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型经济实用的放射科PACS/RIS系统建设初探
1
作者 黎明 伍子英 《医疗保健器具》 2006年第3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放射科 系统建设 经济实用 医学影像学检查 医学影像网络系统 医学影像信息 数字成像技术 临床应用 PACS 计算机技术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肿瘤核DNA含量、p53蛋白表达与其CT表现、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江魁明 李维枢 +3 位作者 肖国宏 董天发 李志钊 宋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卵巢上皮性肿瘤(EOT)患者核DNA含量、p53蛋白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与其CT表现、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8例EOT患者核DNA含量、p53蛋白表达与其CT表现作对照分析。随访26例卵巢上皮癌患者,按瘤核的倍体性分为异倍体肿瘤(AT)组(n=19)... 目的:观察卵巢上皮性肿瘤(EOT)患者核DNA含量、p53蛋白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与其CT表现、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8例EOT患者核DNA含量、p53蛋白表达与其CT表现作对照分析。随访26例卵巢上皮癌患者,按瘤核的倍体性分为异倍体肿瘤(AT)组(n=19)、二倍体肿瘤(DT)组(n=7),按肿瘤p53蛋白表达分p53蛋白(+)组(n=15)、p53蛋白(-)组(n=11);分析核DNA含量、p53蛋白表达与卵巢上皮癌患者CT表现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EOT的囊壁≥3 mm与<3mm患者、囊壁有结节与无结节患者、肿瘤边界毛糙与光滑患者间的DNA指数(DI)、AT患者数、p53蛋白阳性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的26例卵巢上皮癌患者AT组“肿瘤实质强化程度”高于DT组(P<0.01),p53蛋白(+)组与p53(-)组间无显著差异;随访病例中DT患者生存期显著长于AT患者(P<0.05),p53蛋白(-)患者显著长于p53蛋白(+)患者(P<0.01);随访中有12例p53蛋白(+)的AT组卵巢癌患者术后生存期均小于48个月。结论:EOT患者核DNA含量、p53蛋白表达与其CT表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AT和(或)p53蛋白(+)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肿瘤 腺和上皮 DNA P53蛋白 体层摄影术 预后
下载PDF
上皮性膀胱肿瘤的CT与临床分期关系——兼论肿瘤基底强化线
3
作者 蓝博文 王颖 +1 位作者 谭理连 周智强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9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膀胱肿瘤的CT分期和早期诊断。兼论肿瘤基底强化线的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上皮性膀胱肿瘤53例,男47、女6例。81%在50岁~80岁之间,最小28岁。主诉血尿49例(占92%)伴排尿困难、膀胱激惹征各17例。5... 目的:探讨上皮性膀胱肿瘤的CT分期和早期诊断。兼论肿瘤基底强化线的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上皮性膀胱肿瘤53例,男47、女6例。81%在50岁~80岁之间,最小28岁。主诉血尿49例(占92%)伴排尿困难、膀胱激惹征各17例。50例手术切除或电切。病理结果除乳头状腺瘤,低分化鳞癌各1例外,其余均为移行上皮癌。可确定临床分期45例:T_1期4例、T_217例、T_320例、T_44例。全部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部份追加延迟充盈相扫描。结果:上皮性膀胱肿瘤CT诊断依据是局限性肿物或不规则膀胱壁增厚,轻度到中度强化;显示肿瘤基底强化线的T_14例中有3例、T_217例仅2例、T_3、T_4未见。该线消失提示肿瘤已侵犯至外肌层。结论:(1)CT增强扫描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2)CT对本病临床分期虽有一定限度,但基底强化线存在与否对临床分期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CT 临床 分期 诊断
下载PDF
平片诊断动脉导管未闭一个有价值征象——交角消失征
4
作者 陈剑魂 李孟云 王颖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6年第4期193-195,共3页
