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治疗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康保 朱园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597-2599,共3页
目的探讨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治疗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2例评定为营养不良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的同时,给予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营养支持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指数... 目的探讨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治疗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2例评定为营养不良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的同时,给予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营养支持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指数、血清白蛋白、主观全面评定(SGA)及化疗相关感染情况等。结果经过营养支持治疗,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所改善,相关指标改善。结论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治疗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效果较好,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化疗治疗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恶性肿瘤 营养不良 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70岁以上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3
2
作者 许昕 李庆山 +2 位作者 朱志刚 朱国栋 朱园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25-1826,共2页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70岁以上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0岁以上老年NHL患者15例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治疗,具体用法为:利妥昔单抗3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环磷酰胺800 mg/m2、盐酸吡柔比星40 mg/m2、长春新...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70岁以上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0岁以上老年NHL患者15例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治疗,具体用法为:利妥昔单抗3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环磷酰胺800 mg/m2、盐酸吡柔比星40 mg/m2、长春新碱1.5 mg/m2静脉滴注(第3天),醋酸泼尼松龙片60mg/d口服(第3~7天),7 d为1个周期,每4周重复1次,共6~8次。结果 15例NHL患者均达到完全缓解,1例出现急性黄疸性肝炎,其他主要不良反应为相关血液学毒性,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利妥昔单抗对70岁以上老年NHL患者疗效肯定,且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淋巴瘤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临床分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含量的差异及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许昕 李庆山 +2 位作者 许艳丽 朱志刚 钟伟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6期37-39,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分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含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DLBCL患者共62例,按临床分期分为3组,组1(Ⅱ期)21例,组2(Ⅲ期)21例,组3(Ⅳ期)20例,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分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含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DLBCL患者共62例,按临床分期分为3组,组1(Ⅱ期)21例,组2(Ⅲ期)21例,组3(Ⅳ期)20例,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DLBCL组与正常对照组空腹外周血2 mL,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各亚群包括CD3+、CD4+、CD8+、NK细胞的绝对值计数,并计算出CD4+/CD8+值,对各组数值进行比较。同时对临床分期与DLBCL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组1、2患者CD3+细胞数较对照组(P=0.003、0.002)及组3患者明显降低(P=0.042、0.036);组1、2、3患者CD4+细胞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7、0.011、0.019);组3 CD8+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8)和组1、2(P=0.045),CD4+/CD8+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9)和组1、2(P=0、0.014);组3 NK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3),且可见临床分期越差NK细胞数越低。临床分期与CD3+、CD8+、CD4+/CD8+值有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分期与DLBCL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有相关性,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DLBCL患者免疫抑制与紊乱加重,肿瘤负荷越大,NK细胞功能也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NHL中的意义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许昕 李庆山 +2 位作者 许艳丽 朱志刚 钟伟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3期313-315,共3页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计数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NHL组(n=62)与正常对照组(n=30)空腹外周血2m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亚群包括CD3+、CD4+、CD8+细胞...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计数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NHL组(n=62)与正常对照组(n=30)空腹外周血2m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亚群包括CD3+、CD4+、CD8+细胞的绝对值计数,并可计算出CD4+/CD8+比值;两组数值之间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HL组CD3+、CD4+细胞数明显降低[CD3+细胞数(823.3±211.5)、CD4+细胞数(423.8±234.8)](P〈0.05),CD8+细胞数(861.2±634.1)升高(P〈0.05),CD4+/CD8+降低(0.5±0.3)(P〈0.05)。结论NHL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计数的检测对NHL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T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与国际预后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昕 李庆山 +3 位作者 朱志刚 杜庆华 钟伟杰 赵紫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22期3603-3606,共4页
