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肖春花 利旭辉 +1 位作者 张春兰 简希尧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66-268,共3页
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者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有报道显示27%~76%的CHB患者合并NAFLD[1]。NAFLD常促进原有基础肝病的进展,影响原有肝病治疗的疗效,如HBV感染者合并NAFLD,NAFLD可促进其肝硬... 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者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有报道显示27%~76%的CHB患者合并NAFLD[1]。NAFLD常促进原有基础肝病的进展,影响原有肝病治疗的疗效,如HBV感染者合并NAFLD,NAFLD可促进其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2];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合并NAFLD,NAFLD可降低非基因3型CHC患者使用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疗效[3];也有报道NAFLD是影响恩替卡韦病毒学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4]。目前尚无关于NAFLD是否影响阿德福韦酯(ADV)抗病毒疗效的临床研究。本研究目的是探索ADV治疗CHB合并NAFLD的疗效,为此类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脂肪肝 阿德福韦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应若素 陈燕宇 +2 位作者 卓丽 范慧敏 杨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603-606,共4页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肝细胞脂肪变是否影响CHB患者抗病毒的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进行抗病毒治疗的110例CHB患者,CHB合并NAFLD患者99例,...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肝细胞脂肪变是否影响CHB患者抗病毒的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进行抗病毒治疗的110例CHB患者,CHB合并NAFLD患者99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采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肝功能。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1)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时,24周单纯CHB患者较合并脂肪肝患者生化学应答率更高(χ2=4.069,P=0.044);48周HBV DNA阴转率明显优于后者(χ2=17.327,P=0.000)。对于HBeAg阳性患者,单纯CHB患者在24周的生化学应答率、24和48周时的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均显著优于合并脂肪肝患者,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周时两组的生化学应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时,48周单纯CHB患者的生化学应答率较高(χ2=7.620,P=0.006),24和48周的HBV DNA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HBeAg阳性患者,24周时合并脂肪肝组患者的HBeAg转阴率高于单纯CHB患者,48周时ALT/AST复常率低于单纯CHB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周ALT/AS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48周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脂肪变对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脂肪肝 抗病毒药
下载PDF
硫普罗宁治疗药物性肝病临床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冼建中 关玉娟 +1 位作者 唐小平 雷春亮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6-428,共3页
目的通过应用硫普罗宁治疗药物性肝病(D ILD),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肝功能的变化,探讨其治疗D I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3例因过敏而停止用药),硫普罗宁200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疗程30d;... 目的通过应用硫普罗宁治疗药物性肝病(D ILD),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肝功能的变化,探讨其治疗D I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3例因过敏而停止用药),硫普罗宁200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疗程30d;对照组36例,给予肝炎灵及能量合剂等基础治疗,每日一次,疗程30d。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及B超检测肝脾大小。结果硫普罗宁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3例有不良反应,出现低热,皮肤瘙痒、发红,皮疹等,停药后自行缓解。结论硫普罗宁在药物性肝病的治疗中,对肝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作用,而且安全,可作为目前治疗D ILD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病 硫普罗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广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病例核酸再次阳性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罗纯 温学良 +4 位作者 谭颖 林路平 谢敏 陈凤娟 谭行华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13期1297-1301,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广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病例核酸再次阳性(简称复阳人员)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确诊病例临床治愈出院后在医学隔离观察期核酸检测再次阳性病例,共计20例,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临床分型、既往用药情... 目的初步探讨广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病例核酸再次阳性(简称复阳人员)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确诊病例临床治愈出院后在医学隔离观察期核酸检测再次阳性病例,共计20例,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临床分型、既往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纳入标准: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治愈出院后由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集中随访取样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观察复阳人员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抗病毒治疗方面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复阳人员其中男10例(50%),女10例(50%),年龄12~77岁,中位年龄44岁。