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误吸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智芳 杨祖莲 杨富英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7期1089-1091,共3页
目的探讨误吸作为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误吸护理质量指标建立(2014年10月)前与建立半年后(2015年4月)分别从护士误吸知识掌握率、吞咽评估筛查率、防误吸措施落实率、患者及照顾者防误吸... 目的探讨误吸作为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误吸护理质量指标建立(2014年10月)前与建立半年后(2015年4月)分别从护士误吸知识掌握率、吞咽评估筛查率、防误吸措施落实率、患者及照顾者防误吸认知行为4个子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建立误吸护理质量指标后,各项子指标结果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误吸作为神经内科一项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促使护理人员更加重视专科内涵,不断完善吞咽障碍患者护理指引和流程,规范各项护理措施,从而降低误吸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吸 护理质量指标 吞咽障碍
下载PDF
氟西汀对脑梗死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2
2
作者 潘小平 尹平 何方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4-245,共2页
目的 观察抗抑郁剂氟西汀 (百优解 )对脑梗死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48例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氟西汀治疗组 (2 8例 )和对照组 (2 0例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 4、8、周分别进行改良爱丁堡 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 (MESSS)和... 目的 观察抗抑郁剂氟西汀 (百优解 )对脑梗死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48例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氟西汀治疗组 (2 8例 )和对照组 (2 0例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 4、8、周分别进行改良爱丁堡 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 (MESS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HAMD评分和MESSS评分的减分率均较高 (P <0 .0 5)。结论 氟西汀可改善脑梗死后抑郁程度 ,也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抑郁 神经功能康复 氟西汀 药物疗法
下载PDF
神经传导、F波及皮肤交感反应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24
3
作者 魏易琼 苏常春 +1 位作者 周倩 卢祖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7-480,共4页
目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讨神经传导检测(NCS)、F波及皮肤交感反应(SSR)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观察组)和81例单纯糖尿病患者(... 目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讨神经传导检测(NCS)、F波及皮肤交感反应(SSR)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观察组)和81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神经传导检测及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F波检测和SSR检测,对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异常率进行比较,并采用ROC曲线分析NCS、F波及SSR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NCS检查总异常率为91.36%。观察组F波总异常率为80.25%。NCS、F波及SSR的联合检验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9.41%、86.33%。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双侧胫后神经、腓总神经远端动作潜伏期(DML)明显延长,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F波检测相比,正中神经、胫后神经Fimin及Fimean延长,F波出现率降低,Fchd增加(均P<0.05)。观察组,上、下肢皮肤交感反应(SSR)起始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均P<0.05),SSR波幅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NCS检测是诊断DPN患者的基本手段,将其与F波及SSR联用,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敏感手段,能明显提高亚临床型DPN患者的早期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检测 F波 皮肤交感反应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帕金森病异质性与自主神经症状关联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李蒙燕 郑浩 陈浩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23期14-18,共5页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帕金森病患者(Parkinson’s disease,PD)自主神经症状(autonomic symptom,AS)出现的特点、临床异质性分类与AS的关联。方法记录121例PD患者的一般资料,使用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the scale outcomes in ...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帕金森病患者(Parkinson’s disease,PD)自主神经症状(autonomic symptom,AS)出现的特点、临床异质性分类与AS的关联。方法记录121例PD患者的一般资料,使用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the scale outcomes in PD for autonomic symptoms,SCOPA-AUT)评估患者的AS;Hoehn-Yahr(H-Y)分级进行病情严重度评级。根据PD异质性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以H-Y分级为标准的早期、中期、晚期组,以病程为标准划分为≤2a、2~5a及>5a3组;以发病年龄为标准的早发组(≤50岁)、晚发组(>50岁);以性别为标准的男性组、女性组;以运动障碍表现为依据的混合组、震颤组和强直组;比较各亚组间SCOPA-AUT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全组PD患者出现至少一项AS症状的占98.30%,消化系统症状及泌尿系统障碍是出现概率最高,程度最重的AS病变。以H-Y分级为标准的PD亚型及以病程为标准的亚型组内SCOPA-AUT评分比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以发病年龄、性别及以运动障碍表现为依据分型的PD亚型组内比较,SCOPA-AUT评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较男性在AS症状方面症状较轻。结论 PD患者普遍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automomic dysfuction,AD),病情越重,病程越长,AD越重;女性可能是AS的一项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异质性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H-Y分级 女性
下载PDF
普通话版伯明翰认知评估量表的常模及在广州人群中的信度检验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浩博 潘小平 +6 位作者 郑莉莉 胡键浠 吴玉 陈浩扬 郭爱华 周进 汪志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20期10-15,共6页
