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病患者月经期对病情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梁绮霞 伍洁云 +1 位作者 潘丽珍 黄洁英 《护理学报》 2008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月经对精神病患者病情的影响作用,及时介入护理干预,帮助患者预防精神病复发或症状加重。方法对85例住院女性精神病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分别在月经期前、月经期、月经期后进行测评。结果月经期与月经期前、期后的BPRS... 目的探讨月经对精神病患者病情的影响作用,及时介入护理干预,帮助患者预防精神病复发或症状加重。方法对85例住院女性精神病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分别在月经期前、月经期、月经期后进行测评。结果月经期与月经期前、期后的BPRS评分比较,其中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激活性、敌对猜疑等4个因子分及其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月经期前与期后的BPRS评分比较,其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激活性等3个因子分及其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月经可诱发或加重原有精神病症状,及时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精神病患者控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患者 月经期 病情
下载PDF
首次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情绪调查与护理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福坚 谢翠芬 +3 位作者 邓穗芬 胡凤兴 龙绪星 郑伯全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第2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首次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家属的情绪改变及护理干预对患者家属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首次住院的200名精神病患者家属340名为测试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家属采用常规护理、常规性告知和常规性健康教育指导,干预组家属除对照组... 目的:探讨首次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家属的情绪改变及护理干预对患者家属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首次住院的200名精神病患者家属340名为测试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家属采用常规护理、常规性告知和常规性健康教育指导,干预组家属除对照组措施外,还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家属的情绪改变。结果:首次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54.41%,抑郁情绪发生率为26.76%,女性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男性;干预组焦虑抑郁情绪在患者入院后1~2周内获得明显改善,与入院时比较SAS和SDS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在入院后4周后才有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干预组患者的自动出院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首次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且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护理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并提高患者的住院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属 焦虑 抑郁 自动出院
下载PDF
情感障碍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福坚 何承添 +7 位作者 蔡红涛 卢凤华 胡沛昌 郑伯全 龙绪星 胡凤兴 谢翠芬 孔洁华 《广州医药》 2011年第2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治疗情感障碍(躁狂或双相障碍)患者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关系。方法共入组169例患者,接受丙戊酸钠治疗,丙戊酸钠实施个体化药物剂量调整方案。采用贝克躁狂评定量表(BMRS)评估疗效,自编抗精神病药物治...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治疗情感障碍(躁狂或双相障碍)患者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关系。方法共入组169例患者,接受丙戊酸钠治疗,丙戊酸钠实施个体化药物剂量调整方案。采用贝克躁狂评定量表(BMRS)评估疗效,自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量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NOSIE)、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观察不良反应,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液检查和测定丙戊酸钠血浓度。结果丙戊酸钠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93%。在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0~120μg/ml范围内,随着血药浓度增加,丙戊酸钠疗效亦增加,两者呈正相关,r=0.94(P<0.01);血药浓度﹥120μg/ml,疗效反而下降,两者呈负相关,r=-0.86(P<0.01)。本研究中共出现不良反应76例(44.97%)。随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增加,不良反应比例也随之上升。丙戊酸钠血浓度﹥120μg/ml时,不良反应显著增加。结论丙戊酸钠治疗情感障碍疗效较好,且副作用较小,疗效随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增加,同时不良反应比例也随之上升,临床工作中应密切监测血药浓度和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障碍 丙戊酸钠 血药浓度
下载PDF
心理社会干预在情感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佑辉 梁景省 钟华清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8X期1138-1139,共2页
目的:综合分析近年来心理社会干预在治疗情感障碍尤其是抑郁症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的效果和特征。方法:总结近年来情感障碍的心理干预方法,探讨其应用方法及效果。结果:家庭干预方法及家庭治疗等心理社会治疗可以有效辅助情感障碍的治... 目的:综合分析近年来心理社会干预在治疗情感障碍尤其是抑郁症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的效果和特征。方法:总结近年来情感障碍的心理干预方法,探讨其应用方法及效果。结果:家庭干预方法及家庭治疗等心理社会治疗可以有效辅助情感障碍的治疗。结论:在治疗情感障碍中动力学心理应用、人际心理应用以及婚姻家庭、行为及认知辅助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指征研究及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障碍 抑郁症 心理社会干预
下载PDF
精神科医师常处于法律风险的边缘
5
作者 苗国栋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38期26-26,共1页
精神科医师可能是临床医师中最容易卷入司法纠纷的专业群体,这不仅是因为精神科医师要承担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工作,更是因为精神科医师的诊治对象与民事纠纷、刑事纠纷密切相关,这使得精神科医师经常处于卷入司法纠纷的危险境地。
关键词 精神科医师 法律风险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 民事纠纷 临床医师
下载PDF
伴攻击行为的躁狂发作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叶碧瑜 梁卉薇 +2 位作者 李烜 林伟成 苗国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85-487,共3页
