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父亲生育年龄与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潘宁 林力孜 +3 位作者 王馨 郭翠华 静进 李秀红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63-868,共6页
目的探讨父亲生育年龄与子代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在广州、佛山、北京、武汉、杭州、重庆的6家医院儿童保健科确诊的71例ASD儿童,以及年龄、性别和... 目的探讨父亲生育年龄与子代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在广州、佛山、北京、武汉、杭州、重庆的6家医院儿童保健科确诊的71例ASD儿童,以及年龄、性别和母亲生育年龄与ASD儿童匹配的284例正常发育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信息、母亲孕期及分娩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父亲生育年龄与子代AS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控制社会人口学因素、母亲孕期及分娩相关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大的父亲生育年龄与子代患ASD风险增加显著相关(OR=1.12,95%CI:1.02~1.23,P<0.05)。将父亲生育年龄分组进一步分析,显示父亲生育年龄≥40岁与子代患ASD风险增加显著相关(调整前OR=7.08,95%CI:1.77~28.32,P<0.05;调整后OR=8.50,95%CI:1.71~42.25,P<0.05)。结论父亲生育年龄过大与子代患ASD风险升高显著相关,父亲生育年龄≥40岁为子代患ASD的高危年龄段。[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8):863-8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父亲生育年龄 儿童
下载PDF
儿童体重指数与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古灼和 陈赞雄 +3 位作者 董光辉 曾晓雯 谢彦奇 李青青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对儿童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关联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从2018年7月1日至7日在广东省茂名市共招募87名儿童,平均年龄(11±2)岁。以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发布的儿童体格生长指标百... 目的对儿童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关联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从2018年7月1日至7日在广东省茂名市共招募87名儿童,平均年龄(11±2)岁。以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发布的儿童体格生长指标百分位数参考值为标准,将研究对象分成偏瘦、正常、超重以及肥胖4个组。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粪便样本细菌16S V4~V5区进行碱基测序;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儿童BMI与Chao、Ace、Shannon以及Simpson指数等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BMI每升高1 kg/m^(2),肥胖儿童的Shannon指数降低1.31%(95%CI:-2.31%~-0.25%),Simpson指数上升3.89%(95%CI:1.01%~6.83%);而偏瘦儿童的Ace指数下降4.27%(95%CI:-8.14%~-0.24%)。此外,趋势性检验结果显示,随BMI四分位数的增加,Shannon指数呈下降趋势(P=0.042)。结论儿童BMI与肠道菌群多样性存在关联,且随着BMI的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呈下降趋势。此外,不同体型儿童中BMI与肠道菌群的关联强度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多样性 体重指数 儿童 肥胖
下载PDF
中小学生肥胖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古灼和 谢彦奇 +3 位作者 董光辉 周洋 曾晓文 梁莹巧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肥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4所中小学校中576名肥胖和471名非肥胖学生,利用家长自填式问卷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家庭情况和生活方式等基本信息,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小学生肥胖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肥胖学生...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肥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4所中小学校中576名肥胖和471名非肥胖学生,利用家长自填式问卷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家庭情况和生活方式等基本信息,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小学生肥胖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肥胖学生父母的体质量指数(BMI)均较高(P<0.01),而母亲文化程度较低(P<0.05)。肥胖学生的吃饭时间明显长于正常学生(P<0.01),而蛔虫感染率低于正常学生(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的BMI、蛔虫感染率、吃饭时间、睡眠时间是学生肥胖的危险因素(P<0.01或0.05)。结论父母的BMI、蛔虫感染、吃饭和睡眠时间、家庭干预与中小学生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肥胖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苯和甲苯混合暴露对石化工人血清免疫指标及miRNA-146a,-15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茜 梁博萱 +6 位作者 邓娜 刘学星 邓棋霏 张波 张雪 马小菊 肖勇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64-1567,共4页
