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醉重症监护病房是麻醉医生提供围术期连续性诊疗服务的重要平台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柳妹 宋兴荣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1062-1065,共4页
目前麻醉医生受传统麻醉工作的影响,绝大部分只关注患者术前、尤其手术中病情变化,极少关注术后患者病情的变化,使得麻醉医生对围术期患者病情的临床思维模式是不连续、不完整的。麻醉重症监护病房(AICU)是由麻醉医生负责对术后存在高... 目前麻醉医生受传统麻醉工作的影响,绝大部分只关注患者术前、尤其手术中病情变化,极少关注术后患者病情的变化,使得麻醉医生对围术期患者病情的临床思维模式是不连续、不完整的。麻醉重症监护病房(AICU)是由麻醉医生负责对术后存在高危因素患者进行统一治疗管理的单元,因此AICU是麻醉医生参与术后管理患者一个重要桥梁。AICU的建立锻炼了麻醉医生临床思维的连续性,使麻醉医生完成一个闭环式的围术期管理。本文通过分析麻醉医生思维模式不连续不完整的主要原因,总结AICU在儿科术后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优势,希望为患者提供更完善的围术期连续性诊疗服务,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重症监护病房 临床思维 连续性诊疗服务 围术期医学
下载PDF
儿童脑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娜 魏伟 +3 位作者 许新科 陈程 孙贵芳 谭永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8期1099-1103,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脑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探究其对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择期行脑肿瘤切除术29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2例,根据术中失血量(BL)占估计血容量(EBV... 目的分析儿童脑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探究其对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择期行脑肿瘤切除术29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2例,根据术中失血量(BL)占估计血容量(EBV)的比值(BL/EBV),分为小量出血组(BL/EBV≤0.5)和大量出血组(BL/EBV>0.5),比较患儿相关指标,分析大出血对术后恢复的影响,并对大出血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术中大量出血组91例,小量出血组199例,大出血率为31.38%。体质量是术中大出血的保护因素(OR=0.786,P=0.011)、肿瘤最大径是术中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06,P<0.001)。大量出血组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小量出血组,术后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也明显延长(均P<0.05)。结论脑肿瘤切除术儿童术前体质量、肿瘤最大径是术中大出血的影响因素,且术中大出血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肿瘤 出血 影响因素 预后
下载PDF
麻醉重症监护病房非心脏手术患儿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柳妹 王怀贞 +1 位作者 赵天云 宋兴荣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1085-1089,共5页
目的 分析麻醉重症监护病房(AICU)非心脏手术患儿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手术后入住AICU的患者数据。采集指标包括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诊断、术前血红蛋白、白蛋白及总蛋白等)、术中资料(如手术名称、术中... 目的 分析麻醉重症监护病房(AICU)非心脏手术患儿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手术后入住AICU的患者数据。采集指标包括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诊断、术前血红蛋白、白蛋白及总蛋白等)、术中资料(如手术名称、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总量、输注血制品种类及数量)和术后资料(如术后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根据术后第一次白蛋白值分为术后低蛋白血症组(观察组)和术后无低蛋白血症组(对照组),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低白蛋白血症(≤30 g/L)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低白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患儿共544例,年龄从1 d至14岁5个月,中位数年龄13.19个月,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为17.3%(94/544)。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术前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该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术中输红细胞量更大、输液总量更多、输液速度更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输液速度(OR=1.037,95%CI1.004~1.072,P=0.029)以及手术种类中的肠道手术(OR=4.854,95%CI 1.076~21.898,P=0.040)、胸科手术(OR=10.548,95%CI 2.757~40.35,P<0.001)、眼科手术(OR=7.825,95%CI 1.89~32.395,P=0.005)都与术后低蛋白血症发生风险增加相关,而术前血红蛋白量(OR=0.976,95%CI 0.961~0.992,P=0.004)和白蛋白含量(OR=0.827,95%CI 0.776~0.882,P<0.001)越高则与术后低蛋白血症风险降低相关。结论 低蛋白血症是小儿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多因素分析显示肠道手术、胸科手术、眼科手术及术中输液速度会增加其发生风险,而术前高血红蛋白和高白蛋白血症与其发生风险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重症监护病房 非心脏手术患儿 低蛋白血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回收式自体输血联合白细胞滤器在小儿脑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娜 魏伟 +3 位作者 许新科 陈程 谢观土 徐颖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73-878,共6页
