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毒伞中毒致肝损伤的酶学与凝血指标变化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潘洁 刘薇薇 +1 位作者 黄建伟 舒建昌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66-569,共4页
目的总结白毒伞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白毒伞中毒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其在判断肝损伤程度、对预后的影响及指导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因急性白毒伞中毒的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肝功能... 目的总结白毒伞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白毒伞中毒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其在判断肝损伤程度、对预后的影响及指导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因急性白毒伞中毒的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比较白毒伞中毒死亡组与生存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变化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在食用白毒伞后6~12 h出现胃肠炎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呕吐、腹泻、腹痛,1~2 d后胃肠炎症状明显好转,后期出现黄疸、肝功能损伤,重症表现为谵妄、昏迷、多脏器功能衰竭;在中毒后3 d内,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均显著升高,第3~4天达到高峰。ALT和(或)AST〉1 000 U/L为高峰界限,高峰持续时间平均为5 d,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毒伞中毒死亡组肝功能变化具有以下特征:ALT和AST在第3~5天持续增高,但在第7天下降,总胆红素(TBIL)则在第3~7天持续增高,出现胆酶分离,生存组则无此规律;凝血指标在早期也会升高,生存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值在食入白毒伞后初期略有升高,后期降至正常水平,死亡组均值在第4~6天升至最高值,其后没有明显下降,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出现胆酶分离、AST≥1 000 U/L且AST/ALT≥1.0、PTa≤40%、TBA≥50μmol/L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动态观察白毒伞中毒患者肝脏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对判断肝损伤程度、预后判定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蕈中毒 白毒伞 肝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 预后
下载PDF
百草枯中毒的急救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杨志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年第17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对13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采用了及时洗胃、导泻,HP+HD、PE,大剂量激素,非特异性解毒剂及氧自由基清除剂,可能的拮抗剂普萘洛尔(心得安)、低分子右旋糖酐、去铁敏,积极治疗合并症等综合疗法。...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对13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采用了及时洗胃、导泻,HP+HD、PE,大剂量激素,非特异性解毒剂及氧自由基清除剂,可能的拮抗剂普萘洛尔(心得安)、低分子右旋糖酐、去铁敏,积极治疗合并症等综合疗法。结果13例病例中死亡9例(69.2%),治愈4例(30.8%)。结论百草枯中毒目前尚无特效的解毒治疗方法。持续血液灌流,血浆置换清除毒物的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血液净化 妊娠 甲基强的松龙
下载PDF
血液甲醇浓度测定在口服甲醇中毒治疗中的意义
3
作者 吴一行 张程 +1 位作者 罗虹秀 黄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年第22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甲醇浓度(M)测定在口服甲醇中毒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根据一次成功抢救的临床资料,观察42例口服甲醇中毒患者的M、血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阴离子间隙(AG)和眼部症状/体征,按是否需要行血液透析治疗分为应接受HD治疗组(GHD... 目的探讨血液甲醇浓度(M)测定在口服甲醇中毒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根据一次成功抢救的临床资料,观察42例口服甲醇中毒患者的M、血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阴离子间隙(AG)和眼部症状/体征,按是否需要行血液透析治疗分为应接受HD治疗组(GHD)、非HD治疗组(GNHD);用气相色谱顶空进样法(GC)测定M;并按不同M水平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间logM、CO2CP和AG均有显著差异;(2)当M在0.5~7.8mmol/L时,两组间例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测定在口服甲醇中毒治疗中有重要意义,M≤7.8mmol/L时,可能已需要HD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甲醇浓度 血液透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