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理科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及管理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冯世军 《智慧健康》 2020年第22期19-20,28,共3页
目的探讨病理科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及管理。方法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实施传统的管理模式,设为对照组,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实施针对性管理措施,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下,病理科化学危险品的管理效果。结果研究... 目的探讨病理科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及管理。方法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实施传统的管理模式,设为对照组,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实施针对性管理措施,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下,病理科化学危险品的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各项管理指标对比,研究组环境满意度评分、生物安全评分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盘点时间、账物相差数量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我院病理科的化学危险品进展分类管理,加强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能够有效的提升管理效果,保证人员安全,该管理措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科 化学危险品 安全使用 管理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365例WHO新分类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陈愉 杜洪 +5 位作者 胡维维 韩西群 贺莉 宋兰英 朱梅刚 赵彤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304-307,I080,共5页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按照WHO恶性淋巴瘤新分类诊断标准对广东地区 3家医院 36 5例NHL进行重新分类。从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免疫标记、基因重排检测、病理诊断 6个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按照WHO恶性淋巴瘤新分类诊断标准对广东地区 3家医院 36 5例NHL进行重新分类。从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免疫标记、基因重排检测、病理诊断 6个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6 5例NHL中 ,结内 14 1例 ,结外 2 2 4例 ;在 2 2 4例结外淋巴瘤中 ,最常见的部位依次是消化道、鼻腔、颅内 ;B细胞淋巴瘤 2 71例 ,T细胞淋巴瘤 92例 ,非T非B淋巴瘤 2例 ;113例B细胞淋巴瘤IgH基因重排检测 ,阳性率为 82 3% ;4 5例T细胞淋巴瘤TCRγ基因重排检测 ,阳性率为 91 1%。在B细胞淋巴瘤中 ,最常见的依次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在 92例T细胞淋巴瘤中 ,最常见的是周围T细胞淋巴瘤。结论 广东地区结外淋巴瘤的比率超过结内 ,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较西方国家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 常见 WHO 非霍奇金淋巴瘤 新分类 临床病理分析 滤泡 广东地区 消化道
下载PDF
结肠癌局部外侵的SCT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谢琦 陈胜利 +2 位作者 吴沛宏 张静 曹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 研究SCT增强扫描判断结肠癌局部外侵的准确性。方法  32例结肠癌患者术前 1周内行腹部CT平扫与SCT增强扫描 ,并测原发病灶与局部肠周围脂肪间隙内异常软组织影的强化值 ,与原发病灶有相同或相近强化程度的判断为癌组织浸润。SCT... 目的 研究SCT增强扫描判断结肠癌局部外侵的准确性。方法  32例结肠癌患者术前 1周内行腹部CT平扫与SCT增强扫描 ,并测原发病灶与局部肠周围脂肪间隙内异常软组织影的强化值 ,与原发病灶有相同或相近强化程度的判断为癌组织浸润。SCT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2例结肠癌侵犯相邻结构 ,CT准确显示。 19例原发病灶与 40个相邻结构粘连 ,SCT增强扫描判断有癌浸润的 2 8个 ,病理结果为 2 5个。结论 SCT增强扫描判断结肠癌局部外侵的准确率为 92 .5 % ,基本可反应癌组织局部外侵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局部外侵 螺旋CT 诊断 病理
下载PDF
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鼻黏膜的病理改变 被引量:4
4
作者 吉晓滨 杜洪 +3 位作者 臧林泉 李雯 谢军 王磊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的病理变化。方法:用橄榄油将甲苯-2,4-二异氰酸酯配成浓度为10%的溶液作为致敏剂,滴鼻,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8例。8例正常豚鼠作对照。致敏结束、模型成功后,取两组鼻黏膜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的病理变化。方法:用橄榄油将甲苯-2,4-二异氰酸酯配成浓度为10%的溶液作为致敏剂,滴鼻,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8例。8例正常豚鼠作对照。致敏结束、模型成功后,取两组鼻黏膜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鼻黏膜上皮脱落,杯状细胞增生,鳞状上皮组织转化,上皮坏死,固有层和黏膜下层腺体增生,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并见特征性的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浸润,这种病理改变与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大致吻合。对照组鼻黏膜上皮层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连续、完整、清晰,可见正常的黏膜上皮层、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结论: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出现特征性的炎症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疾病模型 动物 鼻黏膜 病理学
