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冠状沟及阴茎体中间型尿道下裂 被引量:5
1
作者 贾炜 温英泉 +4 位作者 刘国昌 张丽瑜 李忠民 伏雯 龙旺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总结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冠状沟及阴茎体中间型尿道下裂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采用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的483例冠状沟及阴茎体中间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处理。结果患儿手术年... 目的总结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冠状沟及阴茎体中间型尿道下裂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采用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的483例冠状沟及阴茎体中间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处理。结果患儿手术年龄8个月至14岁,平均4岁8个月,手术时间45~100min,平均68min。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2%,其中术后尿道瘘3.5%,尿道口狭窄2.3%,伤口感染及裂开1.0%,阴茎扭转2.1%,尿道憩室0.4%。冠状沟型与阴茎体中间型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尿道瘘及尿道憩室经再次手术成形尿道治愈,尿道口狭窄经扩张尿道口改善。结论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并发症较容易处理,是治疗冠状沟及阴萃体中间型尿道下裂的合适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并发症 尿道下裂 外科学
下载PDF
改良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在Ⅱ度尿道下裂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彰 刘国昌 +2 位作者 伏雯 张丽瑜 胡金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1期113-115,119,共4页
目的探究改良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改良Snodgrass术)在Ⅱ度尿道下裂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Ⅱ度尿道下裂患儿,根据手术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实验组(n=60)采用改良Snodgrass术,对照组(n=... 目的探究改良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改良Snodgrass术)在Ⅱ度尿道下裂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Ⅱ度尿道下裂患儿,根据手术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实验组(n=60)采用改良Snodgrass术,对照组(n=60)采用尿道口基底血管皮瓣尿道成形术(Mathieu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儿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nodgrass术治疗Ⅱ度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更有效减轻患儿的疼痛症状,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均较高,便于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 尿道口基底血管皮瓣尿道成形术 尿道下裂 并发症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影响雄性大鼠性器官发育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国昌 李忠民 +2 位作者 汪凤华 伏雯 钟志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睾酮合成过程中3个关键酶的活性,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影响雄性仔鼠生殖器官发育的作用机制.方法取8周龄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组,即DBP组).于怀孕第13-21天,对照组按照1mL/只灌... 目的通过检测睾酮合成过程中3个关键酶的活性,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影响雄性仔鼠生殖器官发育的作用机制.方法取8周龄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组,即DBP组).于怀孕第13-21天,对照组按照1mL/只灌服花生油,DBP组按照500mg/kg灌服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分娩后观察有无尿道下裂畸形.于仔鼠出生后第4、15、25及90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睾酮水平;解剖、记录性腺位置及发育情况,取出性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β-HSD、P450c17及P450scc的表达.