本文对110例手术证实动脉导管未闭病例作一回顾性复习,并取150名正常人和38例房隔缺损,74例室隔缺损进行对照观察。在动脉导管未闭组交角消失征检出率82%,其中1/3同时兼有漏斗征,而漏斗征检出率为58%,同时兼有消失征达3/4,可见前者比... 本文对110例手术证实动脉导管未闭病例作一回顾性复习,并取150名正常人和38例房隔缺损,74例室隔缺损进行对照观察。在动脉导管未闭组交角消失征检出率82%,其中1/3同时兼有漏斗征,而漏斗征检出率为58%,同时兼有消失征达3/4,可见前者比后者检出率高,统计学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但两者不一定呈平行关系。在正常人,房缺和室缺组中消失征分别为5%、35%、25%。统计学上与动脉导管未闭组对照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果表明交角消失征对动脉导管未闭诊断敏感性较高和有一定特异性,特别对小的动脉导管未闭病例,结合心脏杂音常可作出较可靠诊断。交角消失征的X线表现为主动脉弓与肺动脉干在正位胸片上投影构成两突出小弧其间交角尖消失或两孤几乎连成一斜行直线影。本文还讨论了消失征形成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投影交角消失征
下载PDF
良恶性卵巢肿瘤的CT表现(附130例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颖 蓝博文 +5 位作者 谭理连 周智强 梁伟翔 蔡名金 肖有成 宋亭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提高卵巢肿瘤CT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130例卵巢肿瘤,其中良性72例,恶性58例。重点分析其CT征象。结果:囊性(46例)、实性(29例)、囊实性(55例)以及合并周围组织或脏器粘连(45例)是卵巢肿瘤的主要CT表现... 目的:提高卵巢肿瘤CT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130例卵巢肿瘤,其中良性72例,恶性58例。重点分析其CT征象。结果:囊性(46例)、实性(29例)、囊实性(55例)以及合并周围组织或脏器粘连(45例)是卵巢肿瘤的主要CT表现。其中囊性表现多见于良性卵巢肿瘤(36/46例,占78%),恶性肿瘤以实性表现居多(25/29例,占86%);囊实性和(或)合并周围组织粘连既可出现于恶性肿瘤也可见于良性肿瘤,类似共性存在的征象还包括了病灶大小悬殊(1~25cm)、病灶边缘、密度、增强后的改变。结论:由于盆腔组织结构的紧密且复杂,卵巢肿瘤的CT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可变性,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CT表现 良性 恶性 诊断
下载PDF
非潜水性下肢骨梗塞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冼建兴 赵继红 梁碧玲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6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肢非潜水性骨梗塞的原因和影像学改变。方法17例患者均以下肢疼痛就诊。所有病例均摄取患肢常规X线正侧位平片,其中3例作了CT检查,2例作了MRI检查。结果6例为双侧发病,11例为单侧发病,病变部位共36处,病变涉及部位最多...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肢非潜水性骨梗塞的原因和影像学改变。方法17例患者均以下肢疼痛就诊。所有病例均摄取患肢常规X线正侧位平片,其中3例作了CT检查,2例作了MRI检查。结果6例为双侧发病,11例为单侧发病,病变部位共36处,病变涉及部位最多为股骨下段共16处,依次为胫骨上段13处,胫骨下段5处,跟骨2处。X线、CT、MRI检查均有典型的影像学改变。实验室检查;血浆总胆固醇(TC)平均为6.25mmol/L,甘油三脂(TG)平均为3.21mmol/L。结论老年人非潜水性骨梗塞的原因尚不清楚,X线及MRI是本病最好的检查手段,能明确本病的诊断和侵及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潜水性 骨梗塞 血脂增高 影像学
下载PDF
幕上星形细胞瘤核DNA含量与病理分级、CT表现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江魁明 邱运荣 王颖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7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目的:研究幕上星形细胞瘤核DNA含量与病理分级、CT表现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对43例幕上星形细胞瘤流式细胞计致结果与病理分级、CT表现作对照分析。结果:幕上星形细胞瘤瘤核DI、PI及AT出现率与病理分级成正相关;Ⅰ/Ⅱ级与Ⅲ/Ⅳ级DI、A... 目的:研究幕上星形细胞瘤核DNA含量与病理分级、CT表现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对43例幕上星形细胞瘤流式细胞计致结果与病理分级、CT表现作对照分析。结果:幕上星形细胞瘤瘤核DI、PI及AT出现率与病理分级成正相关;Ⅰ/Ⅱ级与Ⅲ/Ⅳ级DI、AT出现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Ⅰ级、Ⅱ级、Ⅲ/Ⅳ级PI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大小、坏死、瘤周水肿及囊肿型与DI、PI及AT出现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幕上星形细胞瘤核DNA含量与病理分级、CT表现有一定的关系,流式细胞计数测量瘤核DNA含量评价幕上星形细胞瘤生物行为不能取代组织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脱氧核糖核酸 病理学 肿瘤 细胞瘤核
