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30-79岁成年居民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骆诗韵 叶咏欣 +7 位作者 孙敏英 沈纪川 陈霓璇 贾胜 李雪妍 刘元桦 朱伟 夏敏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53-859,共7页
目的探讨广州市30~79岁成年居民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之间的关联。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进行抽样在广州市抽取12747名30~79岁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目的探讨广州市30~79岁成年居民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之间的关联。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进行抽样在广州市抽取12747名30~79岁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体格检查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睡眠质量、睡眠时间、高血压患病情况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分别绘制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的剂量-反应曲线。结果12747名调查对象年龄为(52.68±12.17)岁,高血压患病率为36.6%(4664/12747),PSQI得分为(4.70±2.88)分,睡眠时间为(7.00±1.32)h。PSQI得分与高血压患病呈线性关联;与PSQI得分0~2分组相比,PSQI得分3~5、5~8、≥9分的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较高,OR(95%CI)值分别为1.14(1.02~1.27)、1.17(1.03~1.34)和1.41(1.21~1.64)。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呈“U”型关联,与6~8 h睡眠时间相比,睡眠时间<6、>8 h的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较高,OR(95%CI)值分别为1.27(1.12~1.43)和1.20(1.05~1.38)。结论成年人睡眠差、睡眠时间不足或过长均会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高血压 横断面研究 患病率
原文传递
牛蒡提取物安全性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李晓华 聂文强 +3 位作者 吴宝剑 李军涛 李文学 杨光宇 《医学动物防制》 2024年第6期596-601,605,共7页
目的以牛蒡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初步对牛蒡的安全性进行毒理学评价。方法根据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要求,选择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Salmonella typhimurium/reverse mutation,Ames)试验、小... 目的以牛蒡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初步对牛蒡的安全性进行毒理学评价。方法根据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要求,选择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Salmonella typhimurium/reverse mutation,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30d灌胃试验对牛蒡提取物进行毒性评价。结果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动物灌胃后未见明显中毒反应,牛蒡提取物小鼠急性经口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15.0g/kg·bw,毒性分级属无毒级;Ames试验牛蒡提取物回变菌落数未超过溶剂对照的2倍且无剂量-反应关系,提示牛蒡提取物致突变试验结果为阴性;牛蒡提取物各剂量组骨髓细胞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035、4.216,P>0.05);牛蒡提取物大鼠30d经口灌胃试验期间,动物生长发育良好,体质量、食物利用率、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等相关指标均未见明显特异性毒理学变化,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observed-adverse-effect level,NOAEL)8.0g/kg·bw。结论牛蒡提取物急性毒性分级属无毒级,无遗传毒性,在本研究实验条件和试验剂量下,可初步认定其作为中药材及保健食品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 提取物 保健食品 中药材 毒性研究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镉亚急性暴露对小鼠肝肾功能及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金慧 李文学 +6 位作者 李军涛 马艳 吴燕 殷花 苏艺伟 张波 朱伟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0-466,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氯化镉(cadmium chloride,Cd Cl2)亚急性暴露(4周染毒)对小鼠肝肾功能、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及去甲基化酶Tet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SPF级KM小鼠(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dd H2O)、Cd Cl2 17.5 mg/kg组、... [目的]初步探讨氯化镉(cadmium chloride,Cd Cl2)亚急性暴露(4周染毒)对小鼠肝肾功能、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及去甲基化酶Tet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SPF级KM小鼠(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dd H2O)、Cd Cl2 17.5 mg/kg组、25 mg/kg组、35 mg/kg组。