结果 DBP组产雄性仔鼠88只,其中隐睾17只,尿道下裂7只,对照组未发现隐睾及尿道下裂雄性仔鼠;对照组出生后第15、25及90天血浆睾酮水平明显高于DBP组同期水平,P<0.05.DBP组间质细胞3β-HSD、P450c17及P450scc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BP通过降低睾酮合成过程中关键酶的活性,减少睾酮的合成,进而影响雄性仔鼠生殖器官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甲二酸二丁酯 生殖器 男(雄)性 大鼠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雄性大鼠生殖器官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国昌 伏雯 +1 位作者 温英泉 钟志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雄性仔鼠生殖器官的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8周龄SD大鼠,雌性32只,雄性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组,即DBP组).于怀孕第13~21天,对照组按1 mL/只灌服花生油,DBP组按500mg/kg灌服邻苯... 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雄性仔鼠生殖器官的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8周龄SD大鼠,雌性32只,雄性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组,即DBP组).于怀孕第13~21天,对照组按1 mL/只灌服花生油,DBP组按500mg/kg灌服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分娩后即对新生鼠点数,观察新生鼠外生殖器,称重和测量肛生殖距离,判断有无尿道下裂畸形.仔鼠出生后第4、15、25及90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睾酮水平;解剖、记录性腺位置及发育情况,取出性腺,称重,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 新生雄性仔鼠出生后DBP组平均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DBP组16只孕鼠共产雄性仔鼠91只,隐睾17只,尿道下裂7只,对照组未发现隐睾及尿道下裂雄性仔鼠;出生后第90天,对照组体重、睾丸、附睾及前列腺精囊重量重于DBP组;出生后第15、25、90天血睾酮水平,对照组高于DBP组,P<0.05.结论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雄性大鼠生殖器官的发育有明显毒性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睾酮的合成、分泌等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 大鼠 生殖器
下载PDF
可控性阑尾输出道尿流改道术在小儿下尿路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5
作者 付凯 伏雯 +1 位作者 贾炜 刘国昌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35-838,共4页
目的探讨可控性阑尾输出道尿流改道术在小儿下尿路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例行可控性阑尾输出道尿流改道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7例。年龄4-14岁,平均7.3岁。1例为完全性膀... 目的探讨可控性阑尾输出道尿流改道术在小儿下尿路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例行可控性阑尾输出道尿流改道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7例。年龄4-14岁,平均7.3岁。1例为完全性膀胱外翻,4例为神经源性膀胱,2例为车祸伤致尿道断裂,2例为膀胱横纹肌肉瘤。9例均在全麻下行可控性阑尾输出道尿流改道术,均采用阑尾作为输出道,阑尾长度不足者取部分盲肠壁卷管缝合以延长输出道。3例采用原膀胱作为储尿囊,4例行回肠膀胱扩大术,2例行回肠代膀胱术,阑尾远端包埋至储尿囊黏膜下起抗反流作用。5例输出道开口于脐部,4例输出道开口于麦氏点附近。结果本组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均无大出血,以及呼吸、循环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76-210min,平均190inin。术中出血量20-35ml,平均22ml。术后10-14d拔除伤口引流管,术后3周拔除输出道支架管。术后随访15-50个月。B超检查示1例采用原膀胱作为储尿囊的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的膀胱容量较大(250m1),余8例术后膀胱容量为80-120ml。4例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术后仍有一定程度反流及双肾积水,较术前未加重;余5例无反流发生。术后9例经指导后均可熟练进行插管导尿,无瘘口狭窄发生。瘘口处均无漏尿。2例女性患儿在腹压升高时有尿液自原尿道口流出,于术后6个月行膀胱颈封闭术。结论可控性阑尾输出道尿流改道术可应用于神经源性膀胱、尿道断裂及膀胱恶性肿瘤等终末期下尿路功能障碍患儿的治疗,可使患儿间歇性导尿操作更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尿路功能障碍 阑尾输出道 尿流改道 储尿囊
原文传递
Arda 评分方法在睾丸扭转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覃道锐 刘国昌 +1 位作者 伏雯 贾炜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08-410,共3页