下载PDF
扩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缺血性中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江魁明 李志钊 +1 位作者 彭唏 董天发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5-418,共4页
目的 评价扩散加权成像 (DWI)技术在急性脑缺血性中风 (AIS)急诊MR检查中的价值和对急诊MR诊断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86例AIS急诊MR检查资料 ,将距症状发作 1 0h内进行急诊MR检查者定为A组 ,1 0h后急诊MR检查者定为B组。... 目的 评价扩散加权成像 (DWI)技术在急性脑缺血性中风 (AIS)急诊MR检查中的价值和对急诊MR诊断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86例AIS急诊MR检查资料 ,将距症状发作 1 0h内进行急诊MR检查者定为A组 ,1 0h后急诊MR检查者定为B组。利用双盲法 ,对DWI和TSET2 WI、FLAIRT2 WI、SET1 WI所见作对照分析。结果 A组 ,TSET2 WI+FLAIRT2 WI+SET1 WI对AIS新梗死灶显示能力为DWI的 32 .98% ,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 )。B组 ,TSET2 WI+FLAIRT2 WI+SET1 WI与DWI具有相同的显示能力。AIS新梗死灶DWI呈高信号 ,ADC图呈低信号。结论 DWI能早期、超早期诊断AIS ,降低错、漏诊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急性脑缺血性中风 诊断 磁共振成像 平面回波成像
下载PDF
急诊患者影像学随诊检查的重要性——急诊影像学检查的时效性与诊断效果关系浅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王颖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2年第4期242-243,共2页
危重病急救医学(criticalcaremedicineCCM)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际上创建的学科,至今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在此期间,我国的CCM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中。CCM不论在医疗设施、救治水平、管理体系都同步地进入了与国际CCM接轨的一个新的里... 危重病急救医学(criticalcaremedicineCCM)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际上创建的学科,至今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在此期间,我国的CCM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中。CCM不论在医疗设施、救治水平、管理体系都同步地进入了与国际CCM接轨的一个新的里程碑。随着我国“医疗法律”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健全,CCM已涉及到包括:院前急救,危重病医学,灾害医学,复苏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等跨学科、跨专业的领域。在对危重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影像学检查也许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时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对临床的诊治与疗效评估具有导向作用。应当充分认识并肯定影像学在CCM中的地位与作用,重视对危重患者首诊影像学检查方式的选择、检查技能与诊断质量的提高及其随诊观察的重要意义,以求建立并通过实践健全“急诊影像学检查程序emergencyimageologyexaminationprocedureEIEP”。达到配合临床提高对危重患者的救治率、减少致残率、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性疾病 影像学诊断 时效性 急救医学 急诊影像学
下载PDF
盆腔肿块B超检查漏诊误诊分析及与CT对照
10
作者 梁伟翔 陈金城 王颖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08-109,110,共3页