经口灌胃染毒(每天1次、每周5 d),共染毒4周,CO2麻醉法处死动物。测定肝脏和肾脏的脏器系数、血液常规及血液生化检查、肝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Tet1酶表达水平。[结果]35 mg/kg染毒组小鼠活动度及精神状态较差。小鼠体重在各染毒周期和染毒剂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存在交互作用(P<0.05)。与对照组相比,雄性小鼠肝脏质量和肝脏脏器系数在25 mg/kg和35 mg/kg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常规检查结果显示,雌、雄性小鼠35 mg/kg染毒组血液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淋巴细胞(LYM)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雄性小鼠在各个染毒剂量组间,WBC、PLT、LYM、RBC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血生化实验结果显示,各剂量组雄性和雌性小鼠中肝功能的主要指标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的主要指标尿酸(UA)、血尿素氮(BUN)、肌酐(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分析发现25 mg/kg和35 mg/kg组雄性小鼠肝脏及肾脏呈现明显的病理性改变。Tet1 m 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仅在雄性小鼠的肝脏、肾脏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磷酸测序结果显示,雄性小鼠肝脏、肾脏甲基化水平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与Tet1 m RNA表达呈负相关(r=-0.473,P<0.05;r=-0.134,P<0.05)。[结论]Cd Cl2亚急性染毒可以诱导小鼠肝肾功能损伤,且对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和去甲基化酶Tet1表达呈现出性别差异影响,雄性小鼠的肝肾组织Tet1表达参与调控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Tet1酶 肝功能 肾功能 小鼠
原文传递
镉暴露对人胚肾细胞TET酶表达及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金慧 李文学 +2 位作者 殷花 张波 朱伟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22-827,共6页
目的:观察人胚肾细胞(HEK293)短期暴露于高剂量氯化镉(CdCl2)时,TET酶表达及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方法 HEK293细胞经CdCl2染毒24、48和72 h后,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记录细胞形态,Real-time PC... 目的:观察人胚肾细胞(HEK293)短期暴露于高剂量氯化镉(CdCl2)时,TET酶表达及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方法 HEK293细胞经CdCl2染毒24、48和72 h后,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记录细胞形态,Real-time PCR法检测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ET3酶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细胞增殖及细胞存活率监测结果显示,CdCl2对HKE293细胞有毒性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78μmol/L;CdCl2处理HEK293细胞24、48和72 h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2.0μmol/L染毒组细胞呈空泡样变化且形态模糊。染毒剂量分别为0.0、0.5、1.0和2.0μmol/L时,TET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3±0.13、0.48±0.12、0.59±0.16和0.95±0.39(F=182.89,P=0.002);TET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3±0.12、0.32±0.02、0.31±0.10和0.34±0.07(F=18.91,P〈0.001);TET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6±0.10、0.27±0.11、0.25±0.11和0.28±0.09(F=1.76,P=0.036)。TET1 mRNA、TET2 mRNA和TET3 mRNA相对表达量在染毒时间和染毒剂量均有交互作用(F值分别为32.94、23.04和13.78,P值分别为〈0.001、0.041和〈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TET酶蛋白表达量在不同时间梯度和浓度梯度的改变趋势与mRNA相对表达量一致。染毒时间分别为24、48和72 h时,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分别为(55.01±3.62)%、(48.31±8.99)%、(48.76±6.60)%(F=18.50,P〈0.001);染毒剂量分别为0.0、0.5、1.0和2.0μmol/L时,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分别为(55.29±2.83)%、(55.35±3.11)%、(48.58±6.40)%和(43.56±7.89)%(F=7.03,P=0.048)。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在剂量组和时间点有交互作用(F=2.73, P=0.043)。结论在CdCl2短期暴露下,随着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的增加,TET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全基因组DNA也表现出去甲基化改变;镉作用于人胚肾细胞HEK293时,甲基化酶在其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改变方面可能发挥了一定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TET蛋白 细胞
