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吴鹏 冯惠岗 陈汉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6期1091-1094,共4页
目的:分析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的临床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55例下肢动脉... 目的:分析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的临床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5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平均年龄69.5岁,男性36例,女性19例,临床症状包括间歇性跛行3例,静息痛22例,肢体溃疡或坏死30例;单侧肢体病变33例,双下肢病变22例;D‐二聚体增高42例(D‐Ⅱ>550ug/L),其中伴有糖尿病患者18例,房颤患者15例,高脂血症患者31例;全部患者接受下肢动脉腔内治疗,单纯球囊成形术11例,同时行球囊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4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果全组55例患者术后随访1~30个月,随访期内复发31例,复发率56.4%,平均生存时间17.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6个月生存率95.0%,1年生存率85.0%,2年生存率2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肢体数目、治疗方法、糖尿病、房颤及高脂血症病史是与 ASO 血管腔内治疗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Cox 风险回归分析显示病变肢体数目、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影响 ASO 患者行 PTA 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治疗方法是影响预后的保护因素( P <0.05)。结论病变肢体数目、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影响 ASO 患者行PTA 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治疗方法是影响预后的保护因素,有利于客观评判疗效和生存预期,并提供有效的介入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预后因素
下载PDF
泡沫硬化术联合草木犀流浸液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梁奇伟 冯惠岗 +4 位作者 庄炜钊 郭惠庄 黄晨 陈广源 黄益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比较泡沫硬化术后联合口服草木犀流浸液片与单纯行泡沫硬化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行下肢静脉曲张泡沫硬化术的患者共120例,根据是否使用草木犀流浸液片分为用药组(研究组)72例和... 【目的】比较泡沫硬化术后联合口服草木犀流浸液片与单纯行泡沫硬化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行下肢静脉曲张泡沫硬化术的患者共120例,根据是否使用草木犀流浸液片分为用药组(研究组)72例和非用药组(对照组)48例。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3个月随访,记录患者术后疼痛、酸胀等下肢症状和水肿、色素沉着等体征的改善情况,根据慢性静脉病变临床、病因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分级法(CEAP)进行分级,并于术前术后对患者行静脉严重程度评分(VCSS)和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CIVIQ)。【结果】(1)术后3个月,2组患者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缓解,2组CEAP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2组患者VCSS和CIVIQ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且研究组在改善CIVIQ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3)疗效方面:研究组的总成功率为88.89%,对照组为81.25%,研究组的疗效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下肢不适症状明显缓解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而色素沉着、溃疡消失时间等体征变化及医疗费用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草木犀流浸液片联合泡沫硬化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行泡沫硬化术,草木犀流浸液片有效、经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草木犀流浸液 泡沫硬化术
下载PDF
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庄炜钊 黄晨 +4 位作者 姬智艳 林淑仪 黄益 唐郁宽 冯惠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2247-2250,共4页
目的探讨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0例患者通过前瞻随机临床分2组进行研究,观察组行TACE+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对照组单纯行TACE术。随访时间24个月,通过评估治疗前后肿... 目的探讨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0例患者通过前瞻随机临床分2组进行研究,观察组行TACE+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对照组单纯行TACE术。随访时间24个月,通过评估治疗前后肿瘤情况、肝功能损害情况、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及生存时间等方面来比较2种方法的近、远期疗效。结果 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完全缓解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TACE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肝功能损害低于对照组;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生存率明显长于单纯TACE对照组(P<0.05)。结论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对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肝癌 冷冻消融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疗效