盆腔肿块B超检查漏诊误诊分析及与CT对照梁伟翔,陈金城,王颖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510150,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510630广州)关键词盆腔肿块;B型超声;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中图分类号:RWB... 盆腔肿块B超检查漏诊误诊分析及与CT对照梁伟翔,陈金城,王颖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510150,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510630广州)关键词盆腔肿块;B型超声;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中图分类号:RWB超是盆腔肿块术前的主要检查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块 肿块 CT B超 检查 诊断
下载PDF
阑尾粘液囊肿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6
11
作者 董天发 江魁明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0年第2期117-117,116,共2页
探讨阑尾粘液囊肿(AMC)的影像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AMC X线钡灌肠及CT征象。结果AMC钡灌肠X线征象:阑尾不显影;盲肠与回肠末端间距增宽达2~3cm,并形成夹角40~55度;盲肠内侧/和回肠末段外侧壁半弧形压迹,形态固定;... 探讨阑尾粘液囊肿(AMC)的影像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AMC X线钡灌肠及CT征象。结果AMC钡灌肠X线征象:阑尾不显影;盲肠与回肠末端间距增宽达2~3cm,并形成夹角40~55度;盲肠内侧/和回肠末段外侧壁半弧形压迹,形态固定;AMC的CT征象:右髂窝区“多个”囊性病灶,呈圆形和索条状;囊壁光滑;病灶周围结构清晰。结论:结合AMC X线钡灌肠及CT表现,能于术前诊断AM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粘液囊肿 影像诊断 X线钡灌肠
下载PDF
不同年龄组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MRI表现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颖 彭晞 +4 位作者 李志钊 江魁明 宋亭 董天发 肖有成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3年第4期224-227,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胸腺MR表现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表现确诊并正在门诊接受治疗MG患者90例进行了胸腺MR扫描,其中14/90例静脉注射Gd-DTPA增强扫描、依据胸腺发育的不同...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胸腺MR表现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表现确诊并正在门诊接受治疗MG患者90例进行了胸腺MR扫描,其中14/90例静脉注射Gd-DTPA增强扫描、依据胸腺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分为A、B、C、D4组。A组(儿童期):10岁以下33例(男18,女15);B组(青春发育期):11~25岁27例(男12,女15);C组:26~50岁17例(男6,女11);D组:51岁以上13例(男7,女6)。分析不同年龄段MG患者胸腺MR表现。对照组采用:随机检测无重症肌无力患者(Non-MG)胸部CT扫描30例,年龄8~75岁,重点观察胸腺前后径(即:厚径)、胸腺脂肪化以及胸腺萎缩变化。并以此作为正常年龄组胸腺参考因素。结果 ①胸腺区域未发现异常44/90例,占48.88%。②发现胸腺增大42/90例,占46.66%,当中,无结节性增大34例,有结节性增大8例。各组所占比例分别为:A组27/33例(81.81%),B组12/27例(44.44%),C组3例,D组未发现胸腺增大;含有结节灶的增大胸腺8例分别见于A组4例,B组3例,C组1例。③胸腺肿块4/90例(4.44%)。仅见于B组1例,C组2例,D组1例。均未发现对邻近组织侵袭信号。对照组Non-MG患者无一例胸腺增大者。此外,胸腺脂肪化可见于MG组各年龄段和对照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重症肌无力 胸腺增生 MRI增强扫描 Cad—DTPA
下载PDF
幼年强直性脊椎炎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3
13
