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足底压力测试系统的常用步态分析指标 被引量:16
1
作者 潘永雄 陈锦 +2 位作者 王大伟 刘海全 陈超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9期1267-1269,共3页
搜索近年来有关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常用步态分析指标的文献,排除无关文献,归纳近年来进行步态分析时常用的足底压力指标。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在步态分析领域使用较多,但目前国内外对于步态分析尚无统一评价标准。应充分收集不同人群的步态数... 搜索近年来有关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常用步态分析指标的文献,排除无关文献,归纳近年来进行步态分析时常用的足底压力指标。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在步态分析领域使用较多,但目前国内外对于步态分析尚无统一评价标准。应充分收集不同人群的步态数据,建立属于不同地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的步态数据库,最后再综合、归纳出不同人群的步态分析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 足底压力测试 评价指标 统一标准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潘永雄 洪劲松 +2 位作者 潘长卿 李中万 杨仲 《中国医药》 2011年第3期325-327,共3页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9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和三维重建检查判断踝关节损伤情况,并据此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术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并采用改良B...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9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和三维重建检查判断踝关节损伤情况,并据此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术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并采用改良Baird-Jackson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疗效为优者64例(66.0%),良22例(22.7%),可6例(6.2%),差5例(5.2%),优良率为88.7%.术后2例患者出现伤口周围皮肤坏死,无患者发生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术后6个月8例患者行走时仍有小腿酸胀和踝部不适感,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中1例发生轻度骨性关节炎.结论 术前合理的处理以及正确的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完美的复位和稳定的内固定,术后指导患者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可使踝关节骨折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踝关节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中国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术后康复专家共识 被引量:27
3
作者 施忠民 陈城 +30 位作者 马燕红 姜迎萍 郭秦炜 华英汇 魏世隽 桂鉴超 朱永展 杨云峰 王旭 张晖 陈凯 洪建军 曾宪铁 史冬泉 黄崇侠 刘国辉 陶旭 高鹏 苏佳灿 洪劲松 江少华 徐海林 武勇 马昕 胡跃林 王正义 徐向阳 张建中 俞光荣 唐康来 姜保国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747-753,共7页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部分踝关节扭伤患者会发展到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阶段,往往需要手术治疗。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术后康复方案进行全面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疗效。为了规范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术后康复,以循证...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部分踝关节扭伤患者会发展到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阶段,往往需要手术治疗。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术后康复方案进行全面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疗效。为了规范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术后康复,以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编制本专家共识,供全国骨科医师、康复医师和治疗师、护理人员等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宣教、软组织肿胀处理、疼痛管理、支具保护和负重训练、肌力训练、本体感觉和平衡觉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松动训练、基本功能恢复训练和运动专项训练、出院随访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康复 术后
下载PDF
复杂中足损伤分型治疗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洪劲松 付小勇 +1 位作者 孙占东 潘永雄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2年第4期320-324,共5页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能量损伤日渐增多,复杂中足损伤在临床并不鲜见。由于损伤涉及多个中足解剖结构,目前的治疗依然棘手。目的:回顾分析复杂中足损伤的三柱辅助关节分区的临床分型治疗,评价其临床分型与疗效关系并总结治疗要点。方...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能量损伤日渐增多,复杂中足损伤在临床并不鲜见。由于损伤涉及多个中足解剖结构,目前的治疗依然棘手。目的:回顾分析复杂中足损伤的三柱辅助关节分区的临床分型治疗,评价其临床分型与疗效关系并总结治疗要点。方法: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手术治疗复杂中足损伤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1~59岁,平均32.5岁。均为闭合性损伤。按照三柱分型进行治疗,并区分损伤累及的跖跗关节、跗中关节、跗横关节,术后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并采用AOFAS中足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2个月。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也未发生接骨板螺钉松动、脱出、断裂及异物反应等与内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术后6个月,2例患者行走时仍有足部不适感,1例发生轻度创伤性关节炎,长时间行走疼痛。根据AOFAS评分标准:优11例,良6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85%。结论:三柱辅助关节分区分型方法可以有效指导复杂中足损伤的临床治疗,术中依次重建固定内侧柱、中间柱及外侧柱,并分别处理跖跗关节、跗中关节及跗横关节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足损伤 内固定治疗 AOFAS评分 疗效
下载PDF
AO-B型踝关节骨折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3
5