下载PDF
菊叶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4
作者 梁奇伟 陈汉威 黄益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307-2310,共4页
目的了解菊叶三七导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临床特征,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例因服用菊叶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水、右上腹胀痛、肝脏增大,并伴不同程度肝功能异... 目的了解菊叶三七导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临床特征,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例因服用菊叶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水、右上腹胀痛、肝脏增大,并伴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腹部增强CT扫描:肝内弥漫性低密度影,与正常密度肝实质相间,伴大小不等片状异常强化,下腔静脉内径缩窄,肝静脉轮廓模糊。发病前1个月服用菊叶三七病史。结合患者症状、体征以及腹部CT,可诊断为肝小静脉闭塞病。停用菊叶三七并给予抗凝、改善循环等治疗后病情逐渐缓解。结论长期大量服用菊叶三七可致肝小静脉闭塞病。腹部增强CT扫描典型特征基本可对肝小静脉闭塞病行临床诊断。抗凝、改善循环治疗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小静脉闭塞病 菊叶三七
下载PDF
宫颈妊娠的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1例报道 被引量:2
5
作者 梁奇伟 黄晨 +5 位作者 冯惠岗 庄炜钊 唐郁宽 吴鹏 谢贞静 陈汉威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2期108-112,共5页
宫颈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其发病率占异位妊娠的0.1%[1],为宫内妊娠的1/(2 550~98 000)[2]。随着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宫内节育器避孕失败、人工流产和剖宫产分娩的增加,以及辅助生育技术的普遍开展,宫颈妊娠发病率有增加的趋... 宫颈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其发病率占异位妊娠的0.1%[1],为宫内妊娠的1/(2 550~98 000)[2]。随着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宫内节育器避孕失败、人工流产和剖宫产分娩的增加,以及辅助生育技术的普遍开展,宫颈妊娠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3-4]。对于这种病早期应及时行有效治疗,否则若突发大出血极易危及患者生命。传统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刮宫、子宫全切等,其不良反应大、并发症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妊娠 影像学诊断 异位妊娠 辅助生育技术 宫内妊娠 剖宫产分娩 子宫动脉 宫内节育器避孕 宫颈管妊娠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单核细胞黏附分子、肿瘤坏死因子-α在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郭惠庄 余盛龙 +3 位作者 麦健云 庄炜钊 冯惠岗 陈汉威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80-384,共5页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在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探讨炎症反应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在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探讨炎症反应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就诊的LEDVT患者30例作为治疗组,同时选择拟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于介入治疗前测定所有人选患者IL-6、ICAM-1、TNF-α的水平,并在介入治疗1周后、3个月后再次测定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水平。结果治疗前,治疗组IL-6、ICAM-1、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16.72±3.29)pg/L比(9.24±2.34)pg/L,(5.61±0.84)pmol/L比(1.90±0.17)pmol/L,(260.31±23.46)ng/L比(181.16±15.3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IL-6、ICAM-1、TNF-α水平较术前下降[(10.38±3.02)pgJ,L比(16.72±3.29)pg/L,(2.12±0.43)μmol/L比(5.61±0.84)μmol/L,(188.94±16.50)ng/L比(260.31±23.4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IL-6、ICAM-1、TNF-α水平无进一步下降[(10.43±3.07)pg/L比(10.38±3.02),(1.99±0.25)μmol/L比(2.12±0.43)gmol/L,(186.52±16.34)ng/L比(188.94±16.50)ng/L],与治疗1周后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因子表达上调可能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检测介入术后血浆IL-6、ICAM-1、TNF—α水平可作为临床干预的可靠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白细胞介素6 单核细胞黏附分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壳聚糖与丹参混合液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晨 郭真真 +1 位作者 陈汉威 黄益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研究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中应用壳聚糖、丹参注射液及两者混合药物灌注的临床价值,探讨壳聚糖与丹参注射液混合剂防治输卵管术后再粘连、促进组织修复的协同作用的机理,寻求预防输卵管再粘连与提高宫内妊娠率更为有效的方法。