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科护士联合查房对合并心血管疾病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1
作者 黄健桃 郭嘉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第16期2031-2033,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与产科专科护士联合查房对合并心脏疾病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 人选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我院产科435例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其他)的产妇,分为联合查房组(327例...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与产科专科护士联合查房对合并心脏疾病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 人选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我院产科435例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其他)的产妇,分为联合查房组(327例)及无联合查房组(108例).联合查房方法为在产科护理人员查房的基础上,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人员对患者心血管状况、心率、心律及心功能进行评估,对心血管疾病的一些基本知识、注意事项进行宣教.产后第3天对产妇使用产后抑郁评分表(EPDS)进行测评:EPDS总分<12分为阴性,≥13分为阳性,即诊断为产后抑郁症,同时记录每组剖宫产率.结果 联合查房组产妇院后剖宫产率及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1.4%及9.2%;非联合查房组产妇院后剖宫产率及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7.6%及17.6%;与非联合查房组比较,联合查房组剖腹产率及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非联合查房组比较,联合查房组剖腹产率及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科间协作,护理人员的适当整合是一种值得探讨的工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查房 剖宫产 产后抑郁症
下载PDF
ACE抑制剂Ramipril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和左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麦炜颐 马莉 +5 位作者 黄裕立 王礼春 董吁钢 廖新学 黄冰生 蔡安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0-555,共6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时雷米普利短期干预对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和凋亡相关基因Fas-L的转录水平及进一步对心肌细胞凋亡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雄性Wister大鼠左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成对照...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时雷米普利短期干预对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和凋亡相关基因Fas-L的转录水平及进一步对心肌细胞凋亡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雄性Wister大鼠左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雷米普利治疗组。治疗组灌胃每天给予雷米普利2.5mg/kg共2周。2周后测定血流动力学及循环血AngⅡ水平,并取左心室肌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Fas-L的mRNA的表达。【结果】雷米普利干预2周后,SBP、DBP和MAP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VPmax和±dp/dt显著升高(P<0.05),LVEDP显著降低(P<0.05)。循环血中AngⅡ含量(P<0.05)。对照组Fas-L基因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雷米普利显著抑制其表达(P<0.05)。心梗2周后假手术组、对照组、雷米普利治疗组的心肌凋亡指数分别为1.15%、72.52%和34.75%,雷米普利显著抑制凋亡(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中,雷米普利的短期干预可以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其部分机制可能与降低AngⅡ含量、调节凋亡相关基因Fas-L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凋亡 心室重构 FAS-L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外周血内皮微粒及内皮祖细胞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0
3
作者 卓裕丰 许顶立 +3 位作者 程颖 黄冰生 解强 林桂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59-1761,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外周血内皮微颗粒(circulating endothelial-derived microparticles,cEMPs)及内皮祖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cEPCs)的影响。方法: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70例...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外周血内皮微颗粒(circulating endothelial-derived microparticles,cEMPs)及内皮祖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cEPCs)的影响。方法: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70例,均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随机分为10 mg组(n=35)及40 mg组(n=35)。研究前及治疗1年后检测cEMPs及cEPCs。结果:结束时,与10 mg组比较,40 mg组cEMPs显著降低(P<0.05),cEPCs显著升高(P<0.05)。cEMPs变化值与cEPCs变化值呈负相关。结论 :40 mg阿托伐他汀能够更显著地降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cEMPs及升高cEP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他汀 内皮祖细胞 内皮微颗粒
下载PDF
40mg与10mg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清前列环素及血小板活化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卓裕丰 许顶立 +3 位作者 程颖 黄冰生 解强 林桂雄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比较40 mg与10 mg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清前列环素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确诊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7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组38例和40 mg/d治疗组39例。... 目的比较40 mg与10 mg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清前列环素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确诊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7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组38例和40 mg/d治疗组39例。随访期1年,所有研究对象在初始及随访结束时两次行肌酶、谷丙转氨酶、血脂、血小板、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6-酮-前列素F1α及血栓素B2水平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束时,与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及血栓素B2水平水平明显降低,6-酮-前列素F1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血小板、血清肌酸激酶、谷丙转氨酶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1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40 mg/d阿托伐他汀可能明显升高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清前列环素水平,降低患者血小板活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缺血性心肌病 前列环素 血栓素 血小板活化因子
下载PDF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即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有TIMI3级血流STEMI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解强 冯燕玲 +2 位作者 黄冰生 李劲草 张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86-89,共4页
目的对TIMI3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即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择期PCI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86例经急诊冠脉造影显示TIMI3级血流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即刻PCI组(44例)及择期(7~10 d后)PCI组(42例)。对两... 目的对TIMI3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即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择期PCI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86例经急诊冠脉造影显示TIMI3级血流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即刻PCI组(44例)及择期(7~10 d后)PCI组(42例)。对两组患者术中支架植入成功率、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事件发生率、住院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术后4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结果择期PCI组支架植入成功率100%,显著高于即刻PCI组88.64%,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事件的发生率即刻PCI组为11.36%,择期PCI组无1例发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即刻PCI组为4.54%,择期PCI组为0,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LVEF及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TIMI3级血流的STEMI患者行择期PCI比即刻PCI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I3级血流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即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血流或无复流