原文传递
吡格列酮对脂质代谢紊乱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光宇 陈思凡 +2 位作者 李文学 朱伟 冯翔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163-1166,F0004,共5页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Pio)对脂质代谢紊乱的KKAy小鼠血脂、肝脂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4只KKAy小鼠(自发性肥胖动物模型)按体重水平随机分成2组:高脂模型组和吡格列酮组,12只C57BL/6J小鼠作为高脂模型阴性对照组;三组小鼠均饲喂AI...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Pio)对脂质代谢紊乱的KKAy小鼠血脂、肝脂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4只KKAy小鼠(自发性肥胖动物模型)按体重水平随机分成2组:高脂模型组和吡格列酮组,12只C57BL/6J小鼠作为高脂模型阴性对照组;三组小鼠均饲喂AIN93G饲料,吡格列酮组喂饲添加吡格列酮的AIN93G饲料。试验12周时CO2麻醉法处死实验动物,测定血脂、肝脂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通过制作肝脏组织切片观察脂肪异位沉积,检测肝脏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的蛋白质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吡格列酮干预后,可显著降低脂质代谢紊乱小鼠的血清和肝脏TG、升高血清HDL-C、增加血清和肝脏SOD活性并降低血清MDA含量(P<0.05或P<0.01);吡格列酮改善小鼠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吡格列酮干预后,小鼠肝脏的PPARγ蛋白质表达和AMPKα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吡格列酮具有调节血脂、减轻肝脏脂质沉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的生物活性,这可能与其增加AMPK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氧化应激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 脂质代谢紊乱小鼠
原文传递
昼夜节奏紊乱与乳腺癌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波 朱伟 +1 位作者 任泽舫 刘移民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6-600,共5页
昼夜节律指人体各种生理指标的昼夜变化,是人体适应地球自转进化而来的生理特征[1]。昼夜节律具有可塑性和稳定性2个互相制约的特点,反映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其中,可塑性是指长期而言,环境光照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塑造并控制各外周器官的昼... 昼夜节律指人体各种生理指标的昼夜变化,是人体适应地球自转进化而来的生理特征[1]。昼夜节律具有可塑性和稳定性2个互相制约的特点,反映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其中,可塑性是指长期而言,环境光照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塑造并控制各外周器官的昼夜节律,使人体内源性节律与环境光照节律保持一致;稳定性是指短期而言,人体内各器官在基因层面形成了一套不依赖环境光照的内源性转录、翻译调控机制,使机体在稳定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昼夜节律[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夜间轮班作业 夜间光照 作息类型 乳腺癌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2018--2019年广东省城市居民慢性病前瞻性队列设计和基线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骆诗韵 叶咏欣 +18 位作者 陈霓璇 贾胜 左志刚 余振 陈武农 孙敏英 沈纪川 林锦春 王箭 袁倩 罗燕芳 朱耀文 李柳清 李雪妍 刘元桦 植妙 丘志成 夏敏 朱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60-1066,共7页
目的研究广东省城市居民健康相关因素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揭示广东省城市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发病规律奠定基础。方法2018年3月1日―2019年10月30日在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市及深圳市开展基线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 目的研究广东省城市居民健康相关因素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揭示广东省城市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发病规律奠定基础。方法2018年3月1日―2019年10月30日在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市及深圳市开展基线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物样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建立了包含34764名30~84岁研究对象的基线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结果34764名调查对象的年龄为(53.31±12.61)岁,男性占41.1%。调查对象目前吸烟率男性为34.4%,女性0.4%;有饮酒习惯的男性比例为16.7%,女性为1.9%;BMI≥24 kg/m2的男性占54.4%,女性占44.4%;男性腰围≥90 cm的比例为35.8%,女性腰围≥85 cm的比例为34.0%;调查时男性血压超过正常范围(SBP≥140 mm Hg或DBP≥90 mm Hg)的比例为34.8%,女性的比例为28.8%。结论广东省城市居民中饮食、吸烟、饮酒及肥胖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因素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中存在不同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队列研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基线