作者 冼建兴 赵继红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5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幼年强直性脊椎炎的影像学改变,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本组12例,男性11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为9~16岁,平均为13岁。所有病例均摄取骨盆平片,双侧骶髂关节斜位。其中4例作了CT及MRI平扫检查。并作了类风湿因子、人类白细胞抗... 目的探讨幼年强直性脊椎炎的影像学改变,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本组12例,男性11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为9~16岁,平均为13岁。所有病例均摄取骨盆平片,双侧骶髂关节斜位。其中4例作了CT及MRI平扫检查。并作了类风湿因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本组病例病变均累及骶髂关节,其中5例并累及双侧髋关节。X线表现:双侧骶髂关节下2/3处骨质硬化,尤以髂骨侧为甚。骶髂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宽窄不等,呈锯齿状改变。累及髋关节者,表现为髋臼和股骨头软骨面下小囊状透光区,关节间隙不规则变窄。C平扫:患侧骶髂关节显示关节间隙宽窄不等,关节面下小囊状透光区。MTRI平扫:T显示患侧骶髂关节间1WI隙宽窄不等,骶髂关节旁可见低信号灶,该低信号灶在TWI压脂扫描时可显示为高信号。HLA-B27阳性。结论2幼年强直性脊椎炎因早期缺乏成人强直性脊椎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常被误诊为幼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少关节型。但这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治疗方法和转归不尽相同。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我们认为影像学检查和HLA-B27检查,可对本病作出早期和正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幼年 强直性脊椎炎 HLA-B27 关节间隙 双侧 患侧 显示 检查 扫描
下载PDF
MR扫描对急性心肌梗塞及有无再灌注的研究
14
作者 宋亭 黄穗乔 田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 用MRI评价急性心肌梗塞 (AMI)有无再灌注。方法 将 2 1例确诊为AMI者分为有再灌注和无再灌注两组 ;2组均行MRIT1、T2 加权和增强扫描 ,然后测量每例心功能和梗塞灶重量。结果 梗塞心肌明显强化 ;有再灌注组强化表现为透壁且均... 目的 用MRI评价急性心肌梗塞 (AMI)有无再灌注。方法 将 2 1例确诊为AMI者分为有再灌注和无再灌注两组 ;2组均行MRIT1、T2 加权和增强扫描 ,然后测量每例心功能和梗塞灶重量。结果 梗塞心肌明显强化 ;有再灌注组强化表现为透壁且均匀 ,无再灌注组强化表现为透壁但不均匀 (周边强化 ) ;前者心功能较后者好 ,梗塞灶重量则较后者轻。结论 MR增强扫描可评价梗塞心肌有无再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塞 磁共振成像 再灌注
下载PDF
129例急性缺血性脑梗塞临床CT随诊分析——兼论急诊CT检查的时效性与诊断效果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颖 许治强 +4 位作者 江魁明 宋亭 肖有成 李志钊 彭晞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1年第4期205-208,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塞(MCI)不同时段的CT表现。方法 AICI 129例,按发病时间和首次CT检查结果,CT分为5期:(1)HAP:超急性期6h之内,56例;(2)AP:急性期7—24h,24例;(3)SAP:亚急性期2—7d,27例;(4)SP:稳定期8~14d,7例;(5)CP:慢性期15d...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塞(MCI)不同时段的CT表现。方法 AICI 129例,按发病时间和首次CT检查结果,CT分为5期:(1)HAP:超急性期6h之内,56例;(2)AP:急性期7—24h,24例;(3)SAP:亚急性期2—7d,27例;(4)SP:稳定期8~14d,7例;(5)CP:慢性期15d以上,15例。对复查病例出现的征象变化分列为5种:首次出现新病灶、原病灶扩大或增加、原病灶无变化、原病灶消失、仍然阴性等。其中以前两种变化列为阳性率统计;并按复查时间的九后分别设置四个时段;A:24h之内,B:2—7d,C:8~14d,D:15d以上。结果 首次CT检查发现病灶总阳性率为58.91%;钎期的阳性率分别为:HAP 21/56例,37.5%;AP 14/24例,58.33%;SAP 21/27例,77.78%;SP5/7例,71.43%;CP 15/15例,100%,按四个不同时段复查结果显示阳性率的出现与随诊时间存在差异。结论 AICI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CT表现,首次CT检查结果仅能说明病灶的阶段性改变;建立不同时段的CT复枪制度既有利于发现新病灶及观察原病灶的变化,也有助于临床对病灶的变化和归转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梗塞 CT 时效性 诊断效果
下载PDF
缺血性脑梗塞所致同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颖 肖有成 +1 位作者 彭先莹 许治强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82-84,共3页