复阳组在出院前和再次入院后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少数患者出院时D-二聚体稍高于正常值,二次入院后均恢复正常水平,氧合指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复阳组二次住院时间缩短一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仅1例存在轻度咳嗽无痰,所有复阳人员均无二次发热及气促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所有复阳人员复查胸部CT,与出院时比较,其中12例(60%)肺部炎症继续吸收,6例(30%)肺部已无炎症表现,2例(10%)肺部炎症较出院时无变化。复阳人员有2例抗病毒药物不详,3例无抗病毒治疗,15例使用抗病毒治疗,抗病毒平均时长(10.65±4.15)d。抗病毒药物主要洛匹那韦利托那韦11例(64.71%),阿比多尔5例(29.41%),奥司他韦6例(35.29%),氯喹1例(5.88%)。结论本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例复阳人员临床症状、实验室结果和肺部影像学表现暂不支持二次感染,绝大多数病例呈现恢复期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抗病毒药物使用的差异无法解释核酸复阳,复阳现象的原因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出院病例 核酸复阳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广州地区424例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亚型分布与乙型肝炎疾病谱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邓浩辉 许敏 +1 位作者 高洪波 关玉娟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28-531,共4页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亚型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与HBV感染疾病谱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测定S基因序列并构建基于S基因进化树,对424例HBV感染者进行研究,随机选择慢性乙型肝炎(CHB)137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AC...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亚型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与HBV感染疾病谱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测定S基因序列并构建基于S基因进化树,对424例HBV感染者进行研究,随机选择慢性乙型肝炎(CHB)137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ACLF)90例,肝硬化(LC)90例和肝细胞癌(HCC)107例,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x^2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424例HBV感染者中,B2亚型269例(63.44%),C1亚型117例(27.59%),C2亚型36例(8.49%),C5亚型2例(0.47%),未发现其他亚型;CHB患者感染HBV B2亚型、C1亚型、C2亚型和C5亚型分别为70.1%、24.09%、5.11%和0.73%;HB-ACLF患者感染HBV B2亚型、C1亚型和C2亚型分别为87.78%、7.78%、4.44%,其中HBV B2基因亚型显著高于CHB(x^2=9.641,P=0.002)、LC(x^2=19.565,P=0.000)、HCC患者(x^2=26.789,P=0.000);LC患者感染HBV B2亚型、C1亚型和C2亚型分别为50.00%、36.67%、13.33%,其中HBV C1和C2亚型显著高于CHB患者(x^2=6.262,P=0.012;x^2=4.790,P=0.029)或HB-ACLF患者(x^2=25.894,P=0.000;x^2=4.390,P=0.036);HCC患者感染HBV B2亚型、C1亚型、C2亚型和C5亚型分别为45.79%、41.12%、12.15%、0.93%,其中HBV C1和C2亚型也显著高于CHB患者(x^2=11.264,P=0.001;x^2=3.957,P=0.047)或HB-ACLF患者(x^2=28.327,P=0.000;x^2=3.904,P=0.048);LC和HCC患者HBV C1和C2基因亚型无明显差异(x^2=0.429,P=0.512;x^2=0.804,P=0.8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2亚型是HB-ACLF发生的危险因素(OR=2.597,95%CI=1.145~5.891,P=0.022),C型是HCC发生的危险因素(OR=3.257,95%CI=1.49~7.194,P=0.003)。结论广州地区HBV基因亚型主要由B2、C1和C2亚型构成,同时也存在C5亚型;广州地区B2亚型感染者可能更易发生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而C1和C2亚型感染者可能更易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V基因亚型 直接测序法 进化树
下载PDF
比阿培南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急性细菌性感染820例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吴亮 唐世刚 +6 位作者 阚晓 朱传武 邱源旺 李粤平 徐天敏 黄建荣 田德英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06-910,共5页
目的评价比阿培南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820例慢性肝病合并急性细菌性感染患者,给予阿培南300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滴注时间30~180min,q8h或q6h,治疗时间≥3d,比阿... 目的评价比阿培南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820例慢性肝病合并急性细菌性感染患者,给予阿培南300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滴注时间30~180min,q8h或q6h,治疗时间≥3d,比阿培南一般疗程7~14d。结果比阿培南有效率75.73%。痊愈率、显效率、进步率、无效率及死亡率分别为22.45%,41.95%,23.22%,10.37%和2.01%。细菌清除率和假定清除率分别为42.86%和47.96%。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10%。结论比阿培南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急性细菌性感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阿培南 肝病 慢性 感染 细菌性 安全性 有效性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MMP-1及TIMP-1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健珍 龙英姿 +3 位作者 李穗芬 谭奕洲 张春兰 杨湛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66-368,共3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和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芯"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64例慢性乙型肝炎和2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MM...