作者 洪劲松 付小勇 潘永雄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5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AO-B型踝关节骨折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AO-B型踝关节骨折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42例,其中三踝骨折30例,外后踝骨折伴有三角韧带断裂6例,单纯内外踝骨折6例。...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AO-B型踝关节骨折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AO-B型踝关节骨折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42例,其中三踝骨折30例,外后踝骨折伴有三角韧带断裂6例,单纯内外踝骨折6例。术中为先行外踝、后踝内固定,再行内踝内固定或内侧三角韧带修复,最后行下胫腓联合内固定。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4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4.3±0.5)个月(10-2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其中伤口延迟愈合1例,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及坏死。术后6、12个月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87.1±2.16)分、(93.4±2.31)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优26例(65.0%),良10例(25.0%),可6例(10.0%),优良率为90.0%。结论对于AO-B型踝关节骨折,术前及术中准确判断是否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并对其进行解剖复位及可靠内固定,可重建踝穴稳定性,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 诊断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付小勇 洪劲松 +3 位作者 杨勤梦 潘永雄 林国杰 杨晓国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市正骨医院2016年10月—2020年10月采用INBONEⅡ全踝关节置换术患者10例,其中原发性踝关节炎6例,创伤性踝关节炎4例。术中联合距下关节融合1例,踝关节外侧韧带修... 目的探讨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市正骨医院2016年10月—2020年10月采用INBONEⅡ全踝关节置换术患者10例,其中原发性踝关节炎6例,创伤性踝关节炎4例。术中联合距下关节融合1例,踝关节外侧韧带修复3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10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1~16个月,平均(13.3±0.5)个月。术中出现内踝骨折1例,伤口延迟愈合1例,经换药后愈合,无伤口感染及坏死。术后随访无假体松动或下沉。患者末次随访AOFAS评分为(84.10±2.33)分,与术前(40.10±5.12)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23±0.60)分,与术前(7.13±0.56)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踝关节ROM为(40.1°±8.7°),与术前(30.2°±5.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NBONEⅡ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具有缓解疼痛及改善踝关节功能的优点,且短期随访疗效满意,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踝关节炎 关节置换 疗效
下载PDF
Colles骨折非手术治疗前后X线参数间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潘永雄 杨仲 +1 位作者 洪劲松 潘长卿 《疑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620-622,F0003,共4页
目的定量分析Colles骨折非手术治疗早期与后期X线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标准手法复位固定的Colles骨折患者128例,精确测量并记录复位前、复位后即刻及5周后X线片上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各参数数据。应用双变量回归与相关分析X线... 目的定量分析Colles骨折非手术治疗早期与后期X线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标准手法复位固定的Colles骨折患者128例,精确测量并记录复位前、复位后即刻及5周后X线片上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各参数数据。应用双变量回归与相关分析X线测量结果。结果复位即刻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较复位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位后即刻掌倾角、尺偏角与复位5周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在复位后即刻与5周后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分别为0.799、0.747、0.726),以回归方程可以预测骨折后期的X线检查结果。结论 Colles骨折复位后即刻的X线检查对非手术治疗后期结果及预后有预测价值,整复后即可判断是否进一步非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S骨折 非手术治疗 X线参数 相关关系 预测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在拇外翻畸形微创截骨术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勤梦 付小勇 +1 位作者 林国杰 洪劲松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9期836-842,共7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拇外翻畸形微创截骨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1例拇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使用螺钉不同分为可吸收螺钉组(17例)和钛合金空心螺钉组(14例)。其中可吸收螺钉组男1例,女1...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拇外翻畸形微创截骨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1例拇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使用螺钉不同分为可吸收螺钉组(17例)和钛合金空心螺钉组(14例)。其中可吸收螺钉组男1例,女16例;年龄32~72(54.53±12.12)岁;左侧6例,双侧5例,右侧6例;轻度1例,中度11例,重度5例;采用拇外翻微创截骨术+可吸收螺钉固定进行治疗。钛合金空心螺钉组男2例,女12例;年龄18~71(47.57±15.68)岁;左侧4例,双侧4例,右侧6例;轻度1例,中度9例,重度4例;采用拇外翻微创截骨术+钛合金空心螺钉固定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2个月在足负重位X线片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和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变化情况,并比较术前和术后12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拇趾关节评分系统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 :3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20(16.61±2.47)个月;可吸收钉组随访时间14~20(16.88±2.80)个月,钛合金空心钉组随访时间13~19 (16.29±2.05)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收螺钉组1例出现术口周围出现麻木;钛合金空心钉组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术口周围麻木症状1例,内固定物刺激皮肤症状1例,复发1例;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1,P=0.199)。两组术前和术后12个月HVA、I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拇外翻微创截骨后使用钛合金空心螺钉进行固定相比,使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在影像学评价和功能评价上可以达到与钛合金空心螺钉固定水平相当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可吸收性植入物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下载PDF