目的:探讨石化工人短时间混合暴露低浓度苯系物对免疫效应及相关mi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招募40名石化工人,收集其班前班后血样检测血清IgA、Ig G、IgM,IFN-γ、IL-1β、IL-2、IL-8、TNF-α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NA-146a,-155,并检测工... 目的:探讨石化工人短时间混合暴露低浓度苯系物对免疫效应及相关mi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招募40名石化工人,收集其班前班后血样检测血清IgA、Ig G、IgM,IFN-γ、IL-1β、IL-2、IL-8、TNF-α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NA-146a,-155,并检测工人作业期间个体苯系物水平。结果:根据外暴露检测结果将工人分为苯暴露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苯暴露组甲苯检出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苯暴露组Ig G显著降低(P<0.05);苯和甲苯对IL-1β与TNF-α的下降有交互作用(P<0.05),但不影响miRNA的表达;miRNA-146a和miRNA-155对TNF-α的降低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低浓度苯和甲苯短期混合暴露可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且可能受到细胞因子相关miRNA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石化工人 职业暴露 免疫效应 miRNA-146a miRNA-155
下载PDF
台湾儿童血清全氟化合物与血脂关联的性别差异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朱昱 蔡颖 +6 位作者 曾晓雯 秦小迪 周洋 李梦 袁平 李永凌 董光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208,共7页
目的: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是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领域的全氟化合物,在人体及环境介质中均可检出。近几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儿童PFOS和PFOA的暴露水平与血脂水平具有相关性。本研究拟进一步研究血清全氟化合物水平与儿... 目的: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是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领域的全氟化合物,在人体及环境介质中均可检出。近几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儿童PFOS和PFOA的暴露水平与血脂水平具有相关性。本研究拟进一步研究血清全氟化合物水平与儿童血脂间关联的性别差异。方法:以台湾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清中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脂(TG)等生化指标与PFOS和PFOA血清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表明男生血清PFOS、PFOA水平与血脂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当男生血清中ln-PFOS和ln-PFOA水平每增加1 ng·m L^(-1)时,TC含量分别增高0.51 mg·d L^(-1)(95%CI:0.30~0.72)和6.53 mg·d L^(-1)(95%CI:1.96~11.11),但在女生中则没有观察到血清PFOS和PFOA水平与TC的相关性。趋势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儿童血清中PFOS和PFOA水平的增加,男生和女生血脂的TC、LDL和TG含量呈增高趋势。结论:台湾儿童血清PFOS和PFOA水平与血脂水平存在正相关,且在男生中观察到的效应强于女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 全氟辛酸 儿童 血脂 性别差异
下载PDF
微量全血彗星试验检测电子制造业不同工种人群DNA损伤 被引量:2
6
作者 欧晓燕 刘新霞 +10 位作者 蒋骏 陆垚 赵志强 冯简青 孙易 杨亚蕊 崔栋 陈静莉 申碧羚 邢秀梅 何云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07-210,215,共5页
目的:研究电子行业不同工种职业人群的DNA损伤情况,为确定健康危害预防重点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珠三角某电子厂在职工人563名作为职业接触组,其中铅暴露组(n=167),异丙醇组(n=287),噪声组(n=39),铅+高温组(n=34),异丙醇+高温组(n=36);... 目的:研究电子行业不同工种职业人群的DNA损伤情况,为确定健康危害预防重点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珠三角某电子厂在职工人563名作为职业接触组,其中铅暴露组(n=167),异丙醇组(n=287),噪声组(n=39),铅+高温组(n=34),异丙醇+高温组(n=36);选取就业前体检工人作为对照组(n=90)。采集人体微量外周血进行彗星试验,运用倒置荧光显微镜拍摄彗星图片,并通过CASP彗星分析软件对彗星图片进行分析。结果:铅+高温组工人外周血的核DN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尾DNA含量、尾长和尾矩高于对照组(P<0.05);异丙醇+高温组工人外周血的核DN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尾DNA含量、尾长、彗星全长、尾惯量和尾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所选取的电子行业各工种工人均有明显的DNA损伤情况,尤以异丙醇+高温组工种最为严重,其次是铅+高温组工种,应引起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和厂方的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彗星试验 血液 职业人群 DNA损伤
下载PDF
吸入炭黑气溶胶致小鼠肺和外周血的炎性改变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孟涛 杨墨 +4 位作者 高晔 叶萌 段化伟 戴宇飞 郑玉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636-1643,共8页