方... 目的:研究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中应用壳聚糖、丹参注射液及两者混合药物灌注的临床价值,探讨壳聚糖与丹参注射液混合剂防治输卵管术后再粘连、促进组织修复的协同作用的机理,寻求预防输卵管再粘连与提高宫内妊娠率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将400例输卵管阻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壳聚糖组(100例)、丹参组(100例)、壳聚糖与丹参混合液组(100例)。对照组只注入松解液作消炎治疗,壳聚糖组:注入松解液作消炎治疗后再注入壳聚糖预防输卵管再粘连。丹参组:在注入松解液后再注入丹参注射液。壳聚糖与丹参混合液组:则在注入松解液后再注入壳聚糖及丹参注射液的混合剂。术中观察输卵管阻塞的部位、介入再通率,术后3个月随访各组患者输卵管通水通畅率,术后12个月随访妊娠率。结果400例共计800条输卵管,其中峡部阻塞输卵管316条,间质部阻塞输卵管364条。(1)介入再通率:对照组、壳聚糖组、丹参组及壳聚糖与丹参混合液组输卵管介入再通率分别为94.1%(159/169),97.1%(170/175),96.5%(166/172)和98.2%(173/176),各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输卵管通水通畅率:术后3个月输卵管通水通畅率壳聚糖与丹参混合液组(90.9%,160/176)、壳聚糖组(88%,154/175)、丹参组(85.2%,145/170)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3.9%,125/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再通术后12个月输卵管通畅率壳聚糖与丹参混合液组(78.7%)、壳聚糖组(74.0%)、丹参组(72.4%)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内妊娠率壳聚糖与丹参混合液组(54%,54/100)、壳聚糖组(52%,52/100)、丹参组(49%,49/100)高于对照组(14%,14/100)。结论壳聚糖、丹参注射液及两者的混合液能有效地减少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输卵管再粘连的发生,提高妊娠率。壳聚糖与丹参混合液使用过程中及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少,在介入再通术中应用有其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丹参注射液 输卵管阻塞 输卵管再通 粘连与预防
原文传递
分析肝脓肿介入治疗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冯恵岗 黄晨 +4 位作者 庄炜钊 唐郁宽 谢贞静 吴鹏 陈汉威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分析肝脓肿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DSA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并采用不同冲洗液冲洗脓腔治疗肝脓肿116例,进行资料分析,患者平均(59.98±16.73)岁,其中男性76例,女性40例。既往有糖尿病49例,无糖尿病67例;... 目的分析肝脓肿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DSA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并采用不同冲洗液冲洗脓腔治疗肝脓肿116例,进行资料分析,患者平均(59.98±16.73)岁,其中男性76例,女性40例。既往有糖尿病49例,无糖尿病67例;脓肿单发者48例,多发者68例;住院期间有并发症者104例,无并发症的12例。对穿刺液经行细菌培养,大肠杆菌阳性者20例,肺炎克雷白杆菌52例,其他致病菌8例,培养阴性36例。按冲洗液不同分为两组:A组,置管后先使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明确后改用含敏感抗生素液体冲洗脓腔,共68例;B组,置管后全程使用甲硝唑冲洗,共48例。结果 116例肝脓肿患者治疗有效率100%。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有无并发症对住院时间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与住院时间无相关关系;糖尿病、脓肿数目及不同冲洗方法对住院时间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SA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冲洗治疗肝脓肿疗效确切,糖尿病是影响住院时间的重要因素;多发肝脓肿的住院时间较单发的明显延长;采用敏感抗生素溶液冲洗肝脓肿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介入治疗 住院时间
原文传递
经皮经肝门静脉血栓介入抽栓及溶栓治疗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晨 冯惠岗 +5 位作者 庄炜钊 唐郁宽 吴鹏 谢贞静 郭惠庄 陈汉威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2期82-87,共6页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nousthrombosis,PVT)是指发生在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血栓。其中25%~30%成人门静脉血栓病例继发于肝硬化。因其发病隐匿,临床对该病认识不足而出现漏诊、误诊,预后十分严重。近...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nousthrombosis,PVT)是指发生在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血栓。其中25%~30%成人门静脉血栓病例继发于肝硬化。因其发病隐匿,临床对该病认识不足而出现漏诊、误诊,预后十分严重。近年来,随着影像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医师对门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意识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血栓 肠系膜上静脉 门静脉高压 诊断意识 溶栓术 门静脉主干 胃冠状静脉 门静脉系统 阿替普酶 肝内门静脉