目的研究住院躁狂发作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102例住院患者,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其躁狂发作时的攻击行为进行评定,加权总分达4分及... 目的研究住院躁狂发作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102例住院患者,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其躁狂发作时的攻击行为进行评定,加权总分达4分及以上者入攻击组(49例),其余进入无攻击组(53例),分析患者躁狂发作时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非攻击组比较,攻击组在血清总胆固醇和总T3水平、精神病家族史、物质依赖史、既往攻击史、住院次数、婚姻、父母教育方式、居住模式、个性特征、Beck-Rafaelsen躁狂量表总分及其思维奔逸因子分、自我评价因子分、睡眠因子分、情绪因子分、性兴趣因子分、敌意因子分、妄想因子分、幻觉因子分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家庭结构是否完整、既往攻击史、精神病家族史阳性、敌意因子分、妄想因子分进入回归方程,显示此5个因素可能是躁狂发作攻击行为的预测因子。结论住院躁狂发作患者攻击行为具有明显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对预防躁狂发作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可能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躁狂发作 攻击行为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双相抑郁患者前额叶及海马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贾艳滨 王颖 +4 位作者 钟舒明 徐贵云 凌雪英 刘斯润 黄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58-362,共5页
目的探讨双相抑郁患者前额叶及海马磁共振质子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的代谢物变化特点,为其神经生物学研究提供线索。方法应用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技术检测26例双相抑郁患者(患者组)和26例单相抑郁患者及1... 目的探讨双相抑郁患者前额叶及海马磁共振质子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的代谢物变化特点,为其神经生物学研究提供线索。方法应用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技术检测26例双相抑郁患者(患者组)和26例单相抑郁患者及13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双侧前额叶白质、前扣带回皮质、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3种代谢物,以Cr为参照物,分别计算双侧NAA/Cr和Cho/Cr比值。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患者组左侧前额叶白质NAA/Cr(1.65±0.31)低于对照组(2.37±0.36),左侧前额叶白质Cho/Cr(1.35±0.27)低于对照组(1.65±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前额叶白质NAA/Cr、Cho/Cr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组双侧前扣带回NAA/Cr、Cho/Cr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组双侧海马NAA/Cr、Cho/Cr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组与单相抑郁组的双侧额叶白质、双侧前扣带回皮质、双侧海马NAA/Cr、Cho/C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相抑郁患者可能存在左侧前额叶神经元功能下降和膜磷脂代谢异常,其代谢物特点存在偏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抑郁 前额叶 海马 磁共振波谱学
下载PDF
色氨酸羟化酶2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及自杀企图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郭建雄 刘国雄 +4 位作者 刘恩益 陆小兵 刘玉平 李嘉 陈建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879-3882,共4页
目的探讨色氨酸羟化酶2(TPH2)基因启动子区的-8396G/C(rs4131347)、第7外显子区的rs7305115 A/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抑郁症及自杀企图的关系。方法提取105例有自杀企图的抑郁症患者、102例无自杀企图的抑郁症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的基因组... 目的探讨色氨酸羟化酶2(TPH2)基因启动子区的-8396G/C(rs4131347)、第7外显子区的rs7305115 A/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抑郁症及自杀企图的关系。方法提取105例有自杀企图的抑郁症患者、102例无自杀企图的抑郁症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的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THP2基因多态性。结果抑郁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TPH2 rs4131347、rs730511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自杀企图的抑郁症患者与无自杀企图的抑郁症患者TPH2 rs4131347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7305115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抑郁症有、无自杀企图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有自杀企图患者内的个体携带TPH2 rs7305115基因型AA的频率及等位基因A的频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PH2基因rs4131347、rs730511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抑郁症无明显关联。TPH2基因rs7305115位点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可能与抑郁症的自杀企图有关联,其可能是抑郁症的自杀企图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企图 TPH2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躁狂发作患者攻击行为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叶碧瑜 李烜 +6 位作者 李卓丽 蒋泽宇 老帼慧 邓妍 付卫仙 黄洁英 苗国栋 《中外医疗》 2012年第14期104-104,106,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与躁狂发作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对住院躁狂发作患者入院后1周内的攻击行为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进行评估,通过加权总分进行分组,攻击行为组即研究组为加权总分达4分及以上者,非攻击行为组...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与躁狂发作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对住院躁狂发作患者入院后1周内的攻击行为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进行评估,通过加权总分进行分组,攻击行为组即研究组为加权总分达4分及以上者,非攻击行为组即对照组为加权总分<4分者。比较两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TT3有着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甲状腺功能指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与躁狂发作患者的攻击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躁狂发作 攻击行为 血清甲状腺激素
下载PDF
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9
10