目的研究反复吸入炭黑气溶胶致小鼠肺和外周血急性期反应蛋白、炎性细胞因子及免疫细胞的改变,并探讨吸入炭黑后肺和外周血炎性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染毒组将小鼠全身暴露于15.16 mg/m3炭黑气溶胶中6 h/d,分别连续染毒7 d和14 d;恢复组于... 目的研究反复吸入炭黑气溶胶致小鼠肺和外周血急性期反应蛋白、炎性细胞因子及免疫细胞的改变,并探讨吸入炭黑后肺和外周血炎性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染毒组将小鼠全身暴露于15.16 mg/m3炭黑气溶胶中6 h/d,分别连续染毒7 d和14 d;恢复组于染毒14 d后恢复14 d,而对照组给予空气。末次染毒24 h或恢复14 d后,收集血液、肺泡灌洗液、肺组织匀浆后进行急性期蛋白、炎性细胞因子及免疫细胞检测。解剖取肺进行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染毒7、14 d组肺组织匀浆、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CRP、SAA、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泡灌洗液及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单核/巨噬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且这些炎症变化在恢复期并未得到改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组织和外周血的炎性水平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且相关系数r=0.665以上。病理检查可见染毒及恢复组肺组织呈灰黑色,镜下支气管壁及肺泡壁结构紊乱、肺间隔增厚、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和肺间隔可见黑色颗粒和巨噬细胞。电镜结果显示,染毒及恢复组巨噬细胞中可见较多溶酶体,且在溶酶体内存在电子密度与炭黑颗粒一致的黑色颗粒。结论反复吸入15.16 mg/m3炭黑气溶胶造成小鼠肺组织炭黑颗粒沉积和炎性损伤以及循环系统炎症反应,炭黑吸入后小鼠外周血中炎性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可以准确地反映肺组织的炎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黑 纳米级颗粒物 吸入染毒 急性期反应蛋白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酸对哮喘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曹文锐 任静 +4 位作者 贺妮楠 陈静 秦小迪 董光辉 曾晓雯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9-145,共7页
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暴露对哮喘小鼠Th1/Th2炎症反应的影响。选择36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单独致敏组、PFOS染毒组(0.1、1、5、10mg·kg^-1·d^-1PFOS+... 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暴露对哮喘小鼠Th1/Th2炎症反应的影响。选择36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单独致敏组、PFOS染毒组(0.1、1、5、10mg·kg^-1·d^-1PFOS+OVA致敏),每组6只。染毒和诱发哮喘后第26天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有核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用Luminex技术测定BALF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水平;肺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随PFOS暴露浓度的增加,嗜酸粒细胞总数呈上升趋势(P<0.05),IL-5/IFN-γ比值增加(P<0.05);其中10mg·kg^-1·d^-1PFOS+OVA组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显著高于OVA单独组(P<0.05),IL-4水平及IL-4/IFN-γ比值显著高于OVA单独组(P<0.05),且与单独OVA组相比小鼠气道粘膜及粘膜下层厚度更厚,炎症细胞浸润更明显,PAS染色阳性的气道上皮细胞明显更高。PFOS能加重哮喘小鼠肺部的炎症反应并诱导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 哮喘小鼠 炎症反应 哮喘 TH1/TH2型细胞因子
下载PDF
孕期全氟化学物暴露与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应答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赖燕 唐翠兰 +10 位作者 陈赞雄 谢彦奇 董光辉 曾晓雯 毛雁冰 陈秀群 陈丽颜 庞建红 李小红 陈小霞 李青青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1553-1556,共4页
目的:基于出生队列研究,探讨PFASs孕期暴露与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应答之间的系。方法:从2015年~2018年入院产妇中随机抽取51对母婴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仪(UPLC-MS/MS)测定脐带血清PFASs;并采用广义线性模型评估孕... 目的:基于出生队列研究,探讨PFASs孕期暴露与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应答之间的系。方法:从2015年~2018年入院产妇中随机抽取51对母婴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仪(UPLC-MS/MS)测定脐带血清PFASs;并采用广义线性模型评估孕期PFASs暴露水平与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结果:孕期PFASs暴露水平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呈正相关,但与乙肝表面抗体(HBsAb)和核心抗体(HBcAb)呈负相关。然而,仅PFOA(β=0.011,95%CI:0.003,0.020)和PFHxS(β=0.004,95%CI:0.001,0.007)与乙肝表面抗原的相关性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结果提示,PFASs可能是新生儿乙肝免疫应答反应的环境干扰物,同时孕期可能是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敏感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学物 孕期暴露 乙肝疫苗 免疫应答 儿童
下载PDF