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和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芯"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64例慢性乙型肝炎和2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MMP-1和TIMP-1水平,并与2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血清MMP-1水平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过程中逐渐降低,而血清TIMP-1水平则逐渐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慢性肝炎轻度患者血清MMP-1水平与中度、重度和肝硬化之间,中度与重度和肝硬化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慢性肝炎重度与肝硬化之间比较无显著性相差(P>0.05);慢性肝炎轻度患者血清TIMP1水平与中度、重度和肝硬化之间,中度与重度和肝硬化之间,重度与肝硬化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血清MMP-1和TIMP-1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能够被用来做为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尤其是血清TIMP-1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下载PDF
严重肝病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远煌 陈万山 肖光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89-390,共2页
目的探讨并发感染性休克的肝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在42例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取外周血,采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BD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 目的探讨并发感染性休克的肝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在42例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取外周血,采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BD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表现为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T比值明显下降(P<0.01),与无并发症组比较,CD3+、CD4+T淋巴细胞均明显下降(P<0.05),但CD8+T淋巴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导致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无并发症组更紊乱,免疫功能更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感染性休克 T淋巴细胞亚群 外周血
下载PDF
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病毒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与肝脏炎症 被引量:1
9
作者 肖蕾 刘惠媛 +5 位作者 杨湛 李晶 应若素 张复春 肖服兴 许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调查孕妇所感染乙肝病毒(HBV)基因型及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发生情况,以及变异与肝脏炎症的相关性。方法:PCR扩增111例HBV感染孕妇HBV S基因和前C/C基因启动子区序列,PCR产物经测序后与参考序列进行分析比对。结果 :111例孕妇中B... 目的:调查孕妇所感染乙肝病毒(HBV)基因型及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发生情况,以及变异与肝脏炎症的相关性。方法:PCR扩增111例HBV感染孕妇HBV S基因和前C/C基因启动子区序列,PCR产物经测序后与参考序列进行分析比对。结果 :111例孕妇中B基因型占54.1%(60/111),其余51例(45.9%)为C基因型。基因亚型中除B2、C1和C2外还存在C5和B4两种基因亚型。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分析发现,该区段多个位点的变异均有发生,以A1762T/G1764A变异发生率最高。ALT大于正常上限者该区变异总体发生率高于ALT小于正常上限者,且A1846T和G1896A变异与HBe Ag阴性HBV感染相关。结论:感染HBV的孕妇其前C/C基因启动子区存在不同程度变异,且这些变异与HBe Ag的水平及肝脏的炎症活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型 前C/C基因启动子 变异
下载PDF
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患者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爱军 林路平 +1 位作者 农菲 谭行华 《护理管理杂志》 2016年第9期647-648,654,共3页
目的探讨寨卡病毒病疫情的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效果,为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迅速完成环境、物品、人员的配备;设立专用绿色通道,规范布局流程;重视病情观察;关注患者心理健康;严格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目的探讨寨卡病毒病疫情的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效果,为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迅速完成环境、物品、人员的配备;设立专用绿色通道,规范布局流程;重视病情观察;关注患者心理健康;严格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结果患者康复出院,未发生并发症及医院感染;医务人员零感染。结论面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操作性强的护理管理系统、跨部门的紧密合作是应对输入性传染病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卡病毒病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下载PDF