下载PDF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CT、MRI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灶松 叶瑶 +2 位作者 魏新华 吴梅 李丽琪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1期41-44,共4页
目的分析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CT与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ACC的CT与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22例患者中,发生于腮腺7例、上颌窦3例、舌3例、下颌下腺3例、鼻腔... 目的分析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CT与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ACC的CT与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22例患者中,发生于腮腺7例、上颌窦3例、舌3例、下颌下腺3例、鼻腔2例、筛窦2例、腭1例、气管1例,形态较规则14例,不规则形8例;直径10mm^53mm,平均约29mm;14例行CT检查,平扫5例为均匀等、稍低密度,9例为不均匀等低密度,增强扫描4例均匀强化,10例不均匀强化,内见小斑片状、筛孔状未强化区。8例行MRI检查,T1WI为均匀或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主要为混杂高信号,6例内见小斑片状、筛孔状更高信号区,增强扫描2例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内见小斑片状、筛孔状未强化区。周围结构侵犯9例,淋巴结转移3例,远处转移1例。结论ACC的病理基础决定其影像表现,CT及MRI增强扫描ACC易出现小斑片状、筛孔状未强化区域,并且CT与MRI检查对判断肿瘤侵犯范围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磁共振成象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下载PDF
老年性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少红 叶子茵 +4 位作者 杨静 伍丽琼 王小拍 叶瑶 杜洪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1期661-664,668,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EBV+DLBCL)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2010-01—2014-07间所收集DLBCL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辅以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分析。结果共收集154例DLBCL,125例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学显示... 目的探讨老年性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EBV+DLBCL)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2010-01—2014-07间所收集DLBCL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辅以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分析。结果共收集154例DLBCL,125例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学显示大部分为中心母细胞样;原位杂交显示13例DLBCL表达EBV(10.4%);Cox回归分析显示,EBV感染与患者年龄(≥60)、B症状(有)、结外累及的部位(≥2)、Ann Arbor分级(Ⅲ+Ⅳ)、IPI评分(2~5)显著相关(P〈0.05);且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与BEV的感染有显著关系(P=0.000)。结论 EBV的感染与DLBCL患者年龄、B症状、结外累及的部位、分级、IPI评分密切相关,EBV+DLBCL患者与EBV-DLBCL患者相比具有更差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EBV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颈动脉鞘区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许进 杜洪 +1 位作者 李雯 刘国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07-810,共4页
目的探讨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瘤(papillary intralymphatic angioendothelioma,PIL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在64岁女性颈动脉鞘区的PILA行HE及免疫组化SP两步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目的探讨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瘤(papillary intralymphatic angioendothelioma,PIL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在64岁女性颈动脉鞘区的PILA行HE及免疫组化SP两步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肿瘤呈网状、海绵或迷路样结构,管腔内壁衬覆小的鞋钉样圆形细胞,局灶管壁上可见外衬鞋钉样肿瘤细胞的乳头样结构突向腔内,细胞异型性小、核分裂象罕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CD34、CD31、FⅧRag均呈强阳性,D2-40呈阴性。结论 PILA是罕见中间型脉管肿瘤,其形态学结构较复杂多变,根据其特征性组织学表现结合免疫表型可与其它血管源性肿瘤鉴别。该瘤有局部侵袭性且有复发等恶性潜能,建议采取扩大切除,并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瘤 鉴别诊断 恶性潜能
下载PDF
首发于淋巴结内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少红 杨静 +3 位作者 许进 伍丽琼 王小拍 杜洪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6期433-436,共4页