CCM3基因敲降斑马鱼模型的建立及其在毒理学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申碧羚 郭小玲 何云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94-198,204,共6页
目的:建立CCM3基因敲降的斑马鱼模型,探讨其作为水体中低浓度心血管毒性污染物的生物监测模型的可能性。方法:选取绿色荧光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转基因斑马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吗啡啉修饰的反义寡聚核苷酸(MO)对斑... 目的:建立CCM3基因敲降的斑马鱼模型,探讨其作为水体中低浓度心血管毒性污染物的生物监测模型的可能性。方法:选取绿色荧光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转基因斑马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吗啡啉修饰的反义寡聚核苷酸(MO)对斑马鱼单细胞期受精卵进行显微注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受精后72 h的幼鱼脑部血管发育形态,建立CCM3基因敲降的斑马鱼模型。通过改进寇氏法测定铅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剂量(LD_(50))。在低浓度10 mg/L铅暴露下分别对正常基因型和CCM3基因敲降型的斑马鱼卵进行染毒,同时设立对照组(无铅暴露),观察各组斑马鱼发育情况。结果:野生型斑马鱼铅染毒的LD_(50)为31.24 mg/L。在相同低浓度10 mg/L铅暴露的情况下,受精后72 h时正常基因型的斑马鱼幼鱼和对照组的斑马鱼幼鱼各项发育指标无明显异常,而注射亚表型剂量的CCM3 MO 0.25 ng组斑马幼鱼出现形态发育异常表型,如发育迟缓、脊柱弯曲、心包水肿、卵黄囊水肿等。结论:CCM3基因敲降的斑马鱼模型可作为水体中具有心血管毒性污染物的敏感生物监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M3基因 斑马鱼 心血管系统 生物监测
下载PDF
低水平铅暴露损伤小鼠糖耐量及视网膜血管渗透性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晓会 肖琛 +6 位作者 赵和平 吴赛 夏冬 柳怀湘 刘洁仪 赵志强 何云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0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研究低水平铅暴露对于小鼠糖耐量与视网膜血管渗透性的影响,探讨铅对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的作用。方法:用去离子水分别配制含0(对照组)、10、100、500 mg/L醋酸铅的饮用水,48只母代小鼠摄入含醋酸铅的饮用水染毒。子代小鼠继续按... 目的:研究低水平铅暴露对于小鼠糖耐量与视网膜血管渗透性的影响,探讨铅对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的作用。方法:用去离子水分别配制含0(对照组)、10、100、500 mg/L醋酸铅的饮用水,48只母代小鼠摄入含醋酸铅的饮用水染毒。子代小鼠继续按母鼠相同的剂量喂饲含醋酸铅的饮用水染毒,8周龄时每个染毒剂量均分为两组,每组12只,均雌雄各半。8周组在此时收集样品,利用石墨炉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血铅,小鼠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糖耐量水平,眼底静脉荧光造影与小动物视网膜眼底成像技术检测眼底血管渗透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视网膜血管紧密连接相关分子转录水平改变;20周组继续用醋酸铅饮用水喂养至20周龄检测上述指标。结果:子代小鼠血铅浓度随着醋酸铅浓度的增加而升高(r8周组=0.887,r20周组=0.972,P均<0.05)。在100 mg/L剂量以下,染毒8周组小鼠的血铅浓度高于染毒20周组(P<0.05);在500 mg/L剂量下,染毒8周组小鼠的血铅浓度低于染毒20周组(P<0.01)。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各浓度醋酸铅染毒后的子代小鼠腹腔注射葡萄糖后2 h内血糖高于对照组小鼠,血糖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面积积分高于对照组小鼠(P<0.05或P<0.01)。在染毒8周组,小鼠血糖及AUC在10 mg/L醋酸铅染毒时与对照组差异最明显,而在染毒20周组小鼠在100 mg/L醋酸铅染毒时与对照组差异最明显。在染毒8周组,小鼠未出现血管渗漏表现;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醋酸铅染毒小鼠在分子水平出现紧密连接相关分子ZO-1,Occludin,Claudin-1、3、5等的m RNA转录水平先升高后抑制表现(P<0.05或P<0.01);在染毒20周组,100和500 mg/L醋酸铅暴露条件下,小鼠视网膜血管出现渗漏;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醋酸铅染毒小鼠在分子水平出现紧密连接相关分子ZO-1,Occludin,Claudin-1、3、5等的m RNA转录受到抑制(P<0.01)。结论:铅暴露可以导致小鼠糖耐量试验中血糖升高,早期敏感剂量更低;持续性的铅暴露直接导致了视网膜血管渗漏,铅暴露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等疾病的潜在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铅 糖耐量 血视网膜屏障 渗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父母养育方式与学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睡眠问题的关联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馨 陈嘉洁 +5 位作者 林力孜 詹晓玲 刘斯宇 金诚开 李秀红 静进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学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睡眠问题的关联性,为开展相应的干预和家庭支持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山大学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研究中心招募就读于普通小学的6~10岁ASD儿童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典型发展(typically dev...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学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睡眠问题的关联性,为开展相应的干预和家庭支持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山大学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研究中心招募就读于普通小学的6~10岁ASD儿童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典型发展(typically developing, TD)儿童各98名。