HIV孕妇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彭忠秀 汤恋花 +4 位作者 李晶 李芳 刘惠媛 尹艳艳 兰芸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3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HIV孕妇306例,其中HIV合并HBV感染孕妇64例(肝功能正常38例,肝功能异常26例),单纯HIV感染孕妇242例...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HIV孕妇306例,其中HIV合并HBV感染孕妇64例(肝功能正常38例,肝功能异常26例),单纯HIV感染孕妇242例,所有孕妇采取安全分娩及人工喂养等综合干预措施,观察各组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结果 HIV合并HBV感染中,肝功能异常组产后出血和胎膜早破的比例均为26.92%,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及单纯HIV感染组(产后出血:χ~2值分别为4.335、10.774,均P<0.05;胎膜早破:χ~2值分别为4.335、15.363,均P<0.05);HIV合并HBV感染中肝功能正常组与单纯HIV感染组早产、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胎膜早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00、0.002、0.020、0.000,均P>0.05);HIV合并HBV感染中,肝功能异常组死胎和新生儿窒息的比例分别为15.38%和26.92%,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及单纯HIV感染组(χ~2值分别为11.363、11.570,均P<0.05);各组存活婴儿随访期间HIV及HBV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76、0.000,均P>0.05)。结论 HIV合并HBV感染中,肝功能异常对妊娠结局有较明显的影响,产前检测应重视孕期肝功能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妊娠结局 肝功能 新生儿
下载PDF
92例广谱抗生素治疗引起口腔真菌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淑珍 邓浩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17期2519-2523,共5页
目的通过对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引起口腔真菌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其临床特征,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纳入2012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2例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引起口腔真菌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进行回... 目的通过对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引起口腔真菌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其临床特征,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纳入2012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2例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引起口腔真菌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类型、菌株耐药数据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广谱抗生素引起口腔真菌感染发生时间的差异。结果本研究92例口腔真菌感染的患者中,79例(85.9%)为白色念珠菌感染,5例(5.4%)为热带念珠菌感染,5例(5.4%)为光滑念珠菌感染,1 例(1.1%)为近平滑念珠菌感染,1 例(1.1%)为季也蒙念珠菌感染,1 例(1.1%)为阿萨希丝孢酵母菌感染,部分菌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氟胞嘧啶等抗真菌药物耐药。65例(70.7%)患者使用单一抗感染药物治疗,其中碳青霉烯类、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组抗感染后发生口腔真菌感染的时间分别为(5.6±1.7)d、(10.0±4.9)d 和(11.9±4.7)d,方差分析结果提示碳青霉烯类组发生口腔真菌感染的时间显著短于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组(均P < 0.01),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11)。结论 慢性肝病合并口腔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部分菌株存在耐药,使用碳青霉烯类抗感染药物所致的继发性口腔真菌感染发生时间低于其他抗感染药物。对使用广谱抗感染药物治疗的慢性肝病患者应警惕口腔真菌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口腔真菌感染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脾脏硬度与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关系 被引量:16
13
作者 施海燕 许敏 +4 位作者 邓浩辉 陈铿 高洪波 张舒眉 廖宝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瞬时弹性扫描仪(Fibro Scan,FS)检测脾脏硬度对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的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1-12月我院肝病科门诊或住院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41例纳入本项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瞬时弹性扫描仪(Fibro Scan,FS)检测脾脏硬度对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的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1-12月我院肝病科门诊或住院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41例纳入本项研究。使用FS测量脾脏及肝脏弹性值,同时进行胃镜检查。以胃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脾脏FS值与肝脏FS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评价其对EV及其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脾脏FS值为(40.64±25.45)k Pa,肝脏FS值为(20.76±13.21)k Pa,脾脏FS值与肝脏FS值呈正相关(r=0.402,P<0.001)。无EV患者的脾脏FS值较伴轻度以及中-重度EV患者的显著下降(均P<0.05),且轻度EV组较中-重度EV组的显著下降(P<0.05)。脾脏FS值预测EV的AUROC为0.863,灵敏度为79.4%,特异度为83.2%,预测中-重度EV的AUROC为0.924,灵敏度为87.9%,特异度为91.3%,均较肝脏FS值明显升高。结论:脾脏FS值可作为预测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EV及其程度的无创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肝肝硬化 静脉曲张 肝脏硬度 脾脏硬度
下载PDF
