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杨伟民 李斯明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82-185,共4页
背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强调早期下床活动,但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康复锻炼的重要因素。术后予充分的药物抗凝,因存在出血风险,其使用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多模式机械抗凝。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 背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强调早期下床活动,但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康复锻炼的重要因素。术后予充分的药物抗凝,因存在出血风险,其使用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多模式机械抗凝。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髋膝关节置换围术期的应用。方法:选取86例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患者,采用加速康复治疗44例,常规治疗42例,比较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并发症、术后感染、住院天数和费用、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加速康复治疗组患者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减少(P<0.05),患者满意度增加(P<0.01),但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理念治疗下,患者的术后疼痛减轻、并发症明显减少;住院天数减少、费用明显降低,能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髋膝关节置换 患者满意度 医疗成本
下载PDF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大方 徐建 +5 位作者 王迎 纪兆晓 杜峥 宗浩 叶睿 王敏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2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江苏省宿迁市工人医院和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江苏省宿迁市工人医院和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采取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血红蛋白丢失量、离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记录两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生存质量评分、Barthel指数、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离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丢失量少于对照组,透视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的Harri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中,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更有利于手术的进行,能够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髋部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HARRIS评分 BARTHEL指数
下载PDF
DHS、PFNA、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1
3
作者 孟庆奇 崔树廷 +7 位作者 梁伟国 王文 李爱国 李锋生 张同仁 王敏 奉振成 李斯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36-1039,1043,共5页
目的对比评估动力髋螺钉(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及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及并发症。方法以AO分型为标准,筛选92例70岁以上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比3种术式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足... 目的对比评估动力髋螺钉(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及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及并发症。方法以AO分型为标准,筛选92例70岁以上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比3种术式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足趾触地和完全负重的时间、HHS、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率及并发症。结果 PFNA在术中出血量和输血率方面要要优于其余两种术式。半髋关节置换则可以获得最优的负重开始时间,包括足趾触地时间和全负重时间,及3个月内的最佳的HSS分值。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如果患者耐受手术能力差,考虑到术中出血及术后早期下地,建议给予PFNA治疗。如果患者身体状况可,因为3种术式远期效果一致,应综合考虑患者的骨折类型、骨折复位难易、经济状况及术者对各种术式熟练程度做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 动力髋螺钉(DHS) 半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治疗半月板缺损的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敏 王文 +3 位作者 李瑛 孟庆奇 杨伟民 李斯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治疗半月板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和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入的15例半月板缺损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治疗。术后予以随访,随访内容...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治疗半月板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和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入的15例半月板缺损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治疗。术后予以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关节症状及体征、膝关节影像学检查结果、膝关节Lysholm评分。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2.50±0.50)个月;93.33%患者膝关节无明显不适症状,生活能够自理,6.67%患者术后6个月关节腔出现积液并影响膝关节功能,痛感强烈,多次抽液后积液消失,疼痛得到缓解;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93.33%患者术后膝关节间隙位无改变,周围无骨赘形成以及坏死情形发生,6.67%患者关节腔内存在少量的积液,局部存在着隆起情形;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78,P<0.05),且术后3、6、12个月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治疗半月板缺损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具有重要的推广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 膝关节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对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敏 孟庆奇 +1 位作者 杨伟民 李斯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分析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对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们医院骨科就诊的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36例,分为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组(试验组... 目的分析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对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们医院骨科就诊的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36例,分为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组(试验组)和外固定组(对照组),各68例,利用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最后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的背甚度高于对照组(75.4±12.72 vs. 66.5±9.04),试验组的掌屈度高于对照组(61.27±9.43 vs. 53.51±5.82),试验组的旋前度高于对照组(77.01±7.34 vs. 69.24±4.61),试验组的旋后度高于对照组(73.76±8.22 vs. 62.36±5.46),试验组的Gartland-Werley评分低于对照组(2.36±1.24 vs. 8.61±6.69),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过程中,骨内固定效果更好,腕关节功能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更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内固定支架 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 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