作者 朱福坚 卢凤华 +5 位作者 谢翠芬 韦锦江 邓穗芬 龙绪星 胡凤兴 郑伯全 《广州医药》 2011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策略。方法 100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并对抑郁症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入院当天及治疗3个月后... 目的探讨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策略。方法 100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并对抑郁症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入院当天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ve scale,GDS)评估分析。结果老年抑郁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90.2%)、焦虑(72.8%)、疑病(70.6%)、失眠(81.5%)、精神运动迟滞(55.4%)及自杀行为(42.7%)。老年期抑郁症状与年龄、居住地及文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经济条件、婚姻质量及家庭关系相关(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G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干预组G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康复干预、心理干预、社会交往干预、社会支持等有助于缓解老年期抑郁症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抑郁症 临床特点 护理
下载PDF
双相障碍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晓东 刘国雄 +1 位作者 苏敬华 蔡颖莲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不伴糖尿病的双相障碍(BD)患者糖代谢水平。方法:对111例BD患者(BD组)及41名正常对照者(NC组)进行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胰岛素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测定,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分析影响BD患者糖代谢的因素。结果:BD组... 目的:探讨不伴糖尿病的双相障碍(BD)患者糖代谢水平。方法:对111例BD患者(BD组)及41名正常对照者(NC组)进行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胰岛素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测定,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分析影响BD患者糖代谢的因素。结果:BD组空腹胰岛素(6.5 vs 4.3 ug/ml,P<0.001)、IR(0.9 vs 0.7,P=0.002)及IR发生率(44.1%vs 22.4%,P=0.027)显著高于NC组;在控制BMI因素后,BD组与NC组I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伴糖尿病的BD患者高胰岛素血症及IR发生率高,肥胖影响BD患者的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综合社会支持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谭焕君 《中国临床护理》 2014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社会支持干预对改善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早期A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综合社会支持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阿尔茨海默病生活... 目的探讨综合社会支持干预对改善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早期A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综合社会支持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阿尔茨海默病生活质量测评量表评估并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2组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及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干预组患者量表评分降低幅度更大;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更佳。结论积极为AD患者寻求社会支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社会、就医环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综合社会支持 生活质量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13
作者 李佑辉 梁景省 钟华清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8期1525-1526,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3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中药配合西药帕罗西汀及单用帕罗西汀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生活...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3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中药配合西药帕罗西汀及单用帕罗西汀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为72.73%,对照组显效率为61.9%,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配合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症性障碍/中西医结合疗法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偏执型分裂症35例
14
作者 符卫仙 侯乐 党亚梅 《广州医药》 2014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偏执型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0例偏执型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35例和中西医结合组(利培酮+龙胆泻肝汤)35例,治疗2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使用BPR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偏执型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0例偏执型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35例和中西医结合组(利培酮+龙胆泻肝汤)35例,治疗2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使用BPR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后评定中医症状疗效积分。结果偏执型分裂症中医分型中慢性病人气滞血瘀型多见,非慢性病人以痰湿内阻型较多见;疗程结束后,两组的BPRS评分均有改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利培酮组总有效率71.4%;龙胆泻肝汤加减组总有效率91.4%。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辅助治疗对偏执型分裂症患者明显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龙胆泻肝汤 偏执型分裂症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一个精神科医生对“被精神病”的看法
15
作者 苗国栋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2年第8期20-20,共1页
近年来,“被精神病”现象屡现报端。不难看出,公众对于精神疾病的诊断似乎存在着误区。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有义务向公众将精神疾病诊断中的一些情况阐述清楚,那我们就从“被某病”和“被精神病”现象说起。
关键词 精神科医生 精神病 疾病诊断 精神疾病 公众
原文传递
度洛西汀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贾艳滨 徐贵云 +2 位作者 李淑仪 欧阳惠怡 党亚梅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28-932,共5页
