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清学动态演变与病情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占婷婷 郑海鹏 +2 位作者 麦玉珍 李文锋 卓友光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878-883,共6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点,研究患者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血小板数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医院隔离病房一区(即重症病区)收治的40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点,研究患者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血小板数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医院隔离病房一区(即重症病区)收治的40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分析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胸部CT影像学特点。根据诊断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普通型(13例)、重型(16例)和危重型(11例)3组。检测各组患者在入院第1~3天、第5~7天和第10~14天的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及血小板数,比较和分析患者不同时间点上述各指标变化的规律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1)40例COVID-19患者中男23例(57.5%),60岁以上老年患者21例(52.5%);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85%),多数患者伴有干咳(80%)、乏力(77.5%)、气促(72.5%),部分患者有纳差(42.5%)、腹泻(25%)、全身酸痛(15%)、头痛(15%)等;26例(65%)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常见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32.5%)、糖尿病(17.5%)、心脏疾病(10%)、恶性肿瘤(10%)等。(2)早期患者胸部CT表现主要为单发(12.5%)或多发(80%)的斑片影、磨玻璃影,少数伴有实变影(5%)或单发实变影(2.5%);疾病进展时病灶增多、范围增大,斑片影、磨玻璃影与实变影或条索影共存(47.5%);重症患者多数(30%)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3)COVID-19的临床特点与一般病毒性肺炎有所不同,绝大多数(95%)患者伴有非呼吸系统症状;高分辨率CT有助于鉴别诊断,但存在非特异性、滞后性,对病情进展的提示作用欠佳;患者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血小板数与疾病分型存在相关性,有助于对COVID-19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进行预测。结论COVID-19临床特征及胸部CT表现均具有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患者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血小板数与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可考虑作为判断其预后的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病毒性肺炎 临床特点 临床分型 血清学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麦玉珍 李踔 占婷婷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2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5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实施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试验组53例实施左乙拉西坦联合...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5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实施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试验组53例实施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发作控制率、发作控制时间、起效时间、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发作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发作控制时间、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复发率、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大脑神经元癫性放电,减少癫痫发作次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丙戊酸钠注射液 癫痫持续状态 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炎症指标演变特点及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占婷婷 张泳民 +3 位作者 郑海鹏 李文锋 麦玉珍 詹远京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3期3243-3245,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novel-coronavirus)引起,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为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和接触传播,长时间在密闭环境也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1]。COVID-19患者的机体一直处于炎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novel-coronavirus)引起,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为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和接触传播,长时间在密闭环境也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1]。COVID-19患者的机体一直处于炎症状态,对机体的炎症程度进行评估,可以更准确地指导临床治疗。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机体的炎症状态及免疫水平[2]。本研究对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炎症因子,尤其是NLR对病情进展的预测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炎症状态 肺炎患者 临床诊断与治疗 炎症程度 炎症指标 接触传播 免疫水平
下载PDF
HIV感染与非HIV感染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麦玉珍 李踔 占婷婷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HIV与非HIV感染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46例结脑患者按是否HIV感染分为HIV组24例和非HIV组22例,按是否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RRT)治疗,HIV组分为HARRT组14... 目的:比较分析HIV与非HIV感染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46例结脑患者按是否HIV感染分为HIV组24例和非HIV组22例,按是否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RRT)治疗,HIV组分为HARRT组14例和非HARRT组10例,比较HIV组和非HIV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指标。Spearman法分析抗结核前CD4水平、HARRT后CD4上升幅度与抗结核预后的相关性。结果:HIV组Clarlson合并症指数高于非HIV组(t=-23.30,P<0.05);HIV组合并继发性肺结核(χ2=4.630,P=0.031)及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比例(χ2=4.354,P=0.037)高于非HIV组,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比例低于非HIV组(χ2=5.653,P=0.017)。两组临床症状、颅压及脑脊液生化无差别。HIV组脑脊液TB-DNA阳性率(χ2=5.956,P=0.015)及定量(t=9.163,P=0.002)低于非HIV组,抗结核前CD4水平与抗结核预后存在正相关(r=0.569,P<0.05),经HARRT治疗后CD4升高幅度与抗结核预后无关(r=0.246,P=0.247)。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是艾滋病常见神经系统机会感染,结核易全身播散,检出率低,合并症多。抗结核前基线CD4水平与结脑预后相关。HARRT使免疫重建,CD4提高,但对HIV感染的结脑预后影响未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结核性脑膜炎 抗结核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