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部恶性肿瘤射频治疗后X线表现初步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卢斌贵 伍尧泮 +1 位作者 张伟章 杨佩瑜 《广州医药》 2002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肺部恶性肿瘤射频治疗 (RFA)后X线变化规律。方法 :分析 36例共 5 0个肺肿瘤 (肺癌2 7个 ,肺转移灶 2 3个 )RFA治疗后X线表现并与术前作对比 ,术前病灶最大径 0 8~ 10cm (平均 3 5cm)。结果 :5 0个病灶中有 4 9个 (98% ... 目的 :初步探讨肺部恶性肿瘤射频治疗 (RFA)后X线变化规律。方法 :分析 36例共 5 0个肺肿瘤 (肺癌2 7个 ,肺转移灶 2 3个 )RFA治疗后X线表现并与术前作对比 ,术前病灶最大径 0 8~ 10cm (平均 3 5cm)。结果 :5 0个病灶中有 4 9个 (98% )RFA术后首次复诊X线照片见靶病灶增大 ,病灶最大径 1 8~ 15cm (平均 5 8cm) ;1个病灶(2 % )术后首次照片已基本消失。 6 1% (30 / 4 9)靶病灶内见空洞形成。并发症有肺炎、胸水或气胸等。追踪观察 32个靶病灶见 30个 (94 % )先增大后缩小 ,77%在 2个月内开始缩小 (其中有 2个缩小后又增大 )。结论 :①肺部恶性肿瘤射频治疗后早期X线表现具有特异性。②胸部平片能方便有效地追踪评价肺部恶性肿瘤RFA术后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恶性肿瘤 射频 X线 治疗
下载PDF
盆腔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海南 张书旭 +5 位作者 汤日杰 张涛 凌国辉 彭俊琴 陈玉桂 游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部分盆腔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1例肿瘤患者行盆腔多层CT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结合轴扫资料,与活检病理所见对照分析。结果:与轴扫资料对比,采用后处理图像提供病变细节,增加诊断信...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部分盆腔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1例肿瘤患者行盆腔多层CT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结合轴扫资料,与活检病理所见对照分析。结果:与轴扫资料对比,采用后处理图像提供病变细节,增加诊断信息37例;复杂部位病变准确定位13例;直观显示病变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39例;无明显增加诊断信息2例。结论:盆腔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有效增加和提高轴扫CT诊断信息及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 肿瘤 后处理技术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射频治疗肝癌中CT技术应用(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涛 宋涛 王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0-22,共3页
目的 总结射频治疗肝癌中CT技术的应用要点。方法  6 9例肝癌病人在CT引导下行射频治疗。根据病变大小、部位的不同 ,选择恰当的扫描方法如口服造影剂、增强扫描、选择 5mm层厚等。结果 CT能引导穿刺针准确地插入肿瘤内部 ,并可观察... 目的 总结射频治疗肝癌中CT技术的应用要点。方法  6 9例肝癌病人在CT引导下行射频治疗。根据病变大小、部位的不同 ,选择恰当的扫描方法如口服造影剂、增强扫描、选择 5mm层厚等。结果 CT能引导穿刺针准确地插入肿瘤内部 ,并可观察到整个治疗过程 ,对出现的并发症可及时发现。本组未出现 1例因定位不准而造成周围组织损伤的情况。结论 采用恰当的扫描方法 ,使癌肿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得以清晰显示 ,对治疗有较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技术 射频治疗 肝癌
下载PDF
18例小乳腺癌的钼靶、CT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伍尧泮 林浩皋 +3 位作者 蔡培强 欧阳翼 张伟章 卢斌贵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3年第3期152-155,共4页
目的 探讨小乳癌的钼靶和CT主要表现,以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收集18例小乳癌(肿癌直径≤2.0cm)的钼靶和CT的影像学资料,与手术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 小乳癌CT诊断的准确性为83%,钼靶为61%,CT明显高于钼靶。但萎缩型乳房的小乳... 目的 探讨小乳癌的钼靶和CT主要表现,以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收集18例小乳癌(肿癌直径≤2.0cm)的钼靶和CT的影像学资料,与手术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 小乳癌CT诊断的准确性为83%,钼靶为61%,CT明显高于钼靶。但萎缩型乳房的小乳癌钼靶与CT诊断结果相同;对微小钙化的发现,CT不如钼靶敏感。结论 临床疑为小乳癌的患者应先行钼靶检查,必要时再行CT检查。二者结合可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乳腺癌 钼靶 CT 病理对照分析 诊断
下载PDF