改良Ludloff截骨术治疗重度拇外翻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中万 潘永雄 +2 位作者 付小勇 洪劲松 杨仲 《中国医药》 2011年第4期447-449,共3页
目的 探讨改良Ludloff截骨术治疗的重度拇外翻的中期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应用改良Ludloff截骨结合远端软组织手术治疗重度拇外翻患者25例(30足),其中4足加行Reverdin手术,3足加行Akin手术.患者均行患足负重位X线片并... 目的 探讨改良Ludloff截骨术治疗的重度拇外翻的中期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应用改良Ludloff截骨结合远端软组织手术治疗重度拇外翻患者25例(30足),其中4足加行Reverdin手术,3足加行Akin手术.患者均行患足负重位X线片并测量拇外翻角,随访24~35个月,平均28.3个月,按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25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术后无不愈合及畸形愈合,1例老年患者延迟愈合,伤口无感染.Maryland拇趾评分标准:优(90~100分)19足(63.3%),良(80~89分)8足(26.7%),可(70~79分)3足(10.0%),优良率90.0%.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Ludloff截骨术具有愈合快、跖骨短缩少、纠正畸形能力强的优点,可以明显减轻前足的疼痛,恢复足部的功能,是治疗合并第1跖骨内翻特别是重度拇外翻的较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拇外翻 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单根弹性髓内针治疗跖骨颈骨折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中万 付小勇 潘永雄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5期529-529,共1页
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们采用单根钛制弹性髓内针治疗10例跖骨颈骨折患者,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关键词 跖骨颈骨折 弹性髓内针 骨折固定术 髓内
下载PDF
经皮小切口微创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洪劲松 付小勇 杨仲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小切口微创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广州市正骨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36例(36足)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28-45岁,平均年龄(33.5±2.1... 目的探讨经皮小切口微创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广州市正骨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36例(36足)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28-45岁,平均年龄(33.5±2.1)岁;左侧24例,右侧12例。致伤原因:运动损伤32例,高处坠落伤1例,局部暴力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示跟腱完全断裂,断端距跟骨止点3-7 cm,平均(4.1±0.6)cm。受伤距手术时间1-7天,平均(4.5±0.7)天。术中采用小切口经皮行Krackow编织缝合法修复断裂跟腱。采用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2.3±0.4)个月。术后切口延迟愈合1例,无切口感染,腓肠神经损伤及跟腱再断裂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患者步态正常,提踵有力,重返工作时间为6-10周,平均(8.3±0.4)周。MRI复查显示跟腱愈合,恢复连续性。依据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30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经皮小切口微创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具有创伤小、再断裂低等优点,并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临床效果满意。本研究为经皮小切口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提供了有效临床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合跟腱断裂 经皮小切口 微创技术
下载PDF
关节镜下清理配合射频消融术治疗Haglund病的疗效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博源 潘永雄 +4 位作者 洪劲松 林国杰 孙占东 李中万 杨晓国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9-17,共9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配合射频消融术微创治疗Haglund病的早、中期临床效果。方法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切开清理术治疗共9例;B组采用关节镜清理配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共10例。两组在治疗6个月后,采用VAS疼痛评分、Maryland足部评...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配合射频消融术微创治疗Haglund病的早、中期临床效果。方法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切开清理术治疗共9例;B组采用关节镜清理配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共10例。两组在治疗6个月后,采用VAS疼痛评分、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AOFAS后足评分标准、SF-36评分对患者的疼痛、足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并采用步态分析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步态改变进行客观评价。结果 19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1-101周,平均60.3周。两组术后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OFAS评分、ML足部评分、SF-36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步态分析各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术和关节镜清理配合射频消融术均可有效缓解足部疼痛,提高术后足部功能评分,改善步态及患者生活质量。B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手术切口小,患者满意度较高。两组术式在客观上其实都能纠正患者步态异常,对于Haglund病的处理皆合适,但远期疗效尚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glund病 切开手术 关节镜术 步态分析
