞产生抗菌肽LL-37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经重组人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以不同浓度的PAO1、PA-△lasI、PA-△rhlI、PA-△lasI/rhlI处理巨噬细胞,ELISA法检测不同作用时间下巨噬细胞产生LL-37的浓度。结果 ELISA显示不同浓度PAO1、PA-△lasI、PA-△rhlI、PA-△lasI/rhlI诱导巨噬细胞在12 h开始分泌抗菌肽,呈诱导性表达,24 h或48 h达高峰,72 h下降逐渐消失,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性,以PA-△lasI/rhlI∶巨噬细胞=100∶1时LL-37最高,达到(1.631 2±0.277 0)ng/m L。结论抗菌肽LL-37呈诱导性表达,具有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双突变菌株更利于巨噬细胞产生LL-37,逃逸宿主免疫防御,进而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群体感应系统 巨噬细胞 抗菌肽LL-37
下载PDF
不同方式修复年轻恒磨牙牙体严重缺损的咬合功能评价 被引量:21
15
作者 陈宇 陈柯 刘梓林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407-409,406,共4页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方法修复年轻恒磨牙牙体严重缺损后的咬合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取第一磨牙牙体严重缺损的7~11岁患者30名共30个牙,随机分为2组(n=15),分别进行树脂直接充填和金属预成冠修复。采用咬合分析仪在修复后即刻及修复后3、...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方法修复年轻恒磨牙牙体严重缺损后的咬合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取第一磨牙牙体严重缺损的7~11岁患者30名共30个牙,随机分为2组(n=15),分别进行树脂直接充填和金属预成冠修复。采用咬合分析仪在修复后即刻及修复后3、6个月对两组患者正中牙合的早接触及牙合力分布状况进行记录并分析其咬合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预成冠组和树脂充填组修复后即刻早接触发生分别为13例和1例(χ2=19.286,P<0.05);修复后3个月,早接触发生分别为5例和0例,6个月均为0,在修复后即刻、3个月及6个月树脂充填组牙合力百分比分别为19%、17%、22%,低于对侧(P<0.05);金属预成冠组分别为28%、25%、33%,稍低于对侧(P>0.05)。结论:牙体严重缺损的年轻恒磨牙选用金属预成冠修复在咬合功能的恢复上优于传统树脂充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恒磨牙 牙体缺损 树脂充填 预成冠
下载PDF
酪蛋白磷酸肽-非结晶型磷酸钙溶液预防牙釉质脱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龙宝军 陈柯 +1 位作者 张栋杰 李云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0-433,共4页
目的观察GC护牙素[酪蛋白磷酸肽一非结晶型磷酸钙(CPP-ACP)溶液]预防脱矿液对牙釉质脱矿的效果。方法选取68个因正畸需要拔除的未患龋的前磨牙,均未见牙体表面缺损,彻底清洗后切割成釉质面,打磨成平滑面,保留釉质窗口面,随机分成4组,分... 目的观察GC护牙素[酪蛋白磷酸肽一非结晶型磷酸钙(CPP-ACP)溶液]预防脱矿液对牙釉质脱矿的效果。方法选取68个因正畸需要拔除的未患龋的前磨牙,均未见牙体表面缺损,彻底清洗后切割成釉质面,打磨成平滑面,保留釉质窗口面,随机分成4组,分别置于0.2%NaF、2%NaF、CPP-ACP、蒸馏水中浸泡7 d,置于脱矿夜中浸泡7 d。进行扫描电镜照射,观察釉质层变化,同时采用电子探针检测仪检测脱矿后釉质层硬组织钙、磷、镁3种元素的分布状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0.2%NaF、2%NaF、CPP-ACP溶液组牙釉质脱矿率均低于蒸馏水组,且釉质层中钙、磷的含量明显高于蒸馏水组,而镁元素的含量4组无统计学差异,说明0.2%NaF、2%NaF、CPP-ACP均对预防牙釉质脱矿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 5%CPP-ACP是一种预防牙釉质脱矿的安全有效的措施,其作用与0.2%NaF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磷酸肽一非结晶型磷酸钙 脱矿 牙釉质 氟化物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乳牙根管治疗术后再感染原因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孙琪殷 陈柯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12-612,共1页
1临床资料 选择2011一01-2012—06来我院就诊的患儿60例,共67个患牙。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3岁7个月-8岁4个月,平均5.9岁。纳入标准:①患牙处于牙根稳定期,就诊前曾因急慢性根尖周炎行常规根管治疗术;②病例资料、术前和术... 1临床资料 选择2011一01-2012—06来我院就诊的患儿60例,共67个患牙。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3岁7个月-8岁4个月,平均5.9岁。纳入标准:①患牙处于牙根稳定期,就诊前曾因急慢性根尖周炎行常规根管治疗术;②病例资料、术前和术后x线片齐全;③无根折及深牙周袋。乳牙根管治疗术后再感染诊断标准:①根管治疗术后或治疗过程中反复出现自发痛、咬合痛、牙龈肿胀、窦道等;②窦道经久不愈或根尖周肿胀反复不消;③x线片示根分又、根尖周骨质破坏区未愈合或扩大,或出现牙根病理性吸收。出现以上任何1项均诊断为根管治疗术后再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根管治疗 原因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龋齿的预防与护理效果 被引量:8
18
作者 温伟英 陈柯 +1 位作者 陈丽芳 彭丽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5期250-251,共2页
