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咽旁间隙神经鞘瘤与多形性腺瘤的影像鉴别诊断 被引量:1
1
作者 何龙 郭永梅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神经鞘瘤和多形性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差异,提高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19年1月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病理资料均齐全的咽旁间隙神经鞘瘤和多形性腺瘤共31例。经手术病理...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神经鞘瘤和多形性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差异,提高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19年1月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病理资料均齐全的咽旁间隙神经鞘瘤和多形性腺瘤共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咽旁间隙神经鞘瘤和12例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重点观察肿瘤与腮腺和颈内动脉的解剖关系。结果:咽旁间隙神经鞘瘤和多形性腺瘤均表现为类圆形肿块,境界多较清楚。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可伴有囊变,MRI多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伴有囊变者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神经鞘瘤与腮腺深叶间境界均较清楚,多见于颈内动脉的前内方(13/19,68%),而多形性腺瘤均与腮腺深叶分界不清且位于颈内动脉前内方(12/12,100%)。结论:在影像学表现上,绝大多数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与腮腺深叶分界不清而神经鞘瘤则与腮腺深叶分界清晰,很大部分多形性腺瘤位于颈内动脉的前内方而神经鞘瘤与颈内动脉的关系可呈多样性。头颈外科医师临床工作中应首先通过仔细分析咽旁间隙肿瘤与腮腺深叶解剖关系,再查找其与颈内动脉解剖关系有助于术前诊断和手术径路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旁间隙 神经鞘瘤 多形性腺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自发性颅内低压的诊断和治疗(附12例报道)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赛 曾涛 +4 位作者 魏易琼 李泽 成秋生 阮祥才 韦程刚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3-368,共6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颅内低压的诊断及硬膜外血贴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12例自发性颅内低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患者的腰椎穿刺结果、头颅及脊柱MRI特征、CT脊髓造影(C... 目的探讨自发性颅内低压的诊断及硬膜外血贴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12例自发性颅内低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患者的腰椎穿刺结果、头颅及脊柱MRI特征、CT脊髓造影(CTM)特点以及硬膜外血贴的治疗效果。结果12例患者的脑脊液压力均≤60mmH2O。10例患者头颅MRI显示硬膜下积液、硬脑膜增厚强化、颅内静脉结构充盈、垂体充血增大及脑组织下垂等,其中1例显示垂体出血。7例患者脊柱MRI显示脊柱硬膜外积液和(或)静脉丛扩张,其中1例显示T6背外侧硬脊膜不连续增厚、背侧硬膜外大量积液致脊髓受压前移。12例患者CTM均显示脊髓脑脊液漏,85个漏点中40个(47%)位于颈椎,22个(26%)位于胸椎,18个(21%)位于腰椎,5个(6%)位于骶椎。12例患者共行硬膜外血贴治疗14次,其中4例行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初次均有效;8例行盲点硬膜外血贴治疗,6例初次有效,1例行2次盲点硬膜外血贴治疗有效,1例行2次盲点硬膜外血贴治疗无效。结论头颅MRI联合脊柱MRI是诊断自发性颅内低压无创的检查方法;脊髓造影能明确是否有脊髓脑脊液漏,并能准确定位漏点部位;硬膜外血贴是治疗自发性颅内低压的有效方法,其中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可通过脊髓造影对漏点进行精确定位,从而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颅内低压 脊髓脑脊液漏 硬膜外血贴 脊髓造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