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早期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又祥 杜薇云 +2 位作者 于力 卓美瑛 唐宝珍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4年第6期361-362,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 先天性心脏病 早期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先心病 常见 早期非手术治疗 重要意义 猝死
下载PDF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蔡妙贞 曹润萧 杜微云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10期751-752,共2页
目的:为评价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38例临床确诊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各种影像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对夹层动脉瘤的检出率:经胸壁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分别为71.1%和100%,X线平片31.2%... 目的:为评价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38例临床确诊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各种影像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对夹层动脉瘤的检出率:经胸壁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分别为71.1%和100%,X线平片31.2%,CT90.0%,MR和主动脉造影100%。3例与手术对照,超声分型正确。②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在显示夹层瘤的内膜破口及真、假腔血流状态,主动脉瓣返流和心包积液等方面较其他影像法有独到之处。对Ⅰ、Ⅱ型诊断敏感性较高,对Ⅲ型受限制较大。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结论:经胸壁与经食管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相结合,能对夹层动脉瘤作出准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诊断 彩超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巨大左心室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超声随访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春曦 黄达德 杜微云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7年第9期28-30,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巨大左心室几何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以关闭不全为主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巨大左心室组)换瓣术前,术后2周、6个月、1年、2年的超声心动图随访资料。与18例同期行超声... 目的动态观察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巨大左心室几何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以关闭不全为主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巨大左心室组)换瓣术前,术后2周、6个月、1年、2年的超声心动图随访资料。与18例同期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心血管疾病者(对照组)比较。结果巨大左心室组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引起的巨大左心室主要以离心性扩大为主,术后2周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收缩末内径、长径即呈现缩小趋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缩小最显著,与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术后2年这种趋势减缓或消失,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收缩末内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后壁厚度在术后1年基本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在术后2周与术前比较无变化,随后逐渐恢复,至术后1年多数能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以关闭不全为主的患者,巨大左心室一旦形成,形态则较难完全逆转。建议尽早手术治疗。左心室功能的恢复优于形态的恢复,恢复的最佳时期为手术后1年,应该加强该时期的随访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巨大 左心室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4
作者 杜微云 蔡妙贞 曹润萧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1996年第2期34-36,63-64,共5页
本文对24例高血压病人(12例为心肌肥厚组,12例为无心肌肥厚组)及24例正常人进行了多普勒超声研究,发现高血压病心肌肥厚组PVE降低,IRTI延长,PVA、AI、AFF、AEF增高(P<0.05);而三组间的LVE... 本文对24例高血压病人(12例为心肌肥厚组,12例为无心肌肥厚组)及24例正常人进行了多普勒超声研究,发现高血压病心肌肥厚组PVE降低,IRTI延长,PVA、AI、AFF、AEF增高(P<0.05);而三组间的LVEF值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高血压病左室舒张早期功能降低与心室肥厚有关;舒张晚期左房射血代偿性增强对维持心脏的收缩功能有一定意义;左房射血力(AEF)这一新指标可能为早期发现高血压病舒张功能改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左室舒张功能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a)浓度与无症状脑动脉硬化关系的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立园 卢恒聪 +3 位作者 曹志恺 全伟 吴穗 苏长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24期38-40,共3页