目的 分析脑肿瘤切除术患儿术中回收自体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含量及回收式自体输血对预后的影响,评估回收式自体输血联合白细胞滤器在小儿脑肿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检测术中回收自体血的脑肿瘤患儿手术前后颈内静脉、储血罐内、... 目的 分析脑肿瘤切除术患儿术中回收自体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含量及回收式自体输血对预后的影响,评估回收式自体输血联合白细胞滤器在小儿脑肿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检测术中回收自体血的脑肿瘤患儿手术前后颈内静脉、储血罐内、白细胞滤器滤过后血液中CTC的含量。并比较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组患儿术中出血量、输血量的情况和预后指标。结果 与术前颈内静脉血液比较,储血罐内、白细胞滤器滤过后及术后颈内静脉血液中CTC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异体输血组比较,自体输血组手术及麻醉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P <0.05),但两组术中异体红细胞、血浆和冷沉淀输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通过回收技术及白细胞滤器处理的自体血中CTC数量不会增加,在小儿脑肿瘤切除术中应用自体血回收联合白细胞滤器技术对术后肿瘤复发率及预后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肿瘤 自体血回收 白细胞滤器 预后
下载PDF
Pierre Robin序列征婴儿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声门暴露分级的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徐颖怡 张娜 +4 位作者 邱倩琪 毛喆 梁宇峰 区信栩 谭永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09-913,共5页
目的分析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声门暴露分级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16-2019年在我院全麻下行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的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95例,比较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前后Cormack-Lehane分级结果及上气道各CT... 目的分析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声门暴露分级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16-2019年在我院全麻下行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的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95例,比较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前后Cormack-Lehane分级结果及上气道各CT指标测量值的差异。并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CT测量指标与Cormack-Lehane分级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下颌骨牵引成骨术术前相比,术后患儿Cormack-Lehane评分与声门暴露困难发生率降低(P<0.05),D1、D2、D3、D4、D5、D6、D7、D8、D9、D10、D11长度均增加(P<0.05);角1、角2和角5增大;角3、角4和角6均减小(P<0.05);会厌尖端的气道截面积及腭咽腔容积增加(P<0.05),并与Cormack-Lehane分级呈负相关。结论随着气道截面积及腭咽腔容积增加,Pierre Robin序列征婴儿下颌牵张成骨术后声门暴露分级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rre Robin序列征 下颌骨牵引成骨 上气道形态 声门暴露
下载PDF
超声显像技术观察小儿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解剖关系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黄应思 刘洋 +3 位作者 徐海平 杨利 冯龙 袁维秀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1-415,共5页
背景小儿头大、颈短、胸锁乳突肌显露不明显,传统盲穿法失败概率高,超声显像技术可无创显露目标血管图像,为小儿颈内静脉穿刺提供参考。目的 通过超声显像技术观察小儿右侧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不同平面的解剖结构关系。方法 2020年4-7月... 背景小儿头大、颈短、胸锁乳突肌显露不明显,传统盲穿法失败概率高,超声显像技术可无创显露目标血管图像,为小儿颈内静脉穿刺提供参考。目的 通过超声显像技术观察小儿右侧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不同平面的解剖结构关系。方法 2020年4-7月选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及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4个月~11岁择期手术的患儿125例,男患儿82例,女患儿43例。将患儿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儿童组和学龄儿童组,扫描每组患儿右侧甲状软骨上缘水平(upper border of the thyroid cartilage,TC)、环状软骨水平(cricoid cartilage,CC)和第二气管环水平(second tracheal ring,ST)3个横截面。分别测量不同年龄组患儿不同平面的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的横径、前后径、横截面积、两者的重叠率、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夹角,记录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异情况。结果 幼儿组、学龄前儿童组,重叠距离:第二气管环水平>环状软骨水平>甲状软骨上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率:第二气管环水平>环状软骨水平>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组、学龄儿童组,不同解剖平面重叠情况与颈内静脉变异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不同解剖平面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相互关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显像技术提示1~6岁儿童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动静脉重叠率及重叠距离最低,可优先选择该处作为临床颈内静脉穿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小儿 颈内静脉 颈总动脉 穿刺