62例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组织学改变与临床的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春兰 杨湛 +3 位作者 范慧敏 李文莉 张健珍 易俊卿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HBV携带者的临床转归。方法对62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单人操作肝活检,了解肝脏组织学改变,同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62例慢性HBV携带者中肝组织学有明显病理改变者占91.94%(57/62),其中G1占77.42%(42/62),G2占14.52%(9/62),S0... 目的探讨慢性HBV携带者的临床转归。方法对62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单人操作肝活检,了解肝脏组织学改变,同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62例慢性HBV携带者中肝组织学有明显病理改变者占91.94%(57/62),其中G1占77.42%(42/62),G2占14.52%(9/62),S0占19.35%(12/62),S1占51.61%(32/62),S2占20.97%(13/62)。肝组织炎症程度的高低与大、小三阳及HBVDNA定量水平无关(P>0.05);肝组织纤维化进展程度与HBVDNA定量水平无关(P>0.05);进展到S2期中以小三阳患者所占比例为多(P<0.01),且外周血肝纤维指标中HA、PⅢ有明显升高(P<0.05);随着纤维化程度的进展,B超脾厚径亦有增大趋势,S2期>S1期>S0期(P>0.05,P<0.01)。结论慢性HBV携带者绝大部分有一定的肝组织学改变,应引起足够重视;肝组织学炎症、纤维化程度改变与乙肝病毒复制水平无关;纤维化程度高者(S2)以小三阳为多,似与病程长短有关;B超脾厚径的检测可早期发现纤维化的存在;定期监测血清HA、PⅢ水平可预测肝组织纤维化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携带者 肝组织学 超声波检查 肝纤维化
下载PDF
HBV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施海燕 李丽雅 +4 位作者 何浩岚 刘惠媛 陈志敏 陈伟烈 廖宝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20-1024,共5页
目的探讨HBV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与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12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诊治,且伴有肝活组织检查与相应冻存血清标本的HBe Ag阳性CHB患者148例纳入本研究,提... 目的探讨HBV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与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12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诊治,且伴有肝活组织检查与相应冻存血清标本的HBe Ag阳性CHB患者148例纳入本研究,提取血清DNA后通过巢式PCR扩增HBV前C/C基因启动子区并测序分析。计量资料方差不齐时2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与显著肝纤维化相关的参数。结果共116例(78.4%)患者肝活组织检查提示存在显著肝纤维化(≥S2)。ALT≤正常值上限患者组中,10例(58.8%)伴有显著肝纤维化,并发生T1753V(11.8%)、A1762T/G1764A(35.3%)和G1896A变异(5.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基因A1762T/G1764A变异和G1896A变异与显著肝纤维化相关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年龄、性别、基因型和其他变异位点与显著肝纤维不存在相关性。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基因的A1762T/G1764A变异(比值比7.098,P<0.001)和G1896A变异(比值比16.816,P=0.007)均与显著肝纤维化独立相关。结论 HBV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可作为评估HBe Ag阳性CHB患者显著肝纤维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硬化 肝炎e抗原 乙型 启动区(遗传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重型肝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高洪波 许敏 +1 位作者 胡肖兵 李粤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75-176,共2页
为了解重型肝炎(SH)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对疾病的预后的影响。对我院收治的46例重型肝炎病例(死亡组29例,存活组17例)与40例慢乙肝(CHB)的抗凝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临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SH T淋巴细胞亚... 为了解重型肝炎(SH)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对疾病的预后的影响。对我院收治的46例重型肝炎病例(死亡组29例,存活组17例)与40例慢乙肝(CHB)的抗凝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临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SH 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CD3+、CD4+CD8-、CD4-CD8+细胞明显低于CHB组(P<0.05),可检测到大量幼稚的CD4+CD8+双阳细胞且其计数明显高于慢乙肝组(P<0.001),SH死亡组CD3+细胞明显低于存活组(P=0.04),CD4+CD8+双阳细胞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5)。存活组随着病程恢复,CD3+、CD4+CD8-、CD4-CD8+细胞缓慢上升,死亡组持续低水平;存活组病程恢复时CD4+CD8+细胞逐渐下降,但死亡组反而上升。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别是CD4+CD8+细胞的上升对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T淋巴细胞亚群 CD4^+CD8^+ 抗原
下载PDF
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健珍 曾春燕 +4 位作者 张春兰 张烈光 赵令斋 姚细安 袁小珍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08-510,共3页
目的研究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33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50例中度、32例重度、64例肝硬化、5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和30例健康人,采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目的研究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33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50例中度、32例重度、64例肝硬化、5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和30例健康人,采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CD3+、CD4+、CD8+细胞数和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以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下降最显著;HBeAg阴性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数较HBeAg阳性患者显著减少(P<0.05);HBV DNA载量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严重的HBV感染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调节紊乱,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程度与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衰竭 T淋巴细胞亚群 HBV DNA
