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多奈哌齐致窦性心动过缓的药学实践与分析
1
作者 林贤桂 贾敏 钟洪兰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10期2816-2818,共3页
本文报道1例82岁女性患者因阿尔茨海默病,使用多奈哌齐10 mg·d^(-1)治疗近1个月后出现晕厥、乏力、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2次·min^(-1)),下调多奈哌齐使用剂量至5 mg·d^(-1)后,在为期1年的随访中,患者心率逐渐恢复,精神状... 本文报道1例82岁女性患者因阿尔茨海默病,使用多奈哌齐10 mg·d^(-1)治疗近1个月后出现晕厥、乏力、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2次·min^(-1)),下调多奈哌齐使用剂量至5 mg·d^(-1)后,在为期1年的随访中,患者心率逐渐恢复,精神状态控制良好。临床药师对该病例进行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及文献分析,探讨多奈哌齐致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机制及治疗策略,以加强用药监护,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奈哌齐 窦性心动过缓 阿尔茨海默病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沙棘黄酮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NOD样受体蛋白3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贾敏 李城城 +3 位作者 王乐玲 王丽妹 张玲 李俊红 《中国医药》 2023年第3期410-414,共5页
目的分析沙棘黄酮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C57BL/6雄性小鼠,其中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40只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取小鼠腹主动脉显微镜下观察验... 目的分析沙棘黄酮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C57BL/6雄性小鼠,其中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40只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取小鼠腹主动脉显微镜下观察验证造模是否成功。将建模成功的30只小鼠,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钙组及沙棘黄酮组,各10只。建模成功后开始给药,对照组、模型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0.5 L灌胃,阿托伐他汀钙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0.5 L+阿托伐他汀钙10 mg/kg灌胃,沙棘黄酮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0.5 L+沙棘黄酮10 mg/kg灌胃,均为1次/d、连续灌胃7周。观察小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内膜中层厚度(IMT),检测血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颈总动脉组织Toll样受体4(TLR4)/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蛋白表达量。结果模型组斑块面积、IMT均大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钙组、沙棘黄酮组斑块面积、IMT均小于模型组,且沙棘黄酮组小于阿托伐他汀钙组[(0.24±0.09)cm^(2)比(0.37±0.13)cm^(2)、(0.16±0.02)mm比(0.25±0.03)mm](均P<0.05)。模型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IL-1β、IL-6、NLRP3水平及颈总动脉组织TLR4、IL-6、STAT3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钙组、沙棘黄酮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模型组,且沙棘黄酮组均低于阿托伐他汀钙组(均P<0.05);模型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钙组、沙棘黄酮组HDL-C水平高于模型组,且沙棘黄酮组高于阿托伐他汀钙组(均P<0.05)。结论沙棘黄酮可以减少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血脂及NLRP3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IL-6/STAT3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黄酮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炎症
下载PDF
微小RNA-155和CD4^+调节性T细胞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贾敏 刘震 +3 位作者 罗义 雷晓明 杨阳 陈平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循环微小RNA-155(miR-155)和外周血CD4^+调节性T细胞(Treg)在冠心病(CAD)患者的表达水平及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CAD患者120例,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 目的探讨循环微小RNA-155(miR-155)和外周血CD4^+调节性T细胞(Treg)在冠心病(CAD)患者的表达水平及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CAD患者120例,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通过虚拟组织学技术判断患者冠状动脉内是否具有不稳定斑块,并将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SP组)50例和不稳定斑块组(UP组)70例,另外选择同期在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测定研究对象的静脉血浆miR-155的相对表达量,并用流式细胞仪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静脉血浆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UP组患者的血浆miR-155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SP组和对照组(0.57±0.10比0.71±0.09和0.83±0.11,P<0.05);UP组患者的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reg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SP组和对照组(5.92±1.34比8.05±1.39和12.68±1.56,P<0.01)。UP组CAD患者的miR-155相对表达量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476,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miR-155和CD4^+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均是CAD患者斑块稳定的独立保护因子(OR=0.662,95%CI:0.472~0.819,P=0.011;OR=0.502,95%CI:0.376~0.765,P=0.019)。结论MiR-155通过调节CD4^+Treg细胞表达和功能,可能是影响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调节性T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CMV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乐玲 莫文健 +4 位作者 张玉平 陈小卫 王彩霞 周铭 王顺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44-950,共7页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SAA患者行allo-HSCT的临床资料,包括108例同胞全相合和162例替代供者(68例非亲缘全相...