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O次侧不相合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阳雪新 袁咏梅 +5 位作者 吴兆勇 苑召虎 刘珍 童欣欣 陈小卫 魏亚明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目的研究分析紧急特殊情况下ABO次侧不相合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ABO次侧不相合血小板输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①收集2013年1月—2023年6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及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紧急特殊情况下的2... 目的研究分析紧急特殊情况下ABO次侧不相合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ABO次侧不相合血小板输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①收集2013年1月—2023年6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及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紧急特殊情况下的24人次ABO次侧不相合血小板输注,为ABO次侧不相合组;收集同期ABO同型血小板输注610人次,用倾向评分匹配的方法从中筛选出拥有相似特征的24人次ABO同型血小板输注,为ABO同型组。比较两组间血小板输注疗效,患者住院天数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差异,分析ABO次侧不相合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②体外模拟受血者输注ABO次侧不相合血小板,盐水介质法检测输注后的红细胞凝集强度。结果①回顾分析中ABO次侧不相合组的血小板差值(ΔPLT)和血小板回收率(PPR)分别为(18.0±20.2)×10^(9)/L,(55.4±54.5)%;ABO同型组则分别为(20.6±15.4)×10^(9)/L,(61.9±48.9)%,以上指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51,0.46,P均>0.05。②ABO次侧不相合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IgG免疫球蛋白,IgM免疫球蛋白,CD4计数,CD8计数及B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30.4±17.8)d,(33.0±16.3)U/L,(104.9±64.7)μmol/L,(9.1±2.6)g/L,(1.24±0.83)g/L,(299.3±341.5)cells/μL,(475.7±283.9)cells/μL,(142.8±218.6)cells/μL;ABO同型组患者则分别为(29.5±17.5)d,(31.1±40.5)U/L,(95.6±55.6)μmol/L,(11.8±3.0)g/L,(0.96±0.42)g/L,(397.3±250.9)cells/μL,(622.7±406.6)cells/μL,(190.7±216.6)cells/μL,以上指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15,0.01,0.39,1.90,1.03,0.72,0.65,0.21,P均>0.05。③回顾性研究中有24人次的ABO次侧不相合血小板输注,未观察到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④模拟1治疗量的A型血小板输给B型(或AB型)成人后的红细胞凝集反应结果为阴性;模拟1治疗量的B型血小板输给A型(或AB型)成人后的红细胞凝集反应结果为阴性;模拟1治疗量的O型血小板输给A型(或B型或AB型)成人后的红细胞凝集反应结果为阴性。结论①ABO次侧不相合血小板与ABO同型血小板的临床输注疗效相当。②紧急特殊情况下输注不多于1治疗量ABO次侧不相合血小板未发现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ABO血型 ABO次侧不相合 输血 溶血 疗效
下载PDF
ABO非同型血小板输注的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阳雪新 魏亚明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ABO非同型血小板输注在国外已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也已有了地方性应用专家共识,但由于相关专业知识的不普及,使得临床普遍担心ABO非同型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导致国内ABO非同型血小板应用较少,特别是紧急抢救没有同型血小板时... ABO非同型血小板输注在国外已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也已有了地方性应用专家共识,但由于相关专业知识的不普及,使得临床普遍担心ABO非同型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导致国内ABO非同型血小板应用较少,特别是紧急抢救没有同型血小板时也不使用。本文介绍了ABO非同型血小板输注的概念、血小板上的红细胞血型抗原及国内血小板供需现状,阐述了国内外ABO非同型血小板输注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提出了ABO非同型血小板输注的指导建议,为ABO非同型血小板国内临床输注提供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ABO血型不合 血小板输注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Rh血型转变研究
3
作者 童欣欣 钟明璐 +3 位作者 黄慧瑛 邓晖 黄建云 魏亚明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2期230-236,共7页
目的检测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前供、受者及移植后患者的Rh血型抗原C、c、E、e,探究受者Rh血型抗原转变为供者Rh血型抗原C、c、E、e转变时间与过程。方法收集HSCT前供、受者以及移植后患者的抗凝全血标本,用微柱凝胶卡检测AB... 目的检测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前供、受者及移植后患者的Rh血型抗原C、c、E、e,探究受者Rh血型抗原转变为供者Rh血型抗原C、c、E、e转变时间与过程。方法收集HSCT前供、受者以及移植后患者的抗凝全血标本,用微柱凝胶卡检测ABO血型、Rh血型,统计分析并比较ABO、Rh血型抗原转变与时间。结果排除红细胞输注的影响,58例HSCT患者Rh血型抗原C、c、E、e完全转变为供者的Rh血型抗原所需时间为(57.81±8.99)d,患者的年龄和血液病种类影响Rh血型抗原转换时间,性别、移植方式和供受者ABO血型相合性对Rh抗原转变时间无影响。移植后第3周部分患者开始出现少量供者红细胞,第4周开始检测到混和嵌合状态,第7~10周Rh血型抗原完全转变。此外,比较25例供、受者ABO血型和Rh血型均不相同的HSCT患者的Rh血型抗原转变时间和ABO血型转变时间,Rh血型抗原转变时间较ABO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定期检测HSCT患者移植后Rh血型抗原可以作为辅助判断移植效果的指标之一,对HSCT患者移植后输注Rh血型相容性的红细胞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RH血型抗原 转变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