目的:分析睾丸扭转病例临床资料,探讨 Arda 评分方法在睾丸扭转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作者收治34例拟诊睾丸扭转病例,共34枚睾丸,左侧29例,右侧5例。年龄2天至14岁。起病时间2小时至4天。根据 Arda 三级评分... 目的:分析睾丸扭转病例临床资料,探讨 Arda 评分方法在睾丸扭转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作者收治34例拟诊睾丸扭转病例,共34枚睾丸,左侧29例,右侧5例。年龄2天至14岁。起病时间2小时至4天。根据 Arda 三级评分系统,按活检切口有无出血及出血出现的时间分为三级。Ⅰ级:出血明显而迅速;Ⅱ级:10 min 内有出血;Ⅲ级:10 min 内无出血。对评分低者予保留睾丸,评分高者与家属沟通后决定是否切除坏死睾丸。对于睾丸扭转者常规行对侧睾丸固定手术。术后随访1~5个月。随访方法为超声检查。结果34例均接受急诊手术探查,术中证实33例睾丸扭转,1例睾丸附件扭转。扭转270°~720°。Arda 评分Ⅲ级19例,其中行睾丸切除者14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睾丸均梗死,5例家属要求保留睾丸未予切除。Arda 评分Ⅱ级11例,均予保留睾丸。Arda 评分Ⅰ级3例,均保留睾丸。1例睾丸附件扭转予睾丸附件切除。术后23例获得随访,其中切除睾丸组10例,保留睾丸组13例。保留睾丸组中术后随访睾丸萎缩者10例,睾丸正常者3例。结论睾丸扭转病情急,睾丸坏死率高,临床工作中需及时处置。Arda 评分对于预测睾丸预后有指导意义。评分达到3分者睾丸预后不佳,无保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扭转 诊断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输尿管中段梗阻
7
作者 高晓峰 刘国昌 +5 位作者 伏雯 朱士博 束方鹏 周锐 张锦 贾炜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39-74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治疗小儿输尿管中段梗阻的疗效,总结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8例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中段梗阻的临床资料。本组8例患儿,男6例,女2例;中位年龄7.3岁,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治疗小儿输尿管中段梗阻的疗效,总结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8例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中段梗阻的临床资料。本组8例患儿,男6例,女2例;中位年龄7.3岁,年龄范围3~15岁;左侧3例,右侧5例;无症状肾积水2例,间歇性腹痛5例,反复尿路感染1例。手术成功定义为解除症状性梗阻或肾积水情况改善。8例患儿均采用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探查并切除病变段输尿管,6-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输尿管,吻合口呈斜面且保证无张力。结果本组8例患儿腹腔镜手术全部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痊愈出院。手术中位时间125.8 min,时间范围110~150 min,住院时间9~12 d,平均10.2 d,无输血。术中证实梗阻病因,3例输尿管管腔狭窄,4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输尿管息肉。8例患儿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满1年,术后临床症状消失,肾积水情况明显改善,未见息肉复发。结论先天性输尿管中段梗阻临床少见,腹腔镜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治疗小儿输尿管中段梗阻是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输尿管梗阻 输尿管端端吻合术 畸形
原文传递
超声测量膀胱壁厚度预测脊柱裂患儿上尿路损害 被引量:4
8
作者 邢璐 胡金华 +4 位作者 王亚仑 文建国 夏慧敏 温英泉 李忠民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53-756,共4页
目的 通过超声测定膀胱壁厚度和尿动力学检查测定膀胱功能,评价隐形脊柱裂患儿膀胱厚度和功能及上尿路损害的相关性,探讨用膀胱壁厚度评估隐性脊柱裂患儿上尿路损害的可能性.方法 选取超声检查确诊上尿路扩张的隐性脊柱裂患儿22例,年龄... 目的 通过超声测定膀胱壁厚度和尿动力学检查测定膀胱功能,评价隐形脊柱裂患儿膀胱厚度和功能及上尿路损害的相关性,探讨用膀胱壁厚度评估隐性脊柱裂患儿上尿路损害的可能性.方法 选取超声检查确诊上尿路扩张的隐性脊柱裂患儿22例,年龄(8.8±4.9)岁,并选择同期超声检查无上尿路扩张的隐性脊柱裂患儿29例作为对照组,年龄(9.3±5.3)岁.所有患儿均行尿动力学检查,记录最大膀胱容量,充盈期最大逼尿肌压力,逼尿肌漏尿点压和逼尿肌过度活动最高压力.在膀胱充盈至预测正常膀胱容量的60%时行超声检查测量逼尿肌厚度.同时根据超声检查是否扩张将患儿分为有和无上尿路损害组,比较两组膀胱壁厚度的差异,并分析膀胱厚度与尿动力学参数相关性,计算膀胱壁厚度预测上尿路损害统计学指标.结果 上尿路损害组平均膀胱壁厚度(3.4±0.25)mm,显著高于无上尿路损害组的(2.5±0.4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壁厚度与逼尿肌过度活动最高压力、逼尿肌漏尿点压和充盈期最大逼尿肌压力均呈正相关(r=0.87、0.91和0.85,P<0.0001,P<0.0001和P=0.017).膀胱壁厚度≥3.0 mm预测上尿路损害的灵敏度为90.9%,特异性为79.4%,阳性预测值76.9%,阴性预测值为92.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超声测量膀胱壁厚度能高度预测隐形脊柱裂患儿上尿路损害的发生,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结论 超声测定隐形脊柱裂患儿膀胱壁厚度可以帮助预测上尿路损害,膀胱壁厚度大于3.0 mm提示隐性脊柱裂患儿上尿路损害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上尿路损害 隐性脊柱裂 膀胱壁厚度
原文传递