下载PDF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健珍 冯婉婷 +3 位作者 李笑群 张春兰 赵令斋 袁小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874-2877,共4页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期间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与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的80例HBeAg阳性CHB患者在基线与治疗8、12、24、36、52周时的外周血,用流式细...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期间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与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的80例HBeAg阳性CHB患者在基线与治疗8、12、24、36、52周时的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血清白细胞介素(IL)-2、-4、-6、-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进行动态检测,比较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无应答组及各组在不同治疗时间点的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的Th1型细胞因子水平高于无应答组;而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则低于无应答组(P<0.05)。在完全应答组内IL-2、TNF-α及IFN-γ水平自服用替比夫定24周起及其后各时间点较基线时明显升高,IL-4、IL-6及IL-10水平自服用替比夫定24周起及其后各时间点较基线时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应答组内从服药36周起IL-2、TNF-α、IFN-γ水平较基线时升高,IL-4、IL-6及IL-10从服药36周起较基线时降低(P<0.05);无应答组在服药52周时IL-4、IL-6及IL-10水平较基线时明显升高(P<0.05)。结论: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活性平衡与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转归有一定相关性,替比夫定通过抑制HBV复制,能够上调Th1型细胞因子,下调Th2型细胞因子,可以改善CHB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E抗原阳性 细胞因子 替比夫定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玲 兰绍阳 +1 位作者 李凌君 郭凤霞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将91例肝硬化患者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为糖代谢正常组和异常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胰岛素以及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4C)、Ⅲ型胶原氨端肽...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将91例肝硬化患者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为糖代谢正常组和异常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胰岛素以及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4C)、Ⅲ型胶原氨端肽(PCⅢ);同步检测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糖代谢异常组空腹及糖负荷后0.5~2h血糖明显升高(P值均<0.05),空腹及糖负荷后2~3h胰岛素显著增高(P<0.05);肝硬化糖代谢异常组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升高均较糖代谢正常组更为明显,其中HA及PCⅢ水平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及ISI均有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糖代谢异常组肝功能降低,组织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结论肝硬化患者反复肝炎活动,肝功能进行性损害,可促进肝纤维化的进展,并导致糖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糖尿病 肝纤维化指标 胰岛素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对血清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春明 杨湛 +5 位作者 聂玉强 胡中伟 周永健 詹远京 郭家伟 余卫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859-862,共4页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预测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 2010年~2016年我院诊治的血清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202例,经肝活检诊断肝纤维化,计算GPR、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和基于4因素...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预测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 2010年~2016年我院诊治的血清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202例,经肝活检诊断肝纤维化,计算GPR、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和基于4因素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预测明显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和早期肝硬化(F4)的效能。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诊断效能。结果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本组发现F1、F2、F3和F4分别为82例、60例、39例和21例;F4组GPR、APRI和FIB-4分别为0.4(0.2,1.0)、(0.6±0.2)和1.6 (0.9,1.8),而F3组分别为0.2 (0.2,0.4)、(0.6±0.2)和0.9 (0.9,1.2),F2组则分别为0.2 (0.1,0.3)、0.4±0.2和0.9(0.7,1.3),差异显著(P<0.05);GPR预测明显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和早期肝硬化(F4)的AUC分别是0.739、0.790和0.824,显著高于APRI(分别为0.547、0.731和0.736,P<0.05);GPR预测肝纤维化≥F3的AUC为0.790,显著高于FIB-4(0.748,P<0.05),而FIB-4预测肝纤维化≥F2的AUC为0.777,显著高于GPR(0.739,P<0.05),FIB-4和GPR预测肝硬化(F4)的效能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0.824和0.792,P>0.05)。结论 GPR可以预测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其效能优于APRI,而与FIB-4相比,各有优缺点。GPR可以作为对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一个无创生化预测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 肝纤维化 无创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