目的:探讨初诊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与国际预后指标(IPI)之间的关系。方法:初诊DLBCL组(45例)按照国际预后指标(IPI)积分分为4组,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个DLBCL组与正常对照组(43例)的外周血中IL-1... 目的:探讨初诊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与国际预后指标(IPI)之间的关系。方法:初诊DLBCL组(45例)按照国际预后指标(IPI)积分分为4组,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个DLBCL组与正常对照组(43例)的外周血中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比较各组数值间的差异,并分析IPI的5个指标与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的相关性。结果:高危组的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及其他IPI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DLBCL四组的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可见随着IPI分值的增高,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呈降低的趋势;IPI指标中年龄、临床分期、全身状态与Th17细胞的表达有相关性。结论: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与国际预后指标有关系;随着IPI积分的增加,DLBCL患者Th17细胞表达下降;临床上对于年龄60岁以上、临床分期Ⅲ期以上、长期卧床及需别人照顾的患者更要注意监测其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TH17细胞 国际预后指标
下载PDF
氨磷汀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高龄患者1例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康保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777-778,共2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88岁,因"发现全身瘀斑3天"入院。患者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从头颈部开始出现散在紫癜、瘀斑,迅速发展至全身,伴有散在出血点,无发热、畏寒,无四肢关节疼痛、畏光,无盗汗。2010年5月19日入住我院皮肤科。入院查体...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88岁,因"发现全身瘀斑3天"入院。患者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从头颈部开始出现散在紫癜、瘀斑,迅速发展至全身,伴有散在出血点,无发热、畏寒,无四肢关节疼痛、畏光,无盗汗。2010年5月19日入住我院皮肤科。入院查体:见全身皮肤散在瘀斑、紫癜、出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磷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高龄患者
下载PDF
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钟伟杰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6期100-101,共2页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了解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5例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51.6岁。病变多位于回肠或回盲部。临床表现以腹痛、体重下降、发热、腹...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了解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5例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51.6岁。病变多位于回肠或回盲部。临床表现以腹痛、体重下降、发热、腹泻为主。免疫表型CD3、CD45RO、TIA-1、粒酶B阳性,CD20、CD79α、CK阴性。生存时间2周~12个月,中位生存期2个月,5例均于确诊1年内死亡。结论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上极为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程凶险,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案,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淋巴瘤 T细胞 免疫表型
下载PDF
胃肠道复合性淋巴瘤1例
8
作者 钟伟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681-1681,共1页
患者,女,67岁,因反复上腹痛2年,加重6 d于2009年2月25日入院,2年前出现上腹痛,以进食后明显,位于剑突下,呈间歇性隐痛,伴有消瘦、盗汗等症状,无发热,无腹泻、血便.外院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给予抑酸护胃治疗,效果欠佳.
关键词 复合性淋巴瘤 胃肠道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反复上腹痛 2009年 进食后 剑突下 间歇性
下载PDF
Th17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对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许昕 李庆山 +2 位作者 朱国栋 杜芳 赵紫媛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5年第12期722-725,共4页
目的探讨Th17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对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MiniMACS免疫磁珠分离纯化BALB/c小鼠脾来源的CD4’CD62L+初始T细胞,采用“转化生长因子(TGF.B)、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抗体(... 目的探讨Th17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对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MiniMACS免疫磁珠分离纯化BALB/c小鼠脾来源的CD4’CD62L+初始T细胞,采用“转化生长因子(TGF.B)、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抗体(anti.IFN-γ)、白细胞介素4抗体(anti.IL-4)、白细胞介素23(IL-23)”因子组合体外诱导小鼠Th17细胞分化,采用ELISA法测定Thl7细胞产生IL-17水平;采用DLBCL细胞株SUDHL-4接种SCID小鼠建立DLBCL荷瘤小鼠模型;选择0、8、18d(3组,5只小鼠/每组)对荷瘤小鼠进行Thl7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计算肿瘤体积,观察荷瘤小鼠生存期。结果小鼠在接种SUDHL.4细胞8d左右均形成瘤结节,成瘤率为100%。与对照组小鼠相比,3个过继免疫治疗组小鼠肿瘤体积均明显缩小(P〈0.05),荷瘤小鼠生存期均显著延长(P〈0.05)。结论Thl7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对DLBCL荷瘤小鼠具有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TH17细胞 免疫疗法 过继