肝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算法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梅 田晞 +3 位作者 汤日杰 陈胜利 郑力强 莫蕾 《广州医药》 2008年第5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最大斜率法及去卷积法计算各灌注参数之间的可比性。方法对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肝脏CT灌注扫描。采用perfusion3软件进行灌注分析,分别采用最大斜率法和去卷积法计算肝癌组织、背景肝组织的各灌注参数,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 目的探讨最大斜率法及去卷积法计算各灌注参数之间的可比性。方法对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肝脏CT灌注扫描。采用perfusion3软件进行灌注分析,分别采用最大斜率法和去卷积法计算肝癌组织、背景肝组织的各灌注参数,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大斜率法测得背景肝组织的HAP、HPP、HAI和HBF值与去卷积法所测得的相应灌注参数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斜率算法组和去卷积算法组HAP、HPP、HBF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HAI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算法计算的背景肝组织灌注参数可比性较好,肝癌组织灌注参数可比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CT 灌注 算法
下载PDF
乳腺癌的CT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明娟 黄兆民 +2 位作者 卢斌贵 杨旭峰 林佩庄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0年第4期209-211,共3页
目的 评价乳腺癌的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CT征象,25例均作CT平扫,17例平扫后做增强扫描。结果 乳腺癌CT多表现为结节状,边缘毛刺、尖角及细小的簇状钙化具有一定的特征;增强后癌灶常明显强化,有助... 目的 评价乳腺癌的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CT征象,25例均作CT平扫,17例平扫后做增强扫描。结果 乳腺癌CT多表现为结节状,边缘毛刺、尖角及细小的簇状钙化具有一定的特征;增强后癌灶常明显强化,有助于发现隐匿性病灶;乳头后方的病灶易引起皮肤增厚;腋窝淋巴结大于1cm,转移较肯定。结论 CT在乳腺癌的诊断、显示病灶范围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T 诊断
下载PDF
CT精确定位扫描在鼻咽癌光子刀治疗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海南 张涛 彭俊琴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11期1020-1022,共3页
目的:探讨CT精确定位扫描在鼻咽癌(NPC)光子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0例鼻咽部肿瘤患者行CT精确定位扫描,再将扫描图像传输到光子刀工作站,制定光子刀精确治疗计划,然后进行光子刀治疗。结果:130例NPC患者CT精确定位扫描操作规范... 目的:探讨CT精确定位扫描在鼻咽癌(NPC)光子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0例鼻咽部肿瘤患者行CT精确定位扫描,再将扫描图像传输到光子刀工作站,制定光子刀精确治疗计划,然后进行光子刀治疗。结果:130例NPC患者CT精确定位扫描操作规范,癌肿显示清晰,定位准确,误差<1mm,且定位范围完整。光子刀治疗3个月后CT复查均见病灶消失;6个月后复查,Ⅰ组有10例(21.74%)出现颞颌关节纤维化,Ⅱ组24例(39.34%),Ⅲ组10例(43.48%);12个月后复查,Ⅰ组未见放射性脑病,Ⅱ组有1例(1.64%),Ⅲ组有2例(8.70%)。结论:采用CT精确定位扫描及光子刀工作站制定精密的治疗计划,使NPC的光子刀治疗更精确。治疗后中远期并发症明显减少,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立体定向适形治疗 鼻咽肿瘤
下载PDF
原发于肝巨块型恶性淋巴瘤一例
8
作者 邬松标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4年第4期286-312,共2页
患者,女,31岁,于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季肋下疼痛,为阵发性锐痛。向左肩胛部放射。体检:慢性病容,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上腹饱满,无腹壁静脉曲张,肝于右肋缘下8cm,质中偏硬,表面尚光滑,有压痛,脾未扪及,无腹水。辅助检... 患者,女,31岁,于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季肋下疼痛,为阵发性锐痛。向左肩胛部放射。体检:慢性病容,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上腹饱满,无腹壁静脉曲张,肝于右肋缘下8cm,质中偏硬,表面尚光滑,有压痛,脾未扪及,无腹水。辅助检查:AFP【10μg/ml,CEAl8μg/ml,二次肝穿未见癌细胞。胸片:心肺未见异常,右膈肌升高,形态变平坦,考虑右膈下病变。B超:肝脏斜径15.8cm,前后径12.8cm。形态失常,左右肝内可见一巨大等回声光团,肝内血管显示不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块型 慢性病容 恶性淋巴瘤 肝内血管 回声光团 锐痛 前后径 斜径 肋缘 腹壁静脉曲张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下消化道大出血 被引量:42
9
作者 甘万崇 刘晋新 +2 位作者 王巧兮 林怡蔼 郭玉鑫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27-330,共4页
目的评价研究栓塞治疗下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11例,男6例,女5例。采用同轴导管法,当导管前端达到出血部位末级动脉弓前一级分支或以远时行栓塞治疗。结果11例中,10例成功,1例失败。... 目的评价研究栓塞治疗下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11例,男6例,女5例。采用同轴导管法,当导管前端达到出血部位末级动脉弓前一级分支或以远时行栓塞治疗。结果11例中,10例成功,1例失败。10例成功者均为栓后即刻止血,无肠坏死及其他并发症,随访1~16个月无再出血。1例超选择性插管失败原因系失血性休克内科治疗时间过长无效,内脏血管收缩所致。结论在确认导管远端位置达到靶动脉末级动脉弓前一级分支或以远时,行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因为空肠、回肠及结肠动脉管径较细,且血管走形多呈钝角或近似直角,因此微导管的使用是栓塞治疗成功的前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消化道出血 介入疗法 栓塞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