下载PDF
应重视骨性关节炎微环境中软骨损伤的修复 被引量:6
6
作者 孟庆奇 李斯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15-1018,共4页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可发生在任何关节软骨及其周围组织的疾病,最常见发病部位是膝、髋、手腕等小关节。以最常见的膝关节OA为例,TANG等[1]报告了有症状的膝关节OA患病率为8%(定义为自我报告的膝关节疼痛并被医生诊断为...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可发生在任何关节软骨及其周围组织的疾病,最常见发病部位是膝、髋、手腕等小关节。以最常见的膝关节OA为例,TANG等[1]报告了有症状的膝关节OA患病率为8%(定义为自我报告的膝关节疼痛并被医生诊断为OA),膝关节OA在女性中比男性更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直到70岁左右达到稳定水平。据TIE等[2]报道,中国农村的膝OA总患病率为23.6%,男性占15.4%,女性占28.1%;中国城市总患病率为20.0%~23.9%,男性为13.7%,女性为24.3%,中国农村和城市的患病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软骨损伤 微环境 膝关节疼痛 修复 中国农村 膝OA 周围组织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加压螺钉取出术后继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姚依村 曹良国 +3 位作者 叶冬平 王文 李爱国 梁伟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913-3916,共4页
目的对股骨颈骨折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骨愈合后,内固定取出术后继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因股骨颈骨折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骨愈合行内固定取出术而入我院创伤外科... 目的对股骨颈骨折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骨愈合后,内固定取出术后继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因股骨颈骨折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骨愈合行内固定取出术而入我院创伤外科住院患者,共有71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2例,女性39例。年龄13~80岁,平均56.48岁。随访期间,对继发股骨头缺血坏死和未继发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受伤后至手术病程、复位质量、加压螺钉取出时机、加压螺钉取出后钉道是否植骨以及加压螺钉取出后患肢负重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平均随访35.62个月(24个月~62个月),在随访期间,经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评估证实继发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23例,未继发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4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骨折类型,受伤后至手术病程、复位质量、加压螺钉取出时机、加压螺钉取出后钉道是否植骨以及加压螺钉取出后患肢负重时间(P <0.05)与加压螺钉取出后是否继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相关,而性别与此无明显关(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年龄(OR=2.072)、骨折类型(OR=0.059)、复位质量(OR=41.968)、加压螺钉取出时机(OR=0.000)以及加压螺钉取出后患肢负重时间(OR=0.000)是加压螺钉取出后是否继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患者年龄、骨折类型、复位质量、加压螺钉取出时机和加压螺钉取出后患肢负重时间是影响股骨颈骨折加压螺钉取出术后继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对股骨颈骨折加压螺钉取出术患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愈合 内固定取出 股骨头缺血坏死
下载PDF
股骨头囊性变预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敏 杨伟民 李斯明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34-438,共5页
背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ONFH)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的深入研究发现股骨头囊性变(CCFH)与激素性ONFH有一定相关性,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目的:分析CCFH在激素性ONFH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 背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ONFH)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的深入研究发现股骨头囊性变(CCFH)与激素性ONFH有一定相关性,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目的:分析CCFH在激素性ONFH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内科就诊并因病情需要使用激素治疗的82例患者,其中随访观察发生激素性ONFH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男21例,女9例,年龄44~56,平均(48.5±3.8)岁;随访观察未发生激素性ONFH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男36例,女16例,年龄38~55,平均(45.5±4.8)岁。比较两组股骨头囊变、微骨折、硬化带、骨髓水肿、关节腔积液及股骨头塌陷情况。同时比较实验室检测指标: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Ⅱ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Ⅱ)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15~35个月随访观察,平均(21.5±8.4)个月。观察组使用激素后1、6、12个月的冠状位和矢状位CCFH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激素后12个月的骨髓水肿、股骨头内微骨折及股骨头硬化带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而关节腔积液分级和股骨头塌陷分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使用激素后12个月的TRAP、CTX-Ⅱ及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FH对激素性ONFH可能有一定预测作用,应在激素使用早期即进行影像学观察,做到激素性ONFH的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囊变 股骨头坏死 临床诊断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活动功能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董飞 陈鸿辉 +2 位作者 王文 李爱国 叶伟雄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6期180-182,共3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短期活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7例70岁以上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69例接受PFNA闭合复位内...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短期活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7例70岁以上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69例接受PFNA闭合复位内固定术,48例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PFN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3和6个月时,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患者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PFNA组(P〈0.05),但在12个月时两组差异不显著。两组共出现4例并发症,3例PFNA的螺旋刀头切割,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发生假体松动。结论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伤前活动功能良好的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短期步行活动功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活动功能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莉斯 黄乐平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6期213-215,219,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12月在我院住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措施,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12月在我院住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期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第1、3、7天的膝关节功能和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术后第1、3、7天,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62.08±7.14)、(75.37±6.05)、(83.52±4.67)分]高于对照组[(58.02±6.69)、(72.22±5.82)、(78.26±5.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6.33±1.54)、(4.53±1.12)、(2.36±1.04)分]均低于对照组[(7.27±1.36)、(5.29±1.53)、(3.22±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24±0.56)d]短于对照组[(2.46±0.8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6.82±1.62)d]短于对照组[(11.38±2.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35.17±2.35)分]高于对照组[(33.55±2.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能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疼痛,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 全膝关节置换 围术期 护理