下载PDF
Ludloff截骨术治疗■外翻的三维数字模型研究
13
作者 李中万 洪劲松 +4 位作者 杨勤梦 姚丽云 杨广钢 付小勇 潘永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建立[足母]外翻足三维数字模型,通过模拟Ludloff截骨手术,比较术前术后各项参数的变化,预测术后疗效及并发症,为临床进行[足母]外翻Ludloff截骨术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尽可能降低手术风险,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调查11... 目的建立[足母]外翻足三维数字模型,通过模拟Ludloff截骨手术,比较术前术后各项参数的变化,预测术后疗效及并发症,为临床进行[足母]外翻Ludloff截骨术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尽可能降低手术风险,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调查11例(13足)在本院足踝外科治疗的[足母]外翻患者,模拟手术前后对三维重建模型进行[足母]外翻角(HVA)、第1~2跖间角(IMAⅠ~Ⅱ)、第1跖骨长度、第2跖骨相对长度、第1~5跖间角(IMAⅠ~Ⅴ)等数值测量记录,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拟截骨术前后HVA分别为(35.62±6.54)°,(11.43±3.24)°;IMAI~Ⅱ分别为(16.43±2.41)°,(9.12±3.18)°;第1跖骨长度分别为(63.58±4.17)mm,(59.87±3.83)mm;第2跖骨相对长度分别为(93.74±6.02)°,(86.85±5.36)°;IMAⅠ~Ⅴ分别为(29.68±3.65)°,(19.45±2.46)°。模拟手术前后上述对应指标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三维数字模型技术对[足母]外翻患者进行模拟Ludloff截骨术及测量相关参数,是一种可以评估Ludloff截骨效果的数字化技术,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dloff截骨术 [足母]外翻 三维数字模型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专科护理治疗距骨骨折36例疗效观察
14
作者 林健兴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专科护理治疗距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广州市正骨医院治疗的距骨骨折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8例,两组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围手术...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专科护理治疗距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广州市正骨医院治疗的距骨骨折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8例,两组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围手术期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专科护理干预。采用AOF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标准及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共有33例患者获得随访,对照组16例,观察组17例。随访时间13~2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3±0.4)个月。依据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对照组优7足(43.7%)、良5足(31.30%)、可4足(25.0%),优良率75.0%;观察组优10足(58.8%)、良5足(29.4%)、可2足(11.8%),优良率8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1.1%和9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护理能提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并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专科护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处理思考 被引量:8
15
作者 洪劲松 杨勤梦 付小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9期2251-2253,共3页
下胫腓联合损伤是踝关节骨折常见的伴随伤情,目前学界对于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疗存在的部分问题仍有一定的争议,如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判定、下胫腓联合复位及复位不良的问题、下胫腓螺钉固定的问题等。本文根据目前的文献报道... 下胫腓联合损伤是踝关节骨折常见的伴随伤情,目前学界对于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疗存在的部分问题仍有一定的争议,如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判定、下胫腓联合复位及复位不良的问题、下胫腓螺钉固定的问题等。本文根据目前的文献报道结合本研究团队对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经验及思考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为同道对于下胫腓联合损伤的问题带来些许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
原文传递
经跗骨窦切口与经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在内侧壁与跟骨力线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潘永雄 洪劲松 +1 位作者 付小勇 杨勤梦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95-1100,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经跗骨窦切口与经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在内侧相对显露盲区方面的复位质量、跟骨力线及相关疗效,观察经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市正骨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52例跟骨骨... 目的通过比较经跗骨窦切口与经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在内侧相对显露盲区方面的复位质量、跟骨力线及相关疗效,观察经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市正骨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52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28~46岁,平均40.4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经跗骨窦切口治疗(跗骨窦切口组,26例)和经外侧L型切口治疗(外侧L型切口组,26例)。手术前、后摄跟骨轴位X线片并测量跟骨内翻角,比较术后跟骨内翻角纠正的度数,评估内侧壁的复位质量,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跗骨窦切口组和外侧L型切口组患者的术后跟骨内翻角分别为7.41°±5.17°和8.01°±5.33°,跟骨内翻纠正程度分别为6.60°±6.23°和8.57°±6.64°,跟骨内侧壁复位良好率分别为42.3%(11/26)和53.8%(14/26),AOFAS的踝-后足评分分别为(89.5±7.0)分和(86.2±8.2)分,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型切口在内侧壁复位质量、术后跟骨内翻角、跟骨内翻纠正幅度等方面无差异,跗骨窦切口可以作为治疗跟骨骨折的切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切口
原文传递