目的国内目前缺乏针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测评量表,伯明翰认知评估量表(BCoS)以筛查卒中后认知障碍为目的,其粤语版的信度、效度已经得到检验,本研究拟建立普通话版伯明翰认知评估量表的常模及检验其在广州人群中的信度。方法在广州地... 目的国内目前缺乏针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测评量表,伯明翰认知评估量表(BCoS)以筛查卒中后认知障碍为目的,其粤语版的信度、效度已经得到检验,本研究拟建立普通话版伯明翰认知评估量表的常模及检验其在广州人群中的信度。方法在广州地区纳入135例健康老年人,所有受试者均行普通话版伯明翰认知评估量表测评,在此基础上建立普通话版伯明翰认知评估量表常模。本研究通过计算克朗巴赫系数评价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同时对其中的11名受试者进行随访,通过Wilcoxon signed rank检验评价其重测信度。结果本研究建立了普通话版伯明翰认知评估量表的常模,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显示该量表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克朗巴赫系数为:0.785),重测信度检验显示普通话版BCoS量表大多数亚项目有较好的重测信度。结论普通话版BCoS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适于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明翰认知评估量表 信度 认知测评 常模
下载PDF
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神经电生理检测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泽 李蒙燕 +2 位作者 潘小平 郑浩 刘月香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5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评价临床特征和神经电生理检测在神经梅毒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 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10例神经梅毒病人的有关资料。结果:10例病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8岁, 间质性梅毒占60%,CT/MRI表现以多发散在病灶多见,脑脊液检... 目的:评价临床特征和神经电生理检测在神经梅毒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 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10例神经梅毒病人的有关资料。结果:10例病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8岁, 间质性梅毒占60%,CT/MRI表现以多发散在病灶多见,脑脊液检查50%病人细胞数升高,所有患者蛋 白升高,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均异常,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均(+),60%快速血浆反应素 试验(RPR)(+)。EEG异常率为100%,而ERP的P300、VEP、BAEP亦有较高的异常率。结论:神经 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性,实验室检查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神经电生理检测能提供临床及临床下损害的 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神经电生理检测 病人 患者 临床特征 异常率 升高 诊断 实验室检查 BAEP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症患者肌力与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7
作者 苏常春 秦琴保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93-95,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4例腓骨肌萎缩症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收集1996-03/2006-01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腓骨肌萎缩症患者,对其进行肌电图和肢体远端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观察上下肢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肌电图的改变,分析电生... 目的:回顾性分析24例腓骨肌萎缩症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收集1996-03/2006-01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腓骨肌萎缩症患者,对其进行肌电图和肢体远端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观察上下肢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肌电图的改变,分析电生理特点与临床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全部患者均隐袭起病,进展缓慢,临床上以下肢无力或麻木为首发症状,随病情发展,受累部位增加。②常规神经传导检查均有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减慢,其中16例Ⅰ型患者(脱髓鞘型,神经传导速度低于正常值50%)减慢更明显,其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平均34.8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平均27.9m/s;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平均37.2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平均24.6m/s;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平均16.5m/s;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平均17.4m/s;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平均3.1m/s。传导速度减慢与肌力受累程度不成比例,即肌无力程度相对较轻,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较重,其中有8例双下肢远端神经传导速度测不出,但患者尚能行走。③针电极肌电图检查可见明显的慢性神经源性损害特征,部分患者有巨大单位。结论:临床表现是诊断腓骨肌萎缩症的基础,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测定是确诊腓骨肌萎缩症简单、易行、重复性好的最有价值的手段之一,且可以发现早期和临床无异常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夏科-马里-图斯病 神经传导 肌电描记术
下载PDF
转甲蛋白相关的家族性淀粉样周围神经病患者1例护理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邓丽芬 文瑞君 +1 位作者 况云英 刘妍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0期207-210,共4页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例转甲蛋白相关的家族性淀粉样周围神经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感觉和运动性周围神经病,呈对称性的远端感觉障碍和无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体位性低血压及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体重明显下降;腓肠神经活检发现淀粉样物质沉积...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例转甲蛋白相关的家族性淀粉样周围神经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感觉和运动性周围神经病,呈对称性的远端感觉障碍和无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体位性低血压及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体重明显下降;腓肠神经活检发现淀粉样物质沉积,基因检测发现其转甲蛋白基因(TTR)c.148G>A。给予生长因子等到对症处理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护理、感觉障碍的护理及心理护理措施,得出:目前针对TTR-FAP患者并无有效的治疗措施,但相应的护理措施可起到一定的效果,延缓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甲蛋白 家族性淀粉样周围神经病 临床特点 护理