原文传递
节律紊乱与苯影响小鼠肝脂质代谢的独立和交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夏瑞瑞 章霞 +8 位作者 钟礼信 杨光宇 张岩 李文学 李军涛 吴燕 苏艺伟 张波 朱伟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观察节律紊乱和苯单独作用及联合作用时,雌性小鼠肝脂质代谢的变化。方法通过固定光照周期和定期改变光照周期的方法维持实验动物节律正常或使其节律发生紊乱。选用96只C57BL/6J小鼠,根据体重随机分成节律正常组和节律紊乱组,节律... 目的观察节律紊乱和苯单独作用及联合作用时,雌性小鼠肝脂质代谢的变化。方法通过固定光照周期和定期改变光照周期的方法维持实验动物节律正常或使其节律发生紊乱。选用96只C57BL/6J小鼠,根据体重随机分成节律正常组和节律紊乱组,节律正常组在试验期间均采用常规光照周期,即光照期为8∶00 pm~8∶00 am,黑暗期为8∶00 am~8∶00 pm;节律紊乱组动物在试验第1周为常规光照周期,从第2周开始每周一8∶00 am颠倒光照期和黑暗期。将2组动物分别分为3个亚组,分别给予剂量为0、25和75 mg/kg·bw苯经口灌胃染毒。24周时,麻醉处死动物并留取样品进行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和脑组织生物钟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及肝细胞DNA端粒长度;肝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检测肝组织损伤、脂肪着色及脂滴分布等。结果定期改变光照周期可以影响受试动物脑组织和肝组织生物钟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节律紊乱可影响小鼠体重(P<0.001),使肝重量及其肝脏系数降低(P<0.05),并明显降低总胆固醇水平(P<0.001)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P<0.05);苯染毒可致小鼠肝脏系数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P<0.01)和低密度脂蛋白(P<0.001)水平明显降低;长期苯暴露可使端粒长度降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节律紊乱和苯联合暴露对血浆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有联合作用(P<0.001),对于肝脂质增加也有一定的联合作用。结论节律和苯染毒可致肝损伤和脂质代谢紊乱,二者具有一定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肝毒性 联合效应
原文传递
光照周期改变与双酚A联合暴露对雌性小鼠肝脏脂质代谢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梦雅 钟礼信 +5 位作者 章霞 杨光宇 李军涛 张岩 朱伟 张波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5-142,共8页
目的探讨光照周期改变联合双酚A暴露对雌性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2×2析因设计,光照周期因素设固定和改变水平,双酚A因素设暴露(双酚A组)和非暴露(对照组)水平;据此将无特定病原体级别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 目的探讨光照周期改变联合双酚A暴露对雌性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2×2析因设计,光照周期因素设固定和改变水平,双酚A因素设暴露(双酚A组)和非暴露(对照组)水平;据此将无特定病原体级别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光照周期固定对照组、光照周期改变对照组、光照周期固定双酚A组和光照周期改变双酚A组,每组8只。光照周期固定为维持固定的12 h∶12 h光暗循环,光照周期改变为每周颠倒1次光暗循环;双酚A组小鼠予剂量为50μg/kg体质量的双酚A,对照组小鼠予等体积玉米油,每日灌胃1次,每周5 d,持续12周。实验期间称量小鼠体质量。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采集血浆测定生化指标;分离肝组织进行油红O和苏木素-伊红染色以观察脂质沉积情况,并检测三酰甘油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肝组织脂肪代谢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结束时,4组小鼠体质量均较实验前升高(P值均<0.05);但4组小鼠体质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光照周期改变组小鼠血浆葡萄糖、三酰甘油水平和谷氨酸氨基转氨酶活力均高于光照周期固定组(P值均<0.05);双酚A组小鼠血浆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高于对照组(P<0.01)。光照周期改变对照组、光照周期固定双酚A组和光照周期改变双酚A组小鼠肝组织脂肪着色面积均高于光照周期固定对照组(P值均<0.05),且该3组小鼠肝组织均出现明显空泡样脂滴。光照周期改变对照组、光照周期固定双酚A组小鼠肝组织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aca)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光照周期固定对照组(P值均<0.05),光照周期改变双酚A组小鼠肝组织Acaca mRNA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光照周期固定双酚A组(P<0.05)。双酚A组小鼠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和Srebp2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单独光照周期改变和双酚A暴露均可促进雌性小鼠肝脏脂质沉积,其机制可能与肝组织Acaca、Srebp1和Srebp2表达上调有关。光照周期改变联合双酚A暴露对雌性小鼠肝组织Acaca的表达具有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周期 双酚A 联合暴露 肝脏脂质代谢 基因 拮抗作用 小鼠