原文传递
心血管介入治疗并发低血压的护理干预
10
作者 林淑仪 胡佩玲 麦健云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年第7期172-173,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后并发低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我院68例心血管介入治疗后并发低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后并发低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我院68例心血管介入治疗后并发低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血管介入治疗后并发低血压实施护理干预,明显缩短患者临床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压 心血管介入治疗 护理干预
原文传递
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郁宽 张艳 +5 位作者 黄晨 庄炜钊 冯惠岗 钟伟锋 陈汉威 黄益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2期77-81,共5页
目的 探讨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8月在我院行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AFARI)治疗的32例下肢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治疗成功率为100%,术后Fonta... 目的 探讨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8月在我院行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AFARI)治疗的32例下肢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治疗成功率为100%,术后Fontaine分级Ⅰ级5例,Ⅱ级27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93,P<0.05),术后ABI为(0.86±0.13),与术前(0.41±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3,P<0.05)。32例患者术后13-29个月,失访2例,1年保持通畅20条,2年保持通畅16例,经Kaplan-Meier曲线分析1年、2年通畅率分别为60.93%、45.28%。结论 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 动脉闭塞性疾病 放射学 介入性
原文传递
DSA引导下注射聚多卡醇和鱼肝油酸钠硬化剂对比格犬隐静脉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晓霞 梁奇伟 +7 位作者 冯惠岗 庄炜钊 林桂仪 王浩 邢会杰 陈汉威 黄益 李龙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比较DSA引导下注射两种常用泡沫硬化剂聚多卡醇和鱼肝油酸钠对比格犬下肢隐静脉血管璧的组织学损伤。方法:成年健康比格犬12只,随机分为聚多卡醇组和鱼肝油酸钠组,每组6只。DSA透视下行隐静脉造影,聚多卡醇组于左前、左后、右后肢... 目的:比较DSA引导下注射两种常用泡沫硬化剂聚多卡醇和鱼肝油酸钠对比格犬下肢隐静脉血管璧的组织学损伤。方法:成年健康比格犬12只,随机分为聚多卡醇组和鱼肝油酸钠组,每组6只。DSA透视下行隐静脉造影,聚多卡醇组于左前、左后、右后肢注射1%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鱼肝油酸钠组于左前、左后、右后肢注射5%鱼肝油酸钠泡沫硬化剂。注射后30min、2d及28d,采集隐静脉标本进行HE和Massion染色,光镜下对比观察犬隐静脉血管壁内皮及中膜的组织学变化。结果:两种泡沫硬化剂均可致犬隐静脉血管内皮损伤和中膜增厚;注射后30min,两组病理上均可见内皮细胞部分丢失,中膜层平滑肌增厚,组织学未见明显差异;注射后2d,聚多卡醇组的中膜损伤率高于鱼肝油酸钠组[(63.6±9.4)%vs.(49.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28d,两组的内皮细胞完全脱落,中膜层平滑肌增厚,甚至延伸至外膜。聚多卡醇组血管壁内皮脱失率随时间延长无明显变化,中膜厚度随时间延长增大,鱼肝油酸钠组血管壁内皮脱失率随时间延长而加重,中膜厚度随时间延长增大。结论:聚多卡醇和鱼肝油酸钠均可对血管内皮和中膜造成损伤,长期对血管作用均产生胶原纤维化,聚多卡醇对血管产生纤维化的作用较鱼肝油酸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格犬 隐静脉 聚多卡醇 鱼肝油酸钠 泡沫硬化
原文传递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及槐耳颗粒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冯惠岗 唐映 +4 位作者 何超雄 麦俭婷 梁伟立 郭真真 黄益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 探讨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及槐耳颗粒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80例入选中晚期肝癌患者通过前瞻随机临床分2组进行研究,观察组行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及槐耳颗粒治疗,对照组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随访时间12个月,通... 目的 探讨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及槐耳颗粒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80例入选中晚期肝癌患者通过前瞻随机临床分2组进行研究,观察组行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及槐耳颗粒治疗,对照组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随访时间12个月,通过进行治疗前后肿瘤病灶影像学评估、临床症状改善、AFP、肝功能相关指标等方面来比较2种方法的近、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半年、1年有效率分别为97.1%、85.7%和71.4%、57.1%,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肝功能损害低于对照组.结论 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及槐耳颗粒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近距离放射疗法 槐耳颗粒