下载PDF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艳卿 陈历雄 冯燕玲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19期39-40,共2页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配伍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睡前服用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2...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配伍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睡前服用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20 mg,每天3次;疗程8周。观察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7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均显著改善,但两组间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方法基础上联合应用曲美他嗪和阿托伐他汀治疗UA,能显著改善血脂,减少心绞痛发作,疗效可靠,使用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曲美他嗪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与运动试验对心肌梗死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万继荣 李洁芳 +4 位作者 陈耀辉 方志松 陈淑芬 解强 卢静儿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 HRV)及平板运动试验( TET)评估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心肌梗死患者60例,梗死后1~3周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HRV指标,根据全部窦性心率间期的标准差( SDNN)评判患者危险度;梗死后3~...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 HRV)及平板运动试验( TET)评估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心肌梗死患者60例,梗死后1~3周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HRV指标,根据全部窦性心率间期的标准差( SDNN)评判患者危险度;梗死后3~6周行 TET,并进行危险分层。结果运动试验阳性,运动量≤4 Met,心功能Ⅲ级9例;运动试验可疑阳性,运动量≤5 Met,心功能Ⅱ~Ⅲ级14例;运动试验阴性,运动量≥6 Met,心功能Ⅱ级以下37例。按SDNN标准属高危组10例,中危组22例,低危组28例。随访1年,高、中危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6例,再发心肌梗死2例,死亡2例。低危组无以上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HRV联合TET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预后及心功能的评估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率变异性 平板运动试验 心功能评估
下载PDF
慢性心衰患者血清FGF21水平分析及与CHF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冯燕玲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3期41-43,共3页
目的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并分析CHF与血清FGF21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行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者110名作为对照组... 目的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并分析CHF与血清FGF21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行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者11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FGF21水平,同时,检测血浆N末端β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血清肌钙蛋白T(CTnT)、总胆固醇(TG)、血清三酰甘油(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使用彩超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分析CHF与血清FGF21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LVEF、FGF21、CTnT、血浆NT-pro-BNP、TG、TC及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FGF21、CTnT及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心功能越差,CHF患者FGF21、CTnT及NT-pro-BNP水平越高;FGF21与CTnT呈正相关(r=0.268,P<0.01);FGF21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282,P<0.01);FGF21与LVEF呈负相关(r=-0.339,P<0.01)。结论CHF患者体内血清FGF21水平较高,且与疾病相关生化指标呈正相关,与疾病LVEF呈负相关,因此,临床需加强GHF患者血清FGF21等指标的检测,联合指标检测在判定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血清FGF21 相关性 左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小剂量秋水仙碱对原发性初发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泽伦 吴洁莹 +3 位作者 冯燕玲 黄冰生 张鹏 程颖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2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秋水仙碱对原发性初发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治疗的100例原发性初发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小剂量秋水仙碱对原发性初发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治疗的100例原发性初发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降压、降尿酸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安慰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指标[骨桥蛋白(OPN)、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纤溶酶原激活物阻滞因子-1(PAI-1)、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Ⅰ型原羧基端交联肽(CⅠT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6、12个月的尿酸、hs-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个月的OPN、TGF-β_(1)、PAI-1、PⅠCP、CⅠTP、PⅢ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个月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秋水仙碱可有效延缓原发性初发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心肌纤维化,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秋水仙碱 高尿酸血症 高血压 心肌纤维化
下载PDF
小剂量秋水仙碱对合并高尿酸血症初发高血压病患者血清PICP、CITP、PⅢN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泽伦 吴洁莹 +3 位作者 冯燕玲 黄冰生 张鹏 程颖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秋水仙碱对合并高尿酸血症初发高血压病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Ⅰ型原羟基端交联肽(CIT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合并高尿酸血症初发高血压病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目的探讨小剂量秋水仙碱对合并高尿酸血症初发高血压病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Ⅰ型原羟基端交联肽(CIT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合并高尿酸血症初发高血压病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秋水仙碱治疗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与秋水仙碱组行6周的降血压、降尿酸治疗后,秋水仙碱治疗组给予秋水仙碱0.5mg/d,对照组给予加用安慰剂,分别于治疗开始时及治疗结束后行血清PICP、CITP及PⅢNP检测。结果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血清PICP、CITP和PⅢNP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1或P<0.05),但秋水仙碱组治疗后血清PICP、CITP和PⅢNP的水平降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要更加明显(P<0.01或P<0.05)。结论对于合并高尿酸血症初发高血压病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小剂量秋水仙碱可能具有减轻高血压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秋水仙碱 高血压病 高尿酸血症 心肌纤维化
下载PDF
急诊科护士与专科护士合作对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少琴 郭嘉丽 谭秀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年第8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联合病房专科护士对内科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入选2008年7月-2009年12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103例内科危重症患者,其中男78例,女25例,年龄41~88(60.61±10.1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急诊科护士联...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联合病房专科护士对内科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入选2008年7月-2009年12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103例内科危重症患者,其中男78例,女25例,年龄41~88(60.61±10.1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急诊科护士联合病房专科护士转运组(52例)及急诊护士单独转运组(51例).联合转运方法内科住院部专科护士到急诊科与急诊医护人员一同完成患者院前评估、处理及转运前准备,并联合转运至病房;观测两组患者就诊至转运至病房的时间及严重事件(心跳呼吸骤停、阿斯综合征、急性左心衰竭、原有症状明显加重)的发生率.结果 联合转运组及单独转运组的转运时间分别为(23.76±5.88)分钟及(20.50±5.92)分钟,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转运组及单独转运组转运过程中严重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9%及7.8%,与单独转运组比较,联合转运组转运过程中严重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单独转运组比较,联合转运组能明显提高内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到安全性,且并不明显延误诊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联合转运 内科危重症 安全性
下载PDF
晚期恶病质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分析
12
作者 冯燕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6期1333-1333,1340,共2页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对于晚期恶病质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5例晚期恶病质心脏瓣膜疾病患者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存活13例,存活率为86.67%;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对于晚期恶病质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5例晚期恶病质心脏瓣膜疾病患者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存活13例,存活率为86.67%;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围术期准备、监护、营养支持以及适宜的手术时机选择是保障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晚期 恶病质 治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