采用父母行为问卷和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调查父母养育方式和睡眠问题发生情况,评估ASD症状严重程度和智力水平等指标,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睡眠问题的关联性。结果 两组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D儿童的周末睡眠时间低于TD儿童[(9.1±0.7)(9.5±0.8)h,P<0.01],入睡潜伏期延长问题得分高于TD儿童[(1.8±0.7)(1.5±0.7),P<0.01],两组在总的睡眠问题和各类问题的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D儿童父母支持/参与的养育方式得分与睡眠问题总分(β=-2.68,95%CI=-4.88~-0.47)、就寝阻抗得分(β=-1.65, 95%CI=-2.54~-0.77)和睡眠焦虑得分(β=-1.01,95%CI=-1.70~-0.32)呈负相关;敌意/强制的教养方式与日间困倦得分呈正相关(β=1.41, 95%CI=0.53~2.29)(P值均<0.05)。结论 父母支持/参与的养育方式与儿童睡眠问题的降低有关,而敌意/强制的养育方式与睡眠问题的增加有关。应改善父母的养育方式,以减少ASD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孤独性障碍 睡眠 回归分析 儿童
原文传递
生命早期细颗粒物暴露与学龄期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风险的关联
13
作者 詹晓玲 陈宇靖 +4 位作者 欧晓璇 王馨 李秀红 林力孜 静进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 探索生命早期细颗粒物(PM_(2.5))暴露与学龄期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病风险的关联,为ASD的早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于中山大学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发育研究中心招募ASD儿童165名,同期于广州市部分小学招募性别年... 目的 探索生命早期细颗粒物(PM_(2.5))暴露与学龄期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病风险的关联,为ASD的早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于中山大学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发育研究中心招募ASD儿童165名,同期于广州市部分小学招募性别年龄匹配的典型发育(TD)儿童165名。采用问卷收集基本资料,采用社交反应量表(SRS)评估儿童ASD的相关症状表现;采用中国大气成分近实时追踪数据集(TAP)估算生命早期PM_(2.5)暴露(母亲孕前、孕期及儿童出生后2年)。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M_(2.5)暴露与ASD患病风险的关联,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PM_(2.5)暴露与ASD相关症状的关联。结果 ASD儿童母亲孕前1年(55.08±9.34)μg/m^(3),孕期(50.44±8.71)μg/m^(3)以及ASD儿童出生后1年(45.04±8.25)μg/m^(3)、出生后2年(40.19±7.12)μg/m^(3)的PM_(2.5)暴露均高于TD组儿童(47.66±7.63,44.19±7.16,38.95±6.07,35.76±5.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94,7.13,7.70,6.32,P值均<0.05)。校正混杂因素后,母亲孕前、孕期,儿童出生后1年、出生后2年的PM_(2.5)暴露每升高1μg/m^(3),儿童ASD患病风险分别为1.21(95%CI=1.13~1.29)、1.18(95%CI=1.11~1.26)、1.30(95%CI=1.18~1.43)和1.29倍(95%CI=1.17~1.42)。两组儿童均未发现生命早期PM_(2.5)暴露与SRS总分或分量表得分存在关联(P值均>0.05)。结论 生命早期不同阶段的PM_(2.5)暴露均与ASD患病风险有关,在ASD生命早期的防控工作中应对大气颗粒物污染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各时期 颗粒物 孤独性障碍 回归分析 儿童
原文传递
多环芳烃与苯对焦炉作业工人周围血血象和淋巴细胞DNA损伤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霄 郑丹雪 +9 位作者 高晨 李婕 吴凡 章征保 柏青 高峰 张海燕 肖勇梅 陈雯 陈丽萍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7-614,共8页
目的探讨焦炉作业工人混合接触多环芳烃(PAHs)与苯对其周围血血象和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毒效应及特征。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以150名焦炉作业工人为接触组,按工作区域分为炉底、炉侧和炉顶亚组;以60名非焦炉作业工人为对照组。采集2组人群... 目的探讨焦炉作业工人混合接触多环芳烃(PAHs)与苯对其周围血血象和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毒效应及特征。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以150名焦炉作业工人为接触组,按工作区域分为炉底、炉侧和炉顶亚组;以60名非焦炉作业工人为对照组。采集2组人群周围血样和尿样,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法和HPLC-质谱法检测尿1-羟基芘(1-OHP)和尿苯巯基尿酸(SPMA)水平,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指标,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检测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采用协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调整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和烧烤食物摄入等混杂因素后,分析PAHs与苯混合接触对尿中代谢产物、血常规指标和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结果研究对象尿1-OHP水平存在从低到高依次为对照组<接触组炉底亚组<接触组炉侧亚组<接触组炉顶亚组的趋势(P<0.05),接触组炉底、炉侧、炉顶3个亚组人群尿1-OHP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9、9.2和29.1倍;接触组炉顶亚组人群尿SPMA分别高于其余3组(P<0.05),接触组炉顶亚组人群尿SPMA为对照组的3.2倍。