下载PDF
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欧阳樱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年第14期58-60,共3页
目的了解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治疗)组40例,卡马西平(对照)组40例,均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标准,用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常规血糖控制良好,连续治疗4周。治疗... 目的了解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治疗)组40例,卡马西平(对照)组40例,均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标准,用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常规血糖控制良好,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血常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神经传导速度及疼痛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卡马西平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程度均较对照组低。结论两种方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均有效,但治疗组联合用药疗效更好,用药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马西平 甲钴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
下载PDF
超声电导经皮透药作用于星状神经节治疗亚健康状态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舒婷 曾庆 +4 位作者 唐新群 黄颖怡 邵小惠 王英杰 黄国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6期5830-5834,共5页
背景: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方法治疗亚健康状态是切实可行的手段,但星状神经节阻滞是一种有创的治疗手段,患者的依从性较差。目的:观察超声电导经皮透药作用于星状神经节治疗亚健康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不同的年龄层及职业随机筛选6... 背景: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方法治疗亚健康状态是切实可行的手段,但星状神经节阻滞是一种有创的治疗手段,患者的依从性较差。目的:观察超声电导经皮透药作用于星状神经节治疗亚健康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不同的年龄层及职业随机筛选69例亚健康受试者,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进行超声电导经皮透药作用于星状神经节的治疗,对照组采用亚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及行为干预。所有受试者在治疗前后均接受亚健康评定量表(SHMS V1.0)、健康调查简表(SF-36)两份量表的评定以及临床疗效的观察。结果与结论:(1)治疗组中有29例受试者经超声电导经皮透药治疗后亚健康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有效率达93.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异均明显较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异大;(2)结果表明,超声电导经皮透药作用于星状神经节,对改善亚健康状态人群的躯体及心理症状具有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超声电导 星状神经节 亚健康
下载PDF
中西医联合治疗脑梗死并失眠在改善神经功能及睡眠质量方面的效果
11
作者 张晓铃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810-811,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脑梗死并失眠在改善神经功能及睡眠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并失眠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脑梗死并失眠在改善神经功能及睡眠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并失眠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采用艾司唑仑联合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相关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及相关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艾司唑仑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并失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艾司唑仑 脑梗死 失眠
下载PDF
改良直接抽吸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12
作者 黄华锰 胡桂和 +1 位作者 关秩诗 欧阳樱君 《广州医药》 2023年第12期60-65,共6页
目的观察改良直接抽吸取栓术(ADAPT)治疗急性前循环大动脉栓塞性脑卒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改良ADAPT治疗急性前循环大动脉栓塞性脑卒中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该改良技术核心... 目的观察改良直接抽吸取栓术(ADAPT)治疗急性前循环大动脉栓塞性脑卒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改良ADAPT治疗急性前循环大动脉栓塞性脑卒中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该改良技术核心是血栓抽吸导管或颅内支持导管管头明确越过血栓后才开始直接使用20 mL的注射器进行手动持续抽吸;所有患者术后依据临床症状和影像表现启动规范抗凝药物治疗,每月门诊随访观察有无再发卒中。结果12例患者闭塞血管均成功再通,其中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2b~2c级3例(25%),mTICI 3级9例(75%);从穿刺到血管再通平均时间为37.7 min,首次取栓再通8例(66.7%),其中颈内动脉闭塞首次取栓再通成功率达80%,出院时平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0±9.22)分,与术前基础NIHSS评分相比,平均下降7分,术后90 d功能恢复良好(mRS评分0~2分)9例(75%);术后脑出血3例(25%),其中1例为小点状出血(HI1)而无明显症状、1例为血肿<梗死面积的30%并有轻微占位效应的出血(PH1)恢复良好、1例为血肿>梗死面积的30%并有明显占位效应的出血(PH2)术后自动出院,12例患者筛查病因均发现有心房纤颤,9例患者术后依据临床症状和影像表现在早期开展规范抗凝二级预防管理后无再复发。结论改良ADAPT是治疗急性大动脉栓塞性脑卒中的一种安全可行选择,血管再通效率高,血栓逃逸概率低、临床疗效良好。对心房纤颤患者实施规范抗凝管理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栓塞 抽吸取栓 心房纤颤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2
13
作者 涂英 杜丹阳 +1 位作者 舒严 曾涛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46,共6页
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预防的最佳证据,为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采用PIPOST模型构建研究问题,按照“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依次检索各数据库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预防”相关的证据,由4名完成系统循证... 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预防的最佳证据,为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采用PIPOST模型构建研究问题,按照“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依次检索各数据库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预防”相关的证据,由4名完成系统循证护理培训的研究者独立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证据。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指南9篇、专家共识1篇。从复发风险评估、生活方式调整、指标监测、管理与随访、健康教育和复发识别6个维度总结出35条最佳证据。结论医护人员要重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危险因素的管理,结合临床实际针对性选择最佳证据,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制订个性化的复发预防策略,从而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复发 预防 最佳证据 循证护理