目的评估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12 wk后,对认知功能及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方法 27例成年抑郁患者(男性10例,女性17例),进行度洛西汀治疗,剂量60~120 mg,治疗12 wk。分别于基线和度洛西汀治疗12 wk后检测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总三碘甲... 目的评估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12 wk后,对认知功能及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方法 27例成年抑郁患者(男性10例,女性17例),进行度洛西汀治疗,剂量60~120 mg,治疗12 wk。分别于基线和度洛西汀治疗12 wk后检测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血清皮质醇水平。同时进行认知功能检查: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线测验(TMT)、词语流畅性测验(VFT)、中国修订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RC)的数字广度及数字符号、汉诺塔(TOH)测验,并在治疗前及药物治疗后wk 1、2、4、8、12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因子分、总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度洛西汀治疗12 wk与治疗前认知功能比较,WAIS-RC的数字广度(14.35±3.21)及数字符号(49.50±15.36)较治疗前(13.50±3.15,46.50±14.91)评分显著增高(P<0.05),WCST、TMT、VFT及TOH测验数值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内分泌检查FT4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1.89±4.02)pmol·L^(-1)vs.(13.59±4.55)pmol·L^(-1),P<0.05];FT3、TT3、TT4、TSH、ACTH及皮质醇与治疗前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研究发现治疗前后HAMD-17总分的减分率与治疗前后FT3(相关系数为-0.420,P=0.036)和TT4(相关系数为-0.513,P=0.029)的改变呈负相关,与其他内分泌指标不存在相关性。治疗前后HAMD-17总分的减分率与治疗前后完成TOH测试总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4.1,P=0.027),与其他神经认知功能指标不存在相关性。度洛西汀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21/27),痊愈率56%(15/27)。结论度洛西汀用药12 wk能有效治疗抑郁症患者,改善注意记忆等认知功能,与影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洛西汀 抑郁症 认知 下丘脑-垂体系统
原文传递
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梦魇与自杀倾向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叶碧瑜 苗国栋 +1 位作者 李烜 徐贵云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00-103,共4页
本文对涉及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特点、梦魇和自杀倾向三者之间关系研究的部分文献进行综述。相关的研究表明,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REM潜伏期缩短、REM频率和REM持续时间增加;抑郁症患者有着更多的负性梦境体验,而梦魇频繁的抑郁症患... 本文对涉及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特点、梦魇和自杀倾向三者之间关系研究的部分文献进行综述。相关的研究表明,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REM潜伏期缩短、REM频率和REM持续时间增加;抑郁症患者有着更多的负性梦境体验,而梦魇频繁的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睡眠 梦魇 自杀
原文传递
米氮平治疗抑郁症快速起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苗国栋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2-113,共2页
抑郁症是现代人类社会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对其正确、有效的治疗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合理地选择抗抑郁药,而抗抑郁药起效时间快慢对于抑郁症治疗和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起效快可以缩短患者抑郁症状导致的主观痛苦体验和功能损害... 抑郁症是现代人类社会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对其正确、有效的治疗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合理地选择抗抑郁药,而抗抑郁药起效时间快慢对于抑郁症治疗和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起效快可以缩短患者抑郁症状导致的主观痛苦体验和功能损害的时间,使患者有可能更早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功能。其次,起效快可以显著减少抑郁症患者在患病期间的自杀风险,并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当然,起效快还有诸如缩短急性治疗期和住院期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依从性 抑郁症状 快速起效 米氮平 抗抑郁药 急性治疗期 精神障碍 人类社会
原文传递
伴自杀未遂双相障碍患者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
19
作者 陈晓东 刘国雄 +1 位作者 苏敬华 蔡颖莲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 分析伴自杀未遂的双相障碍(BD)患者与不伴自杀未遂患者及健康人群间血清BDNF水平的差异,探讨BDNF在预防BD患者自杀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DSM-IV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患者版)(SCID-I/P)对临床诊断为心境障碍的患者进行评佑.纳... 目的 分析伴自杀未遂的双相障碍(BD)患者与不伴自杀未遂患者及健康人群间血清BDNF水平的差异,探讨BDNF在预防BD患者自杀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DSM-IV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患者版)(SCID-I/P)对临床诊断为心境障碍的患者进行评佑.纳入111例BD患者(26例有自杀未遂史)及41例健康对照.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估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BDNF水平.结果 伴自杀未遂的BD患者血清BDNF水平(13.8±7.4) ng/ml显著低于无自杀未遂患者(18.7±11.9) ng/ml及健康对照组(26.0±12.9)ng/ml(F=9.371,P<0.01);伴自杀未遂的BD患者抑郁发作次数显著多于不伴自杀未遂患者,在控制抑郁发作次数后,两组间血清BDNF水平差异消失(P=0.236);伴自杀未遂的BD患者血清BDNF水平和抑郁发作次数有相关性的倾向(r=-0.388,P=0.068),与HAMD-17得分呈负相关(r=-0.585,P<0.01).结论 本研究提示BDNF在BD及BD患者自杀未遂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伴自杀未遂的BD患者血清BDNF水平可能与抑郁发作次数、抑郁严重程度相关;通过有效治疗来提高BDNF水平可能通过减少抑郁发作次数,降低抑郁严重程度来降低自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自杀未遂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原文传递
悬崖须勒马——谈病理性赌博
20
作者 苗国栋 李水洪 《心理与健康》 2011年第12期36-38,共3页
人人皆“赌徒”? 赌博行为的历史几乎和人类历史一样久远。作为一种展现了人类好奇心与好胜心的行为,赌博来源于人们与生俱来的预测欲望,可以说是一种人类独有的心理特征。
关键词 病理性赌博 人类历史 赌博行为 心理特征 好奇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