经皮电刺激联合奥昔布宁治疗后尿道瓣膜切除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翟国敏 刘国昌 +3 位作者 贾炜 伏雯 龙旺军 胡金华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TENS)联合奥昔布宁治疗后尿道瓣膜切除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儿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后尿道瓣膜共112例,其中术后3个月尿动力学检查提示膀胱过度活动症患儿48例,采用随机表法平均分为3... 目的探讨电刺激(TENS)联合奥昔布宁治疗后尿道瓣膜切除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儿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后尿道瓣膜共112例,其中术后3个月尿动力学检查提示膀胱过度活动症患儿48例,采用随机表法平均分为3组,其中奥昔布宁组16例,口服奥昔布宁0.5 mg/kg,每日1次。TENS组16例,采用经皮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每次2 h。奥昔布宁联合TENS组16例,联合口服奥昔布宁及经皮电刺激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4周后各组尿动力学参数异同。结果治疗后1个月尿动力学检查提示,联合治疗组与奥昔布宁组比较,逼尿肌不随意收缩时间(DUCD)明显缩短,最大膀胱容量明显增加(P〈0.05),联合治疗组与TENS组比较,逼尿肌不随意收缩时间(DUCD)明显缩短,最大逼尿肌不随意收缩压(MDUCP)明显降低,最大膀胱容量明显增加(P〈0.05)。三组患儿膀胱顺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刺激(TENS)联合奥昔布宁治疗儿童后尿道瓣膜切除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安全、方便,短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经皮 奥昔布宁 后尿道瓣膜 膀胱 活动过度
原文传递
带蒂阴囊中隔皮瓣加盖睾丸鞘膜尿道成形术在失败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炜 刘国昌 +3 位作者 温英泉 张丽瑜 陈桂芳 龙旺军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4年第11期980-981,986,共3页
目的:评价带蒂阴囊中隔皮瓣加盖睾丸鞘膜尿道成形术在失败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了解其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带蒂阴囊中隔皮瓣加盖睾丸鞘膜尿道成形术治疗的43例手术失... 目的:评价带蒂阴囊中隔皮瓣加盖睾丸鞘膜尿道成形术在失败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了解其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带蒂阴囊中隔皮瓣加盖睾丸鞘膜尿道成形术治疗的43例手术失败的尿道下裂病例及随访资料,描述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总结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评价远期效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10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6/43),其中尿道皮肤瘘3例,尿道憩室1例,尿道口狭窄2例。术后1年随访,阴茎外观满意率为90.7%(39/43),通过随诊观察排尿评估尿道功能正常率为95.35%(41/43)。5例尿道镜检查无明显毛石形成。结论:带蒂阴囊中隔皮瓣加盖睾丸鞘膜尿道成形术是在失败尿道下裂修复术中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方法相对简单,容易掌握,手术并发症较少,远期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阴囊中隔 睾丸鞘膜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儿童性发育异常性腺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伊鹏 牛会林 +7 位作者 高秋 王凤华 贾炜 陈峥嵘 夏建清 李丽萍 曹毅 曾荣新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31-535,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性发育异常性腺的病理学特征。 方法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53例性发育异常病例临床表现、染色体核型、性激素水平、影像学、性腺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 结果53例性发育异常病例就诊年龄... 目的探讨儿童性发育异常性腺的病理学特征。 方法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53例性发育异常病例临床表现、染色体核型、性激素水平、影像学、性腺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 结果53例性发育异常病例就诊年龄7个月至17岁,平均(50.7±47.1)月。社会性别男32例,女21例。性激素水平异常48例,未见异常5例。临床表现,外生殖器倾向女性外阴25例,倾向男性17例,外生殖器性别模糊11例,尿道下裂31例,身材矮小8例。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性染色体性发育异常23例;46XY性发育异常22例,其中3例基因测序为5α还原酶缺乏症;46XX性发育异常8例。超声检查提示,隐睾共30例,其中单侧16例,双侧14例,盆腔巨大肿瘤1例。送检97份性腺组织来自于53例患者,其中9例送检单侧性腺,44例送检双侧性腺组织。97份性腺中55份见发育不良睾丸(56.7%),其中单侧17例,双侧19例。14份性腺见条索状性腺(14.4%),其中单侧8例,双侧3例。9份性腺中见条索状性腺伴上皮索样结构(9.3%),其中单侧5例,双侧2例。7份性腺为卵睾(7.2%),其中单侧5例(另侧性腺为卵巢4例,1例为发育不良睾丸),双侧1例。7份性腺为富含卵泡的卵巢组织(7.2%)。1例为双侧发育不良睾丸伴性腺母细胞瘤及肾上腺皮质异位。1例条索状性腺伴上皮索样结构及未分化性腺组织,并见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包括性腺母细胞瘤、无性细胞瘤、成熟性畸胎瘤及卵黄囊瘤成分。1例睾丸微石症。11例见子宫及输卵管结构。免疫表型,15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生殖细胞均表达D2-40、胎盘碱性磷酸酶、CKIT,支持细胞Calretinin、WT1及抑制素阳性,其中3例表达SALL4和OCT3/4;2例见间质细胞抑制素阳性;1例GPC3在卵黄囊瘤阳性。 结论性腺发育不全包含渐进不断发育分化的广泛谱系的性腺表型;双侧性腺发育具有一定的差异;染色体核型与性腺表型无一致性的对应关系;明确的性腺病理形态学诊断对决定患儿治疗策略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发育相关性染色体异常 46 XX性发育睾丸疾病 性腺 病理学