目的探讨首发或原发于淋巴结内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增强对此少见疾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首发于淋巴结内的鼻型NKT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基因重排进行分析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首发于淋巴结... 目的探讨首发或原发于淋巴结内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增强对此少见疾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首发于淋巴结内的鼻型NKT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基因重排进行分析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首发于淋巴结内的鼻型NKTCL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患者三系细胞间断性减少3年伴低热,住院10天后发现颌下淋巴结肿大。活检显示淋巴结结构破坏、消失,伴大量血管纤维素样坏死,中等~大的异型淋巴样细胞弥漫分布,核仁较小或不明显,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胞质型CD3、CD30、TIA-1、CD4、CD8、CD43和EBER(+),MPO、CD20、CD79a、Pax-5、bcl-2、bcl-6、CD10、CD56、CD2、CD5、CD7、CD68和ALK(-)。PCR技术未检测到Ig H及TCRγ、β、δ基因重排。患者化疗及骨髓移植无效,5个月后死亡。结论首发于淋巴结内的NKTCL在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方面均与鼻腔或结外鼻型NKTCL相似,该病进展迅速,可能是结外鼻型NKTCL的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淋巴结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学
下载PDF
16例新分类大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康玮 陈少红 +3 位作者 杨静 刘国荣 杜洪 魏树全 《新医学》 2016年第10期666-670,共5页
目的分析新分类标准原发性大细胞肺癌(LCL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按照2015年WHO肺癌新分类标准,对16例确诊为LCLC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征、临床表现、治疗及其预后。结果16例LCLC患者的组织学标本中,所有肿瘤细... 目的分析新分类标准原发性大细胞肺癌(LCL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按照2015年WHO肺癌新分类标准,对16例确诊为LCLC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征、临床表现、治疗及其预后。结果16例LCLC患者的组织学标本中,所有肿瘤细胞高分子细胞角蛋白(HCK)均阳性,过碘酸雪夫染色均阴性。患者男15例、女1例,年龄64(48~79)岁。TNM分期I期2例,n期1例,m期5例,iv期8例;晚期(m~iv期)患者共13例,占8i%。肿瘤最大径3.6(1.1~7.3)cm。脑转移5例,颈淋巴结转移2例,椎体转移1例。影像学表现为周围型13例(81.3%)。有吸烟史者13例(81.3%)。8例行肺叶切除术联合术后化学治疗,5例行脑转移瘤切除术联合术后化学治疗,2例行颈部转移瘤切除术联合术后化学治疗,1例行椎体转移瘤切除术后联合化学治疗。全组中位生存期10.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8%、38%和25%。结论LCLC发病率低,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分化差,恶性程度高,临床特征不典型,治疗手段有限,早期发现行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细胞肺癌 肺癌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18例尸检资料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新达 李卓仁 +2 位作者 邢植斐 郭南山 黄侠君 《新医学》 1991年第11期578-579,共2页
对感染性心内膜炎18例尸检资料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发现临床不典型病例增多,常导致误诊,其与病理的联系进行了初步讨论。
关键词 心内膜炎 感染性 病理分析 尸检
下载PDF
原发于前列腺的产黏液尿路上皮型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静 杨文欣 +2 位作者 梁颜笑 李秀博 杜洪 《广州医药》 2019年第2期58-62,109,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前列腺的产黏液尿路上皮型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极其罕见的原发于前列腺的产黏液尿路上皮型腺癌病例的临床诊治经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观察和总结,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目的探讨原发于前列腺的产黏液尿路上皮型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极其罕见的原发于前列腺的产黏液尿路上皮型腺癌病例的临床诊治经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观察和总结,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者77岁,因排尿困难入院, B超提示前列腺增大,前列腺异常回声性质待查;CT及肠镜检查均未发现膀胱及结直肠恶性肿瘤;血清PSA未见升高。在当地医院行前列腺穿刺检查,病理诊断为前列腺黏液腺癌。遂于我院行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手术,镜下表现为黏液腺癌伴多量黏液湖形成,并见尿路上皮的腺性化生及原位腺癌与黏液腺癌的移行过渡;免疫组化示CK7及34βE12弥漫表达,CDX-2及CEA局灶表达,其余CK20、β-catenin、GATA3、PSA、PSAP、AR及P504S均阴性。结论原发于前列腺的产黏液尿路上皮型腺癌十分罕见,其预后差,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准确诊断将有利于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及评估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产黏液尿路上皮型腺癌 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LK、EGFR、KRAS基因的检测及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耀湘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8期219-220,共2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irsten鼠肉瘤(KRAS)基因的检测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ALK融合基因异常情况,部分患者...