下载PDF
硬膜外间歇脉冲泵注技术用于全产程分娩镇痛对产妇体温及分娩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程秋菊 李煜 +2 位作者 赖国忠 卢荔婕 田航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1284-1287,共4页
目的探索硬膜外间歇脉冲泵注技术用于全产程分娩镇痛对产妇体温及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要求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初产妇320例,宫口扩张1~3 cm,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间歇脉冲泵注组(I组)和连续硬膜外输注... 目的探索硬膜外间歇脉冲泵注技术用于全产程分娩镇痛对产妇体温及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要求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初产妇320例,宫口扩张1~3 cm,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间歇脉冲泵注组(I组)和连续硬膜外输注组(C组),每组160例。I组直接开始硬膜外间歇脉冲泵注模式,负荷量(即脉冲量)12 mL,1个脉冲/h,自控(Bolus)量8 mL,锁定时间30 min,极限量40 mL/h。C组给予负荷量后立即开始连续硬膜外输注(CEI)模式,背景剂量12 mL/h,Bolus量8 mL,锁定时间30 min。两组镇痛泵中均使用0.0625%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共计240 mL。记录硬膜外镇痛前、镇痛后(1~7 h)每小时、分娩时、分娩后1 h产妇的鼓膜体温及VAS评分,采用改良Bromage法评价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同时记录产程时间、镇痛时间、罗哌卡因总量、舒芬太尼总量、缩宫素使用情况、产妇满意度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与镇痛前相比,镇痛后4~7 h、分娩时、分娩后1 h两组产妇鼓膜体温明显升高(P<0.05);镇痛后3~7 h I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且产间发热发生率较低(P<0.05)。与C组比较,I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率、器械辅助分娩率及剖宫产率及缩宫素的使用率均显著降低(P<0.01),罗哌卡因用量、舒芬太尼用量、需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产妇数及每例产妇PCEA次数明显减少(P<0.01),产妇的满意度更高(P<0.01)。两组产程、镇痛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基本相似(P>0.05)。结论硬膜外间歇脉冲泵注技术用于产妇全产程自控硬膜外镇痛安全有效,对产妇体温及胎儿影响小,产妇满意度高,值得临床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 间歇脉冲泵 分娩镇痛 体温
下载PDF
婴幼儿颅内肿瘤术中大出血风险评分模型的建立
8
作者 刘建华 张娜 +3 位作者 徐颖怡 魏伟 陈程 谭永红 《新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575-581,共7页
目的分析婴幼儿颅内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影响因素,建立大出血风险评分模型。方法收集278例择期行颅内肿瘤切除手术的患儿,根据术中失血量(BL)与估计血容量(EBV)的比值(BL/EBV),分为中小出血组(BL/EBV≤0.5)和大出血组(BL/EBV>0.5),... 目的分析婴幼儿颅内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影响因素,建立大出血风险评分模型。方法收集278例择期行颅内肿瘤切除手术的患儿,根据术中失血量(BL)与估计血容量(EBV)的比值(BL/EBV),分为中小出血组(BL/EBV≤0.5)和大出血组(BL/EBV>0.5),统计相关临床资料及出血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构建大出血风险评分模型。选取45例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患儿,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性能。结果中小出血组患儿183例,大出血组患儿95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体质量≥12 kg、肿瘤直径≥4.5 cm,手术时间≥5 h(P均<0.05)。设定肿瘤直径≥4.5 cm分值为5分,手术时间≥5 h为2分,计算患儿的总分值即为大出血风险评分,该模型在回顾性人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8。根据ROC曲线确定5分为是否大出血的临界值,灵敏度为66.8%,特异度为81.3%,准确率为71.0%;在前瞻性人群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8.6%、88.9%、87.0%。结论颅内肿瘤切除术婴幼儿肿瘤直径≥4.5 cm、手术时间≥5 h是导致术中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大出血风险评分模型对婴幼儿颅内肿瘤术中大出血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手术 大出血 影响因素 模型
下载PDF