下载PDF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多发性硬化的防治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哲屹 余佩珊 +3 位作者 封佑琪 顿玲露 汪鸿浩 易平 《河北中医》 2023年第10期1721-1724,共4页
多发性硬化(MS)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具有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是仅次于创伤性疾病的中青年致残主要原因。近年来,中医药对MS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和概括性总结。“治未病”理念一方面体... 多发性硬化(MS)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具有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是仅次于创伤性疾病的中青年致残主要原因。近年来,中医药对MS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和概括性总结。“治未病”理念一方面体现在疾病预防层面,另一方面体现在病中的积极治疗和病后康复层面。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MS的防治过程中,“治未病”理念体现的尤为丰富和深刻。通过讨论“治未病”思想在MS不同阶段的防治目标及防治策略,以期为中医药防治MS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促进MS防治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中医疗法 治未病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情绪障碍及治疗 被引量:31
15
作者 潘小平 李瑜元 +1 位作者 沙卫红 杨富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分别对24例健康人和24例FD病人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用抗抑郁药,5...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分别对24例健康人和24例FD病人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用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盐酸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丁(赛尔特)治疗24例FD病人,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再进行上述量表评分。结果:FD患者和正常人的三种量表(HAMD、HAMA、SCL90)评分对比,均显示FD患者的精神和躯体症状与正常人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01);而在日夜变化和精神病理上,差异无显著性;FD病人接受抗抑郁药治疗8周后,前后评分对比,患者的精神和躯体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提示FD患者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用抗抑郁药治疗FD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 消化不良 情绪障碍 抗抑郁药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5
16
作者 邓伟华 杨勇 +4 位作者 潘小平 李泽 周进 黄翚 陈浩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81-1783,共3页
目的:对比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及非心源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6例,其中心源性脑梗死溶栓组(CE组)30例和非心源性脑梗死溶栓组(NCE组)5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 目的:对比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及非心源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6例,其中心源性脑梗死溶栓组(CE组)30例和非心源性脑梗死溶栓组(NCE组)5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24 h、7 d)的NIHSS评分和治疗前后的m RS评分(7 d、90 d)及两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CE组和NCE组治疗后7 d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比较治疗前后各时间点NIHSS、m RS评分及90 d预后良好比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E组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非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病死率稍高于NC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组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脑疝发生率高于N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源性脑梗死,4.5 h内静脉溶栓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且总体疗效和预后与非心源性脑梗死相当,但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风险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增加。在谨慎选择静脉溶栓方案的同时应该充分评估风险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心源性脑梗死 非心源性脑梗死
下载PDF
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效果及患者磁共振波谱的改变 被引量:33
17
作者 欧阳樱君 邱恒峰 +4 位作者 赖明君 潘小平 杨淞然 徐向东 任继亮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420-2421,共2页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DPD)的效果及患者核磁共振波谱(MRS)的改变。方法 30例DPD患者在美多巴基础治疗下联用普拉克索治疗24周,在治疗前后进行MRS检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DPD)的效果及患者核磁共振波谱(MRS)的改变。方法 30例DPD患者在美多巴基础治疗下联用普拉克索治疗24周,在治疗前后进行MRS检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 DPD患者额叶的MRS中N-乙酰天门氡氨酸(NAA)/肌酸(Cr)值低于治疗前(P<0.05),胆碱复合物(Cho)/Cr值高于治疗前(P<0.05);普拉克索治疗后DPD患者HAMD、UPDR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MMSE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D患者联用普拉克索治疗前后额叶MRS存在NAA/Cr和Cho/Cr比值的异常改变,普拉克索治疗DPD患者的部分非运动症状及改善抑郁症状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磁共振波谱 普拉克索
下载PDF
帕金森病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18