原文传递
抗CD45单克隆抗体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启鑫 朱志刚(综述) 孟凡义(审校)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24-226,共3页
CD45分子广泛表达于各种造血细胞表面,在淋巴细胞发育、T细胞活化和细胞信号转导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其单克隆抗体主要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免疫分型检测;在恶性血液病治疗方面,已有文献报道抗CD45单抗可有效清除淋巴细... CD45分子广泛表达于各种造血细胞表面,在淋巴细胞发育、T细胞活化和细胞信号转导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其单克隆抗体主要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免疫分型检测;在恶性血液病治疗方面,已有文献报道抗CD45单抗可有效清除淋巴细胞、抑制排斥反应和诱导免疫耐受,同时作为载体与各种偶联物联合发挥靶向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5 单克隆抗体 血液病
原文传递
硼替佐米对老年白血病患者原代细胞增殖、凋亡及其bcl-2家族蛋白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孙启鑫 温真真 +1 位作者 朱志刚 陈桂萍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3年第3期154-156,160,共4页
目的 研究硼替佐米对老年白血病原代细胞增殖、凋亡及其bcl-2家族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荧光显微镜形态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50~5000nM硼替佐米均可... 目的 研究硼替佐米对老年白血病原代细胞增殖、凋亡及其bcl-2家族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荧光显微镜形态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50~5000nM硼替佐米均可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其中50nM和5000nM处理细胞24h,细胞增殖活力分别下降至90%和70%,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2±2.3%和13.3±3.3%;延长处理时间至48h,细胞活力进一步下降至86%和60%,细胞凋亡率增至18.4±3.9%和20.7±3.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0~5000nM硼替佐米处理细胞24-48h,Bcl-2蛋白表达逐渐下降,Bax蛋白表达逐渐增加。结论 硼替佐米对老年白血病原代细胞具有抑制增殖、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老年人 硼替佐米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免疫状态与国际预后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11
12
作者 许昕 李庆山 +2 位作者 许艳丽 朱志刚 钟伟杰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2年第5期285-287,共3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细胞免疫状态与国际预后指数(IPI)的关系。方法初治DLBCL患者52例,按照IPI积分分为4组(低危组17例、低中危组16例、中高危组12例、高危组7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DLBCL组与健康对照组(4...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细胞免疫状态与国际预后指数(IPI)的关系。方法初治DLBCL患者52例,按照IPI积分分为4组(低危组17例、低中危组16例、中高危组12例、高危组7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DLBCL组与健康对照组(43例)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3C4、CD3CD8)、NK细胞的绝对计数值及CD;/CD],各组间比较并分析IPI的5个指标与各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的相关陆。结果DLBCL高危组的CD3细胞(1570.9±370.5)个/μl,较其他IPI组高;DLBCL4组的CD4细胞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的(751.3±367.4)个/μl;DLBCL高危组的cD;细胞(1055.9±523.8)个/μl,较健康对照组及其他IPl分组明显升高;中高危组与高危组的CD]/CD;LL值(1.0±0.2、0.7±1.0)降低明显,与健康对照组、低危组、低中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危组与高危组NK细胞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199.5±68.4)/m、(171.9±126.9)/μl]。淋巴瘤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全身状态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细胞数、CD8细胞数以及CD4/CD8 比值有相关性。结论初治的DLBCL患者细胞免疫状态与1PI有关;随着IPI积分的增加,DLBCL患者免疫抑制与紊乱加重,NK细胞功能越差,预后也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弥漫性 免疫 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杀伤细胞 天然 国际预后指数
原文传递
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钟伟杰 李庆山 +4 位作者 陈钊 邓家德 凌艳英 杜庆华 朱志刚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2年第12期732-735,741,共5页
目的了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初治患者31例,化疗后患者60例(RCHOP组29例、CHOP组31例),以20名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 目的了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初治患者31例,化疗后患者60例(RCHOP组29例、CHOP组31例),以20名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IL-21、IL-2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初治组和CHOP.完全缓解(CR)组Th17细胞比例、IL-17、IL-21、IL.23水平分别为(0.67±0.21)%、(5.929±1.342)Pg/ml、(130.632±17.945)Pg/ml、(51.681±9.808)Pg/ml和(1.07±0.37)%、(6.526±0.538)Pg/ml、(132.119±7.700)Pg/ml、(50.245±7.668)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2.53±0.63)%、(8.435±2.031)Pg/ml、(149.265±12.316)Pg/ml、(55.303±7.778)Pg/ml(P〈0.05);初治组TGF—β水平为(370.615±98.444)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1.895±73.365)Dg/ml(P〈0.05)。RCHOP—CR组Th17细胞比例、IL.17、IL-21、IL-23水平分别为(2.38±0.59)%、(7.724±0.780)Pg/ml、(148.412±7.355)Pg/ml、(55.668±7.532)Pg/ml,均高于初治组和CHOP.cR组(P〈0.05);RCHOP—CR组TGF—β水平为(283.904±59.223)Pg/ml,低于CHOP-CR组的(341.481±95.597)Pg/ml(P〈0.05)。结论Thl7细胞可能与DLBCL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IL-23水平降低和TGF—B水平升高可能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利妥昔单抗可提高DLBCL患者Thl7细胞比例,且与化疗效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型 利妥昔单抗 TH17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1 白细胞介素23 转化生长因子β