探讨缺血性脑梗塞所致同侧肢体功能障碍的可能性。材料和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45例一侧肢体功能障碍与CT平扫出现同侧脑梗塞存在的关系进行分析。本组病例首诊均为急性脑血管病;对侧肢体运动功能正常。结果:45例出现同侧缺血性脑梗塞... 探讨缺血性脑梗塞所致同侧肢体功能障碍的可能性。材料和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45例一侧肢体功能障碍与CT平扫出现同侧脑梗塞存在的关系进行分析。本组病例首诊均为急性脑血管病;对侧肢体运动功能正常。结果:45例出现同侧缺血性脑梗塞灶52个,其中右侧27例对个病灶,左侧18例对个病灶,位于基底节区28例,丘脑区9例,放射冠区2例,额、颞、顶、枕叶共7例。病灶最小直径≤2mm,最大>15mm,其中5例为多灶性,28例(62%)在发病后24小时内接受CT检查出现塞梗灶;所有梗塞灶均无明显占位效应。结论:缺血性脑梗塞有可能引起同侧肢体功能障碍,期待通过脑血管造影、DSA或MRA检查获取新的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梗塞 同侧肢体 运动功能障碍 CT
下载PDF
囊性淋巴管瘤一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国明 宋亭 +1 位作者 肖有成 郑秀玲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2年第1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纵隔肿瘤 X线诊断 CT 诊断 病例报告 囊性淋巴管瘤
下载PDF
女性盆腔肿瘤(附50例CT-病理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颖 梁伟翔 肖有成 《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1997年第1期55-56,共2页
女性盆腔肿瘤(附50例CT-病理分析)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510150)放射科王颖梁伟翔肖有成女性盆腔肿瘤是常见病,以往临床报道较多,随着CT和B超检查的广泛应用,有必要从影像学方面对女性盆腔病变作出客观的定位与定性... 女性盆腔肿瘤(附50例CT-病理分析)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510150)放射科王颖梁伟翔肖有成女性盆腔肿瘤是常见病,以往临床报道较多,随着CT和B超检查的广泛应用,有必要从影像学方面对女性盆腔病变作出客观的定位与定性分析。我院106例女性盆腔肿块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盆腔肿瘤 子宫 卵巢 CT 病理
下载PDF
急性颅脑外伤CT表现(附60例小结)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颖 肖有成 雷振汉 《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1994年第2期74-76,71,共4页
本文对90例急性颅脑外伤后15’─1天的CT表现,其中1小时之内38/60例作了回顾性分析.颅内血肿33例.脑挫伤及/或裂伤42例,骨折23例。提出了受伤侧侧脑室形态与位置的改变,及双侧脑为宽度的差异有助于对不典型等... 本文对90例急性颅脑外伤后15’─1天的CT表现,其中1小时之内38/60例作了回顾性分析.颅内血肿33例.脑挫伤及/或裂伤42例,骨折23例。提出了受伤侧侧脑室形态与位置的改变,及双侧脑为宽度的差异有助于对不典型等密度血肿的确定。CT表现难于严格区分脑挫伤及/或裂伤的病理界限,同一病人这两种病理改变可同时存在。颅底与乳突部位的骨折以及颅盖部粉碎性或凹陷性骨折所致直接或间接的脑损伤,CT检查优于常规X线检查,因骨折导致对冲性脑损伤应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急症 CT 病例分析
下载PDF
创伤性盆腔大出血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名金 麦伟文 +1 位作者 王颖 何婉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1年第10C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创伤性盆腔大出血的介入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2例创伤性盆腔大出血的病例行血管造影确定出血动脉后,用明胶海绵拉栓塞10例,用弹簧钢丝圈+明胶海绵粒栓塞2例.结果介入治疗后即时止血效果100%,未发生再出血.结论经导管栓... 目的探讨和评价创伤性盆腔大出血的介入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2例创伤性盆腔大出血的病例行血管造影确定出血动脉后,用明胶海绵拉栓塞10例,用弹簧钢丝圈+明胶海绵粒栓塞2例.结果介入治疗后即时止血效果100%,未发生再出血.结论经导管栓塞出血动脉是治疗创伤性盆腔大出血的首选方法,抢救成功率优于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大出血 栓塞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