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3个亚组人群血红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红细胞比容(HCT)水平均下降(P<0.05);接触组的炉顶亚组人群红细胞(RBC)计数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炉底、炉侧、炉顶3个亚组人群淋巴细胞Olive尾距(OTM)和尾部DNA百分率(Tail DNA%)均升高(P<0.05);3个亚组人群的OTM分别为对照组的11.1、12.0和13.1倍,Tail DNA%分别为对照组的15.5、17.2和17.5倍。研究对象的RBC计数和HCT水平均与尿1-OHP水平呈负相关(P<0.01),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尿SPMA水平呈正相关(P<0.01),淋巴细胞OTM和Tail DNA%水平均与尿1-OHP水平呈正相关(P<0.01)。接触组人群的PAHs和苯混合接触对其血液毒性或淋巴细胞DNA损伤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 PAHs和苯混合接触可导致焦炉作业工人一定程度的周围血血象改变和淋巴细胞DNA损伤,两者对焦炉逸散物毒作用均有贡献,但不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作业 多环芳烃 混合接触 遗传毒性 DNA损伤 1-羟基芘 苯巯基尿酸
原文传递
纳米级炭黑颗粒的小鼠亚急性吸入毒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墨 孟涛 +8 位作者 牛勇 鱼涛 沈美丽 宾萍 张利平 郑小美 戴宇飞 牛侨 郑玉新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19-1126,共8页
[目的]探讨纳米级炭黑颗粒的小鼠亚急性吸入毒性效应,为纳米级炭黑危险性评价提供毒理学数据。[方法]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分为低质量浓度(后称"浓度")组(15 mg/m^3)、高浓度组(30 mg/m^3)和阴性对照组(滤过空气)。通过气溶... [目的]探讨纳米级炭黑颗粒的小鼠亚急性吸入毒性效应,为纳米级炭黑危险性评价提供毒理学数据。[方法]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分为低质量浓度(后称"浓度")组(15 mg/m^3)、高浓度组(30 mg/m^3)和阴性对照组(滤过空气)。通过气溶胶发生器将纳米级炭黑吹入染毒柜中,每天染毒6 h,连续染毒28 d。染毒期间,动态监测染毒柜内炭黑颗粒的空气动力学直径、颗粒的空间分布及浓度变化。末次染毒后24 h,取静脉血进行血液学及临床生化检查;采集心、肺、肝、脾、肾等脏器组织,称重后计算脏器系数,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支气管灌洗肺组织后,镜下对灌洗液中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并测定总蛋白浓度。[结果]染毒28 d期间,低浓度组炭黑浓度约为(15.31±3.30)mg/m^3,高浓度组为(30.05±14.20)mg/m^3。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小鼠染毒期间饲料和水的消耗量及其体重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组染毒小鼠血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变化,而血常规指标中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比容在染毒组中略有增加(P<0.01或P<0.05)。高浓度组小鼠肺脏器系数高于低浓度组和对照组(P=0.016),各浓度组心、肾脏器系数降低(P=0.001,P<0.01)。病理检查可见各浓度组小鼠肺组织呈灰黑色,支气管腔、肺泡腔内均可见炭黑颗粒物沉积,肺间质可见吞噬炭黑颗粒的巨噬细胞,且高浓度组炭黑颗粒沉积更多;浓度组小鼠肺组织损伤病理评分分别为(6.63±1.13)和(9.80±0.38),明显高于对照组(1.66±0.55)。与对照组相比,低、高浓度组肺泡灌洗液中总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均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28 d反复吸入纳米级炭黑主要引发小鼠肺组织损伤,本结果也可为开展纳米级炭黑肺毒性研究提供较为理想的模型和可靠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黑 纳米级颗粒物 动式吸入染毒 病理学
原文传递
不同苯暴露水平工人血常规指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曾汕 高晨 +3 位作者 张波 李婕 肖勇梅 陈雯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8-134,共7页
目的探讨苯暴露对工人血常规指标的影响,并以3.25 mg/m^3(1 ppm)、0.325 mg/m^3(0.1 ppm)为界值探讨不同范围的苯暴露对各血常规指标的影响。方法在PubMed、Scopus、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2016年5月1日之前发表的... 目的探讨苯暴露对工人血常规指标的影响,并以3.25 mg/m^3(1 ppm)、0.325 mg/m^3(0.1 ppm)为界值探讨不同范围的苯暴露对各血常规指标的影响。方法在PubMed、Scopus、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2016年5月1日之前发表的关于苯作业人群苯暴露及其血常规指标计数情况的文献,采用随机和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标准均数差(SMD)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同时根据苯暴露浓度对数据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3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meta分析结果表明,苯暴露工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等血常规指标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进一步的亚组分析发现,当苯暴露浓度高于3.25 mg/m^3时,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等6项血常规指标计数明显下降;当苯暴露浓度在0.325~3.25 mg/m^3时,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3项血常规指标计数明显下降;当苯暴露浓度低于0.325 mg/m^3时,仅红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苯暴露与工人多个血常规指标的异常有关,即使在低于3.25 mg/m^3的暴露浓度下,苯暴露也具有血液毒性;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指标对低浓度苯暴露的毒性效应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亚组分析 低剂量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外周血miRNA表达改变是苯暴露致遗传损伤的潜在生物标志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欣洁 肖勇梅 +8 位作者 魏青 陈丽萍 何志妮 王庆 张波 孙清 陈韵聪 杨爱初 黄明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68-572,共5页