原文传递
诱导性ppp2r1a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表型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樊俊灵 王方萍 +5 位作者 王珊 柳晓玲 吴小嫩 陈雯 陈丽萍 李文学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0-537,共8页
目的 研究诱导性ppp2r1a基因全身敲除对成年小鼠的主要生理功能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将ppp2r1aflox/flox小鼠和CAGG-CreER小鼠杂交繁殖,获得20只CAGG-CreER ppp2r1aflox/flox小鼠,设立为纯合子组,并同时选取同窝野生型小鼠20只,采... 目的 研究诱导性ppp2r1a基因全身敲除对成年小鼠的主要生理功能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将ppp2r1aflox/flox小鼠和CAGG-CreER小鼠杂交繁殖,获得20只CAGG-CreER ppp2r1aflox/flox小鼠,设立为纯合子组,并同时选取同窝野生型小鼠20只,采用单纯随机法,将纯合子、野生型小鼠分别分为4组,共8组,每组5只,腹腔注射他莫昔芬0、2、4、6 d,建立ppp2r1a基因诱导性敲除小鼠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主要脏器中PP2A Aα(由ppp2r1a基因编码)的敲除效率,并观察小鼠体重、脏器病理改变以及外周血细胞计数和血生化,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肝脏糖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结果 他莫昔芬注射6 d后,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脑的PP2A Aα敲除效率分别约为35%、12%、15%、60%、69%和72%.他莫昔芬注射6 d后,纯合子小鼠体重[(17.42±1.76)g]低于野生型小鼠[(21.69±1.82)g](P〈0.05).纯合子小鼠活动减少,腹部和肾周脂肪少,存活不超过7 d.第6天后,纯合子小鼠脾脏的脏器系数[(0.36±0.05)%]低于野生型小鼠[(0.59±0.10)%](P〈0.05),组织病理HE染色显示脾脏萎缩明显,有核细胞明显减少.Tunel染色发现脾脏中淋巴细胞凋亡增多.纯合子小鼠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153.68±62.80)U/L和(193.2±44.28)U/L]均高于野生型小鼠[(41.02±12.91)U/L和(69.40±9.55)U/L](P值均〈0.05),提示ppp2r1a敲除导致肝损伤.纯合子血糖水平[(4.20±1.99)mmol/L]低于野生型[(8.88±0.65)mmol/L](P〈0.05),而总胆固醇、HDL-C和β-羟基丁酸(β-HB)水平[(3.12±0.39)、(1.53±0.38)和(2.49±0.89)mmol/L]均高于野生型小鼠[(1.69± 0.92)、(0.78±0.50)和(0.45±0.30)mmol/L](P值均〈0.05),表明ppp2r1a敲除会扰乱葡萄糖和胆固醇代谢.此外,纯合子小鼠白细胞计数(WBC)和淋巴细胞计数[(1.88±0.89)×10^9/L和(0.92±0.37)×10^9/L]低于野生型小鼠[(3.91±0.80)×10^9/L和(2.74±0.52)×10^9/L](P值均〈0.05).纯合子小鼠肝脏中糖异生基因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0.46±0.11)和(0.72±0.07)]均低于野生型小鼠[(1.02±0.07)和(1.02±0.06)](P值均〈0.05).结论 全器官ppp2r1a基因对成年小鼠的存活是必不可少的,且ppp2r1a基因可能通过调控肝脏葡萄糖和胆固醇代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表型 蛋白磷酸酶2A 诱导性基因敲除 糖脂代谢紊乱
原文传递
双酚A诱导内质网应激致甲状腺功能损害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瑞瑞 张姣香 +7 位作者 齐从政 杨光宇 张岩 李文学 李军涛 张波 胡前胜 朱伟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471-477,489,共8页
目的观察双酚A(Bisphenol A,BPA)染毒对成年雌性大鼠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甲状腺内质网应激机制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用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经口灌胃给予玉米油(溶剂对照)和BPA,剂量分别为0.05、0.5和5 mg/kg·bw。1... 目的观察双酚A(Bisphenol A,BPA)染毒对成年雌性大鼠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甲状腺内质网应激机制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用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经口灌胃给予玉米油(溶剂对照)和BPA,剂量分别为0.05、0.5和5 mg/kg·bw。10周时,麻醉处死动物并留取样品进行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G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甲状腺组织学检测及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内质网结构的变化。结果BPA染毒可使实验动物血浆T3、T4和TG水平明显升高,低和中剂量染毒可明显上调甲状腺组织TG mRNA转录水平(P_(T3)=0.004,P_(T4)<0.001,PTG<0.001,PTG mRNA=0.001),并可致T3/T4比值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PA染毒可明显上调内质网应激中GRP78、ATF6和IRE1α蛋白水平(P_(GRP78)=0.008,P_(ATF6)=0.016,PIRE1α=0.001)。结论BPA染毒可诱导甲状腺功能紊乱,其中ATF6和IRE1通路激活及内质网应激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球蛋白 双酚A 内质网应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