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淀粉样蛋白A、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肺结核合并肺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2
1
作者 江颖仪 李德宪 +1 位作者 劳穗华 肖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3-45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肺结核合并肺炎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20年4月入住广州市胸科医院重症结核科的肺炎、肺结核、肺结核合并肺炎、肺结核合并脓毒...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肺结核合并肺炎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20年4月入住广州市胸科医院重症结核科的肺炎、肺结核、肺结核合并肺炎、肺结核合并脓毒症的患者血清,检测血清中SAA、PCT、hs-CRP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AA、PCT、hs-CRP预测肺结核合并肺炎的效能;评估以SAA、PCT、hs-CRP鉴别肺结核合并肺炎与脓毒症的可能性。收集2020年5月~7月的肺结核、肺结核合并肺炎患者的血清,检测SAA、PCT、hs-CRP水平,验证其联合预测肺结核并发肺炎的准确性。结果与肺结核组患者相比,肺炎组患者血SAA、hs-CRP水平明显升高;肺结核合并肺炎组患者血SAA、PCT、hs-CRP水平均较肺结核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SAA与hs-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APTT水平存在正相关(P均<0.05)。ROC分析显示,血SAA、PCT、hs-CRP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2、0.781、0.800;三者联合后AUC值为0.849(P均<0.001)。验证结果显示,以SAA联合PCT预测肺结核患者发生肺炎的敏感度为53.85%,特异度为90.48%;与SAA、PCT、hs-CRP三者联合相同。肺结核合并肺炎与结核合并脓毒症患者的血SAA、PCT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检测血SAA、PCT水平对诊断肺结核患者合并肺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不能以血SAA或PCT水平来鉴别患者合并肺炎与脓毒症,可能与血SAA、PCT水平受凝血功能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肺炎 血清淀粉样蛋白A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结核性心包炎积液患者应用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护理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邓秋燕 陈睿 陈位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23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引流应用于结核性心包炎(tuberculosis percarditis,TBP)积液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9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确诊为结核性心包炎并出现心包填塞症的患者124...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引流应用于结核性心包炎(tuberculosis percarditis,TBP)积液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9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确诊为结核性心包炎并出现心包填塞症的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包穿刺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积液,两组患者同时进行全身抗结核治疗,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均给予个体化全程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结核性心包炎积液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可有效治疗结核性心包炎,操作简便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结核性胸膜炎 胸腔积液 护理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对窦性心律震荡的影响及意义
3
作者 贾敏 刘震 +3 位作者 罗义 李韶南 雷晓明 陈平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11期997-1001,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对窦性心律震荡(HR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STEMI...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对窦性心律震荡(HR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STEMI的患者224例,入选病例均接受直接PCI治疗并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16例和血栓抽吸组108例.患者于PCI术后48 h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窦性心律震荡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分析两组患者To、Ts的差异.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记录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栓抽吸及HRT指标To、Ts对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MACE发生的预测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血栓抽吸组患者HRT指标To、Ts值均优于对照组[(-1.26±0.78)%比(-0.86±0.56)%,P<0.05;(2.76±1.01)%比(2.38±0.89)%,P<0.05];术后6个月内MAC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6%比14.6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s<2.5 ms/RR是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近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而直接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则对降低MACE事件的发生有保护作用(P<0.05).结论 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能改善患者的HRT,降低MACE的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皮 经腔 血栓 窦性心律震荡
下载PDF
缺血后适应对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贾敏 刘震 +2 位作者 罗义 雷晓明 陈平安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12期1732-173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缺血后适应(IPC)对术后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和机制以及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CCU住院诊断...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缺血后适应(IPC)对术后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和机制以及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CCU住院诊断为STEMI的患者160例,入选患者均在起病12 h以内接受直接PCI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IPC组(78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按常规直接PCI操作,IPC组在直接PCI中实施IPC操作。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 h ST段回落(STR);校正TIMI帧计数(CTFC)以及术前、术后内皮细胞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PCI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记录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情况。结果 IPC组STEMI患者术后STR比例、CTFC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NO及ET-1优于对照组[84.62%vs.67.10%,P<0.05;(27.94±4.36)帧vs.(30.17±4.52)帧,P<0.05;(52.37±3.84)μmol/L vs.(50.95±3.85)μmol/L,P<0.05;(75.47±3.47)ng/L vs.(76.60±3.72)ng/L,P<0.05],且PCI术中应用IPC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IPC组患者随访期间累积无MACE事件发生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2%vs.86.6%,Log rank=4.581,P=0.032)。结论 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实施IPC能改善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水平,其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相关。并且IPC应用能降低STEM患者PCI术后MACE的发生,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后适应 心肌灌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