原文传递
含地西他滨方案治疗80岁以上急性白血病患者四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启鑫 温真真 +2 位作者 朱志刚 朱国栋 钟伟杰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6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分析含地西他滨化疗方案对80岁以上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含地西他滨化疗方案治疗80岁以上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4例,分析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4例患者共接受8个疗程治疗,不良反应轻微,患... 目的:分析含地西他滨化疗方案对80岁以上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含地西他滨化疗方案治疗80岁以上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4例,分析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4例患者共接受8个疗程治疗,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良好。1个疗程完全缓解(CR)2例,2个疗程CR 1例,未缓解(NR)1例,生存时间33~225 d。主要不良反应为3~4级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发热和肺炎。结论地西他滨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可作为该类患者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老年人 地西他滨
原文传递
利妥昔单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影响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钟伟杰 李庆山 +4 位作者 许昕 朱志刚 邓家德 凌艳英 杜庆华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5年第12期705-709,共5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体外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DLBCL初治患者(DLBCL组)20例和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20名,每个对象分别采集4份外周血标本,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体外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DLBCL初治患者(DLBCL组)20例和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20名,每个对象分别采集4份外周血标本,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按照培养条件的不同分成4个亚组:空白组(A亚组)、加入利妥昔单抗组(B亚组)、加入利妥昔单抗和血清组(C亚组)和极化组(D亚组)[加白细胞介素6(IL一6)和转化生长因子(TGF.B)]。培养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亚组外餍血PBMC中Th17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述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中,D亚组的Th17细胞比例和IL-17水平分别为(17.12±4.90)%、(45.735±10.012)Pg/ml,均高于A、B、C亚组(P〈0.05),A、B、C亚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LBCL组A亚组的Th17细胞比例及IL.17水平为(0.69±0.24)%、(6.012±1-312)Pg/m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A亚组的(2.43±0.61)%、(8.217±1.681)pg/ml(P〈0.05);在与利妥昔单抗一起体外培养后,DLBCL组中B、C和D亚组的Th17细胞比例分别为(2.34±0.48)%、(2.31±0.53)%和(16.92±4.81)%,IL.17水平分别为(7.944±1.538)pg/ml、(7.957±1.533)Pg/ml和(44.417±9.881)pg/ml,均高于A亚组,且D亚组明显高于B、C亚组(P〈0.05)。B、C亚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实验证实,DLBCL患者外周血PBMC中Th17细胞比例低于健康人,利妥昔单抗作用于DLBCL患者外周血PBMC后可升高Th17细胞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利妥昔单抗 TH17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体外实验
原文传递
不同临床分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含量差异及意义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昕 李庆山 +2 位作者 许艳丽 朱志刚 钟伟杰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18期4-6,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分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62例DLBCL患者按临床分期分为Ⅱ期组(21例)、Ⅲ期组(21例)、Ⅳ期组(2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分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62例DLBCL患者按临床分期分为Ⅱ期组(21例)、Ⅲ期组(21例)、Ⅳ期组(2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采集入选者空腹外周血2m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含量,并计算CD4+/CD8+。结果Ⅱ期组、Ⅲ期组CD3+明显低于对照组、Ⅳ期组[(854.6±276.9)×106/L、(823.3±211.5)×106/L比(1268.8±684.0)×10^6/L、(1332.7±571.2)×10^6L,P〈0.05];Ⅱ期组、Ⅲ期组、Ⅳ期组CD4+明显低于对照组[(433.5±240.7)×10^6/L、(423.8±234.8)×10^6/L、(423.04-143.8)×106/LH5(751.3±367.4)×10^6/L,P〈0.05];1V期组CD8+和CD4+/CD8+[(861.2±634.1)×10^6/L和0.5±0.3]明显高于对照组[(455.9±334.6)×106/L和2.1±1.3]、Ⅱ期组[(390.6±54.1)×10^6/L和1.0±0.8]、Ⅲ期组[(377.4±49.7)×106/L和0.9±0.6](P〈0.05);Ⅳ期组NK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210.3±122.0)×10^6/L比(353.3±284.7)×10%,P〈0.05],且临床分期越高,NK细胞越低。结论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DLBCL患者免疫抑制与紊乱加重,肿瘤负荷越大,NK细胞功能也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T淋巴细胞亚群 杀伤细胞 天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