原文传递
改良双J管置入技术在小儿腹腔镜Anderson-Hynes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伏雯 刘国昌 +2 位作者 赵彰 李忠民 付凯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6期406-409,共4页
目的 探讨“输尿管拖出双J管置入”技术,在小儿腹腔镜Anderson-Hynes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采用“输尿管拖出双J管置入”行腹腔镜Anderson-Hynes术3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 目的 探讨“输尿管拖出双J管置入”技术,在小儿腹腔镜Anderson-Hynes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采用“输尿管拖出双J管置入”行腹腔镜Anderson-Hynes术3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2~12岁,平均5.2岁;左侧26例,右侧12例.在解剖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及上段输尿管后,自狭窄段下方离断输尿管,撤去气腹并拔出下腹部Trocar,将输尿管远端自下腹部戳孔处提出皮肤外,后壁剖开,顺行插入双J管进入膀胱,于剪开的输尿管最低点缝5-0 Vicryl.重新建立气腹后,于腹腔内直视下将输尿管及带针线自戳孔重新置入腹腔.接着按常规方法行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吻合.结果 3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手术时间78~230 min,平均106 min;双J管置入时间3~8 min,平均5 min.双J管均正确放置,未出现移位.未观察到与“输尿管拖出双J管置入”技术相关的术中或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5~7 d.所有患儿于术后4~6周膀胱镜下拔除双J管.结论 在小儿腹腔镜Anderson-Hynes术中,“输尿管拖出双J管置入”是一个易学、安全、可靠的技术.它解决了双J管置入困难及逆行置管需术中更换体位的问题,并为肾盂输尿管吻合关键的第一针提供了极大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肾盂成形术 肾积水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支架
原文传递
日间手术开展远端型尿道下裂手术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伏雯 邓富铭 +3 位作者 付凯 李忠民 高晓峰 刘国昌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6-720,共5页
目的探讨在我国开展远端型尿道下裂日间手术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行日间手术的远端型尿道下裂患儿55例与同期住院手术的远端型尿道下裂患儿306例临床资料,收集患儿的年龄... 目的探讨在我国开展远端型尿道下裂日间手术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行日间手术的远端型尿道下裂患儿55例与同期住院手术的远端型尿道下裂患儿306例临床资料,收集患儿的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费用、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评估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尿道口开口均位于阴茎体远端,两组手术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住院手术组相比,日间手术组住院时间缩短87%(P<0.05),住院费降低50.9%(P<0.05)。结论对远端型尿道下裂患儿行日间手术安全、有效,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高医院床位的使用率和周转率,节约医疗成本,使国家、医院和患儿三方均获益,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尿道下裂 预后
原文传递
新生儿睾丸扭转17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高晓峰 周锐 +5 位作者 束方鹏 朱士博 李典 刘国昌 贾炜 伏雯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675-678,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睾丸扭转(neonatal testicular torsion,NT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总结诊治经验。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泌尿外科收治的NTT病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基本情况、睾丸扭转时间、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新生儿睾丸扭转(neonatal testicular torsion,NT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总结诊治经验。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泌尿外科收治的NTT病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基本情况、睾丸扭转时间、临床表现、超声检查结果、手术方法、病理结果、随访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7例NTT患儿,入院日龄1~17 d,中位数为5.2 d,体重2800~4000 g。