原文传递
DSA引导下泡沫硬化术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血管腔内激光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郭惠庄 余盛龙 +6 位作者 冯惠岗 庄炜钊 黄晨 唐郁宽 吴鹏 谢贞静 陈汉威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2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聚多卡醇泡沫硬化术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血管腔内激光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66条腿),随机分为DSA引导下聚多卡醇泡沫硬化术组(A组,30例共33条腿)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聚多卡醇泡沫硬化术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血管腔内激光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66条腿),随机分为DSA引导下聚多卡醇泡沫硬化术组(A组,30例共33条腿)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血管腔内激光术组(B组,30例共33条腿)。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B组(均P<0.01);A组患者术后皮下瘀血、感觉麻木、皮下脂肪液化感染、皮肤灼伤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1);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SA引导下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项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硬化治疗 聚多卡醇 下肢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静脉腔内激光
原文传递
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建立及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鹏 黄晨 +7 位作者 冯惠岗 庄炜钊 唐郁宽 谢贞静 郭惠庄 郭冬梅 时光 陈汉威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模型,观察实验大鼠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D-二聚体含量及血栓长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将30只SD大鼠用结扎阻断下腔静脉及其分支,并用微血管夹钳夹损伤静脉壁的方法诱导深静脉... 目的建立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模型,观察实验大鼠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D-二聚体含量及血栓长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将30只SD大鼠用结扎阻断下腔静脉及其分支,并用微血管夹钳夹损伤静脉壁的方法诱导深静脉血栓形成。于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1、4、7、10、14、21天采静脉血检测纤维蛋白原含量、D-二聚体含量及凝血酶原时间,并行血管造影观察血栓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共23只大鼠深静脉血栓模型制作成功,功率76.67%(23/30)。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原时间及D-二聚体含量在术前与术后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不同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血栓长度在不同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可作为是否有血栓形成的重要参考指标,但在评价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方面价值有限;血栓长度随时间先增长,后又溶解,直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模型 动物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透视下不同浓度聚多卡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奇伟 冯惠岗 +6 位作者 庄炜钊 林桂仪 陈汉威 郭惠庄 黄晨 陈广源 黄益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浓度聚多卡醇硬化剂在透视下行下肢静脉曲张泡沫硬化治疗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低浓度组,n=37,使用1%聚...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浓度聚多卡醇硬化剂在透视下行下肢静脉曲张泡沫硬化治疗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低浓度组,n=37,使用1%聚多卡醇硬化剂),B组(高浓度组,n=37,使用3%聚多卡醇硬化剂),两组均以1:4液气比配制泡沫硬化剂,术后3月和1年进行随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靶血管闭塞情况和大隐静脉反流终止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和CIVIQ评分.结果 术后3个月,B组闭塞率、反流终止率及色素沉着发生率均高于A组(89.2%比75.0%,91.9%比83.3%,67.6%比32.4%,均P〈0.05),CIVIQ评分则低于A组,P〈0.01.术后1年,各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浓度聚多卡醇硬化剂短期疗效(术后3月)较低浓度聚多卡醇显著,但可增加色素沉着发生率,两种浓度中期疗效(术后1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静脉 静脉曲张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