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SAA患者行allo-HSCT的临床资料,包括108例同胞全相合和162例替代供者(68例非亲缘全相合和94例亲缘单倍体)。不同移植方式选择不同预处理方案。同胞全相合和单倍体的移植物均为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非亲缘供者移植物为外周血干细胞。待粒细胞植入后,定期监测血液CMV-DNA。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移植术后第1、2、3、6、12个月的CD3^(+)、CD4^(+)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的绝对数。结果:270例SAA患者移植后229例发生了CMV病毒感染,发生率为84.8%,其中有18例患者进展为巨细胞疾病。单因素分析显示,替代供者(非亲缘全相合及亲缘单倍体供者)、吗替麦考酚酯的应用以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与CMV感染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则显示,替代供者与CMV感染相关。替代供者6个月内CD3^(+)、CD4^(+)恢复较前同胞全相合组延迟。结论:Allo-HSCT后替代供者比同胞全相合供者移植更易发生CMV感染,且替代供者移植术后免疫功能重建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替代供者(非亲缘全相合+单倍体供者) 巨细胞病毒感染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下载PDF
微小RNA-21对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贾敏 李城城 +3 位作者 王丽妹 张玲 陈家华 李俊红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4期89-95,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21对动脉粥样硬化(AS)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本实验时间为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1)动物实验。将3只ApoE^(-/-)小鼠纳入AS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养以构建AS模型;将3只C57BL/6小鼠纳入对...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21对动脉粥样硬化(AS)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本实验时间为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1)动物实验。将3只ApoE^(-/-)小鼠纳入AS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养以构建AS模型;将3只C57BL/6小鼠纳入对照组,给予标准饲料饲养。采用RT-qPCR检测AS组和对照组小鼠miRNA-21及IL-1β、TNF-α、IL-6 mRNA相对表达量。(2)细胞实验。①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模拟物组、模拟物对照组、抑制剂组和抑制剂对照组,分别转染miRNA-21模拟物、模拟物阴性对照、miRNA-21抑制剂、抑制剂阴性对照,转染48 h后构建AS细胞模型。采用RT-qPCR检测各组miRNA-21及IL-1β、TNF-α、IL-6 mRNA相对表达量。②通过miRNA靶基因数据库TargetScan在线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③构建SPRY1野生型质粒(SPRY1-WT 3'-UTR)和SPRY1突变型质粒(SPRY1-MUT 3'-UTR)。将HUVECs分为SPRY1-WT 3'-UTR模拟物组、SPRY1-WT 3'-UTR模拟物对照组、SPRY1-MUT 3'-UTR模拟物组、SPRY1-MUT 3'-UTR模拟物对照组,分别转染SPRY1-WT 3'-UTR和miRNA-21模拟物、SPRY1-WT 3'-UTR和模拟物阴性对照、SPRY1-MUT 3'-UTR和miRNA-21模拟物、SPRY1-MUT 3'-UTR和模拟物阴性对照,转染48 h后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④将HUVECs分为模拟物组和模拟物对照组,分别转染miRNA-21模拟物、模拟物阴性对照,转染48 h后构建AS细胞模型。采用RT-qPCR检测各组SPRY1 mRNA相对表达量。⑤将HUVECs分为模拟物+Vector组、模拟物+pcDNA-SPRY1组,分别转染miRNA-21模拟物和Vector、miRNA-21模拟物和pcDNA-SPRY1,转染48 h后构建AS细胞模型。采用RT-qPCR检测各组IL-1β、TNF-α、IL-6 mRNA相对表达量。⑥将HUVECs分为模拟物组、模拟物对照组、模拟物+Vector组、模拟物+pcDNA-SPRY1组,分别转染miRNA-21模拟物、模拟物阴性对照、miRNA-21模拟物和Vector、miRNA-21模拟物和pcDNA-SPRY1,转染48 h后构建AS细胞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SPRY1、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磷酸化NF-κB蛋白。⑦将HUVECs分为模拟物对照组、模拟物组、模拟物+U0126组,分别转染模拟物阴性对照(模拟物对照组)、miRNA-21模拟物(模拟物组和模拟物+U0126组),在此基础上模拟物+U0126组使用ERK1/2抑制剂U0126进行处理,转染48 h后均构建AS细胞模型。采用RT-qPCR检测各组IL-1β、TNF-α、IL-6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磷酸化ERK1/2、磷酸化NF-κB蛋白。结果(1)动物实验结果:AS组小鼠miR-21及IL-1β、TNF-α、IL-6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2)细胞实验结果:①模拟物组miRNA-21及IL-1β、TNF-α、IL-6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模拟物对照组(P<0.05);抑制剂组miRNA-21及IL-1β、TNF-α、IL-6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抑制剂对照组(P<0.05)。②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SPRY1是miRNA-21的潜在靶基因。③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SPRY1-WT 3'-UTR模拟物组荧光素酶活性低于SPRY1-WT 3'-UTR模拟物对照组(P<0.05);SPRY1-MUT 3'-UTR模拟物组与SPRY1-MUT 3'-UTR模拟物对照组荧光素酶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模拟物组SPRY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模拟物对照组(P<0.05)。⑤模拟物+pcDNA-SPRY1组IL-1β、TNF-α、IL-6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模拟物+Vector组(P<0.05)。⑥模拟物组SPRY1蛋白低于模拟物对照组,磷酸化ERK1/2、磷酸化NF-κB蛋白高于模拟物对照组(P<0.05);模拟物+pcDNA-SPRY1组SPRY1蛋白高于模拟物+Vector组,磷酸化ERK1/2、磷酸化NF-κB蛋白低于模拟物+Vector组(P<0.05)。⑦模拟物+U0126组IL-1β、TNF-α、IL-6 mRNA相对表达量及磷酸化ERK1/2、磷酸化NF-κB蛋白低于模拟物组(P<0.05)。结论动物实验表明,AS小鼠存在miRNA-21过表达和炎症反应;细胞实验表明,miRNA-21过表达可降低SPRY1,抑制ERK/NF-κB信号通路,进而促进AS内皮细胞炎症反应,故miRNA-21可能是治疗AS的新型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MIRNA-21 SPRY1 炎症 ERK/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