目的探究mi R-34a与mi R-146a的表达水平与苯暴露工人DNA损伤的关系。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80名苯暴露组工人及91名非暴露组工人,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采集工人血、尿样本,以HPLC-MS/MS检测尿的苯代谢产物苯巯基尿酸(SPMA)反... 目的探究mi R-34a与mi R-146a的表达水平与苯暴露工人DNA损伤的关系。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80名苯暴露组工人及91名非暴露组工人,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采集工人血、尿样本,以HPLC-MS/MS检测尿的苯代谢产物苯巯基尿酸(SPMA)反映苯暴露水平,彗星实验检测DNA损伤,RT-PCR方法检测mi R-34a和mi R-146a的表达。结果暴露组工人外周血彗星实验tail DNA%、tail moment、olive tail moment结果均高于非苯暴露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苯暴露组相比,暴露组工人的mi R-34a表达量上调,mi R-146a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mi R-34a的表达与DNA损伤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mi R-146a的表达与tail DNA%、tail moment、olive tail moment均存在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接触会导致工人外周血中mi R-34a和mi R-146a表达水平的改变,是苯暴露致DNA损伤潜在的早期效应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 R-34a MIR-146A DNA损伤
原文传递
诱导性ppp2r1a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表型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樊俊灵 王方萍 +5 位作者 王珊 柳晓玲 吴小嫩 陈雯 陈丽萍 李文学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0-537,共8页
目的 研究诱导性ppp2r1a基因全身敲除对成年小鼠的主要生理功能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将ppp2r1aflox/flox小鼠和CAGG-CreER小鼠杂交繁殖,获得20只CAGG-CreER ppp2r1aflox/flox小鼠,设立为纯合子组,并同时选取同窝野生型小鼠20只,采... 目的 研究诱导性ppp2r1a基因全身敲除对成年小鼠的主要生理功能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将ppp2r1aflox/flox小鼠和CAGG-CreER小鼠杂交繁殖,获得20只CAGG-CreER ppp2r1aflox/flox小鼠,设立为纯合子组,并同时选取同窝野生型小鼠20只,采用单纯随机法,将纯合子、野生型小鼠分别分为4组,共8组,每组5只,腹腔注射他莫昔芬0、2、4、6 d,建立ppp2r1a基因诱导性敲除小鼠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主要脏器中PP2A Aα(由ppp2r1a基因编码)的敲除效率,并观察小鼠体重、脏器病理改变以及外周血细胞计数和血生化,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肝脏糖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结果 他莫昔芬注射6 d后,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脑的PP2A Aα敲除效率分别约为35%、12%、15%、60%、69%和72%.他莫昔芬注射6 d后,纯合子小鼠体重[(17.42±1.76)g]低于野生型小鼠[(21.69±1.82)g](P〈0.05).纯合子小鼠活动减少,腹部和肾周脂肪少,存活不超过7 d.第6天后,纯合子小鼠脾脏的脏器系数[(0.36±0.05)%]低于野生型小鼠[(0.59±0.10)%](P〈0.05),组织病理HE染色显示脾脏萎缩明显,有核细胞明显减少.Tunel染色发现脾脏中淋巴细胞凋亡增多.纯合子小鼠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153.68±62.80)U/L和(193.2±44.28)U/L]均高于野生型小鼠[(41.02±12.91)U/L和(69.40±9.55)U/L](P值均〈0.05),提示ppp2r1a敲除导致肝损伤.纯合子血糖水平[(4.20±1.99)mmol/L]低于野生型[(8.88±0.65)mmol/L](P〈0.05),而总胆固醇、HDL-C和β-羟基丁酸(β-HB)水平[(3.12±0.39)、(1.53±0.38)和(2.49±0.89)mmol/L]均高于野生型小鼠[(1.69± 0.92)、(0.78±0.50)和(0.45±0.30)mmol/L](P值均〈0.05),表明ppp2r1a敲除会扰乱葡萄糖和胆固醇代谢.此外,纯合子小鼠白细胞计数(WBC)和淋巴细胞计数[(1.88±0.89)×10^9/L和(0.92±0.37)×10^9/L]低于野生型小鼠[(3.91±0.80)×10^9/L和(2.74±0.52)×10^9/L](P值均〈0.05).纯合子小鼠肝脏中糖异生基因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0.46±0.11)和(0.72±0.07)]均低于野生型小鼠[(1.02±0.07)和(1.02±0.06)](P值均〈0.05).结论 全器官ppp2r1a基因对成年小鼠的存活是必不可少的,且ppp2r1a基因可能通过调控肝脏葡萄糖和胆固醇代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表型 蛋白磷酸酶2A 诱导性基因敲除 糖脂代谢紊乱