下载PDF
功能康复训练与心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淑仪 叶洁玉 +1 位作者 冯丽影 杨建静 《广州医药》 2016年第4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康复训练与心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3月—2015年12月先后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9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按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功能康复护理要求... 目的探讨功能康复训练与心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3月—2015年12月先后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9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按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功能康复护理要求给予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功能康复护理基础上,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心理情况、生活自理能力、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反应,不积极的应对方式和自理能力下降;干预后观察组在应对心理反应,降低焦虑和抑郁,主动进行功能锻炼,自理能力和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功能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干预相结合,对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心理应对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髋关节功能康复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康复 心理干预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LC-MS/MS测定比格犬血浆中的醉茄素A及其生物利用度研究
12
作者 戴天明 王敏 《药品评价》 CAS 2020年第1期14-14,69,共2页
醉茄素A(WA)是植物南非醉茄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和抗肥胖等药理作用。虽然南非醉茄提取物的口服保健产品已上市多年,但WA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仍不清楚。本研究首先建立灵敏、高效的WA血浆样品LC-MS/MS分析方法,然后在比格犬分... 醉茄素A(WA)是植物南非醉茄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和抗肥胖等药理作用。虽然南非醉茄提取物的口服保健产品已上市多年,但WA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仍不清楚。本研究首先建立灵敏、高效的WA血浆样品LC-MS/MS分析方法,然后在比格犬分别进行静脉注射和口服灌胃WA的两周期药代动力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WA在比格犬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42.2%±6.4%),吸收快,而且具有较长的半衰期[(18±4.6)h]和较大的表观分布容积[(67.5±8.9) L/kg],有利于药物长时间在体内发挥药效。因此,WA总体上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可作为口服候选药物,进一步评估成药性和进行临床前开发,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茄素A 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LC-MS/MS
下载PDF
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结合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5
13
作者 姚依村 叶冬平 +3 位作者 梁伟国 缪海雄 吴劲风 周子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0-286,共7页
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结合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11年12月符合选择标准的39例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20例,单纯腰椎减压融合)和B组(19例,Co... 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结合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11年12月符合选择标准的39例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20例,单纯腰椎减压融合)和B组(19例,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结合腰椎减压融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疾病诊断构成、病变节段、病程以及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位手术节段及其邻近非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foramen intervertebral height,FIH)、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ODI和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计算改善率;测量并比较两组上位手术节段及其邻近非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前缘高度(anterior disc height,ADH)、中部高度(middle disc height,MDH)和后缘高度(posterior disc height,PDH)]、FIH、腰椎ROM。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B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2,P=0.328)。两组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33~50个月,平均40.5个月;B组39~51个月,平均42.6个月。两组均未发现内固定物移位、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两组末次随访时ODI、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ODI、VAS评分以及ODI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VAS评分改善率明显优于A组(t=2.245,P=0.031)。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及组内手术前后上位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及FI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B组邻近非融合节段ADH显著高于A组,MDH、PDH和FIH显著低于A组(P<0.05);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A组邻近非融合节段ADH降低,MDH、PDH和FIH增高(P<0.05),而B组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末次随访时,A组邻近非融合节段ROM较术前显著增加(t=2.318,P=0.026);两组邻近非融合节段RO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结合减压融合术中期疗效与单纯减压融合术相当。对于责任节段的邻近节段存在退变、但暂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患者,采用该术式可以减缓邻近节段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动态固定 COFLEX 减压融合
原文传递