目的研究为儿童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龋齿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70例接受龋齿预防的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5例与干预组35例,常规组实行一般护理模式,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 目的研究为儿童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龋齿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70例接受龋齿预防的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5例与干预组35例,常规组实行一般护理模式,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发生龋齿情况。结果常规组幼儿出现龋齿9例(25.71%),干预组出现龋齿1例(2.86%),干预组较低,P<0.05;常规组家属对医务人员与儿童交流、护理人员态度、健康指导、饮食建议及刷牙指导等指标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5。结论针对儿童进行临床早期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龋齿发生,通过指导儿童及其家长了解龋齿相关知识,并告知其预防龋齿发生应坚持正确饮食原则,坚持每日清洁牙齿,使用正确刷牙方式,有效减少龋齿发生情况及大多数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评分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龋齿 影响
下载PDF
婴幼儿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CT征象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建明 崔颖秋 +4 位作者 徐文彪 刘珍银 吴慧莹 钟建文 张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0SAS)的CT征象。方法对42例小下颌伴OSAS的患儿(小下颌组)进行CT检查。同期选取26例下颌骨发育正常但因其他疾病接受颈、颌面部CT检查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测量下颌骨左右径(A_线)、... 目的探讨婴幼儿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0SAS)的CT征象。方法对42例小下颌伴OSAS的患儿(小下颌组)进行CT检查。同期选取26例下颌骨发育正常但因其他疾病接受颈、颌面部CT检查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测量下颌骨左右径(A_线)、前后径(B_线)和下颌骨体夹角(α°),计算A线/B线比值;分别测量上气道腭咽区、舌咽区及喉咽区最狭窄处横截面积(CSA,CSA_腭、CSA_舌、CSA_喉)、矢状径(AP,AP_腭、AP_舌、AP_喉)和横径(LR,LR_腭、LR_舌、LR_喉)。并对各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小下颌组下颌骨B线缩短,A线/B线比值、α°增大,CSA舌、AP舌减小,LR舌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小下颌组的CSA_舌与A线、B线均呈正相关(r=0.30、0.41,P均<0.05),与A线/B线比值、α°均呈负相关(r=-0.36、-0.41,P均<0.05);CSA_喉与A线呈正相关(r=0.34,P<0.05)。结论小下颌畸形伴OSAS患儿同时存在下颌骨短小后缩和上气道的狭窄,颌面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早期诊断具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小下颌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前牵引矫治后颌面软组织侧貌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金梅 崔颖秋 +3 位作者 陈亦阳 廖春晖 李新桂 王洪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2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生长发育高峰期前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矫治后颌面软组织侧貌的变化。方法:选择生长发育高峰期前,凹侧貌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8.2-10.7岁,经上颌前方牵引矫治1-1.5年,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测... 目的:探讨生长发育高峰期前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矫治后颌面软组织侧貌的变化。方法:选择生长发育高峰期前,凹侧貌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8.2-10.7岁,经上颌前方牵引矫治1-1.5年,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测量,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治疗后侧貌明显改变,上颌骨前移,SNA增大(2.22±1.25)°,ANB角增大(4.47±2.15)°,SNB减小-2.25±1.5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IMPA减小-2.37±4.55,下颌向下向后旋转。MP/SN增大1.69±2.79,Ans-Me增加2.43±1.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软组织突度增加(1.65±2.26)°(P〈0.001),下颌软组织突度减小(2.18±3.18)°(P〈0.005),上下颌软组织的突度差减小(-3.83±3.7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上下唇突度差减小(-4.21±5.0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发育高峰期前上颌前牵引矫治凹侧貌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能促进上颌骨前移,改善上下颌骨关系和颌面软组织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上颌前牵引 软组织侧貌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