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irsten鼠肉瘤(KRAS)基因的检测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ALK融合基因异常情况,部分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EGFR与KRAS基因突变情况,最后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观察检测结果。结果 100例患者全部进行了ALK融合基因检测,其中腺癌患者基因突变阳性率为23.19%,明显高于鳞癌患者的5.00%(P<0.05)。有76例患者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其中腺癌患者基因突变阳性率为46.55%,明显高于鳞癌患者的27.27%(P<0.05)。有24例患者进行KRAS基因突变检测,其中腺癌患者基因突变阳性率为50.00%,明显高于鳞癌患者的0(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ALK、EGFR、KRAS基因突变的发生几率较高,同时ALK、EGFR、KRAS基因突变和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关联,ALK与EGFR或KRAS突变并不是绝对的彼此之间互相排斥,个别患者有可能会有双基因突变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Kirsten鼠肉瘤 基因检测 病理特征
下载PDF
结肠原发性腺鳞癌和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小拍 杜洪 +1 位作者 李秀博 刘寿生 《广州医药》 2018年第5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原发性腺鳞癌和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分析2例结肠原发性腺鳞癌和鳞癌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患者均因右下腹隐痛入院,平均年龄69岁,肿瘤... 目的探讨结肠原发性腺鳞癌和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分析2例结肠原发性腺鳞癌和鳞癌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患者均因右下腹隐痛入院,平均年龄69岁,肿瘤均位于右半结肠。腺鳞癌可见腺鳞两种成分随机混合在一起,鳞癌成分免疫组化结果示CK5/6,P63均阳性,基因检测结果 (ARMS-PCR法):腺鳞癌KRAS 2号外显子突变,BRAF未突变,鳞癌KRAS和BRAF均未突变。腺鳞癌患者术后放弃治疗1个月后死亡,鳞癌患者5个月后死于肝转移。结论结肠原发性腺鳞癌/鳞癌非常少见,其临床症状与腺癌相似,但临床过程却更具侵袭性,预后相对较差,所以在临床中需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鳞癌 鳞癌 基因突变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1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尸检资料临床病理分析
14
作者 吴新达 李卓仁 +2 位作者 邢植斐 郭南山 黄侠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7-59,共3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较常见的心脏疾患,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其他原因,不典型病例增多,加之原有心脏病及并发症,更使临床表现复杂因而诊断困难,为探讨IE临床与病理的联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现将我院1965~1 987年18例尸检资料作...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较常见的心脏疾患,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其他原因,不典型病例增多,加之原有心脏病及并发症,更使临床表现复杂因而诊断困难,为探讨IE临床与病理的联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现将我院1965~1 987年18例尸检资料作一对照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8例均为住院死亡病例,死后24 h内进行尸检,其中5例仅进行心、肺局部剖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感染性 尸检 病理
下载PDF
20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学观察
15
作者 杜洪 李雯 梁颜笑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37-437,共1页
关键词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ML 病理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CT、MRI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
16
作者 刘灶松 叶瑶 +2 位作者 魏新华 吴梅 李丽琪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3期23-26,共4页
目的分析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CT与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ACC的CT与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2例患者中,发生于腮腺7例、上颌窦3例、舌3例、下颌下腺3例、鼻腔2... 目的分析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CT与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ACC的CT与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2例患者中,发生于腮腺7例、上颌窦3例、舌3例、下颌下腺3例、鼻腔2例、筛窦2例、腭1例、气管1例,形态较规则14例,不规则形8例;直径10mm-53mm,平均约29mm;14例行CT检查,平扫5例为均匀等、稍低密度,9例为不均匀等低密度,增强扫描4例均匀强化,10例不均匀强化,内见小斑片状、筛孔状未强化区。8例行MRI检查,T1WI为均匀或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主要为混杂高信号,6例内见小斑片状、筛孔状更高信号区,增强扫描2例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内见小斑片状、筛孔状未强化区。周围结构侵犯9例,淋巴结转移3例,远处转移1例。结论ACC的病理基础决定其影像表现,CT及MRI增强扫描ACC易出现小斑片状、筛孔状未强化区域,并且CT与MRI检查对判断肿瘤侵犯范围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磁共振成象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组织因子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17