Lisfranc损伤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后跖跗关节症状性骨关节炎的观察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李中万 洪劲松 +2 位作者 杨勤梦 付小勇 潘永雄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经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疗效及术后症状性骨关节炎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28例Lisfranc损伤患者资料。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36.1岁(19—54岁);根据Quenu.Kuss分... 目的探讨经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疗效及术后症状性骨关节炎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28例Lisfranc损伤患者资料。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36.1岁(19—54岁);根据Quenu.Kuss分型:A型(同向脱位)5例;B型(单纯脱位)10例,其中Bl型(向内侧脱位)4例,B2型(向外侧脱位)6例;C型(分离脱位)13例,其中c1型(部分脱位)8例,c2型(全部脱位)5例。患者均在伤后2周内接受手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第1—3跖跗关节行螺钉内固定,对第4—5跖跗关节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后8~10周拔出克氏针,拔出后患肢开始负重。术后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中足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26~72个月(平均29.9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平均为2.8分;AOFAS中足评分结果:优1例,良22例,差5例,优良率为82.1%。影像学上中足有退行性改变的有患者20例(71.4%,20/28),其中18例(90.0%)出现症状性骨关节炎。骨折达到解剖复位的患者症状性骨关节炎的发生率(60.9%,14/23)与骨折未达到解剖复位患者(80.0%,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9)。结论采用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损伤可以取得良好疗效,损伤类型及复位质量与症状性关节炎的发生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损伤 骨钉 骨关节炎 切开复位
原文传递
微创内固定与外侧扩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洪劲松 潘永雄 +2 位作者 付小勇 杨仲 李中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64-668,共5页
目的比较腓骨下小切15微创钢板内固定与外侧扩大人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采用微创内固定(微创组)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外侧扩大人路组)治疗的92例SandersIli型跟骨骨折患者资... 目的比较腓骨下小切15微创钢板内固定与外侧扩大人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采用微创内固定(微创组)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外侧扩大人路组)治疗的92例SandersIli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进行配对,共有17对患者纳入。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生活质量评分评价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微创组和外侧扩大人路组患者术后分别获平均14.2、15.3个月随访。微创组与外侧扩大入路组的手术时间平均分别为(84.0±6.1)、(90.8±5.4)min,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平均分别为(97.4±10.6)、(181.2±10.9)mL,SF-36评分平均分别为(60.2±5.9)、(49.8±5.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与外侧扩大入路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分别为(9.5±1.2)、(9.8±1.4)周,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分别为(91.2±6.6)、(88.7±12.3)分,疼痛VAS评分平均分别为(1.8±0.7)、(1.9±0.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1例患者出现跟腱止点疼痛;外侧扩大入路组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术口延迟愈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伤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术口延迟愈合,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00,P=0.223)。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微创内固定在功能评定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
原文传递
距下关节镜联合后侧小切口在跟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苏博源 潘永雄 +1 位作者 洪劲松 杨勤梦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距下关节镜联合后侧小切口与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距下关节镜联合后侧小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正骨医院足踝外科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5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患者男43例,女42... 目的通过比较距下关节镜联合后侧小切口与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距下关节镜联合后侧小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正骨医院足踝外科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5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患者男43例,女42例;年龄32~58岁,平均46.0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距下关节镜联合后侧小切口手术治疗(关节镜组,40例)和经跗骨窦切口治疗(跗骨窦组,4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6~12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关节镜组和跗骨窦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6±2.4)周和(8.9±1.8)周,末次随访时的AOFOS的踝-后足评分分别为(82.5±5.6)分和(85.1±4.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手术时间[(43.6±5.4)min]少于跗骨窦组[(56.5±6.4)min],关节镜组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2.5%(1/40)低于跗骨窦组15.6%(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距下关节镜联合后侧小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作为治疗跟骨骨折的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跟骨 骨折 后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