原文传递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与其母亲焦虑状况关联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斯宇 林力孜 +5 位作者 王馨 戴美霞 陈倩 陈嘉洁 曹牧青 静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61-365,391,共6页
目的比较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与典型发育(TD)儿童母亲的焦虑状况,探索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与其母亲焦虑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通过临床诊断招募55名6~12岁智商≥70的ASD儿童及74名TD儿童,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估入组儿童母亲... 目的比较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与典型发育(TD)儿童母亲的焦虑状况,探索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与其母亲焦虑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通过临床诊断招募55名6~12岁智商≥70的ASD儿童及74名TD儿童,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估入组儿童母亲的焦虑情况,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评估两组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及表现。结果ASD儿童组母亲状态焦虑得分与特质焦虑得分高于TD组母亲(t=5.272、4.484、P<0.05),ASD儿童SDQ困难总分及多动/注意力缺陷、情绪症状、同伴交往问题及品行问题因子得分高于TD组儿童(t=10.791、7.482、4.295、12.925、3.544),亲社会行为因子分(t=5.084)低于TD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混杂因素后,ASD组母亲状态、特质焦虑得分与儿童困难总分[S-AI:β=0.83(95%CI:0.19~1.46);T-AI:β=0.60(95%CI:0.05~1.14)]、情绪症状[S-AI:β=2.28(95%CI:0.72~3.84);T-AI:β=2.04(95%CI:0.74~3.33)]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TD组母亲状态焦虑得分与儿童困难总分[β=0.50(95%CI:0.03~0.96)]、品行问题[β=1.74(95%CI:0.19~3.30)]存在正相关关系;特质焦虑得分与品行问题[β=1.54(95%CI:0.09~3.00)]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ASD儿童母亲比TD儿童母亲更容易出现焦虑。其中ASD儿童母亲的焦虑水平与儿童情绪问题有关,TD儿童母亲的焦虑水平与儿童品行问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情绪行为问题 母亲 焦虑
原文传递
吸入炭黑气溶胶对小鼠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涛 杨墨 +3 位作者 高晔 段化伟 戴宇飞 郑玉新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09-715,共7页
[目的]探讨反复吸入纳米级炭黑气溶胶对小鼠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n=24)、染毒组(n=12)和恢复组(n=12)。染毒组小鼠全身暴露于30.16 mg/m3炭黑气溶胶中6 h/d,连续染毒28 d;恢复... [目的]探讨反复吸入纳米级炭黑气溶胶对小鼠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n=24)、染毒组(n=12)和恢复组(n=12)。染毒组小鼠全身暴露于30.16 mg/m3炭黑气溶胶中6 h/d,连续染毒28 d;恢复组于染毒28 d后静养28 d;对照组给予过滤空气。每天监测染毒柜内炭黑颗粒的浓度和粒径。末次染毒或恢复28 d后的24 h,每组取9只小鼠,麻醉后进行心电图测定;采血后测定血清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取小鼠心脏,测定心脏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IL-8、TNF-α)和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每组取3只小鼠进行心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炭黑颗粒平均质量浓度为(30.16±3.52)mg/m3,粒径小于400 nm的颗粒物占82.53%,粒径小于800 nm的颗粒物占98.13%。小鼠吸入炭黑气溶胶7、14、21、28 d及恢复期,染毒组和对照组小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及恢复组小鼠心电图S-T段抬高且PR间期延长(P<0.05),其他心电图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小鼠血清CK和CK-MB活性增加(P<0.05),分别为对照组的1.42、1.24倍;而恢复组小鼠CK和CK-MB活性降至正常水平。染毒组小鼠血清中IL-6、IL-8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1.79、1.89、1.70倍;而心脏组织匀浆中仅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为1.40倍。恢复组小鼠血清IL-6和IL-8水平均有所下降,但是仍高于对照组(P<0.05),而心脏组织中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均未见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小鼠心脏组织中SOD水平降低且MDA水平增加(P<0.05),而恢复组小鼠SOD水平和MD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对照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小鼠吸入炭黑气溶胶后,在心脏组织中未观察到黑色炭黑颗粒沉积,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并可见心肌细胞水肿及炎性细胞渗出;在恢复期,小鼠心脏组织中也可以见到少量的炎性细胞渗出。[结论]反复吸入30.16 mg/m3纳米级炭黑气溶胶可以造成小鼠心肌缺血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炭黑颗粒所致的炎性损伤和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黑 纳米级颗粒物 吸入染毒 心脏损伤 细胞因子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