目的 分析与研究血清脂蛋白(a)浓度与无症状脑动脉硬化关系的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方法 本文选择了自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来本院治疗的无症状脑动脉硬化患者9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身体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 目的 分析与研究血清脂蛋白(a)浓度与无症状脑动脉硬化关系的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方法 本文选择了自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来本院治疗的无症状脑动脉硬化患者9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身体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血清脂蛋白(a)成分测定.通过经颅多普勒(TCD)对两组的脑动脉搏动指数、峰时指数、基底动脉以及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检测,评估脑动脉的硬化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浓度明显提高,血清脂蛋白(a)在两组中含量分别为:(405.53±308.11) mg/L及(193.49±85.99) m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脂蛋白(a)的异常检出率两组分别为:58.9%、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搏动指数与动脉血流速度并无明显差异,然而基底动脉观察组显著延长,且峰时指数1与2的基底动脉都存在明显增大现象.结论 血清脂蛋白(a)是无症状脑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可在临床中将其作为有意义的一项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脂蛋白(a) 无症状脑动脉硬化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对新生儿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又祥 杜薇云 +2 位作者 汪灏 于力 肖雪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27-929,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新生儿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其对新生儿的潜在危害。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68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儿与82例正常新生儿心脏各腔室的大小、肺动脉内压... 目的:通过检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新生儿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其对新生儿的潜在危害。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68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儿与82例正常新生儿心脏各腔室的大小、肺动脉内压力、三尖瓣反流等。结果:进行心脏彩超检查的原因以心脏杂音、紫绀、宫内窘迫或新生儿窒息、呼吸急促、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最常见。房间隔缺损有房间隔水平存在异常分流但探测不到回声失落的无缺损型34例,回声失落直径<5mm的小缺损型21例,回声失落直径≥5mm的大缺损型13例。三种类型对室间隔、左心室、主动脉、左室后壁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但对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的影响程度与缺损直径有显著正相关;只有大型房间隔缺损型导致左心房扩张;缺损和分流束的直径与肺动脉压力增高、三尖瓣反流率、反流面积也有显著正相关;但分流方向与缺损直径无关。结论:新生儿先天性ASD以轻型最多见,可导致新生儿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房间隔缺损 心脏结构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降压治疗对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曼茹 黄为民 +1 位作者 刘丰 吴戴红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8期610-611,共2页
目的探讨降压治疗对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年龄≥8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例,其中血压控制组35例(血压<140/90mmHg),血压未控制组30例(血压≥140/90mmHg),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 目的探讨降压治疗对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年龄≥8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例,其中血压控制组35例(血压<140/90mmHg),血压未控制组30例(血压≥140/90mmHg),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两组患者IMT,观察两组患者IMT情况。结果血压未控制组IMT(1.0±0.4)mm,较血压控制组(0.8±0.2)mm明显增厚,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降压治疗可延缓或逆转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治疗 内膜-中层厚度 颈总动脉
下载PDF
喉罩对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继云 杨智 +4 位作者 罗卓鹏 叶飞 吁英 罗霭儿 余守章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目的研究喉罩对颈总动脉(CCA)和颈内动脉(ICA)内径、血流速率和血流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根据不同年龄分为中青年组(A组,20~59岁... 目的研究喉罩对颈总动脉(CCA)和颈内动脉(ICA)内径、血流速率和血流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根据不同年龄分为中青年组(A组,20~59岁)和老年组(B组,60~85岁)。按不同的喉罩套囊内压力将A组和B组分为4个亚组,即A1、B1(套囊内压为20~30cmH2O)(1cmH2O=0.098kPa)和A2、B2(套囊内压为40~50cmH2O),每组15例。所有患者术毕后送入ICU复苏,尚未清醒时拔除气管导管,而后置入喉罩。记录置入喉罩前(Tn),置入喉罩后3min(T1)、10min(T2)和拔除喉罩后(L)各时点CCA和ICA的内径、血流速率和血流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生命体征参数。结果CCA、ICA的内径和CCA血流量的基础值B组比A组要大(P〈0.05)。与T0比较,在T1和T2时点,A组和B组CCA内径分别减少9.5%~12.9%和14.5%~24.3%(P〈0.05或P〈0.01),其中以B2组减少最为显著,A2组和B2组ICA内径分别减少10.9%和16.3%(P〈0.05)。CCA和ICA的血流速率无明显变化(P〉0.05)。与T0比较,A组和B组T1和T2时CCA的血流量分别减少9.3%~10.7%和12.2%~19.1%(P〈0.05),其中以B2组减少最为显著,A组和B组ICA血流量分别减少10.0%~13.5%和13.9%~16.6%(P〈0.05)。在L时点各观察指标均恢复至L水平。结论喉罩通气时,CCA和ICA的内径有所缩小,其血流量相应减少,老年患者减少更为明显,而其血流速率则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 血流动力学 麻醉 全身 动脉内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