自我表露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瑜璇 徐芙蓉 杨梅英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9年第5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讨自我表露干预对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一区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纳入标准为60岁以上,首次、新鲜股骨颈骨折,行关节置换术治疗,意识清晰;排除... 目的探讨自我表露干预对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一区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纳入标准为60岁以上,首次、新鲜股骨颈骨折,行关节置换术治疗,意识清晰;排除骨折前无法独立或借助工具行走,代谢性疾病引起的股骨颈骨折,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为期4周的自我表露干预。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创伤后成长的水平,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创伤后成长水平。结果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创伤后成长得分均显著提高(F=1757.158,P<0.01),且观察组患者的得分高于对照组(F=8.402,P<0.01),干预因素和时间因素对创伤后成长的交互作用显著(F=915.453,P<0.01)。结论自我表露干预有助于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揭露 股骨颈骨折 创伤后成长 心理的 老年人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经验性回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郑莉斯 黄乐平 叶洁玉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5期860-863,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经验性回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时间阶段连续病例整群抽样法,选取2018年2-12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22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经验性回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时间阶段连续病例整群抽样法,选取2018年2-12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22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Ⅱ)、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经验性回避得分为(26.26±7.44)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Harris髋关节评分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经验性回避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经验性回避与一般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总分、Harris髋关节评分、性别依次进入回归方程(F=37.115,P<0.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经验性回避水平较高,且受性别、Harris髋关节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临床工作者应采取针对性干预,实施自我效能感干预,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降低患者的经验性回避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经验性回避 一般自我效能感 社会支持
原文传递
赋能教育模式在髋关节置换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倪雪琴 林培芬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9年第5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收治的118例髋关节置换患者。纳入标准为首次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意识清楚,能用语言和文字进行有效交流,知情同意。...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收治的118例髋关节置换患者。纳入标准为首次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意识清楚,能用语言和文字进行有效交流,知情同意。排除合并严重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或恶性肿瘤患者,有精神疾病病史或长期服用精神科药物者。将11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实施赋能教育模式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功能锻炼指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锻炼自我效能得分、髋关节功能得分,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自我效能得分(88±15)高于对照组(6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91,P<0.01);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率(75%)高于对照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9,P<0.05);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得分(80±7)高于对照组(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8,P<0.01)。结论赋能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高髋关节置换患者功能锻炼自我效能及锻炼依从性,促进髋关节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心理学)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锻炼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反刍性沉思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立红 许华亮 +1 位作者 徐芙蓉 叶洁玉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8期1384-1387,共4页
目的调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反刍性沉思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11月在广州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24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事件相关性反刍性沉... 目的调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反刍性沉思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11月在广州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24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事件相关性反刍性沉思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希望水平量表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反刍性沉思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侵入性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总分为(14.56±4.57)分、(13.29±4.4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Harris髋关节评分、社会支持及希望水平是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的主要影响因素(F=26.533,P<0.001;R^2=0.326,调整R^2=0.314);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社会支持及希望水平是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的主要影响因素(F=41.964,P<0.001;R^2=0.534,调整R2=0.522)。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反刍性沉思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临床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个体化干预,重视社会支持和希望水平对其反刍性沉思的影响,引导患者向积极认知加工转变,最终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反刍性沉思 社会支持 希望
原文传递
Teach-back结合视频宣教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邓苗 冯丽影 《现代医学》 2018年第5期551-555,共5页
目的:探讨Teach-back结合视频宣教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12月5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另取2017年1月至6月5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观察组,术后采用T... 目的:探讨Teach-back结合视频宣教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12月5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另取2017年1月至6月5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观察组,术后采用Teach-back结合视频宣教的方法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比较出院时两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知识掌握程度、术后7 d及出院时两组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入院时及出院时两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功能锻炼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及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Teach-back结合视频宣教的方法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功能锻炼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ch-back方法 视频宣教 髋关节置换 功能锻炼 依从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