不同术前禁水时间在小儿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郭小花 陈茜 +5 位作者 赵晴 范艳婷 王会 潘永英 王怀贞 宋兴荣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841-844,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术前禁水时间对日间手术患儿的影响,为优化小儿术前禁饮时间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选择90例全身麻醉下行非胃肠道日间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禁水1 h组(n=45)和禁水2 h组(n=45)。采用床旁胃部超声技术观察并记录最后一次的饮... 目的观察不同术前禁水时间对日间手术患儿的影响,为优化小儿术前禁饮时间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选择90例全身麻醉下行非胃肠道日间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禁水1 h组(n=45)和禁水2 h组(n=45)。采用床旁胃部超声技术观察并记录最后一次的饮水后胃排空的时间、记录最后一次饮水1 h后胃未排空的例数、记录麻醉诱导前患儿胃窦Perlas分级和右侧卧位的胃窦横截面积;记录麻醉门诊术前评估时(T1)、日间手术等候区时(T2)、与父母分离进入手术室时(T3)、麻醉诱导时(T4)患者的改良耶鲁焦虑量表(mYPAS)评分;记录家属对术前等候舒适性的满意度评分(Likert量表)。结果两组患儿饮水1 h后胃均排空,禁水1 h组胃排空时间为(36.2±6.8)min,禁水2 h组胃排空时间为(34.4±7.8)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前两组患儿的Perlas分级、右侧卧位的胃窦横截面积(RC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禁水2 h组T2、T3、T4时点mYPAS评分较禁水1 h组显著升高(P<0.05);禁水1 h组患者家属对术前等候舒适性的满意度评分高于禁水2 h组(P<0.05)。结论胃部超声评估执行术前禁水1 h方案是安全可行的,且有利于改善学龄前日间手术患儿术前焦虑,提高患者家属等候的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部超声 胃排空时间 胃窦Perlas分级 胃窦横截面积 改良耶鲁焦虑量表(mYPAS)评分
下载PDF
意识指数对经鼻右美托咪定在婴幼儿超声心动图镇静深度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黄雅莹 罗昊 +3 位作者 黄俊祥 宋兴荣 谭永红 李碧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意识指数(index of consciousness,IoC)对不同剂量经鼻给予右美托咪定在婴幼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中镇静深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门诊镇静下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54例,分别经鼻给予右美托咪定3μg/kg(A... 目的探讨意识指数(index of consciousness,IoC)对不同剂量经鼻给予右美托咪定在婴幼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中镇静深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门诊镇静下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54例,分别经鼻给予右美托咪定3μg/kg(A组)和4μg/kg(B组)。并监测镇静前(T_(0))、检查前(T_(1))、检查中(T_(2))、检查后(T_(3))、及出室时(T_(4))IoC值。利用相关性分析及绘制ROC曲线的方式分析IoC、镇静评分、体动评分及行为评分对镇静深度的预测价值,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与A组比较,B组镇静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且B组T_(1)、T_(2)、T_(3)时间点的IoC值显著降低(P<0.05)。IoC值与镇静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92,P<0.01),与行为评分呈正相关(r=0.429,P<0.01)。ROC分析显示,相较于其他监测指标,IoC对镇静深度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结论与镇静评分、行为评分相比,IoC对婴幼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镇静深度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指数 婴幼儿 右美托咪定 镇静深度
下载PDF
Pierre Robin序列征婴儿撤机后低氧血症预测评分系统的建立和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娜 毛喆 +3 位作者 崔颖秋 徐颖怡 张欢欢 谭永红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180-1184,共5页
目的建立Pierre Robin序列征婴儿撤机后低氧血症的预测评分系统,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择期全麻下行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的148例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撤... 目的建立Pierre Robin序列征婴儿撤机后低氧血症的预测评分系统,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择期全麻下行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的148例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撤离呼吸机后是否出现低氧血症分为低氧组和非低氧组。随机抽取2/3研究对象作为建模人群(n=100),其余作为验证人群(n=48)。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与低氧血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根据模型中各变量的β值赋予分值,建立撤机后低氧血症评分系统,通过验证人群进行评分系统的内部验证。选取2019年7至11月期间在本院行下颌骨牵引成骨术患儿26例,前瞻性地评价评分系统的临床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手术时年龄、撤机时肺部感染和撤机时牵引装置牵引长度<5 mm为撤机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848,并据此建立评分系统。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最佳临界值为53分,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8.6%(11/14)、86.1%(74/86)、85.0%(85/100)。评分系统在回顾性验证人群中的预测效能与建模人群中的结果相似。前瞻性分析中,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0.0%(5/6)、95.0%(20/21)、96.1%(25/26)。结论建立的评分系统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撤机后低氧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rre Robin综合征 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呼吸 人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