作者 吴玉 潘小平 +5 位作者 杨淞然 欧阳樱君 李蒙燕 余健敏 陈浩博 李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717-2720,共4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52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相关资料,完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评定量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表-39、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修订的Hoehn-Yahr分级量表、修订的Sc...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52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相关资料,完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评定量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表-39、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修订的Hoehn-Yahr分级量表、修订的Schwab和英格兰日常生活活动量表、简明心理状态量表等,得出本研究中帕金森病抑郁的发生率,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帕金森病合并抑郁者36例,占69.23%;其中简明心理状态量表评分(r=-0.294,P=0.036)及Schwab和英格兰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r=-0.506,P<0.001)与抑郁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病程(r=0.274,P=0.049)、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评分(r=0.485,P<0.001)、Hoehn-Yahr分级量表评分(r=0.459,P=0.001)、非运动症状评定量表评分(r=0.729,P<0.001)及生活质量调查表-39评分(r=0.619,P<0.001)与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帕金森病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与之相关的因素较多,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非运动症状 生活质量 相关因素
下载PDF
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黄翚 陈浩扬 +4 位作者 杨勇 李泽 潘小平 欧阳樱君 邓伟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31-236,共6页
目的探讨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轻型脑梗死住院患者117例,均为发病<4.5 h,且美国国立卫生院... 目的探讨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轻型脑梗死住院患者117例,均为发病<4.5 h,且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根据是否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将117例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64例)和非静脉溶栓组(53例)。(1)记录两组患者基线及临床资料,并比较其差异。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心脑血管病一般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心房颤动病史、烟酒史);临床资料包括入院时NIHSS评分、起病至溶栓时间、致残性卒中症状等。(2)对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7 d、90 d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包括NIHSS评分和(或)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记录治疗后大动脉狭窄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1)两组患者男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烟酒史)、致残性卒中症状以及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静脉溶栓组患者起病至溶栓时间为75~260 min,中位时间为161.5(129.5,185.0) min。(2)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7 d NIHS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脉溶栓组90 d预后良好者中,伴致残性卒中症状者预后良好占比为9/10,伴非致残性卒中症状者预后良好率为81.5%(44/54),二者预后良好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2);非静脉溶栓组90 d预后良好者中,伴致残性卒中症状者预后良好占比为8/12,伴非致残性卒中症状者预后良好率为65.9%(27/41),二者预后良好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3)。静脉溶栓组90 d预后良好率高于非静脉溶栓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8%(53/64)比66.0%(35/53),χ~2=4.376,P=0.036]。(3)静脉溶栓组在治疗期间出现脑出血转化2例,其他部位出血而中止抗血小板聚集治疗1例,溶栓后桥接脑血管取栓术并发颅内未出血致死1例;非静脉溶栓组治疗期间未发生出血及病死率事件,两组脑出血转化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4)静脉溶栓组有3例患者在溶栓后出现症状加重,行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其中2例患者溶栓前均评估为非致残性卒中,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住院期间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非静脉溶栓组中择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及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支架置入术者各1例。两组患者颅内大血管狭窄发生率、颅外大血管发生率及总狭窄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无论伴或不伴致残性卒中症状,对于符合适应证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可能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轻型卒中
下载PDF
针刺治疗对帕金森病抑郁患者额叶-纹状体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余健敏 潘小平 +2 位作者 彭蔚 欧阳樱君 吴玉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460-3462,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合并抑郁(DPD)患者在针灸治疗前后磁共振波谱(MRS)额叶-纹状体通路的变化,寻找中西医结合较佳治疗方案,提高疗效。方法筛查入组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盐酸帕罗西汀片30 mg/次、1次/d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合并抑郁(DPD)患者在针灸治疗前后磁共振波谱(MRS)额叶-纹状体通路的变化,寻找中西医结合较佳治疗方案,提高疗效。方法筛查入组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盐酸帕罗西汀片30 mg/次、1次/d治疗,观察组同时予针刺治疗,主穴取百会、印堂、四神聪、太冲、三阴交;肝气郁结型加曲泉、膻中、期门,肝郁犯脾型加行间、阳陵泉、足三里,心脾两虚型加心俞、脾俞、足三里,肝肾阴虚型加太溪、肝俞、肾俞。分别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额叶-纹状体通路NAA/Cr、Cho/Cr的变化,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UPDRS-Ⅲ、HAMD分数均有下降,Cho/Cr比值有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对比UPDRS-Ⅲ、HAMD分数均有下降,NAA/Cr、Cho/Cr比值有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UPDRS-Ⅲ及HA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A/Cr及Cho/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抗抑郁药物的同时联用针刺治疗对DPD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变有更显著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帕金森病 抑郁 额叶 纹状体 磁共振波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