作者 刘振邦 曹杰 +1 位作者 梁立源 梁笑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5期3-5,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结直肠癌中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表达及其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组织因子在正常结直肠组织(30例)、结直肠腺瘤(35例)及结直肠癌(50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组织因子在结直肠癌中的... 目的通过分析结直肠癌中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表达及其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组织因子在正常结直肠组织(30例)、结直肠腺瘤(35例)及结直肠癌(50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组织因子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率(76.00%)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16.67%)及结直肠腺瘤(25.71%)(P<0.05),而结直肠腺瘤中组织因子表达阳性率与正常结直肠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因子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组织因子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转移以及影响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 结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18例尸检资料临床病理分析
18
作者 吴新达 李卓仁 +2 位作者 邢植斐 郭南山 黄侠君 《广州医药》 1990年第6期8-10,共3页
本文对感染性心内膜炎18例尸检资料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发现临床不典型病例增多,常导致误诊,其与病理的联系进行了初步讨论。
关键词 心骨膜炎 尸检 病理
下载PDF
子宫内膜微腺体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
19
作者 杨静 史文利 +1 位作者 刘国荣 杜洪 《广州医药》 2015年第6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微腺体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首诊误诊为子宫颈微腺体增生的子宫内膜微腺体癌病例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的观察及总结,同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患者年龄61岁,因绝经后...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微腺体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首诊误诊为子宫颈微腺体增生的子宫内膜微腺体癌病例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的观察及总结,同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患者年龄61岁,因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1年就诊,B超提示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并行分段诊刮术,先后两次诊刮标本光镜下均见黏液性柱状上皮呈乳头状及网格状结构,细胞轻度异型,核分裂罕见,间质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伴腺上皮内"微脓肿"形成;免疫组化示:上皮成分P16弥漫强(+),CEA小灶(+),Vimentin弥漫(+),ER约90%(+,中-强),PR约90%(+,弱),Ki-67约3%(+),间质细胞CD10(+)、CD34(-)。结论子宫内膜微腺体癌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子宫内膜黏液腺癌,其组织学形态与子宫颈良性病变微腺体增生十分相似,易于混淆,但通过免疫组化检查及详细地临床病史资料收集、分析,可以与其鉴别,从而做出正确地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微腺体癌 子宫颈黏膜微腺体增生 鉴别诊断
下载PDF
3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
20
作者 杜洪 梁颜笑 李雯 《广州医药》 2001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 :观察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形态特点并探讨其诊断标准。方法 :对 30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光镜及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抗体为 :Vimentin、CD34、HHF35、S IOO、CK、HMB45、LCA等 7种抗体。结果 :光镜下主要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 目的 :观察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形态特点并探讨其诊断标准。方法 :对 30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光镜及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抗体为 :Vimentin、CD34、HHF35、S IOO、CK、HMB45、LCA等 7种抗体。结果 :光镜下主要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免疫组化染色显示Vimentin、CD34、HHF35、S IOO的阳性率分别为 93 %、 80 %、16 7%、2 0 % ,不表达CK、HMB45、LCA。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类缺乏定向分化的肿瘤 ,部分具有不完全的平滑肌、神经或双向分化 ,可能起源于胃肠道肌层的原始间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