左侧睾丸扭转11例,右侧6例。睾丸扭转起病至就诊中位时间3.8 d(10 h~15 d)。首发临床症状为阴囊肿大、颜色改变或无痛性肿块,急诊超声提示睾丸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或消失,阴囊内探及回声不均质团块。17例均手术探查,证实为睾丸扭转。鞘膜外型15例,鞘膜内型2例;逆时针扭转11例,顺时针扭转6例;扭转角度平均450.8°,范围270°~720°。15例(15/17)行睾丸切除。术后随访1年,患儿术后切口均无出血或感染,无睾丸扭转复发,手术对侧睾丸无异常。2例保留患侧睾丸者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均提示患侧睾丸已萎缩。结论NTT临床少见且缺乏特异性表现,失睾率极高。当新生儿出现阴囊肿大、颜色改变等异常不排除睾丸扭转时,需及早手术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睾丸扭转 睾丸切除 手术探查
原文传递
微创小切口治疗婴幼儿肾积水后再手术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晓峰 伏雯 +5 位作者 贾炜 张丽瑜 李忠民 赵彰 胡金华 刘国昌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腰背部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后再手术方法的局限性及适应证。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泌尿外科共收治492例婴幼儿,均采用腰背部微创小切口为入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 目的探讨腰背部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后再手术方法的局限性及适应证。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泌尿外科共收治492例婴幼儿,均采用腰背部微创小切口为入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性肾积水,手术3~6个月后出现肾积水进行性加重、需要二次手术5例;同期收治外院采用同种手术方法的患儿,术后再次出现积水进行性加重,来我院再次手术13例,共18例。18例患儿均行开腹再次肾盂成形术。结果18例患儿行肾造瘘1个月后,其中7例再行顺行肾、输尿管造影,11例同时行经肾造瘘管和经膀胱镜逆行输尿管置管造影。肾盂明显扩张、肾盏球形、皮质变薄10例,肾盂明显扩张、肾盏完全失去形态与肾盂近似同一个扩张单元、皮质菲薄8例。X线片显示18例肾造瘘者均显示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其中11例行逆行置管者,7例不能插入肾盂,造影显示输尿管上段梗阻,4例插入肾盂者显示输尿管上段位于肾脏后方,插管退至输尿管中段造影显示造影剂不能进入肾盂。术中见,输尿管位于肾盂后方4例,肾盂输尿管吻合口位于肾盂中上部4例,输尿管上段周围瘢痕压迫7例,迷走血管压迫3例。术后前半年每2个月复查一次,后半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术后1年行MR和/或CT检查,与术前相对照,所有病例积水均明显改善或稳定。结论微创小切口入路治疗婴幼儿UPJO需要明确指征,对于极重度积水、狭窄段长、多段狭窄或合并肾输尿管其他畸形者,应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积水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 再手术
原文传递
膀胱外翻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付凯 徐宏文 +2 位作者 贾炜 伏雯 刘国昌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0-51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膀胱外翻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于2011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膀胱外翻患儿9例,对其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等方面作简要评述。男5例,女4例。4例患儿表现为隐型膀胱外翻,其余5例...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膀胱外翻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于2011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膀胱外翻患儿9例,对其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等方面作简要评述。男5例,女4例。4例患儿表现为隐型膀胱外翻,其余5例表现为完全型膀胱外翻,大多不同程度伴发肛肠、脊柱、神经、泌尿等系统的畸形。9例患儿均行手术矫治。4例隐型膀胱患儿临床表现相对简单,均一期修复外翻畸形;另5例完全型膀胱外翻患儿采用现代分期性膀胱外翻修复术(modern staged repair of exstrophy,MSRE)分期矫治。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5例完全型膀胱外翻患儿中1例患儿在一期膀胱、腹壁闭合手术后失访。1例患儿先后完成膀胱、腹壁闭合、膀胱扩容、膀胱颈重建、输尿管再植及尿流改道术,改道术后予间歇性清洁导尿排尿;其余3例患儿目前已完成第一期膀胱、腹壁闭合术,术后仍有尿失禁,等待进一步手术治疗。其余4例隐性膀胱外翻患儿均一期完成修复手术。结论膀胱外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针对不同患儿往往需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现代分期性膀胱外翻修复术的应用提升了膀胱外翻的手术效果,改善了膀胱外翻患儿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外翻 修复 泌尿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